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色艺琴心(中国古代歌妓的感情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歌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她们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却又是古代中国上层人物享受风雅生活比不可少的点缀。本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围绕中国古代十二位较具代表性的歌妓,再现了她们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从中折射出她们的悲苦命运以及性格各异的特质,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歌妓这一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内容推荐

歌妓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妓群体逐渐庞大,歌妓制度也日渐稳定。“歌妓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妓制度暈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贩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武舟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妓。

目录

前言·序曲从一场夜宴开始

赵飞燕·在身体快乐中迷失的汉宫皇后

苏小小·以慧眼留下千载芳名

红拂女·从夜奔开始成就一番伟业

李娃·用情义修成正果的风尘女子

霍小玉·去何处放置那一片痴情?

薛涛·千载流芳的才女典范

步飞烟·肯将薄命付真情的红颜悲剧

谭意歌·以自强和坚忍诠释歌妓的别样人生

王朝云·陪伴大师的红颜知己

李师师·用大义演绎色艺的精华

杜十娘·爱情距离风尘女有多远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 从歌妓到皇后

一个绝色女子,一个身体的享乐主义者,一个纵欲主义者,这就是赵飞燕。

说起赵飞燕这名字,估计很少会有人不知。我们说古代的美人,时常用到“环肥燕瘦”这个词,其中的“燕瘦”,就是赵飞燕:“环肥”呢,便是杨贵妃玉环。杨贵妃以肥为美,那是盛唐的标准;在汉代,肥是不美的,美的是瘦,是赵飞燕这样的身材。当然,同现在有些T型台上的模特儿以骨感为美不同,赵飞燕的瘦不是骨感,不是精瘦,而是既身材曲条,又肌肤盈实有弹性。这样的一个尤物,一旦自己想成为一个身体的享乐主义者,可想而知,她会怎朴像老鹰抓小鸡一般将男人一一虏获。况且,她的容貌又是那样的艳丽逼人,她的眼神又是那样的妩媚深邃,足以让人哪怕是远远的一见,也禁不住会心旌摇曳。

正是靠着姿色和驾驭男人的手段,赵飞燕从一个贫寒歌妓一跃而成为一代皇后。她在恣意的放纵中寻欢,既刺激了自己,也刺激了宠爱她的汉成帝,让政治上无限失意的成帝也成为了身体享乐主义的追随者。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政治失意的汉成帝本身就是一个身体的享乐主义者,赵飞燕的出现,以及其后赵合德的出现,只是让他的放纵更加有了激情。他们的关系是互为柴火,所以一碰就猛烈地燃烧起来,而且燃烧得是如此地肆无忌惮,以至于最终彻底烧毁了他们自己。

二 赵氏姐妹的身世

如果说对享乐的追求在某些人身上是一种天生的兴趣的话,赵飞燕则无疑属于此类。对享乐,赵飞燕不仅有着清晰的追求,而且有着极强的领悟力。因为家中有彭祖的秘笈,还在幼年的时候,赵飞燕就开始对照着彭祖的秘笈练习气功,而且很快就学有所成——这个良好而扎实的气功基础也让她以后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房中术绝招。

小小年纪就迷上了气功,这和她的出身以及成长经历几乎是难以对应的。因为,按常理来看,赵飞燕是应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怎样和孪生妹妹赵合德克服贫寒、健康成长上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赵飞燕就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虽然她的血管里流淌着王孙的血液。

如果只看赵飞燕姐妹的母亲,姐妹俩便天生就是一个贵族。她们的母亲是江都王的孙女,称为“姑苏郡丰”,是皇室大家族的后裔,成年后嫁给江都中尉赵曼。但她们的父亲却不是赵曼,而是江都王手下的协律舍人冯万金——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类似于王府属下的音乐家协会会员。在当时,音乐家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都极为低贱,这和现在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虽然生母社会地位显赫,但有了这样的生父,姐妹俩的命运便到底还是远离了贵族通常拥有的生命轨迹。为什么会另有生父呢?原来,这个江都中尉赵曼虽然体格魁梧,却患有难以启齿的阳痿病,有病又不好说,心中苦闷,最后竟发展到性取向扭曲,开始欢爱起男人,搞起同性恋来。姑苏郡主正值妙龄,怎能甘于那一份活寡妇生活?于是就和冯万金暗中相好。怎么会和冯万金好上呢?原来这冯万金,就是赵曼喜欢的那个男人(在古代,年轻貌美的男艺人也常常被有权势者狎玩,这也是中国古代从艺者的悲哀),故经常到赵府走动。冯万金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却是一个有才气的音乐家,作曲非常厉害,写出的靡靡之音常常能让听者动心。姑苏郡主大概就是被他的歌曲打动了,一来二去,终于就委身于他了。

