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于右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奇才”于右任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他一生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宣传和斗争活动,其间十分关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事业的主线、通过报纸进行社会教育、以诗歌为教育媒体实施诗教等一系列特征.这些都体现了于右任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宣传家和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内容推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第一本《于右任传》面市以来,倏忽已二十年,在这期间,《于右任传》已由三家出版社先后印刷出书四次。在严肃的传记类作品销售低迷的情况下,本书能多次出版,这当然是传主于右任先生的人格魅力之所至,连共和国的第六任总理温家宝同志刚刚就任总理不到一小时,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近千名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上,当众吟诵于右任的“望大陆”诗篇,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通过电波的传递,震撼着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

回溯当年海峡两岸人为的阻遏,一水之隔,竟成天涯,资料搜集至感困难,往往要通过海外的途径,才能获得某些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生活的情况和素材。

1987年后,两岸人民有了交往。由于笔者曾应台湾有关单位的邀请,赴台作学术交流。趁此机会,又收集到一些资料和右老的书法作品(复印件);加上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期间,笔者忝列为复旦大学校史馆筹建人员和《复旦大学百年志》、《复旦大学百年纪事》的评审人员,埋首整理1905—1949年复旦人与事的材料,3年于兹,对于右任早年的事迹,又有所发现,故这次《于右任传》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如:辛亥革命后,于右任邀集复旦校友42人.联名向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先生请求复校的呈文及其经过;尔后又与其师马相伯及同学邵力子等7人邀请孙中山担任复旦校董的函件;于右任除参与创建复旦公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外,在廿世纪三十年代初,他还创办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22年11月,他刚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不久.即有幸与科学巨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会晤,这在国民党的元老中是绝无仅有的;以及辞世前他写的某些诗篇,如“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山头望,雨湿神州见故乡。中原少年矜亡命,瀛海白头竟放狂,我是乾坤一炮手,人间何用赠天香”等内容。

值此《于右任传》第三版问世之际,感谢台北市复旦校友会(实际上是全台湾的复旦校友会,限于当地政令,才因此命名)名誉理事长刘昌平先生为本书作序。

感谢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题签书名(这是秦书记第3次为笔者的著作题签书名,另外两本是:《台湾复旦校友忆母校》、《复旦经纬——百年掌故及其他》)。

感谢刘遵义教授(于右任的外孙,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他在海外收集了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三十余件,于2003年10月14日来复旦,亲自用投影机将右老的书法向笔者展示,使笔者增广见闻,印象深刻。

感谢于建中博士(于右任之孙)。2000年10月19日他偕夫人郑丽波来复旦访问,对拙著《于右任传》的写作关心备至。后来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他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鼓励笔者继续从事于右任的研究。

今年年底前,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博物馆于右任书法陈列馆将举办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百花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于右任传》,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方便。对此,笔者表示感谢。

感谢该社编审曾永辰先生,当笔者携书稿送至天津时,曾先生闻讯,冒着36度的高温前来接应笔者。他为该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劳甚多。

由于笔者年事已高,常有疾病缠身,精力不济,思绪不周之处,肯定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许有成

         2006年10月于

       复旦大学二舍(原徐汇村)

目录

目录

引言

牧羊少年

西北奇才

亡命上海

创办复旦

报人生涯

代理部长

书生司令

中山信徒

爱国诗人

书法大师

监察院长

晚年生活

尾声

附一 玉山于右任铜像被毁记

附二 于右任年谱简编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山信徒

  中山已逝列宁死,莫斯科城我来矣。

  遗骸东西并保存,紫金红场更相似。

            ——红场歌

靖国军将领除少数人如杨虎城坚强刚毅、追求真理,樊锺秀不贪财色、质朴无华外,不少将领则朝秦暮楚,见利忘义,只知个人升官发财,不知革命为何物。于右任对此深为感触,因而在“失败之后,回念生平,非敢言觉悟也。因思以兵救国,实志士仁人不得已而为之;以学救人,效虽迟而功则远。”他把这一见解写成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岂料这篇文章却成为他创办上海大学的媒介。

