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见证亲历(第3辑燃情岁月)
内容
编辑推荐

《见证·亲历》依然秉承一种格调和品味,在众多电视栏目中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因此,尽管节目总是在深夜播出,但依然是电视观众喜爱程度和忠诚程度非常高的电视栏目。

四年来由一个充满热情的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的电视节目,本书的容量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应是其中的精华了。对读者而言,把曾经喜爱的电视节目捧在手上阅读应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内容推荐

“见证容颜的变化,见证梦想的起源,见证我们共同的历史,见证中围每一天的变革。”每当深夜,当《见证·亲历》栏目的片头在每一个昏黄的灯光后面响起的时候,方寸之间的屏幕里就又将开始精彩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人生……

这里有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纪实,有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神秘的北京之行,有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政府的响亮的声音,还有赤脚医生踏遍乡问扶弱救困的脚步,这里有生于五十年代的人们的生命激情,也有生于七十年代人们的梦想与征程。这里有的不仅是历史的回音,还有真实生活的投影,和每一天中国的变革。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为了那方寸间的精彩,我们一次次地追赶历史的脚步,解密曾经的真实,追问时问的跨度,触摸真实的心灵。并希望把这些我们曾经的努力传达给电视饥前的你们。

目录

真情怀旧 用心见证

一、情系古都:梁思成与北京

 1.古建情缘

 2.古城规划

 3.城墙

 4.古城保护者

 5.圆梦

二、老舍词典

 1.贫民

 2.旗人

 3.北京

 4.文化

 5.幽默

 6.市民

 7.国家

 8.气节

 9.喜悦

 10.杰作

 11.困惑

 12.死亡

三、动画片的经典:万籁呜与孙悟空

 1.爱上绘画

 2.《大闹画室》小试牛刀

 3.意义非凡的《铁扇公主》

 4.周恩来的剪影

 5.《大闹天宫》中的美猴王

四、红楼一梦50年

 1.风华绝代的艺术精品:王文娟版越剧《红楼梦》

 2.大导演的梦想:林青霞版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

 3.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陶慧敏版电影《红楼梦》

五、永恒的旋律:歌剧《江姐》

 1.剧本精雕细刻

 2.演出轰动全国

 3.经典唱段琐忆

六、杂记杂技:从平地登上舞台

 1.江湖岁月

 2.登上艺术舞台

 3.杂技外交

七、我们是光荣的八大员

1.售货员:真诚沟通

2.服务员:用心微笑

3.理发员:塑造美丽

4.驾驶员:车行天下

5.邮递员:幸福生活

6.保育员:泉水叮咚

7.炊事员:以食为天

8.售票员:一同走过

八、赤脚医生

1.光辉岁月

2.背起药箱

3.集体记忆

4.蜚声海外

5.何去何从

后记

试读章节

对北京旧城的根本性改造,很快波及到了北京中轴在线的建筑,王军在他的著作《城记》中,记述了50年前的一段往事。

他说:“对于中轴在线的建筑,梁先生一直是非常的爱护,那么中轴在线的建筑的拆除对他的刺激是很大的。你比如像永定门瓮城,1951年年底拆的。第二年又把阜成门的瓮城给拆了。那会儿梁先生到苏联访问,回来之后就知道没了,气得说,怎么没跟我讲!气得不得了。后来又拆地安门,他说现在关键是要考虑怎么把地安门给保护下来,地安门是皇城的北门,也是中轴线上很重要的一个建筑。我们得早点做规划,否则要被动。但他说过这句话没几个月,地安门就荡然无存了。”

1952年,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拆除。

1954年,地安门拆除。

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拆除。

20世纪50年代,面对他钟爱的城门和城墙被拆毁时,梁思成曾经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一块城砖像剥去我的一层皮。然而,疾速前进的历史并没有眷顾那曾经在风霜雨雪中挺立了八百多年的老城墙。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良知与责任感的学人,梁思成并没有因为挫折而停止他的建议与呼吁。1953年,当听说北京的牌楼也即将因为改善交通的需要而拆除时,梁思成更加不能平静了。