用现在通用的西历来算,那时候还是公元前,避孕手段当然相当落后,所以一不小心,姑苏郡主就怀孕了。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姑苏郡主心里不免焦急。孩子肯定是不能在赵府中生的,虽然赵曼对他的阳痿病密不外传,但他清楚自己的病情,知道两人并无肌肤之亲的同床共枕怎么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妻子怀上孩子。而且这赵曼又是一介武夫,性情暴戾,素爱吃醋,虽然郡主地位比他高,但如果让他知道了,谁能说清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呢?想来想去,郡主觉得还是避开为好。于是她称说自己身体有病需要静养,回到了江都王的王府中。就这样,她在王府中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为了避免风声泄露、夜长梦多,姐妹俩生下后几天,就被冯万金抱走了。万金给大的取名“宜主”,小的取名“合德”,为了避免旁人追问,就都冒姓赵,说是从外面捡回来的。于是,生于贵族之家的赵飞燕和赵合德,呱呱坠地几天后,就开始了她们的贫民生活。

当然,在正史《汉书》的记载中,赵氏姐妹的出身却大不相同。她们出身于贫民家庭,刚刚降世就被父母抛弃在野外,然而这对双胞胎的生命力惊人,居然三天不死。姐妹俩的父母去看了,于心不忍,便又将她们捡回来养大。这个出身让姐妹俩的身世完全同皇室家族成员没有了牵连,从中国人记事向来喜欢避讳的角度来看,说不定,关于姐妹俩的身世,野史倒更接近事实一些。

P2-4

序言

序曲从一场夜宴开始。

夜幕低垂,凉意轻浮,渐浓的夜色笼罩住南唐处于危机之中的秀美河山。自从世宗显德三年后周军队分三路大举南下,历经多次激战而在显德五年尽收南唐的江北和淮南十四州后,南唐政权便开始日复一日地身陷在了风雨摇坠之中。多年以来,盘踞于江南的后唐一直依靠着江南的富庶和长江的天险在乱世中苟存,但是现在,与后周军事较量的失利让它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屏障,而且失去了盐场这一重要的经济支柱,南唐的颓势已日益明显。后主李煜在中主李璟因忧惧而亡后继位,但是同他的父亲一样,这位在诗词上造诣深厚的君主,却无法在政治和军事上体现出他如同驾驭文字与音律一般的才能去扭转国家的颓势,南唐的上空阴云密布。

但是在金陵(今南京)城南聚宝门外(今南京中华门外)的戚家山,却有一处宅院飘散出与南唐上空密布的阴云所带来的阴郁和压抑显得格格不入的欢乐与升平。弥漫在这种欢乐与升平里的华丽与奢靡让这一处宅院恍然不是南唐的宅院,而是盛唐的享乐天地。这宅院是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韩熙载的宅邸,此刻,一场盛宴正在琵琶那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缓急相揉的乐音中渐入高潮。弹琵琶的女子眉清目秀,艳而不腻,她内穿一袭粉白的曳地宽松长裙,外套一件粉绿的细纱长衫,一条黛色长帔披搭在肩上,更是显得殊色动人。这位美艳丽质的女子,便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在教坊里的自幼习艺,让她年纪轻轻便已精通了歌舞琴画,而终被韩熙载赏识,带进府内成为了韩熙载的宠妓。她娴熟地拨弄着琵琶,在她的对面,一张宽大的沉香木床榻上,头戴黑色四方形“韩君轻格”帽、身穿黑色交领长袍的韩熙载正依榻聚精会神地听着,他既沉醉在了李家明之妹的天生丽质中,也沉醉在了那玉手拨弄的美妙乐音里。在韩熙载右手边,与他同榻而坐的,是一位身穿朱袍、面目俊秀的青年男子,这便是新科状元郎粲。床榻的前方,摆满瓜果点心的茶几旁和茶几前,分别坐着太常博士陈致雍和紫薇郎朱铣,两人也沉醉在了琵琶的表演中。李家明坐在妹妹身旁的一张椅子上,侧身注视着妹妹,既为妹妹的技艺叹服,也为妹妹的未来忧心忡忡。身在教坊多年,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一名歌妓所能掌握的自己的命运到底有多少。所以,在一屋子主宾满是惬意和沉醉的目光中,只有他的眼里不时地飘过一丝忧虑。同李家明一样心思偶尔会从眼前的盛宴中飞逸而出的,也许还有他身后站立着的一位女子。这位也是资质艳丽的女子名叫王屋山,能歌善舞,是韩熙载的另一个宠妓。她注视着正在演奏的姐妹,似乎在观看着另一个自己。