上海大学的前身是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校址在闸北青云路。创办人为了敛财,招来160个学生(包括附中),设备既简陋,教师又不称职,学生强烈不满,卒与校方发生冲突。学生们决心请一位有革命声望的人来主持校政,于右任因在“双十节”时发表了一篇救国必先从教育着手的文章,成为该校学生延请的对象。学生代表通过在《民国日报》工作的邵力子,找到了于右任,陈述东南有办一个革命最高学府的必要,及现在于若不出来挽救,全校160名学生不但失学,前途绝望,还将有家难归,流离失所(其中多数学生来自安徽省,因受当地反动力量压迫失学而来沪求学)。于曾征询学生代表意见,谓原校名字既多又狭隘,拟改为“上海大学”,学生代表非常兴奋,当即取纸请他书就,做好校牌挂在学校门口。于考虑到:要办一所大学,经费及教员问题不易解决,因而未骤然应允,经邵力子、柳亚子、叶楚伧、杨杏佛等人从旁代为促驾。以及学生代表的恳切邀请,于允诺先到学校看看。10月23日匕午,于右任、邵力子租车前往闸北。在北火车站附近,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同学们手执旗子,列队守候道旁,汽车一到,乐声大作,同学们高呼欢迎口号。旋由乐队为前导,学生列队居中,汽车在后,缓缓向学校行进。时细雨蒙蒙,从北站到学校有数里之遥,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队伍秩序井然。到学校时,尽管大家衣服尽湿,仍立即举行了欢迎会。

掌声中,于右任应邀起立致词,略谓:“予自陕西回沪,极欲投身教育界,但予乃愿为小学生以研究教育,非好为人师,因予自审学力不足,诸君改组大学,前途艰巨,尤非予所能任。予二十年奔走,能得人同情者,唯不随风倒浪,但因此便不能不审慎进退,予实不敢担任校长,但诸君如此诚意……自当尽力之所能,辅助诸君,力谋学校发展,改日再当提出意见,与诸君商榷,谨以诚意感谢诸君。”邵力子以来宾的身份致词说:“于先生为余旧友,余不欲作标榜语,但深知其进退不苟,七年(1918年)护法赴陕,辛苦数载,孑然归来,可谓失败,然其失败乃光荣之失败。”“于先生谦言愿为小学生以研究教育,余望诸君亦本此精神,切切实实地多求几年学问。”

就这样,于右任卸下靖国军总司令的职位不到五个月,又当上了新创办的上海大学校长。

于右任就任上海大学校长才二十天,在南市老城厢乔家路王一亭的公馆梓园里,参加接待了因创立相对论而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在《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以光电效应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奖。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乘北野丸轮船前往日本途中到达上海,当时中国尚处在军阀统治时期,国势阢陧,但上海的文化界、教育界人士获悉此事,却热烈欢迎,由清末大力支持过革命党人、家境富有的书画家王一亭出面,在他家中设宴款待这位后来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还邀请他的老朋友、刚就任上海大学校长不久的于右任等人出席作陪,在国民党的元老中,仅于右任获此殊荣,有幸与他同庚(爱因斯坦仅比于右任年长28天)的科学巨子会见,日后传为佳话。

对于当“上大”校长,人们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的说:当时于右任是挂名的,并不到校办公;有的说:时国共正谈合作’致上海大学有许多左倾之人任教,为共党吸收不少徒众,非先生(指于右任)始料所及。这两种评价都有失公允。

说他是挂名,只说对了一半。1923年以后,因国民革命事业的需要,他在广州、北京、河南、上海间奔波往返,无暇过问“上大”校务,请邵力子代理,这是事实。但如果说他在创办之初就是挂名,则未免有悖事实。

一所学校的开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总是经费、发展规划(包括教学计划在内)和教员问题,如果于右任在出任校长后,亲自过问这几桩大事,便不能视作“挂名”。当初作为邀请于右任担任校长的学生代表之一的程永言回忆说:“上大”自成立招生始’房租、图书、器具、印刷等费用,日多一日。而来求学的青年,又多贫寒子弟,大多是免费欠费的。学校的经费入不敷出,一直由于、邵两校长维持着。……

P142-145

序言

于右任先生,世人尊称右老。

言功勋。右老早岁倡言革命,清廷密旨拿办,间关逃脱,亡命上海,嗣赴日本,自此得识并追随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及至军阀割据,乃返陕总领靖国军与之对抗,并与南方护法之师呼应,虽终不敌,于“百战河山倒义旗”之哀愤中出走,然继之以国民二军起义,终与北伐军会师中原。

言办报。右老自逊清至民初,先后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诸报。时贤相从,以国家、民族、言论独立,国民自立相期许。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新闻馆落成,右老演讲“为维护新闻自由,必须要恪守新闻道德”。两者相辅相成,否则滋生流弊,而自由终不能保持。先生办报一贯坚持独立自由,启迪后世良多,故有“元老记者”之誉。

