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高端访问(10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
内容
试读章节

2007年4月27日,任命为新任外长后几个小时,杨洁篪以低调、儒雅的姿态,完成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亮相。当天下午,身着深色西服,佩戴紫红色领带,架一副细框眼镜,身材挺拔的杨洁篪面带微笑,首次以外交部长身份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汤加首相塞韦莱的活动。在福建厅迎接外宾时,杨洁篪站在胡锦涛主席的身后,平静而庄重。胡锦涛主席和外宾落座后,杨洁篪坐在胡主席左侧第一个座位。当天下午,杨洁篪还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见塞韦莱的活动。杨洁篪在会见结束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将全力以赴,和其他外交人员一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外交工作搞好。”当天,他还以外交部长身份会见了蒙古前驻华大使代表团一行。

“听说这是您第一次来中国访问,您也是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接待的首位来访的外交部长。”这是杨洁篪在4月30日跟前来访问的加拿大外长麦凯会谈的开场白.让对方感到十分亲切。

这天上午10时30分,中国外长杨洁篪要与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举行会谈。10点刚过,众多记者就聚集在大厅内,“长枪短炮”也都早早架起,准备一览杨洁篪这位新任外长的风采。外交部二层的橄榄厅内灯火通明,枣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刻有陕西兵马俑的壁画前,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国旗并立在两侧。 十点半,着深灰色西装、系红条纹领带的杨洁篪准时地出现在橄榄厅,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满面春风地上前迎接刚刚走进大门的麦凯先生,如同已是多年老友一般,两国外长用英文寒暄着,一直握着手,一起走到两国国旗前,合影留念。在会谈厅,杨洁篪站在门口和麦凯外长的陪同人员一一握手招呼,笑容温暖而含蓄。

在与麦凯外长的会谈中,杨洁篪这样评价自己的前任:“我的前任李肇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部长,我要向他学习。”对于自己的新工作。他说,我愿意与麦凯先生和其他各国外长一道,推动中加关系以及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杨洁篪的声音不大,但听起来很坚定且让人信服。

这一年5月1日,在黄金周的第一天,57岁的杨洁篪开始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出访,在飞往埃及的飞机上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5月3日至4日,杨洁篪出席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伊拉克国际契约会议”和“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扩大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在埃及“伊拉克国际契约会议”上,杨洁篪代表中国慷慨宣布,中国将免除对伊拉克政府的全部债务。他说:“中国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际社会应以启动‘国际契约’为契机,切实履行有关重建援助承诺,帮助伊恢复并加强自身‘造血’机能,尽快使伊人民享受到和平与发展带来的实惠。”在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杨洁篪说:“中国坚定支持伊拉克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主张通过政治进程,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伊各派之间的分歧。中国赞赏伊拉克政府为实现和解、稳定局势所采取的措施,支持按照平等、开放原则加快伊拉克重建,努力改善人道主义状况。”

会议期间,杨洁篪进行了16场正式活动,先后会晤了联合国秘书长、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盟秘书长、伊拉克总理以及埃及、韩国、英国、俄罗斯、美国、伊拉克等国外长,并与德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巴林、亚美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外长进行了友好交谈,还接受了有关媒体的采访,专程看望了驻埃及使馆工作人员。

5月19日上午11时,杨洁篪履新后首次出席外交部“公众开放日”。一到橄榄厅,杨洁篪就笑意盈盈地向大家打招呼,并一一握手。虽然有外交部官员在现场维持秩序,但现场秩序却一度失控,各路记者扛着长枪短炮一哄而上,把杨洁篪紧紧地包围起来。不久,现场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这时,杨洁篪热情地招呼年龄最大和最小的来宾——一位75岁的退休干部和一位4岁的小朋友站到他身边,与他们交谈并合影留念。杨洁篪还主动弯腰与4岁的“小不点”董培轩和其他几个孩子说话,动人的场面顿时引来频繁的闪光灯。

“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是为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服务的,人民也是我们外交的基石和后盾。中国外交的力量来自于人民,智慧来自于人民,活力来自于人民。我们期待各界朋友给予外交工作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欢迎大家为外交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杨洁篪真挚恳切的讲话博得了在场来宾热烈的掌声。杨洁篪还表示,外交既有继承性,又需要有所发展。他告诉在场公众,胡锦涛主席曾在2005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呼吁建设和谐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外交理念。“和谐世界的核心是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协作、互信,文化上交流、共进。”杨洁篪解释说。

