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曲精华评析/中国古典文学短篇精华评析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元代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品一百首。这些散曲艺术风格与杂剧一样,本色自然,语言或质朴、或清丽、或豪放,写情状物、咏志抒情都收放自如,曲折尽意,充分展示了散曲的本色之美。著名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康进之、杨显之、高文秀、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等人。每个作家后附作者小传,每篇散曲后又有精彩的专家点评。是一本读者了解元代散曲的优秀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选择元代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品一百首,元好问至张养浩由黄梅负责编写,郑光祖至无名氏由暴希明、肖妍负责编写。每个作家后附作者小传,冀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知人论世”,透过作家的生存轨迹和生平事迹更好地了解他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

目录

元好问 一首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杨果 一首

 [仙吕]赏花时春情

刘秉忠 一首

 [南吕]干荷叶有感(二首)

杜仁杰 一首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王和卿 一首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盍西村 一首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商挺 一首

 [双调]步步娇祝愿

胡诋通 一首

 [双调]沉醉东风渔樵

严忠济 一首

 [越调]天净沙无题

卢挚 五首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折桂令田家

 [双调]水仙子西湖(四首)

 [双调]寿阳曲夜忆(四首)

刘因 一首

 [黄钟]人月圆

关汉卿 六首

 [双调]沉醉东风送别

 [双调]大德歌冬景

 [双调]大德歌双渐苏卿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白朴 四首

 [中吕]喜春来题情

 [越调]天净沙春

 [越调]天净沙秋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双调]庆东原叹世

 [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姚燧 二首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中吕]喜春来遣怀

马致远 六首

 [越调]天净沙秋思

 [双调]折桂令叹世

 [双调]拔不断归隐

 [双调]清江引 野兴(八首选三卜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双调]夜行船秋思

王德信 二首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正宫]端正好长亭送别

王伯成 一首

 [越调]斗鹌鹑春游

冯子振 五首

 [中吕]红绣鞋题小山《苏堤渔唱》

 [正宫]鹦鹉曲(三十八首选四)

贯云石 四首

 [正宫]小梁州秋

 [正宫]小梁州冬

 [双调]殿前欢 吊屈原

 [双调]清江引抒怀

张养浩 七首

 [双调]庆东原 即景

 [双调]殿前欢登会波楼

 [双调]沉醉东风隐居叹

 [中吕]朝天子野兴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山坡羊未央怀古

郑光祖 二首

 [双调]折桂令梦中作

 [双调]折桂令旅怀

曾瑞 三首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大石调]青杏子骋怀

 [商调]集贤宾宫词

范居中一首

 [正宫]金殿喜重重(南北合套) 秋思

施惠 一首

 [南吕]一枝花咏剑

睢景臣 一首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乔吉 十首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四首)

 [中吕]山坡羊寓兴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双调]清江引 即景

 [双调]水仙子吴江垂虹桥

 [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

刘致 二首

 [仙吕]醉中天西湖春感

 [中吕]朝天子有感

刘时中 二首

 [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双调]新水令代马诉冤

王元鼎 一首  

 [双调]醉太平寒食

虞集 一首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薛昂夫 四首

 [正宫]塞鸿秋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吟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

