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团队精神(提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水煮三国》作者、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成君忆;中建八局局长,梁新向;华声在线资深副总裁,孙虹钢;著名管理培训专家,孟昭春。鼎力推荐!

鹰一样的个人,狼一样的团队,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建设靠精神,团队效能在执行。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经过有效磨合的团队。让领导成为领袖,让员工乐于合作,让企业走向卓越。

内容推荐

《团队精神》围绕团结协作论述了团队建设的好坏对于领导者和员工意味着什么;高效团队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团队成员何以才能相互信赖、协作和进步;团队中的大多数人如何激励;少数人如何引导;怎样将团队培育成学习型组织等主要内容。本书的写作体例和笔法也颇为独特。虽是一本涉及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的著作,但所论及的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之间的关系,沟通、合作、激励、学习、创造、自律行为的分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适合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缺乏“团队精神”的群体不过是乌合之众

 一 人多≠力量大

 二 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是以十当一

 三 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

 四 雁行千里排成行,团结协作齐飞翔

 五 蚂蚁靠什么搬动巨蟒

 六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第二章 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一 倡导“罗文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

 二 授人以渔——打造学习型团队

 三 如何使1+1>2——打造协作型团队

 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打造创新型团队

 五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打造竞争型团队

 六 共同愿景——为团队建设导航

 七 团队精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尽职,尽责,尽心——先问你为团队做了什么

 一 坚决服从,没有任何借口

 二 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三 全力以赴,支持领导

 四 微软的百万富翁们为何不辞职

 五 不单为薪水工作

 六 没有敬业就没有卓越

 七 超出领导对你的期望

 八 坚忍不拔,充满热情

第四章 沟通,沟通,再沟通——积极沟通才能有效合作

 一 没有沟通就没有效率

 二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三 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

 四 倾听让沟通更容易

第五章 有效激励——让员工在团队中更杰出

 一 猎狗为什么跑不过兔子

 二 黑熊为什么干不过棕熊

 三 鹰为什么置之死地而重生

 四 区别对待为什么能让个性飞扬

 五 犯错的人为什么感动得涕泪交流

第六章 团队领导——以身作则,正确识人用人管人

 一 为什么选唐僧做团队领导

 二 选什么样的人做搭档

 三 曹操用将,优势互补

 四 别让青蛙学飞行

 五 用鲶鱼激活沙丁鱼

 六 刺猬不要扎着刺猬

 七 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八 用好团队中的“马蝇”

 九 善于授权,把金字塔倒过来

第七章 如何形成团队精神——理念优先于制度,制度优先于技术

 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二 智猪博弈——让大猪小猪都忙起来

 三 “三虫成龙”——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四 从“三无人员”到模范员工——孙悟空是如何融入团队的

 五 文化也能产生效益——员工要有文化,老板要有思想

 六 蒙牛凭什么这么“牛”——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

 七 微软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富有魅力的微软企业文化

第八章 当1+1<2时——什么是团队精神的敌人

 一 为什么旅鼠年复一年地跳崖而死

 二 为什么各人只扫门前雪

 三 为什么要期待免费的午餐

 四 为什么总是别人的错

 五 为什么不能立即行动

 六 为什么不能快乐工作

 七 团队建设中的危险信号

 八 团队建设四大注意五大误区

附录一 你会与人有效沟通吗——沟通的方式及效果

附录二 你的性格与工作要求符合吗——团队角色自测问卷

附录三 你是称职的领导吗——团队领导水平测试

附录四 你是称职的领导吗——团队领导模式测试

试读章节

我们的社会太强调英雄,总在强调“以一当十”,显然,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是以十当一。因为“以一当十”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力就行了。而以十当一则不同,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十个人的潜力,而且这些潜力要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曾国藩当年在编练湘军的时候,曾设想湘军能够在训练时以十当一,而在战斗时以一当十。当然,湘军远没有达到曾国藩所希望的那种程度,但当时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湘军成为当时唯一能够与太平军抗衡的部队。那么,曾国藩又是如何组建湘军的呢?关键在于他能利用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的关系,把一些忠于自己、有能力的人任命为军官,由他们负责组建各自的营队;这些军官再利用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的关系,招募下级军官;下级军官再用相同的办法招募自己的士兵。这样,曾国藩就组建了一支以亲戚、朋友、同学、老乡关系为纽带,以利益为目标,效忠于自己的军队。可见,湘军有着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虽然与国家利益相悖,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却非常有效地起到了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作用。不过,也正是由于湘军的这种个人色彩,使得湘军士兵在满足了个人的基本需求之后,再也无法像开始那样发挥其战斗力了。