一曲既终,一曲又起,众人沉醉其间,韩熙载兴致大发,又让王屋山跳起了“六幺舞”。似乎观看还不能尽兴,韩熙载干脆脱掉外衣,亲自擂羯鼓助兴。着月白色窄袖紧身长衫的王屋山扭动腰肢,随着鼓声和击板翩然而舞,曼妙的舞姿引来众人的击掌喝彩。不知是舞姿潜藏着挑逗的暗示还是别的什么,晚来的韩熙载好友德明和尚走进门看见王屋山的舞姿,一时竟有些尴尬,他的神态又引来众人的一阵开怀大笑。笑声四溢,让夜宴的气氛再度升温。

众人都沉醉在了欢乐中,恍然忘记了被后周紧逼的南唐正处于摇摇欲坠的末世时光。韩熙载更是放浪形骸,解衣为王屋山击鼓助兴后,在听一队女乐的笛箫合奏时,干脆就敞胸露怀,完全没有丝毫的矜持与稳重。不知沉浸在夜宴高潮中的主宾们是否知道,这夜宴上的一切狂放不羁与纵情声色,都被一双眼睛仔细观察着。这一双仔细观察的眼睛,便是南唐后主李煜派来的画院待诏顾闳中。夜宴过后不久,李煜收到了顾闳中呈上来的“观察报告”,这便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在这份“观察报告”中,顾闳中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细致的描绘,再现了韩熙载夜宴中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等五个场景,让夜宴的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后主李煜的眼前。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缘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是刺探说。据《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在国家处于危局中时,多次想重用三朝元老韩熙载,但是又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夜夜聚集宾客,沉湎在声色犬马之中,于是一直心有疑虑。李煜很想知道韩熙载的夜夜笙歌到底是怎样一番情景,于是派顾闳中夜探其第,在暗处偷偷观察,目识心记,然后将所见所闻绘图呈给他了解情况。与这一说法类似的,还有一说是李煜想重用韩熙载,授他以相位,但又因为对北人(也就是来自北方的人。韩熙载便是一位北人)心有戒虑,于是就派顾闳中去打探韩熙载都在干些什么。有鉴于李煜继位后借故杀死了不少北方籍大臣,为了避祸,韩熙载掏空了所有的钱花在妓乐身上,终日行乐,最终成功地破坏了自己的公众形象,让后主打消了授他相位的念头。如果这一说属实,那么也可以说韩熙载的夜宴是专门给后主派去的人准备的,因此夜宴上的一切狂放不羁、纵情声色,也就是一种麻痹后主的假象了。

另一种是规劝说。据《五代史补》记载,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后主知道后非常生气,但因为韩熙载是三朝元老,后主不好直接当面批评他,于是就让顾闳中暗中探访,绘制了此图。此图画好后,后主将其赐给韩熙载,想让韩熙载见图而自愧。韩熙载见了后,终有所悟。

两种说法,到底哪一个是历史的真实呢?我们这里暂且不去管它。不管韩熙载的夜宴是出于什么目的,这夜宴都有一个真实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夜宴中歌妓们制造的气氛。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说,《韩熙载夜宴图》的真正主角,是图画里众多的歌妓。

没有了歌妓,夜宴也就寡淡了。没有了歌妓,不知《韩熙载夜宴图》是否还会出现?

我们现在说的歌妓,其实是一个宽泛、笼统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古代那些不以肉体交易为目的的乐籍宫妓和官妓,以及不在乐籍的欢场女子和家妓等。虽然入了乐籍的宫妓和官妓也有向皇帝、政府官员和地方长官献身的义务,被主人买回家(或赏赐、掠夺得到)的家妓也逃不过主人的肉体要求,但她们主要从事的,还是歌舞表演、歌舞侍宴和诗文助兴等。这和单纯操皮肉生意的妓女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古代的很多字典辞书如《切韵》、《正字通》、《康熙字典》中,对“妓”的解释都是“女乐”,这和现代“妓”的字义,也是不同的。虽然歌妓这一群体(或阶层)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古代的诸多文献中,却并没有出现“歌妓”这样一个固定下来的称谓,即便是在歌妓制度盛行的唐宋时期,对歌妓的称谓也是五花八门的。如果统计一下历朝不同的称谓,则大致有官妓、家妓、乐妓、角妓、声妓、舞妓、歌姬、侍姬、爱妾、美人、女乐、倡伎等,而这些称谓的外延又不十分固定,其中的一些称谓,有时又是不单指歌妓的。