 [中吕]山坡羊

赵善庆 二首

 [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兴

马谦斋 一首

 [越调]柳营曲 叹世

张可久 十三首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中吕]山坡羊闺思

 [越调]凭栏人江夜

 [双调]落梅风春情

 [中吕]喜春来永康驿中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越调]小桃红镜湖夜泊

 [双调]折桂令九日

 [双调]殿前欢客中

 [双调]清江吟春思

 [中吕]卖花声怀古

 [中吕]普天乐秋怀

 [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

任昱二首  

 [南吕]金字经重到湖上

 [双调]清江引题情

徐再思 五首

 [双调]水仙子夜雨

 [双调]折桂令春情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曹德 二首

 [双调]清江吟

 [双调]庆东原江头即事

大食惟寅 一首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

吕止庵 一首

 [仙吕]后庭花

查德卿 三首

 [仙吕]寄生草感叹

 [双调]蟾宫曲怀古

 [仙吕]一半儿春妆

吴西逸 三首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越调]天净沙闲题

 [双调]清江吟秋居

李致远 一首

 [中吕]朝天子秋夜吟

张鸣善 二首

 [双调]水仙子讥时

 [中吕]普天乐愁怀

杨朝英 二首 

 [双调]水仙子 自足

 [商调]梧叶儿客中闻雨

宋方壶 二首

 [中吕]山坡羊道情

 [双调]水仙子叹世

周德清 二首

 [中吕]阳春曲秋思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钟嗣成 二首

 [双调]凌波曲 吊乔梦符

 [正宫]醉太平

周浩 一首

 [双调]折桂令题《录鬼簿》

汪元亨 二首

 [正宫]醉太平警世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倪瓒 三首

 [黄钟]人月圆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双调]水仙子

刘庭信 二首

 [双调]折桂令忆别

 [双调]折桂令忆别

汤式 三首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

兰楚芳 一首

 [南吕]四块玉风情

邵亨贞 一首

 [仙吕]后庭花拟古

无名氏 八首

 [正宫]塞鸿秋丹客行

 [正宫]醉太平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双调]水仙子

 [双调]水仙子

 [正宫]塞鸿秋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越调]小桃红别忆

试读章节

【作者小传】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自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系北魏拓拔氏,鲜卑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才改姓为元。幼年刻苦好学,饱读诗书,曾游太行山,渡黄河,并做《箕山》、《琴台》等诗,名震京师,时称“元才子”。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登进士及第,历任南阳、内乡县令,擢尚书省掾,除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哀宗天兴初年,入翰林知制诰。金亡后,回到家乡,不再入仕,并筑“野史亭”隐居,潜心著述。是金元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词、曲以及文学批评都堪称金代之最,可谓是当时文坛的领袖。元好问著有《遗山文集》40卷,编有金代文献《中州集》和《壬辰杂编》,撰有志怪小说《续夷坚志》。其散曲现存小令9首,残套1套,风格清润疏俊,虽然有些地方未脱词腔,但毕竟向曲迈出了第一步,开创了元曲本色派的先声。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词“如穷崖孤松”。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①,朵朵簇红罗②。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③,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④,何用苦张罗⑤。命友邀宾玩赏⑥,对芳尊浅酌低歌⑦。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

①海榴:即石榴,因白海外移植,故又名海榴。  ②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  ③几:询问数量多少的疑问词。  ④穷通:穷,不得志,不顺利。通,没有阻碍,顺利。这里指人命运的好坏。

⑤张罗:料理,筹划。  ⑥命友:邀请朋友。  ⑦芳尊:尊,古指酒器。芳尊,酒杯的美称,这里指代芳香四溢的美酒。

【评析】

这首曲子是元好问散曲中的名篇。此曲调名原为“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为元好问所作“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所以人们又称此曲为“骤雨打新荷”。正如元陶宗仪《辍耕录》所记:“[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打新荷’是也”。这首小令语词清新,构思巧妙,且体式与词相近,分上下两阙,所以号称是“变宋词为元曲的开山之作”。

上半阙写景。此景动中有静,静中又孕育着动感。作者用明亮艳丽的色彩将浓郁凉爽的绿荫、娇嫩红艳的石榴花、稚嫩轻软的莺歌燕语、高大纷散的垂柳、彼此相和的鸣蝉、突如其来的骤雨以及清新脱俗的新荷这些富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组合起来描绘出盛夏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莺歌燕语、阵阵鸣蝉不仅不让人感到嘈杂,反而平添一份清幽,让人大有“蝉躁林愈静,乌鸣山更幽”之感。这时一阵骤雨打过,就像无数颗珍珠乱撒过来,不仅带来了丝丝清凉,也打破了这片宁静,为画面平添了些许灵动的成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一回中写道: “一阵大雨过,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的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支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这不正是对“骤雨打新荷”的最美的诠释吗?整个夏景,,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流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下半阙抒情。此曲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之时,所以下半阙中就抒发了其深深的苦闷之情。作者一改上半阙明丽的笔调,转为白描笔法。在“良辰美景”面前,作者用“人生百年有几”吟咏出了人生苦短的低沉情绪,然而命运的好坏乃前世注定,又何必苦苦经营,不如寄情于山光水色之中,对酒当歌,一醉方休,从而获得片刻的宁静和安谧。这不仅是作者对眼前美景易逝的感叹,也是他由金代官员沦为亡国之民的心情写照。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现实和元蒙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作者惟有在这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心理的解脱与安慰,以命友邀宾、浅酌低歌,来消磨剩余的人生。一个“且”字将他那种关注社会人生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下阙的基调是低沉的,但由于上阙美不胜收的景致让人轻松平和,从而淡化了这消极情绪,平添了一份旷达之情。

