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拿投资太当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股市崩盘是否会引发房市跳水?

08年后房价会否大跌?

黑中介还在吗?

公众买房该找谁?

神秘的炒房团又在哪?

是学者和媒体在给公众制造一场地产的虚拟繁荣吗?

……

所有这些疑问,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解答的线索……

内容推荐

“买房”、“卖房”永远是社会的热门话题,“炒房”、“房价”永远是媒体的关注重点对象。08奥运制造了一个市场预期,将有关“房价拐点”的论战不断推向高潮。以往房产投资相关的图书都趋向于专业化、单一化解读,离读者距离较远,通俗化、大众化、实用化、全面性和时效性强的相关读物成为图书市场的一个巨大空缺。

本书把房地产相关时事热点与炒房买房基本技巧相结合,用大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房市热点问题,是一本有畅销潜质的大众普及读物。

目录

自序

窥市篇

 1 借给炒房人一把望远镜:2008房价是跌是涨

房价守望者

高房价不具可持续性

预测房市 学者沦为算命先生

谈“拐点”不如谈抄底

 2 奥运与房价:是棒打不散还是乱点鸳鸯谱

奥运与房价涨跌:哪个更靠谱

汉城VS巴塞罗那:谁是北京的未来

剪不断 理还乱

 3 通货膨胀:是资本的冒险还是吹大的泡泡

是谁直面通货膨胀苗头

成本论遮住了政府的眼睛

通货膨胀会让房市更加疯狂

 4 谁在造市谁在“造”价

高房价从何而来:卖房就像卖白菜

握住看不见的手巨大的住房需求由谁而生

到底谁来掌控房价——市场还是市长

理智看待房价

认识房价要有国际视野

 5 “地王”地块:革了谁的命

房价上涨是高地价造成的吗

地王竞价越竞越高 百姓住房梦越走越远

房价与需求双高双升根 源在于土地制度瓶颈

政策篇

 6 宏观政策:炒房买房不能没有房市风向标

调控政策发力过猛会损害经济健康运行

货币政策VS旺盛需求

“两个一千万”难为北京房市退烧

房地产政策随意变动之困

 7 地产业:国民经济的“带头大哥”

房地产业还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带头大哥”

厉市离不开政府的培育

看不懂的“数出多门”

行政管制房价是饮鸩止渴

从地产繁荣看地产腐败

 8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谁的福音谁的盼

政策性住房为何与我无缘

经济适用房:经济了谁又适用了谁

廉租房:今天你租到了吗

限价房:夹心层的福音

廉租房为何热不过经济适用房

 9 非政策性住房:是集资房熊了还是小产权房当道

警惕小产权房热销背后的隐患

购买小产权房要慎重

个人集资建房:对了症下错药了吗

专题篇

 10 房晨中介:是寄生虫还是皮条客

掀起房屋中介的盖头来

细数房屋中介那些赚钱的招

中介形象为何如此糟糕

没有了房屋中介 明天会更好吗

现实中如何面对房屋中介

 11 物业税:谁的物业谁交税

物业税:谁家的欢歌 谁家的噩梦

扒掉物业税的外衣

开征物业税 房价会应声下跌吗

物业税是不是斗倒炒房族与开发商的新土改

开征物业税 到底还要多久

 12 谁说炒房人不跳楼:股市崩盘是否会引发房市跳水

大钱买房 小钱买股 没钱买彩票

让股市的繁荣缓解房市的忧郁

房市并非股市说泡沫为时过早

地产股“1·17惊魂”预示中国房地产业进入新的风险期

 13 揪出炒房团:这些伎俩那些招

什么叫炒房

炒家到底有没有良心

神秘的炒房团在哪里

炒房人的那些伎俩

 14 向世界大都市靠齐:老外也来中国圈地

老外也来中国买房

外资机构来中国跑马圈地

限外PK不限外

限外将会使我们重新做回穷人

后记

试读章节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违法违规的检查报告,已知全国上百万起违规行为中,无一不是由地方政府或官员参与的。而在社会舆论与媒体中,却是由开发商在背这个黑锅,包括大量的所谓专家还亮出了“开发商威胁政府”的大旗……房地产行业就应该暴利;买卖有理,炒房无罪,禁止炒房就是违宪……中国应分富人区、穷人区……开发商的成本,就如同老婆的胸部……商品房只给中高收入者住,我不考虑穷人……

借给炒房人一把望远镜:2008房价是跌是涨

房价何去何从,2008年是不是涨与跌的分水岭?2008年奥运会后房价会降下来吗?这是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有人声称奥运会后房价下跌是大势所趋,已成定局;有人则回应这是恶意批评者的一厢情愿。两种观点针锋相对,闹得沸反盈天,使老百姓无所适从,不知是应该尽快买房还是应该继续观望。

房价守望者

观望,已经成为2007年底、2008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显著标志。绝不单单是老百姓,开发商和政府也都加入了观望的队伍。

●老百姓在观望

自2003年房价开始猛然攀升以来,老百姓便开始叫苦,中央政府也开始频繁出台政策措施。先是紧缩供地,然后限户型、限面积,而后引导需求、调整投资结构,再加大提供廉价房、限价房,最后是严查不法交易,等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调控政策,让老百姓感觉到政府似乎已经勒住了飞奔的房价之马。但梦想总不照现实进行,房价越调越高的事实不容回避。因此,老百姓一改过去“积极”买房的态度,进入了短期的“观望”阶段。应该说,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具有“羊群效应”,大家买我也买,大家不买我也不买,这就像一股潮流一样影响着人们的买房行为。而且,买涨不买跌的总体态势也左右着人们的心理变化。房价节节攀高,上升迅猛,大家可能都坐不住了,生怕明天房价又创新高,今天抓紧出手。而如果房价停滞不前,市场预期灰暗,那老百姓都开始静静等候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刚买了明天房子又跌了,岂不损失惨重?而且,中央政府亲民、为民政策的价值取向也使得各级政府部门不得不正视房价问题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也让更多购房者有足够的理由等待政府下一步政策措施的出台,把房价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老百姓的观望是最朴实、最简单的观望。这种观望和对股市的观望很相似:买涨不买跌,别人买我也买。