歌妓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妓群体逐渐庞大,歌妓制度也日渐稳定。“歌妓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妓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武舟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妓。歌妓和歌妓制度的衰萎是从明朝革除地方官妓制度开始的,到了清代,在朝廷的严令禁止下,歌妓制度最终逐渐消亡。  那么歌妓一般又是哪些人呢?大致说来,歌妓的来源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官宦、富贵人家的小姐。她们一般是因家人获罪而被罚入乐籍,或者因战乱而被掠为歌妓;其二是有姿色的贫家女子,她们因生活困顿而被卖入乐籍或私人,经过训练成为歌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例,那就是贵族女子入宫作宫妓。这一类女子,有些是在自己不愿意的情况下被家人强迫送进宫的,有些是自愿入宫的,其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得到皇帝恩宠,从而让整个家族都飞黄腾达——但真正能通过这条途径而飞黄腾达的,简直少之又少。

歌妓既然是当时社会的“女艺术家”,其工作又主要是歌舞表演、歌舞侍宴和诗文助兴等,所以对歌妓自然有一些要求。这要求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要年轻、有姿色、有才情、善于交际等。从现有的古人的笔记文献和诗词来看,歌妓一般都是十多岁到二十多岁,有些人的年龄用现在的标准来看,甚至是还未成年。不过,对年龄的要求也不绝对,只要在别的地方有过人之处,年龄大一点,也一样会受到追捧,比如唐朝的薛涛。所以,在基本素质方面,最被看重的,其实还是色艺,也就是姿色和才艺。我们现在看前人的笔记,凡是那些有名的歌妓,没有一个不是色艺俱佳的。诸如这样的描写,在各种前人的笔记里简直不乏见:

姿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蒋防《霍小玉传》)

徐州张尚书建封,有爱妓关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冯梦龙《情史?关盼盼》)

金陵教坊妓齐锦云者,能诗,善鼓琴。尝对人雅谈,终日不倦。(冯梦龙《情史?齐锦云》)

罗爱爱,嘉兴名妓也。色艺冠绝一时,而性复通敏,工于诗词。(冯梦龙《情史?罗爱爱》)

而在诗词中,这样的描述就太多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文人士子们和歌妓在一起的时光是一种审美享受的话,那么无疑,歌妓们的色艺便是他们的审美对象,是他们产生审美冲动的源泉——这在唐诗宋词的创作中,显得尤其突出。

但是歌妓并不仅仅只有色艺,在很多歌妓身上,还体现出甚至让很多男人都会汗颜的义气。不妨举一个天台营妓严蕊的例子来看看。严蕊琴棋书画、丝竹歌舞样样了得,姿色、才情都为一时之冠。这样的一个尤物,自然会芳名远扬,让人趋之若鹜。唐与正(唐仲友)做台州知府的时候,有一次饮酒正好严蕊作陪,酒至酣处,唐知府见旁边有一株红白桃花,也就是一株桃花上既开有白花,又开有红花,于是就叫严蕊以之为题写一首词。严蕊略一思索,写出了一首《如梦令》,唐与正看了,大为赞叹。古代的文人常常是惜才之心一旦升起,便一定会付诸一些具体的行动。唐与正的具体行动是,当场赏给严蕊细绢两匹,并准许她脱离乐籍恢复自由身。宋时规定,各级地方官员只能让歌妓陪酒,不能让歌妓陪睡,后来,朱熹以使节行部到台州,想定唐与正的罪,于是就说唐与正与严蕊有染,将已经脱离乐籍的严蕊抓进监狱里关了一个月。严蕊虽然倍受挨板子之苦,但却一个字也没有提说到唐与正。后来,严蕊又被移狱绍兴,绍兴知府对她又是一番严刑逼供,但严蕊依旧闭口不谈唐与正。狱吏见了,就对她说,你就招了吧,免得受活罪。严蕊却说,她虽然是一个低贱的歌妓,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乱诬蔑君子的。就这样,严蕊又在监狱里呆了两个月,饱受了皮肉之苦,最后才被岳飞后人岳霖相救出狱。

