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内容上,突出对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史进行全面系统撰述和对经济发展特点与经济发展规律的点评。在体例上,突破已有专著仅从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或国别经济状况撰述的状况,对东盟十国战后的经济发展史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和阐述。
图书 | 战后东南亚经济史(1945-2005年)/华南东南亚历史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在内容上,突出对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史进行全面系统撰述和对经济发展特点与经济发展规律的点评。在体例上,突破已有专著仅从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或国别经济状况撰述的状况,对东盟十国战后的经济发展史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和阐述。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与前景 第一节 塑型磨合时期——集中于政治意义上的联合(1967-1975年) 第二节 奠定基础时期——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1976-1989年) 一、东盟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二、东盟区域外的经济合作 第三节 突破性进展时期——大东盟的形成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1990-2005年) 一、大东盟的形成 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构建 三、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四、“10+3”与“10+l”机制的构筑 五、东盟内部次区域合作的加强 六、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机制和制度基础的完善 第四节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殖民时期的经济遗产(1945年前) 第二节 传统转口贸易阶段(1945--1958年) 第三节 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9--1965年) 第四节 出口导向——发展工业出口阶段(1965年8月-1979年) 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二、迅速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 第五节 经济重组——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1980--1984年) 一、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二、经济重组计划受挫 第六节 经济转型——技术升级换代促进经济增长的新阶段(1985--1996年) 一、调整经济政策 二、技术升级面临的挑战 三、跨世纪发展战略 四、转型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成效 第七节 亚洲金融风暴和经济发展的新战略(1997--2005年) 一、重灾区中的轻灾国 二、有效应对金融风暴的原因 三、经济增长波动的加剧 四、调整与重组措施 五、经济稳步增长的态势与成效 第八节 新加坡经济发展点评 一、新加坡创造经济奇迹的成功经验 二、新加坡经济的脆弱性及其原因 第四章 文莱的经济发展 第五章 泰国的经济发展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 第七章 菲律宾经济的发展 第八章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 第九章 越南的经济发展 第十章 老挝的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缅甸的经济发展 第十二章 柬埔寨的经济发展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战后东南亚经济史(1945-2005年)/华南东南亚历史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覃主元//何西湖//欧世健//王柏中//赖莉云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0835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56 |
出版时间 | 2007-07-01 |
首版时间 | 2007-07-01 |
印刷时间 | 200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33.09 |
丛书名 | |
印张 | 3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5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