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超限战》作者之一,王湘穗;空军现役大校宁明;《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作者萨苏、李峰;北大醉侠,孔庆东;《中国站起来》作者摩罗联袂推荐! 小日本一战龟缩东瀛三百年! 侵占朝鲜、图谋中国、饮马印度,顿成泡影!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令日本战国精英群雄倾巢入侵朝鲜,旬日之内,朝鲜三都沦陷八道瓦解,覆亡只在旦夕之间。应朝鲜李朝所请,宗主国明朝大举派军援救朝鲜,中日之间第三次大规模碰撞就此展开!在这场决定亚洲今后三百年命运的决斗中,拥有大量火器的双方军队演绎了史上首场近代化国际战争…… 内容推荐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令日本战国精英群雄倾巢入侵朝鲜,旬日之内,朝鲜三都沦陷八道瓦解,覆亡只在旦夕之间。应朝鲜李朝所请,宗主国明朝大举派军援救朝鲜,中日之间第三次大规模碰撞就此展开!在这场决定亚洲今后三百年命运的决斗中,拥有大量火器的双方军队演绎了史上首场近代化国际战争。 七年之后,损失惨重的日军被彻底逐出朝鲜半岛,丰臣秀吉气病交加而亡,在明朝大军凯旋之日的献俘仪式上,万历皇帝对数十个藩属国宣布:“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该书用细腻的笔触,全景式真实记录了这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战争,生动塑造了李如松等中朝将士的群像,将历史细节的滑稽与战争场面的残酷完美地融合起来,极具可读性。 目录 序一 萨苏:为被遗忘的战争和英雄 序二 李峰:一个人和一场战争 引子 第一章 鏖兵玉浦 第二章 箭在弦上 第三章 欲擒故纵 第四章 兵不厌诈 第五章 无赖雄辩 第六章 兵临城下 第七章 夜袭明营 第八章 平壤大战 第九章 奋勇追穷寇 第十章 南进!南进! 第十一章 交锋迎曙驿 第十二章 背水一战 第十三章 艰难的一夜 第十四章 驰援碧蹄馆 第十五章 钢锥!插入敌阵 第十六章 强兵对决 第十七章 从容退兵 第十八章 火烧龙山 第十九章 对峙 第二十章 议和 第二十一章 休战 第二十二章 东封使者 第二十三章 册封大典 第二十四章 狼烟再起 第二十五章 困守孤城 第二十六章 浴血南原 第二十七章 破城之夜 第二十八章 重兵压境 第二十九章 运筹帷幄 第三十章 蔚山初阵 第三十一章 苦战 第三十二章 死守 第三十三章 针锋相对 第三十四章 功败垂成 第三十五章 举棋不定 第三十六章 孤注一掷 第三十七章 溃退 第三十八章 血染残阳 第三十九章 讳败为胜 第四十章 重整旗鼓 第四十一章 计擒行长 第四十二章 龙虎相争 第四十三章 宛如幻梦 第四十四章 潮起潮落 第四十五章 狭路相逢 第四十六章 一夫当关 第四十七章 搏杀露梁海 第四十八章 血战到底 第四十九章 扫荡残倭 附录一 中朝日战将对比 附录二 中日火枪对比 附录三 中日火炮对比 附录四 中朝日战船对比 附录五 中日兵制对比 后记 试读章节 万历二十年五月七日上午(公元1592年)。 薄薄的晨雾笼罩着朝鲜巨济岛附近的玉浦港,码头上泊着五十余艘荷船(运输船)和护卫战船,港内大批日军正在向岸上搬运着粮草物资,这是日本第二输送舰队的主力。 “总算到朝鲜国了,在海上颠簸了好几个晚上,终于可以在陆地上好好睡上一觉,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两位老爷这时或许已经打到鸭绿江边了吧,我这粮米转运使,也要加油干才行啊。”舰队指挥官芥川右兵卫心里想着,望着眼前忙碌的士兵们,脸上浮起了笑容。 “快看,那是什么?”岸边几名武士的喊声引起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芥川右兵卫努力透过晨雾抬头向海上望去,只见海平线上出现了一群黑点,黑点迅速移动,近了,更近了!竟是一支庞大的舰队向这里驶来,足有七十多艘,是敌人吗?朝鲜水军不是已经在闲山岛被九鬼嘉隆老爷歼灭了吗?是了,这定是琉球守龟井兹矩将军的舰队远途而来。 “看那旗号,不是我们的,朝鲜人,是朝鲜人的船队!”士兵们惊叫起来,顿时码头上一片大乱。 不可能啊,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芥川右兵卫握住刀把的手有些颤抖了,突如其来的战情,让他既震惊又激动。 “朝鲜军没什么可怕的,大家不要乱,赶快上船,让我们去攻击他们!”果然来的是敌人啊,好吧,看我芥川右兵卫的,玉浦海将是你们朝鲜人的葬身之地!芥川沉住气,大声吆喝着率众登船拒战。 朝鲜战船迎风破浪,直扑玉浦港。为首的舰上,立着一位头戴宽沿高帽、身穿白衣黑袍、长须飘飘的中年男子。他手扶箭垛,眼神锐利,紧紧盯着从港口内乱纷纷驶出来准备迎战的日船。这人正是朝鲜水军不世出的奇才,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将军。 李舜臣自小家境贫寒,在“羲、尧、舜、禹”四个兄弟中排行第三,称作“舜臣”,8岁起就上山砍柴贴补家用,17岁时当上了狱卒,32岁中武举,后来提升为看衙门的下级军官。在国内平乱中他屡立战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终于在47岁时被委任为全罗道左水使。 李舜臣在水军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当朝鲜陆军仍将刀矛弓箭作为战斗的主要武器时,他已经将火铳、火炮运用到战船上了。李舜臣的存在,是当时朝鲜的大幸,他给侵朝日军带来了长达7年的海上噩梦。 “将军,庆尚右水使元均大人发来旗号,请您放心进攻,他将全力掩护大人的后方,誓与来犯倭酋死战到底!” “是么,但愿如此。”李舜臣眉头微皱,哼了一声又继续注视着逼近的敌船。 “倭船明明在前面,就算敌人真的从后面来袭,元均大人怕也是要掉头先逃的!若非他胆小怯战,庆尚水军怎么会败得那么惨,叔父,我看……” “嗯?”李舜臣脸色一沉,转过头来看了一眼身后的侄子李莞。 李莞忙改口道:“是,将军!” 李舜臣神情和缓了些,“这些话不该你说的,旁边还有那么多的将士,大敌当前,不要扰乱军心!”李莞心中一凛,忙拱手道:“末将明白,请大人恕罪。” “罢了,你看!倭船阵形纷乱,显然没有防备,今日奔袭玉浦,我们无须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出击,歼灭当面之敌!李将军听令,请你率板屋船(朝鲜主力战船)三艘,去把倭贼战船和运输船分割开,不成功,休来见我!” “是!”李莞响亮地答应着,转身下了帅船,乘轻舟上了自己的战船,迅速升起了象征前锋突击的虎头旗,螺号长鸣,率队直冲向悬挂着长条幡旗的日‘本船队本阵。 朝军大队战船在玉浦洋面上呈扇形散开,在三艘前锋船后布成三排阵,.紧紧跟随。 “是楼船?可恶!快拦住它们!”芥川右兵卫大叫着,站在座船最高处,指挥着十几艘日本小早船将三艘板屋船团团围住,顿时乱箭齐发,铁炮也频频开火。芥川右兵卫的座船为一艘中型安宅船,日本战船基本有四种:小早船、关船、安宅船、铁甲船。因为日式铁甲巨船航速极慢,只能近海作战,所以出征朝鲜的主力舰多为安宅船,分大中小三号,船上有屋,屋顶有箭楼,士兵可站在箭楼上居高临下作战。 李莞指挥的板屋船全长三十米,有箭楼一座,士卒两百人,橹四十五支;配有大口径火铳三十八支、有效射程约百步,以及大量的弓箭飞弩;船体两侧包上铁皮,可以抵挡箭矢和火铳子弹,战斗方和冲撞力在那个年代来说,是非常惊人的。 “倭船围上来了!”“听我的命令,两舷火铳打火,瞄准,齐放!”朝鲜军的火铳分为“四箭、八箭铳筒”,“天、地、玄、胜字铳”等,利用火药助推来发射嵌满铁片的木矢或火箭。这时只听轰的一阵巨响,从两舷箭垛后喷射出两排红光,围攻的日本小战船上顿时隆叫声一片。“火铳手装药,弓箭手掩护!”李莞从容不迫地指挥着战斗。 “铁炮齐放!”芥川右兵卫这时拔出太刀指向朝船,(太刀是典型的日本刀,具有较大弯曲度,刀身约两三尺长)一声令下,安宅船上30支铁炮(日式火绳枪)轰地发射,朝鲜水军皆伏在箭垛后,铁炮子弹打在铁板上砰砰作响,激起白烟一片。“混蛋,这样下去怎么可以,喷火船,快冲上去开火!”芥川右兵卫令士兵用旗语指挥着两艘喷火船迎了上去。 日军喷火船装备着喷火筒八具,用来驶近敌船,然后喷出以煤油为主的混合燃料,将敌船烧毁。 “拉开距离,先把它们消灭,再去打倭人的运输船!”李莞大声命令道。朝鲜板屋战船上的橹,一齐摇动,马上把日军喷火小船甩在身后十丈多远,前面阻拦的日本小型战船根本挡不住朝船冲击,连忙逃开。 “听我的命令,船尾火铳点火,放!”只听惊天动地一片响,朝鲜战船猛烈开火,弹丸和飞矢落在日喷火小船旁边,掀起无数的水柱,喷火船左摇右驶,拼命规避,助战的另两艘朝鲜战船也自两旁夹击。“完蛋了,要命的快跑吧!”倭船上的士兵绝望地大叫着,纷纷跳下船去,两艘喷火船几乎同时腾起烈焰,很快沉没在玉浦洋中。 这时李舜臣指挥的大队朝鲜战舰已经加入战团,20艘大型板屋船在前猛攻,五十余艘挟船和鲍作船(中小型战船)自两翼包抄,火铳、弓箭一齐施放。