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世界交友录(第1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冷战后的世界将是超意识形态的时代、超国家主义的时代,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友谊的时代”。重友谊,就不会有算计,不会有国家立场的差异,不会有上下等级的差别,不会受民族、血缘的束缚,不会受利害得失的束缚,只有同样作为“人”的纽带。

是日本人也好,是俄国人也好,首先是人;是政治家也好,是艺术家也好,首先是人;是共产主义者也好,是宗教徒也好,首先是人。当今地球时代所要求的,不正是要共同确认和深思“人”这一原点吗!

为此,只有用站在人、人道、人权这一超越一切的共同的立场上来交谈,来扩大友谊。作者的对话之旅,也是为此而进行的一次小小的挑战。

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他们的谈话,作者还努力写出使得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的历史,所以本书也可以当作“现代伟人传”来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把1994年3月至6月在《周刊读卖》的《与世界的对话》专栏,以及1994年9月至第二年7月在《圣教新闻》的《与世界领导人的交谈》专栏上连载的散文归纳整理而成的。

有人说,人生就是人与人的不断的相遇。各种各样的相遇的交织,也许会编织出人生的历史的花纹,在这一意义上,本书确实是作者的历史的证言。

本书以最近六七年会晤的人士为中心,交谈很自然地注目于冷战后的世界。

目录

Ⅰ 美国的挑战

实现「健康人生」的指标  鲍林博士与卡曾斯博士

向大宇宙飞翔  萨昂博士与宇航员们

永远的行动家  阿曼德·哈默博士

人权运动之母  罗莎·帕克斯女士

「用摄影战斗的兄弟」之弟弟  康奈尔·卡帕先生

推进非暴力运动的夏威夷大学名誉教授  格伦·佩奇博士

争取大学改革的哈佛大学校长  鲁登斯坦博士

探索「文明共存」的哈佛大学文化人类学院院长  努尔·亚曼博士

美国的良心  诺曼·卡曾斯博士

为人的经济  加尔布雷斯博士与贝恰博士

Ⅱ 欧洲的睿智

信念坚定的人  英国首相撒切尔女士

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阿诺尔德·汤因比博士

世界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校长  罗贝尔西·莫纳科博士

和平学之父  挪威的戈尔通博士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莫斯科大学校长罗古诺夫博士

罗马俱乐部会长  霍夫莱特涅尔先生

普通人的政治  瑞典首相卡尔逊先生

法国政界的重镇  上院议长波埃先生

实力主义的堡垒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曼罗博士

走在未来国家前头的大学教育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校长欧洲大学评议会副会长布利加路先生

超越体制的人格的魅力  莫斯科大学校长霍夫洛夫先生

Ⅲ 亚洲的慈悲

保护民众的大树  周恩来总理夫妇

奔向「21世纪印度」的年轻宰相  拉吉夫·甘地总理

亚洲的国际知名的学者  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先生

人民力量的证明  菲律宾总统科拉逊。阿基诺女士

和平的斗士  国立菲律宾大学校长阿布依巴博士

人本主义教育家  澳门政务司司长黎祖智先生

甘地的直属弟子  印度的潘德博士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中国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先生

笔的战士  中国作家协会,王席巴金先生

Ⅳ 带来地球时代的气息

人权斗争的「基度山伯爵」  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先生

中东和平的关键人物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先生

南美新时代的领袖  哥伦比亚总统贾毕利亚先生

民主智利的先驱者  艾尔文总统

世界人权宣言的推进者  巴西文学院总裁阿塔伊德博士

多米尼加民主之父  巴拉盖尔总统

土耳其革命精神的继承者  安卡拉大学校长锡林博士

对阿根廷军政的抵抗  科尔多瓦大学校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前校长迪利奇博士

Ⅴ 对艺术家的感谢

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  尤迪·梅纽因先生

法国清晰透彻的文人  安德烈·马尔罗先生

土耳其的国民歌手  巴尔斯·曼乔先生

世界著名的巴西作曲家、钢琴家  阿马拉尔·维埃拉先生

将苦恼转化力幸福  奥地利教育部副部长、歌手塞费尔特女士

阿根廷的探戈皇帝  普古利埃斯先生

用诗歌的力量使人苏生的印度诗人  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斯博士

世界喜爱的英国画本画家、作家  维尔德史密斯先生

译后记 卞立强

试读章节

    向大宇宙飞翔

      萨昂博士与宇航员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我十六七岁。东京的夜晚,我经常为防备空袭而跑进防空壕。我屏声敛息,抬头仰望,天空笼罩着一片静寂。宇宙超越了人们愚蠢的行为,庄严地继续着它自身永恒的运行。

有一夜,一颗流星掠过天空,一道蓝色的光芒拖着长长的尾巴疾驰而去。它震撼了我的心灵:“啊,那颗星星是怎样看待这世上的斗争呀?!”