歌妓们对爱情的追求也是让人感慨的。淳熙初年,南宋行都杭州一个叫陶师儿的歌妓,与荡子王生相好,两人情意绵绵,却不料被“恶姥”阻间(估计是王生一不小心得罪了她)而不能尽情缠绵,心中很是遗憾。一天,王生约了陶师儿游西湖,只带一个老仆和一个丫头相随。两人荡舟湖上,心情愉快,完全忽略了时间的流逝。通常来讲,游西湖是暮色降临的时候就开始返回,但是这一天,王生和陶师儿却在湖面上有意拖延,逗留了很长时间,到天黑才上岸。这时城门已经锁了,进城已不可能。王生于是对老仆说,今天月色这么好,光是冷冷清清地泛舟太对不起这大好的月色了,你还是去买点酒菜,我们再去湖中一游,享受享受月下畅饮吧。于是老仆去买了酒菜,一行人又去湖中畅游。月色大好,两人玩得甚是高兴。最后船停在净慈寺前荷花深处,王生和陶师儿突然拥抱着跳进了水中,船夫惊疑之下赶紧去救,却已经晚了。好好的为什么要跳水寻死呢?估计是感慨生不能在一起,只能寻死后在一起了。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它们让人生出的感慨,也很多。

这本书里撷取的,便是其中让人心动的一部分。

后记

歌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却又是中国古代上层人物享受风雅生活必不可少的点缀。用点缀这个词其实并不好,因为正如我在前言中所言,从制造欢乐、营造风雅、调节情趣等诸多角度来看,她们实在都应该算得上是唱主角的。然而她们这群能极好地控制自己手中的乐器,甚至能用色艺极好地控制男人的情绪的“主角”,却始终难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在男性的视野中,不管他们对她们是如何的宠爱,她们其实永远都只是一个华丽的点缀。这也是她们命运的悲苦所在。

也就是在对悲苦的感受中,有了这本书的编著。我选取了十二位有一定代表性的歌妓,试图再现她们的生活和情感,并从中透露出中国古代歌妓的一些性格和品格特质。这些歌妓的生活追求和价值取向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读者自可对她们的生活追求和价值取向持赞同或批判态度。每个时代的价值观都在变化,这个时代也有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因为主要是力图再现古代歌妓的生活和情感,并简单旁涉一些歌妓文化,所以是取其“点”而不取其“面”。如果读者朋友有兴趣了解更多的古代歌妓的逸闻轶事,那就不妨去看看如下一些文献:唐人崔令钦著《教坊记》、唐人孙榮著《北里志》、元人夏伯和著《青楼集》、明人冯梦龙辑录《情史》等,此外,大量古代文人的笔记中也都或多或少地记载了一些歌妓的故事,这些笔记书目太多,在此也就不一一细列了。也有偷懒的方法,那就是去看民国年间王书奴编著的《中国娼妓史》,里面汇集的资料也不少——不过这本书,现在似乎不容易找到了。另外,如果读者朋友有兴趣更深地从文化上对娼妓文化作一些了解,不妨看看武舟的《中国妓女文化史》,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在这方面最全面的一部专著吧。如果读者朋友对唐宋词与歌妓制度的关系有兴趣,不妨看看李剑亮的《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一书,这本书对二者的关系有着较为详细的梳理。

接下来就是感谢的话了。首先,当然是要感谢留下文献的前人——如果话语能穿越时空,希望这些感谢的话语能穿越时空到达他们生活的时代;还要感谢那些古代的优秀画家们,他们用精细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想象当时生活的精美画面——也希望感谢的话语能穿越时空到达他们生活的时代。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李韧、张篷舟、徐育民、毕桂发、李庆皋、吕智敏等先生对前人的有关文献的注解,参考了武舟、李剑亮先生的部分论述,在此也希望感谢的话语能抵达各位先生的身边。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无意间得知朱晓剑也准备进行相关的写作,而他所写的三人(红拂女、王朝云、杜十娘)也正是我计划写的,于是偷懒,将他的三篇文章收入了书中,在此也表示感谢。在本书各篇章中,都附有一些相关的链接,这些链接有些是取自或整理自网站资料,在此也向这些资料的编撰者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出版人。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陈涌、陈华、唐玉祥诸位先生对本书出版付出的心血,没有他们的工作,这本书只能是一个口头构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色艺琴心(中国古代歌妓的感情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96938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61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