日本水军在朝军精心策划的进攻面前无力还击,纷纷败退。 “右兵卫大人,朝军战船炮火猛烈,数量又多,再这样打下去咱们恐怕是要全军覆没了!”一名偏将上前道。 “什么?要我撤退吗?笑话,大和武士怎么可以败给无能的朝鲜人,我坚决不退!”话音未落,数枚火铳发射的木矢击中了安宅船的帆桅,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船上日军见状大骇,在甲板上四处奔窜,乱作了一团。 “大人,船着火了,怎么办!” “这个,看来……我军有必要先行战略转进,等会合龟井兹矩将军的舰队后,再收拾朝鲜人不迟!”芥川右兵卫脸色苍白,颤声道。P2-4 序言 只是到日本之后,才听日本人谈起过,日本与中国在朝鲜,曾经打过三次战争。甲午战争,是利用了中国最虚弱的时候,此战,日本不但登上了东北亚大陆,而且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但日本也就赢了这一仗,另外两次战争,都是大败。 第一次战争,是参与唐征百济之战。公元663年,唐灭亡百济前夕,据称与百济有血缘关系的日本皇室派兵登陆朝鲜,支援百济抗唐。同年,一个叫做刘仁轨的中国将军率领一万七千名水师在白村江大败四万名日军。那一仗,日军战舰数百艘被击沉,海水尽赤。 和我谈起此战的日本学者讲,那一仗日军主要输在造船技术上。中国当时的战舰都用松脂融化粘合木质构件,而日军是用绳子捆绑。所以,双方撞击时,必是日本军舰分崩离析。 想起甲午战争,日军用五倍射速于我的快炮攻击北洋水师,不能不让人凭海浩叹。 中日真正在军事技术与军事组织上没有太大差别的大战,则是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大明援朝战争。 军事作家宋宜昌这样简短而准确地描述了这场战争——“一位口L{做丰臣秀吉的武士统一了日本,他又要向外扩张,再次被朝鲜海军统帅李舜臣和中国明朝的联军击败。那时候,日本的羽翼尚未丰满。以后的一段时间,浑浑噩噩的日本列岛上开始出现钻研花道、茶道、柔术这些内向性的技艺。” 按照那位日本学者的说法,增援百济之战,对日本来说与其定义为侵略大陆,不如说更接近于援救盟国。毕竟按照《日本书纪》,百济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比和大唐密切多了。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值得怀疑,但对于大明援朝战争,即便是日本学者也不得不承认,那实在是日本试图登陆大陆舞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明朝和朝鲜的联合反击,让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忧愤而亡,日本龟缩回东瀛,一回就回了整整三百年。 是怎样一场战争,让刚刚经过战国时代洗礼、名将如云的日本,遭到了如此重大的挫折呢? 教科书中的只言片语说不清它的经过,深藏在故纸堆中的“万历三大征”也只有专家学者才会留心。 而高拙音的这本书,正是描写这一战的,而且用了一个十分醒目的副标题——《中日大决战》。 四百年前在朝鲜的这场战争,事实上,正是当时中日在东北亚政治舞台上的一场决战。此战,中国胜,则这个千年霸主将继续雄踞东亚:日本胜,则丰臣秀吉将开始他定都北京、饮马印度的远征。 虽然疯狂,但却是这个海岛民族当时真实心态的写照。三百余年后,正是在同样疯狂的理念之下,这个民族侵占卢沟桥,偷袭珍珠港,向数十倍于自己兵力、经济的对手发起了攻击。 这样疯狂的对手,其破坏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进程可见一斑。 于是,这场决战,就带有了避免东亚一场全面战争涂炭的意味。 只有展开高拙音的书卷,你才会领会到这场战争真正的含义——那是东亚中世纪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明日朝三方动员军队多达三十万人,超过了英西无敌舰队之战总兵力的六倍。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以沉重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也赢得了整个东亚的敬畏,以至于直到清朝末年,在朝鲜还有人在用崇祯年号,以示对那个曾经威震东亚的大国朝廷的敬畏。 在这场战争中,曾经在日本战国时代写下一段段传奇的小西行长等名将,随着他们视为神器的火枪队,一起把自己的神话葬送在中国军队的脚下。