那时候只有星星的世界才有和平。至今我还能鲜明地回想起那来自天上的光明使者和我当时的激动。

有人说,从飞向月球的宇宙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的照片,是一张代表20世纪的照片。1993年,我和阿波罗计划理论的核心人物罗伯特·贾斯特罗(Robert Jastrow)博士会谈时,他赠送了我这张照片。那飘浮在漆黑的宇宙空间中的蓝色的地球,显得庄严而美丽。

世界第一个女性宇航员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Jershkova)女士说过一句名言:“我是海鸥。”她在莫斯科跟我说:

“能够看到地球的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地球是蓝色的,与其他天体相比显得格外美丽。每个大陆、每个大洋都有它们各自的美。

“一度从宇宙中看过地球的人,一定会对我们自己的‘故乡’——地球感到尊敬和怀念。”

我会见过的“宇宙体验者”也都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乘坐的宇宙飞船90分钟绕地球一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到整个地球,而且此时的地球上是看不到‘国界’的。宇宙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整体。”(美苏合作的阿波罗·联盟实验宇宙飞船宇航员D·施赖顿博士)

“一块儿去过宇宙的同僚们说:‘所谓国界,那是人们随意划分的,从无垠的宇宙一看,才懂得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的的确确是世界共同体中的一员。’确实是这样的。”(美国3号宇宙航行站站长热拉尔德·P·克尔博士。)

日本也进入了有人飞向宇宙的时代。宇宙时代是通向“世界一体化”、“世界没有战争”的绝好时机,注目广大的宇宙、大大开拓人类的意识的时机正在到来。如果不是这样,说是要探究宇宙,极端地说,恐怕只能说是躲开地上的现实的一种逃避。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曾经警告说:“宇宙飞行不过是逃避我们自身,因为登火星上月球比洞察我们自身的存在要简单得多。”希望在“探索大宇宙”的同时,要促进对“小宇宙”——人类自身——的探索。

近年来,认为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生命体的盖娅(Gaia)理论,已成为人们的话题。佛法认为,地球自不用说,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

在现代宇宙学中,大爆炸(bigbang)学说是主流,它认为我们的宇宙是起始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根据这一学说,贾斯特罗博士说:“科学探索了宇宙的起始,但是,科学还不能回答造成宇宙起始的‘原因’以及宇宙的‘意义’。”

我曾经和外国的一些宇宙科学家交谈过,给我的印象是,他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思考着科学怎样才能回答哲学和宗教的问题,如“世界的起源是什么”、“宇宙有没有终结”、“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生成宇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类在宇宙中占什么位置”等。

在这一点上,我国往往仅给人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科学会不断地带来新奇的发现。

“有没有外星人——其他天体上具有智慧的生命体——呢?”关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意见是肯定的。佛法也认为整个宇宙里遍布着有智慧生命的国土。  卡尔·萨昂博士作为畅销书《宇宙》等的作者而闻名。我曾会见过他们夫妇。他的夫人给我介绍了博士推进的无人宇宙探查机“先锋”10号,机上报道地球实况的“给外星人的信息”的录音带上,也录下了远处中子星(脉冲星)的电波。她说:“这脉冲星的电波声和我心脏的跳动声有着惊人的相似。”她的语气好似暗示着大宇宙与小宇宙的一体性。

日本也于1994年首次成功发射了完全国产的火箭H2,人们说这是进入了真正的宇宙时代。我希望这会成为打破被人批评为岛国劣根性的、渺小的“封闭意识”的大好时机。

宇宙是广大无垠的。我希望将生活在21世纪的下一代的人们,起码能作为心胸开阔的“地球人”,仰望天空庄严的全貌,和星星交谈,胸中奏出与大宇宙相谐的交响曲,过着广阔的人生。