来自北京市的一名中学生,向这样一位资深职业外交官讨教“成为外交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此,杨洁篪道出了五点:第一,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第二,要有非常扎实的政治、外交基础和敏锐的国际形势判断力;第三,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了解中外文化,还要具备综合分析、应变能力,要有悟性;第四,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第五,要有好的身体条件,外交官有时候连轴转,需要身体好才可以应付。

新外长在开放日表现出来的随和亲民、自信自然、热情幽默,让中国公众看到了他身上传承的外交前辈的优秀品质。人们相信,杨洁篪是中国在世界公众面前的一张新名片。P2-5

目录

杨洁篪:中国在世界面前的新“名片”

 第一次亮相尽显儒雅与真挚

 上海滩的学徒工步入外交领域的第一个脚印

 每一次升迁背后的严峻考验

 一个职务的任命与一个汉字的关注

符洁:外交元老“缘”来如此

 “亚洲通”背负重望沟通中日缔约之路

 大使追忆邓小平伟人气概与凡人情怀

 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符号”出自罗瑞卿的一句戏言

 脱下戎装换礼服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外交官

 他是“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的首批知情人之一

 “老八路”与日本战友30多年后重逢于日本

 日军大尉无意间成了外交伉俪美好姻缘的“牵线人”

王殊:从”无冕之王“到”外交尖兵“的传奇

 原本学外文的他在战场上速成“新闻ABC”

 单枪匹马闯黑非洲建分社打破中非长期隔绝

 在哈瓦那报道“加勒比海危机”后“顶缺”到波恩

 身负国家使命“穿针引线”亲历中德建交

 资深记者改行成为外交战线的“新兵”

 周恩来策划他“出名”转入外交界

 毛泽东对他说“我们是同行”

 任驻奥地利大使认识“土豆烧牛肉”的真面目

 写一部反映外交官生活的作品是他晚年的任务

周南:港澳回归那唇枪舌剑的背后

 删掉一个“the”让议程问题谈判迎刃而解

 “舌战”有时不分台上或台下

 回首邓公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

 直接参与实施“另起炉灶”

 一天两度泪洒灵堂的内情

 扑朔迷离与柳暗花明之间的交锋

 自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到没有硝烟的外交战线

 亲历中国“回归”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岁月

 “诗人外交家”的诗意离休生活

沙祖康:不信外交辞令的“沙将军”

 母亲烧香祈愿不要考上大学的儿子成了外交高官

 窝囊透了的“沙银河”给中国文明多争得1000年

 “叫板无理”外交官与赠镜“世界人权卫士”的背后

 让美国闭嘴的“沙将军”和捭阖贸发大会的“沙旋风”

 有泪不轻弹的沙大使泪洒世卫特别会议现场

 有“后台”、“妻离子散”的“沙铁嘴”在“外交碰撞”中得高分

凌青:家史国事常忆及

 见证中国外交大发展

 近距离感受伟人与世界握手的魅力

 同一个半世纪前的先祖爱国情相连

 学者大使坚定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蔡方柏:中法外交缘起·缘落·复婚·蜜月的见证者

 “售武风波”震中亲历中法外交之起落

 两国往来之中领略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

 鄂南旮旯里走出来的山里伢的“爬山锻炼”

 外交生涯中魂牵梦萦的两个第二故乡

 难忘的特别晚宴让外交大使一生陶醉回味

程瑞声:周总理曾称我为“老朋友”

 翻译生涯见证中缅“友谊树”根植沃土

 毛泽东眼中的“外国人”也是周恩来心中的“老朋友”

 偶然间得到专业范围内最好的对口工作

 在与东南亚国家建交热潮中成了热门人物

 在印度当了生平唯一一次检阅仪仗队的主角

 外交官与舞蹈演员的婚姻始于一次异国邂逅

徐明远:难忘那”一任兼三使“的1000多个日夜

 揣着使命顶着困难上任南太地区

 外交礼仪大家详说三次递交国书程序

 当年的“排雷尖兵”也曾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平和

 基国总统邀他下海打鱼副总统为他日晒雨淋

 历经外交风云的驻外使节也是海外同胞共同的“家人”