六十一名日本武将被押送北京,无一赦免,全部处死,传首九边。 在这场战争中,一批中国名将用自己的英勇、忠诚和鲜血谱写了这场胜利,他们无论在陆地,还是在大海上,都打败了当时在全世界军事装备均可排入前茅、又富有战斗经验的日本大军,把中国的威名写在了历史上。他们的名字是李如松、陈磷、李如梅、邓子龙、刘铤…… 然而,这又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以至于人们提起万历,只会想起那具被从定陵地宫里挖出来的破碎骸骨。当时的人们,感到天朝的胜利顺理成章,而后来的人们,又只把目光看向蒸汽机诞生的那个地方。 被遗忘的战争,被遗忘的英雄,在今天的时代,终于被重新想起。他们在遥远的历史背后,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魂魄,曾怎样在东亚的历史上闪光。 高拙音写下的是一本书,更是一段追索,帮助我们寻回这段失去的记忆。读完这本书,我想对作者说的,只有感谢。 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这本书,记住这些被遗忘的历史和英雄。 萨苏 2010年11月13日于北京 (本文作者系著名军事评论家,其新浪博客点击量近亿,人称“文坛外高手99 66会讲故事的人”。著有《中国厨子》、《京味九侃》、《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与“鬼”为邻》、《那些中国人》、《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国破山河在》、《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与李峰合著)等书,其中《与“鬼”为邻》被誉为中国版《菊与刀》。) 后记 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写完了。在写作《万历朝鲜战争》的过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听着中国鼓的音乐,从中汲取着力量,感受着一种必胜的信念和战斗的意志。 我曾经想象自己是一名驻守边陲的古代士兵,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盾牌站在军阵的第一列,前方是如潮的敌人,头顶是如雨的箭幕,周围是震天的呐喊,热血在澎湃,战马在嘶鸣,那一刻,我的牙咬碎,我的眼睁裂! 据史书记载,明军在东征期间共耗费饷银八百万两。七年花了八百万两。对比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一次就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再加上‘赎辽费’三千万两和威海卫日军守备费一百五十万两,共计二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朝这笔钱花得很值。 有“专家”曾指出,明朝的灭亡,一个重要原因是把钱花在朝鲜战争上了,这种说法很可笑。八百万两银子就能让一个庞大的帝国灭亡吗?万历年间仅修建定陵的钱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要说乱花钱,应该算这笔账才对。 日本向大陆扩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明军不在朝鲜击败日军,战争仍然会在中国本土发生。 明朝亡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轮流更替的历史宿命上,亡在制度上的腐败,包括经济的腐败和偏差上。 至于把明朝后来的灭亡,归咎为四五十年前进行的一场帝国保卫战,我想也只有某些中国专家才会有这种想法吧! 日本军人的兽性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两次侵朝使朝鲜在籍人口比战前减少了六分之五,李朝大量文物、档案、建筑物、历史文献和艺术品均在战火中被焚毁,田地荒芜,人口减少,工匠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失,耕地仅为战前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明军不出兵援朝,这一切也必将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也许有人会对这种说法表示异议,只是,后来的历史的确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日本来说,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不仅彻底失败,而且更是关原之战的诱因。