●开发商在观望

开发商的观望源于两点。一是坚信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国家和政府不会坐视房价暴跌。毕竟房价连着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又关系到金融稳定。国家既然要指望房地产业增加GDP,就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措施抑制房价下滑。第二是他们认为房市的冬天是暂时的,是短期的。因为土地供给量非常有限,而住房需求又逐年增多,所以,由基本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一定会回到一个合理的层面上去的。正是基于这两种判断,虽然销售持续遇冷,但有很多开发商还在坚守价格底线,不降价,不打折。他们在等待房市的春天,就像在等待闺中的姑娘能嫁个好人家一样。

●地方政府在观望

作为地方政府来说,是两头受气,受委屈。地方政府既要让住房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又希望它具有社会保障的基本职能;既要让它促进效率,又想让它兼顾公平;既希望通过政策干预抑制房价增长过快,又不希望对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以及住房市场造成太大冲击。可以说,正是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心态,让目前的房市情景扑朔迷离。不是不愿意干预房价,不能合理控制房价,而是不希望伤害市场;不是不愿意看到房价持续上涨,以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是一贯的亲民政策又决定着它必须帮助老百姓解决住房难问题。可见,当住房产业普遍地支撑起世界各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怎能让政府在房地产领域把十几年来努力推进的市场机制轻易放弃呢?当几十年如一日的亲民政府形成固定模式之后,我国政府又怎会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买不起房子而袖手旁观呢?所以,地方政府的观望必定是犹豫的观望,是为难的观望。

P5-6

序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代代中国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居者有其屋”的生活理想。

30年的坚定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为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累积了丰硕的成果,也圆了许多国人的住房梦。这30年里,后10年是中国的房地产年,也是中国的城市住房年。

我正是在中国房地产业蒸蒸日上、矛盾也开始深化与激发的时候进入到这个领域的。

几年来,我努力以一位学者被赋予的使命感去观察房市,思考房市。尽管它的发展时间很短,尽管它还有诸多问题。但不能不说,短短10年时间,它完成了过去50年的历史任务。

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个时代,只要通过努力和拼搏就可以获取阳光、空气与温暖的时代。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历史对我们的馈赠。

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一些工作与生活在城市的人,其人居环境却还不如农村;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一群正在建设城市的人.却一直不能居于其中。

也许,我们致力于这个事业,应致力于住房事业更加完善、更加和谐、更加人道。

本书凝聚了我参与房市几年来的思考,也是我与同事、朋友以及学生们对房市的共同探索的结晶。

在这市场蓬勃发展10年、矛盾冲突积累5年之际,我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因为过去的几年里,没有人能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房市到底怎么了……

2008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后记

合上厚厚的书稿,如释重负。

将这几年来的思考心得结集出版,是去年下半年时常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却一直忙于其他事情而无暇顾及。如今想法终于实现,也算是新春之初的一件大事。

英国古老的哲语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在过去的几年里,很多人因为购房而使自己财产性收入高于他年工资收入的数十倍。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认识到不动产的财富价值。

一个健康、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应当是参差多态、纷繁复杂的。同时,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来说,住房政策既应当考虑商品化、市场化主流,又要顾及人道主义住房保障的基础。中国房市的特殊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在这本书中,我始终保持学者应有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让读者在认识市场、开发商、投资者和政府时,能透过表象看实质。为了让乏味的经济学常识变得更生动一些,能让大家从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字中去思考那些严肃,甚至是令人郁闷的事,本书在内容上进行了适当加工.特意添加了一些调侃性和讽刺性的“佐料”。

本书大部分内容来自于我在日常教学与科研中思考的积累。其中一小部分内容来自王昊和梁钜霄两位研究生。他们两位为本书的如期出版做了大量辅助性的工作,使本书增色不少。刘杰辉从选题策划到本书的出版,费了大量心血。因此,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过去几年里,我因为研究房地产与住房问题而结识了很多朋友,恕不一一列出,他们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的学生们,他们经常是我灵感的第一来源,也是我阐述新论的第一批听众。写作过程中,也借鉴了许多专著、媒体和个人的精彩论点和素材,在这里向他们一并致以谢意。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感谢我的太太唐娟,她七年多来始终如一地支持着我,是我前行的坚强后盾;女儿思匀出生并健康地成长,是我最开心的事,她让我更加积极,更加乐观;初为人父的我,也更加体会到父辈们的艰辛与爱,在这里感谢我的父母和岳父母.感谢他们赐予了我们生命,也让我们传承着人生的意义。

2008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炒房团,黑中介,房地产掮客,股市崩盘,山西煤老板,海外资本,开发商,囤地造市,地王。你是否买得起房只和你自己有关,但在你真正决定买房的时候就和别人有关了。——搜房网博客主管 杨春辉

这不仅是一本透视房市的宝典,更是一部投资中国的指南,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本土商业图书。——银安集团副总裁 杜博宁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知道什么,而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世界级投资大师 沃仑·巴菲特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华商首富 李嘉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拿投资太当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宏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03082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99.233.5-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