团队与群体是不一样的,群体可以因为事项而聚集到一起;而团队则不仅有着共同的目标,而且渗透着一种团队精神。

建设一个高效团队并非易事。我们都知道项羽和刘邦争霸天下的故事。

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战争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属于实力派人物,其势力远远超出刘邦,而且他“力拔山兮气盖世”。若论单打独斗,别说以一当十,就是以一当百也不为过。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一开始,只要项羽亲临战斗,则每战必克,刘邦则临战必败,但后来的结果却是刘邦的势力越来越大,而项羽的势力却越来越弱,最终落得被围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项羽至死也没弄明白,他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还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再反观刘邦,他不仅本领不如张良、萧何、韩信这“兴汉三杰”,而且还“好酒色”,早在当亭长时,“廷中吏无所不狎侮”,简直就是地痞流氓。但在与项羽的战争中,他却能最终打敗项羽,夺得天下,胜利还乡,高唱《大风歌》。这是为什么?刘邦在建国后的一次庆功会上,曾向群臣解释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刘邦把自己取胜的原因归结为识人用人,而项羽则不能识人用人。刘邦的说法传承日久,并经过历史的强化而成为他战胜项羽的最佳解释。在我看来,刘邦的胜利,其实是团队的胜利——刘邦建立了一个人才各得其所、才适其用的团队;而项羽则仅靠匹夫之勇,没有建立起一个人才得其所用的团队,所以他的失败在情理之中。

那么,什么是团队?如何组建团队?团队有点像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能用具体的器物来衡量,可以因势而变、随器成型。团队是拥有一个共同目标,能够用最理想的状态来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和困难的群体。

人们曾经认为,修建一条从太平洋沿岸到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的铁路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波兰血统的工程师欧内斯特.马林诺斯基却以实际行动对这个想法发起了挑战。

1859年,马林诺斯基建议从秘鲁海岸卡亚俄修建一条到海拔1.5万英尺高的内陆铁路——如果成功了,这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然而,安第斯山脉险情四伏,其海拔高度已使修筑工作十分困难,再加上严酷的环境,冰河与潜在的火山活动,使修建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只经过一小段距离,山脉就从海平面一下上升到1万英尺的高度。在这条险峻的山脉中,要把铁路修到海拔高处,需要建造许多“Z”字形线路和桥梁,开凿许多隧道。

马林诺斯基和他的团队成功了。整个工程有大约100条隧道和桥梁,其中的一些隧道和桥梁甚至成为建筑工程上的典范之作。很难想象在起伏如此巨大的山地中竟然能靠那些较为原始的工具完成这一工程。今天。铁路仍然在那儿,它是修建者以十当一的证明。无论修建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马林诺斯基和他的团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P16-18

序言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在我国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对于建设好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团队精神》围绕团结协作论述了团队建设的好坏对于领导者和员工意味着什么;高效团队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团队成员何以才能相互信赖、协作和进步;团队中的大多数人如何激励;少数人如何引导;怎样将团队培育成学习型组织等主要内容。本书的写作体例和笔法也颇为独特。虽是一本涉及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的著作,但所论及的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之间的关系,沟通、合作、激励、学习、创造、自律行为的分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适合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阅读;在观点表达上也有别于其他描述型论著。

作者从事件铺陈入手,分析个体在事件中的角色地位及心理活动,群体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后果,并指出其深层意义。这就使对事件的关注从听说、评论上升到理性思考,上升到管理艺术,保证了内容的思想深度;再者,作者并不刻意评判或推崇某种管理模式,而是博采众长,融会古今。书中既有三国典故、《论语》训诫等中国古代用人之道,也有通用、微软、海尔等中外著名企业培育团队精神的范例,还恰如其分地对石油企业团队建设的片段细节作了点评,从而缩小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距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借鉴意义。

时代需要英雄,但更需要优秀的团队。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陶冶出集高瞻远瞩与尽心尽职于一身的管理大师,造就勤勉、诚信、团结、高效、自律的员工队伍,使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

书评(媒体评论)

成君忆(著名人力资潦专家、《水煮三国》作者):

“团队精神”和“团队执行”都是值得琢磨的课题,李慧波女士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执行》,给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团队观念,使它们创造了新的团队业绩,希望这两本书也可以使您琢磨出绚丽的思想火花。

梁新(中国建筑总公司第八工程局局长、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协会会员):

团队精神是一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李慧波女士的培训和她所著的《团队精神》及《团队执行》正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愿各位能认真拜读,将其作为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教材。

孙虹钢(华声在线资深副总裁、团中央青年就业指导专家):

在团队建设中,每个人都要使自己负责和相互负責姻结合,大家之间是互相补位、互相补台的关系,因此相互之间需要更多的团结协作,以形成真正的共识。执行并不难,难在目标、计划是否科学,难在员工是否都在用同样的语言说话。

孟昭春(中国十大企业培训师、中国管理培训七剑客之一、《成交高于一切》作者):

“授权是金,控制是银”。《团队执行》实战、有效、会做,充分体现了这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团队精神》提出了全新团队建设理念。任何企业都值得认真研读这两本书。

叶建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政策法规部主任):

李慧波老师的《团队精神》旨在强调如何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团队执行》则更进一层地阐述了如何实践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相信对于任何队都会大有裨益。

翟杰(亚太十大杰出管理培训师):

《团队执行》立意高屋建瓴,内容博古通今,方法简单易行,是一部哲理一实践结合的企业领袖必备哲书。《团队精神》贵在和谐,《团队执行》重在动力。“和谐”+“动力”是打造卓越团队的双刃剑,李慧波的这两部力作可谓剑不虚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团队精神(提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慧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418965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