这首曲子在形式上仍然残留着词的痕迹,但却不避重韵与俚语,而且曲子里面所体现的恨世之情,也开始具有曲子的风韵,体现了金元之际从词向曲过渡演变的过程。此外这首曲子也开了后代明快豪放曲风的先河。

(黄梅)

P1-3

序言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元代,形成了另一座高峰——元曲。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史·序》)作为“一代之文学”,元曲无论在题材、内容、形式,还是在曲调、语言等方面,都深深地烙上了属于元朝这个特定时代的鲜明印迹,这也使得元曲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这场盛宴中一道别具风味的佳肴。 

元曲兴起于金末元初,这与蒙古民族的习性有关。蒙古族能歌善舞,受他们推崇和喜爱的是流传于北方地区的被称为“胡曲”的民间小调,随着他们成为统治阶级,他们的喜好也就成了乐坛的主流,而这种胡乐在节拍和韵律上又与中原地区原来流行的清商乐、经过改造的燕乐不一致,原有的长短句不能和它匹配,就需要一种新的诗体来承载它,这时,元散曲就应运而生了。明朝的王世贞就对这种过程作了阐述:“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高不能按,用更以新声媚之。”(《曲藻·序》)然而元曲产生的原因肯定不是单一的,有着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制定的政策与以往的历代王朝有很大的区别。政治上,蒙古统治者一直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将国人分为四等,汉人被视为最下等的人。元朝对知识分子的压抑比以往历代都要深。自元太宗九年(1237)至仁宗延祜二年(1315)的近80年,元代不设科举,广大读书人失去了进身之阶,沦落到仅高于乞丐的第九等贱民。读书的功利性被取消了,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对现实的不满,全都在散曲和杂剧中得到了体现。加之无法入仕,他们为了生计,在“勾栏”“瓦舍”里出入,为歌儿舞女写些曲辞用于演出,逐渐形成了“书会才人”这个独特的人群。这个群体与以前的情形大不一样,他们不再依附中央政权,与社会底层的人民有了更直接的接触,也能更清晰地看到人民的苦痛,自然而然成为人民的代言人。即使一些读书人能步入仕途,他们在心理上也很难与统治者契合。这一社会背景在元曲的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元代经济文化方面的特点同样是元曲发展的肥沃土壤。元代统治者重视商业,一些城市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京城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经济中心之一。城市经济的活跃使得“勾栏”“瓦舍”有了络绎不绝的观众,书会才人们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自然也要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蒙古统治者由于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他们受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也较少,儒家的特殊地位及其思想统治力量都较之前代大有削弱,因此当时社会的人们思想都比较开放,作家可以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心声,不管是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还是直接而无情地对现实生活进行揭露(无名氏的[正宫]醉太平),这些作品都有非常大的接受群,并且在当时就有着广泛的流传。正统思想束缚的松弛和思想领域的相对自由,就是现在还流传下来那么多愤世嫉俗、否定功名、嘲讽现实的元曲作品的原因。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诗体,分为小令、带过曲和套曲三种。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它与词中的小令一样,都是一种可以合乐而歌的词,也是一种讲究四声平仄格律、句式参差的新体诗。曲中的小令在音乐上吸收了不少词中小令的成就,这些为数不多的曲牌即是从词中的令牌演变过来的。但由于曲中的小令与词中的小令所配的乐曲不一样,曲中的小令就具备了不同的特点:没有双调,句句押韵,平仄不能通押,语言上也要更加地直白和口语化,可以加上衬字则是曲中小令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将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起来,这些曲牌都押同一个韵,结尾常有[尾声],这些曲牌歌唱的是同一个内容,这就叫做“套曲”。带过曲则介于两者之间,曲牌不能超过三个,也没有[尾声],如[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杂剧除了有曲外,还有科白、情节等舞台形式。据《录鬼簿》、《全元散曲》、《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等书统计,元代散曲作家约为220位,有小令存世3800多首,470余套套曲;杂剧作家200余人,杂剧剧本存目530多种。元曲的发展以仁宗延祜二年(1314年)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并形成一个北方作家圈,这一阶段是元曲发展的黄金时期。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张养浩、杨果、杜仁杰、刘秉忠、盍西村、商挺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封建统治秩序的鄙薄,无论是歌咏爱情还是怀古伤令的作品中都充斥着强烈的反传统的精神。这一时期的散曲,艺术风格与杂剧一样,本色自然,语言或质朴、或清丽、或豪放,写情状物、咏志抒情都收放自如,曲折尽意,充分展示了散曲的本色之美。著名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康进之、杨显之、高文秀、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等人。许多大家是兼擅杂剧和散曲的,前期的作品大多通俗质朴,属本色一派。后期的创作中心移至杭州,形成以浙江为主的南方作家圈。这一时期,散曲作品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前期的那些不平之声、愤激之情越来越少了,作家更倾向于表达隐逸山林、啸傲烟云之乐和纵情诗酒、淡漠人生的文士之趣。对现实的不满不在现实中解决,反而求助于逃避。即使出现了长叹之声,也缺少了前期作家的那种不平之气和牢骚之声,对现实的反抗放入对隐居的向往中曲折地表达。散曲的艺术风格也随之雅化,情调更加感伤,韵律、语言、对仗、用典都较前期有了明显的强化,总体的风格在向诗词靠近,本色派逐渐转化为文采派,形成一种婉丽的风格,失去了前期的那种粗犷俚俗、尖刻泼辣的本色,也就失去了民间这块赖以存活的土壤,变成了文人雅士的案头之赏。杂剧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抗争精神日渐消退,变得更注重辞藻的华丽,而忽视其作为戏曲的表演性,这些导致了元末杂剧的衰落,入明之后,南戏取而代之。