言教育。右老亡命上海之时,受马相伯先生知遇,化名寄迹震旦学院。因生风潮,诸生脱离震旦,推右老等协助相伯先生筹设复旦公学(大学之前身,因先生提议命名)。复旦成立不久,留日诸多学生被迫归国,右老又发起设中国公学,并自兼两校国文教席。洎至对日抗战期间,在重庆领导校友促成复旦改制为国立大学,春秋几度,学校规模声誉日盛。到台湾后,敦促校友设立复旦中学,迄今已近半个世纪。

言诗文。右老的文不多,早岁散见其所办报纸,且不具名。所作诗词继承诗经、楚辞和乐府的优秀传统,笔力雄健,激情奔放,爱国忧民;右老书法,笔走龙蛇,汲汉魏晋唐诸家之长,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体,风格独具,自成一家,被誉为“当代草圣”。

笔者半个多世纪从事新闻工作,又是复旦校友,来台后与右老有所接触,对右老的学识、人品及道德文章,十分崇敬;右老为官清廉、富正义感,更为世人所景仰。因此之故,、趁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于右任传》之际,应十数年笔友许有成教授之邀,略书数语,以贺该书的出版。

   台北市复旦校友会名誉理事长  刘昌平

      于母校第二个百年起始年

后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第一本《于右任传》面市以来,倏忽已二十年,在这期间,《于右任传》已由三家出版社先后印刷出书四次。在严肃的传记类作品销售低迷的情况下,本书能多次出版,这当然是传主于右任先生的人格魅力之所至,连共和国的第六任总理温家宝同志刚刚就任总理不到一小时,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近千名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上,当众吟诵于右任的“望大陆”诗篇,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通过电波的传递,震撼着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

回溯当年海峡两岸人为的阻遏,一水之隔,竟成天涯,资料搜集至感困难,往往要通过海外的途径,才能获得某些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生活的情况和素材。

1987年后,两岸人民有了交往。由于笔者曾应台湾有关单位的邀请,赴台作学术交流。趁此机会,又收集到一些资料和右老的书法作品(复印件);加上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期间,笔者忝列为复旦大学校史馆筹建人员和《复旦大学百年志》、《复旦大学百年纪事》的评审人员,埋首整理1905—1949年复旦人与事的材料,3年于兹,对于右任早年的事迹,又有所发现,故这次《于右任传》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如:辛亥革命后,于右任邀集复旦校友42人.联名向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先生请求复校的呈文及其经过;尔后又与其师马相伯及同学邵力子等7人邀请孙中山担任复旦校董的函件;于右任除参与创建复旦公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外,在廿世纪三十年代初,他还创办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22年11月,他刚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不久.即有幸与科学巨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会晤,这在国民党的元老中是绝无仅有的;以及辞世前他写的某些诗篇,如“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山头望,雨湿神州见故乡。中原少年矜亡命,瀛海白头竟放狂,我是乾坤一炮手,人间何用赠天香”等内容。

值此《于右任传》第三版问世之际,感谢台北市复旦校友会(实际上是全台湾的复旦校友会,限于当地政令,才因此命名)名誉理事长刘昌平先生为本书作序。

感谢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题签书名(这是秦书记第3次为笔者的著作题签书名,另外两本是:《台湾复旦校友忆母校》、《复旦经纬——百年掌故及其他》)。

感谢刘遵义教授(于右任的外孙,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他在海外收集了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三十余件,于2003年10月14日来复旦,亲自用投影机将右老的书法向笔者展示,使笔者增广见闻,印象深刻。

感谢于建中博士(于右任之孙)。2000年10月19日他偕夫人郑丽波来复旦访问,对拙著《于右任传》的写作关心备至。后来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他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鼓励笔者继续从事于右任的研究。

今年年底前,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博物馆于右任书法陈列馆将举办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百花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于右任传》,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方便。对此,笔者表示感谢。

感谢该社编审曾永辰先生,当笔者携书稿送至天津时,曾先生闻讯,冒着36度的高温前来接应笔者。他为该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劳甚多。

由于笔者年事已高,常有疾病缠身,精力不济,思绪不周之处,肯定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许有成

         2006年10月于

       复旦大学二舍(原徐汇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于右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有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45710
开本 32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211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