朱祥忠:拉美外交风云中不褥使命

 从儿童团长到亲聆主席“希望”的留学生

 两进两出哈瓦那

 中国外长神秘“失踪”的背后

 出使秘鲁与两位总统共度“蜜月”

 促成数位莫内达宫主人成功访华

 尽力与失职的角色和自豪与自责的心理

黄桂芳:我是身着西装的“文职军人”

 “礼仪大使”言语中跳跃着浓郁的非洲情结

 最动人的是非洲老一辈民族主义领导人那浓浓的中国情

 出使“千岛之国”的近1500个日夜虽苦犹荣

 “中国越来越有份量”是“文装解放军”的核心战斗力

 追溯中菲友好历史漫忆菲律宾印象

 亲历中库建交是外交官生涯里得意之事

 不能忘记的是惠灵顿植物园的“景”与库克朋友的“情”

 “大使医生”和他的“贤内助”

 纯真火热的求学时代与幸福充实的晚年生活

汤铭新:与代皇帝、开国伟人和多国总统的“私交”

 “步步高”的外交生涯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

 走上外交官之路的被动与自动

 作为翻译近距离感受开国伟人的风采与魅力

 末代皇帝的翻译亲历中国回归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出使国外与两国总统缔结良好私谊

 “乒乓球外交”亲历者情倾北京奥运会

时延春:中国大使与萨达姆曾是校友

 他是唯一一位为两位中东领导人写传的中国外交官

 两个指示决定使他“偶然”跨入外交官行列

 三枚来自不同国家的荣誉勋章诉说着相同的友谊与荣光

 邓小平是给他翻译生涯中留下印象最深的领导人

 胡总书记曾称他是“诗人大使”

 时延春大使口述难忘的生死考验岁月

陈文照:心泊天涯忆异邦

 递交国书典礼上感受与众不同的毛利仪式

 与两位出使国总理的交往已化作心中珍贵的回忆

 民间友谊格外动人心弦

 从英国女王的“一停一笑一看”细品外交玄机

 宴会桌也是一个外交小舞台

 “勉强可以走几步”的使节涉笔成趣

 “留苏预备生”的命运与时代共浮沉

王成家:书写多彩的外交长卷

 被“神话”所折服而选择学习西班牙语并终有机会走近卡斯特罗

 国家元首在国宾馆设宴为一位中国大使过生日

 难忘两次拥抱、两次出席庆祝活动且在主席台谢幕之时作特别讲话

 特别的人格魅力和随和、幽默、风趣的个性成为终生美好回忆

 外交官的酸甜与出版家的苦乐亦书亦诗

章启月:分享“中国”二字背后的荣誉

 第一次亮相新闻发布台被外电称誉为“北京美人”

 忙碌中展现过人才干生活中表现亲切和善

 由联合国买单背着小洋书包赴美留学

 “子承父业”父女同为驻比利时大使

 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好儿媳的角色

内容推荐

这里有他们所见证的重大外交事件的始末,这里有他们所亲历的那惊心动魄的战火,这里有他们所亲闻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这里有他们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惊险故事,这里有他们和世界大家庭联欢的场景……

一位位折冲樽俎、唇枪舌剑背后的资深外交官,是“身着文装的军人”,是“打领带的战士”,是友好、和平的使者;一个个弥足珍贵的外交生涯片断,向世人揭开了中国外交官工作生活的神秘面纱;一幅幅不为人知的老照片,展现了中国大使外交斡旋的风采。

台上,他们是在没有硝烟的战线上冲锋陷阵的勇士,是积极参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和平使者;台下,他们是默默奉献而又情趣多多的平凡百姓。记者型作家伉俪余玮、吴志菲为读者全情解密。

编辑推荐

这是建国来第一部反映当今中国重量级的,有着很高美誉度的外交官的全纪录。其外交理念,人生际遇、仕途甘苦、铁腕柔情、生活情趣尽在《中国高端访问》。

他们是在没有硝烟的战线上冲锋陷阵的勇士,是积极参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和平使者;同时他们也是默默奉献而又情趣多多的平凡百姓。本书为你袒露扑朔迷离的外交事件之原委,叙谈中外往来的轶事趣闻之细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高端访问(10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2024
开本 16开
页数 4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9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