            P7-P9

序言

也许是地球变得窄小了吧,同海外人士会晤的机会与年俱增。在应约而写这些会晤印象的过程中,已达到可以出一本书的分量了。

本书是把1994年3月至6月在《周刊读卖》的《与世界的对话》专栏,以及1994年9月至第二年7月在《圣教新闻》的《与世界领导人的交谈》专栏上连载的散文归纳整理而成的。

有人说,人生就是人与人的不断的相遇。各种各样的相遇的交织,也许会编织出人生的历史的花纹,在这一意义上,本书确实是我的历史的证言。

本书以最近六七年会晤的人士为中心,交谈很自然地注目于冷战后的世界。

可以说,他们都是共同承受了世纪末苦恼的“同时代人的肖像”。如果能从这五十多位人士的直接谈话中领会到某些“对2工世纪的启示”,我将感到无比的高兴。

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他们的谈话,我还努力写出使得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的历史,所以本书也可以当作“现代伟人传”来阅读。

《我的世界交友录》的书名是读卖新闻社给起的。所访人士都是各界的代表人物,称之为“友”,也许某些场合有些冒昧。不过,我的谈话不是出自政治、经济的立场,而始终是作为一个民众,出自“人”的立场的对话,可以说是心灵相遇的记录。从这一意义来说,心中虽然觉得可能有些僭越之感,但还是同意了《交友录》的书名。

本来人物名声越大,特别是在其生前,毁誉褒贬的幅度也越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时是由于媒体制造的虚假形象,有时是由于把有意歪曲的形象加以传播。这姑且不说。“人物不亲自去会晤,是不会了解人物的。”——这话很平常,但这是我的结论。

多半是由于匆忙执笔的原因,重读一遍书稿,到处可发现令人不能满意之处。古话说:“文不尽言,言不尽心。”登场人物的杰出,我没有把握能否表现其万分之一,而且由于篇幅的关系,还有许多情况没有写出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给人印象鲜明的“人”,而且都一直在注视着由“国家的论理”转向“人类的论理”的时代的大潮流。

冷战后的世界将是超意识形态的时代、超国家主义的时代,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友谊的时代”。

重友谊,就不会有算计,不会有国家立场的差异,不会有上下等级的差别,不会受民族、血缘的束缚,不会受利害得失的束缚,只有同样作为“人”的纽带。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写了一位被卷入革命动乱的母亲。当人们问她:“你是共和派,还是保皇派?你跟随哪一边?”母亲回答说:“我跟随孩子们。”对她来说,她是母亲,是人,这就是一切。

是日本人也好,是俄国人也好,首先是人;是政治家也好,是艺术家也好,首先是人;是共产主义者也好,是宗教徒也好,首先是人。当今地球时代所要求的,不正是要共同确认和深思“人”这一原点吗!

为此,只有用站在人、人道、人权这一超越一切的共同的立场上来交谈,来扩大友谊。我的对话之旅,也是为此而进行的一次小小的挑战。

以前《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忧虑人类的未来,将其呼吁概括为两句话:“不要忘记的是人。其他一切统统忘记。”

我和世界领导人的交谈,以及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都不过是这两句话而已。

最后,在本书出版之际,向为本书出版尽力的读卖新闻社出版局长伏贝胜先生和图书编辑部的各位先生,以及《周刊读卖》编辑部的各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池田大作

             1996年季春

后记

池田大作先生的著作《我的世界交友录》(第一卷)得以在我国翻译出版,首先要感谢池田先生对我的信赖,同意由我来担任翻译。在翻译出版的过程中,得到日本创价学会副会长三津木俊幸先生,国际出版部山口弘务部长和山本先生、渡边女士,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陈宏平副社长、何海龙先生、张晓辉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特别是创价学会中国室提供了大部分中文译稿,供我翻译参考,日本友人生日贵穗先生为我的全部译稿作了校阅,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翻译中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关于对本书作者池田大作先生的评价,2004年10月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和日本创价大学、东洋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21世纪东方思想的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我在讨论会上作了一次发言。这篇发言也许对了解池田先生有所帮助,现附在后面,供读者参考。

             卞立强

            2006年3月8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世界交友录(第1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池田大作
译者 卞立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15772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3.13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8
18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