丰臣秀吉死后,其部下分为东西二军互相攻击,西军的精兵大多送命在朝鲜,假设岛津义弘在关原之战不是带了一千多人,而是10000人,假设小西行长手中是从朝鲜撤回的第二军团主力,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最终的结局是丰臣秀吉亲信石田三成率领的西军被德川家康领导的东军击溃,丰臣家的势力受到重创。又过了十几年,德川家康发动了大阪战役,彻底灭亡了丰臣一族。丰臣这个姓氏,从此在日本灭绝,这是丰臣秀吉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需要指出一点,因为在侵朝战争中掳掠了大量朝鲜工匠和读书人,倒让日本在学习儒家文化、陶艺制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万历朝鲜战争意义重大,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朝鲜维护了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使得日本统治集团数百年不敢向大陆扩张,使得中朝两国人民鲜血结成的友谊世代相传。 万历朝鲜战争的辉煌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善待,学会珍惜,学会继承,而不是无知地去嘲弄。 谢谢大家看我写的书。 高拙音 书评(媒体评论) 万历朝鲜战争揭开了亚洲近代历史的帷幕,奠定了其后数百年的东亚格局。此书再现了当年征战的壮阔场景,人们可由此了解这场堪称伟大却尘封已久的战争。 ——王湘穗(著名军事战略专家、退役空军大校、《超限战》作者之一) 只有展开高拙音的书卷,你才会领会到这场战争真正的含义——那是东亚中世纪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明日朝三方动员军队多达三十万人,超过了英西无敌舰队之战总兵力的六倍。明朝和朝鲜的联合反击,让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忧愤而亡,日本龟缩回东瀛,一回就回了整整三百年。 ——萨苏(著名军事评论家、《国破山河在》与《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作者) 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先后由中国、日本、美国驻兵,这种变化演示着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大转变。《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大决战》写的是一场古代战争,我从中受到的启示却是具有现代地缘政治意义的道理:中国每一次为朝鲜而战,实际上都是为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而战。中国如果连东北亚都摆不平,甚至连朝鲜半岛都看不住,那还叫屹立于东方吗?那还叫崛起吗? ——摩罗(著名学者、《中国站起来》作者)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大决战》开启了一段尘封的中华战史,唤醒了一个英雄的梦想。直面历史是一个民族应有的胸襟,更是成熟的心态标志,这有助于我们穿透当下太平洋上波诡云谲的迷雾。我们可以放情地写那采菊南山的诗句,但不可以真的铸剑为犁马放南山! ——宁明(现役空军大校 、特级飞行员、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使得丰臣一姓有如日本国樱,怒放一场后就此绝灭。 视人生如戏的秀吉若地下有灵,看到大阪城里灭族的大火,是否十分后悔导演了侵朝战争的悲剧呢? ——李峰(著名军事作家、《决战朝鲜》与《中国海魂——从郑和到钓鱼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