元代散曲的主题主要有四个:叹世、隐逸、纵酒和言情。这四个主题与以前的相同主题不一样,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容。叹世之题,分愤世、讽世、玩世三种。愤世和讽世比前代更加高妙,对世情之叹往往能超出个人兴衰荣辱的局限,能有着更高更远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今古之事,并将人与事勾画得相当出彩。玩世则是散曲中最富有叛逆性的一个部分,将知识分子的命运与不恭的态度联合在一起,在玩世不恭的自嘲中饱含不平的愤慨和放荡不羁的反抗精神。隐逸是元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类题材,他们常把陶渊明作为自己效法和膜拜的对象。他们也都与陶渊明一样,即使归隐了,仍没有忘记世事,仍有着积极的壮志和理想。嗜酒是最为复杂的一个题材,是反抗,但是同时也助长了及时行我乐的思想。言情也是反传统的题材之一,这类题材的作品有的表达相当大胆坦率、热烈真挚。这些描写中恋爱的双方不一定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相爱的前提是“心儿真”、“意相投”。兰楚芳的《四块玉》就是极佳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主题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元代的蒙古统治者极缺乏文化素养,他们取消科举考试,让读书人沦落到比娼妓还低的地位,这样无情的现实迫使读书人对他们所受的教育帮助形成的社会、历史、人生观念做一番新的审视和估量,在新的审视过程中他们或者对黑暗的现实作激烈的抨击和嘲讽,或者进入青楼酒肆借酒排遣、消磨人生。加上元代的道教盛行,这种宗教其实是一系列养性保命的哲学体系,非常适合元代的这样文化修养高,却居于庙堂之外,朝不保夕的汉族文人,于是他们又寄情于山水,在隐逸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寄托。一直都有诗庄、词媚、曲俗的说法,这与曲的内容和主题有很大的关系。曲子可以增加衬字,也就容易将虚词和口语词加入内,曲子也就难得含蓄蕴藉,语言的表达很直露。元代文人的抑郁之气一般都不是直接抒发的,他们往往用谐谑的手法,在夸张、错位、荒诞中表现自己的感情。如此伟大的一批作家,他们的生平和作品都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元代文人的那些玩世不恭的态度即使是到了明清时代也被视为一些人效仿的榜样。而散曲的这种合乐而歌的艺术形式,成了当时表演、宴请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元至清三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散曲中那些大胆热烈的言情之作、奇特新颖、出人意料的表情手段,又成为明清时期山歌的主流表达方式。  本书选择元代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品一百首,元好问至张养浩由黄梅负责编写,郑光祖至无名氏由暴希明、肖妍负责编写。每个作家后附作者小传,冀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知人论世”,透过作家的生存轨迹和生平事迹更好地了解他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见识浅陋,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纰漏和错误,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肖 妍

2006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曲精华评析/中国古典文学短篇精华评析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妍//暴希明//黄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1878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37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