提起此事,林洙十分动情:当时吴晗先生作为北京市的副市长,要坚决执行这个指示。可是梁思成坚决要保护牌楼,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有一次二人僵持不下,梁思成就直接就跑到中南海去见周总理。当时在历代帝王庙前有东西两个牌楼。梁思成指着牌楼,对周总理感慨地说:“你看,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通过这个庙看过去,是非常非常美的景致。”总理笑了一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淡淡地回了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梁思成为保护古建筑所做的努力也曾经为他带来几次胜利,其中之一就是对北海团城的保护。团城曾是古代帝王的观景台,登上团城,旧京白塔碧湖,绿树红墙的景色被称为天下第一美景。团城脚下的金鳌玉■桥及两侧牌坊,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此时,为了贯通阜成门至朝阳门的东西马路,一些工程负责人在讨论会上提出了拆掉团城和金鳌玉■桥的决定。

梁思成当年的愤怒,林洙今天仍记忆犹新:“他特别特别生气,站起来指着对方的鼻子说,既然你们认为一定要这样修一条笔直的马路,那还有什么可讨论的?不必讨论了,就把团城拆掉,把金鳌玉■桥拆掉,修一条笔直的马路通过去好了!然后他就不再讨论了,直奔中南海,找到周总理,跟总理说这个团城为什么一定要保护下来。总理亲自带着苏联专家,视察了一下团城,最后决定团城不再拆除。”团城就这样保留下来了。

在那个破旧立新的年代,梁思成保护古建筑的理想毕竟是不合时宜的,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势必会淹没于声势浩大的建设浪潮中。然而,今天,当我们以冷静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不禁会想起50年前梁思成说过的话:“事实会证明,我是对的。我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是不行的。”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曾笑着回答他说:“你在对待古建筑方面,简直是个‘暴君’”。然而,人们又怎么能够想象出梁思成像个“暴君”时的样子呢?在人们的眼中,他是那么温文尔雅,又是那么谦和。

P10-12

序言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就是人们所常称呼的新影做一个白描式的概括,那么最确切的应该是——历史感。

新影本身就极具历史感,从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到1953年新影正式成立,直到今天依然在进行的中央时政资料的拍摄,和中国近代历史密不可分的关联以将近7000小时的纪录电影资料告诉人们她无疑是中国国家影像最权威的纪录者。曾经有人用两个词来形容新影的资料——浩若烟海和深不可测,前者是说新影的资料之多,而后者则是说新影资料的广泛和全面。而《见证·亲历》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并得以发展。

《见证·亲历》栏目自2003年5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以来,至今已播出三百多期节目,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1900年以来中国的时代风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然而在这里不仅仅是历史资料的一个简单展示和回顾,而是以今天的眼光去重新发现、重新解读,如果说过去新影的电影资料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整体历史的影像纪录,但是在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民生的整体纪录中缺失了一些个体和细节的话,那么《见证·亲历》无疑是在对此进行补充。在节目中,从时代的风云人物到普通百姓都对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无论喜悦和悲伤都不再是他们个人的情感,而成为电视机前观众的精神共鸣。而常让人有时空交错之感的是,这些亲历者很大一部分都被新影的纪录电影或特意或无意地纪录过,今天的讲述者即是历史镜头中的人物。时间所积累下的力量因此而得以彰显。

在《见证·亲历》中我们不但看到一个时代,更看到了大时代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因此在这个历史回顾类的栏目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的温情,个体命运在历史时代中的起落沉浮总是让人唏嘘。

透过这个栏目我们也看到作为电视人的一种坚守和责任。在全民娱乐的今天,在一些以历史文化为载体的节目也开始在追求收视率的前提下戏说和演义的今天,《见证·亲历》依然秉承一种格调和品味,在众多电视栏目中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因此,尽管节目总是在深夜播出,但依然是电视观众喜爱程度和忠诚程度非常高的电视栏目。

四年来由一个充满热情的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的电视节目,三本书的容量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应是其中的精华了。对读者而言,把曾经喜爱的电视节目捧在手上阅读应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高峰

                2007年10月

后记

爱上历史那一年,还没有《见证·亲历》栏目。

爱上历史那一年,是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年,“奔三”的我正处在一片迷茫之中,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变奏。那时的我,已经在做和历史相关的一些电视节目。然而对于历史,却有着年轻人无知的隔膜和冷淡。我不知道自己也说不上有多喜爱的这份工作还能坚持多久。

爱上历史那一年,学会了骑自行车。尽管是一个冬天,我坚持骑着单车,穿行在北京的各个角落做前期采访。一位知名的作家,看着我被风吹红的脸说“现在还有骑着自行车采访的电视记者吗?”也是在那次采访中,我知道了我喜欢的这位作家的各个时代的经历。原来,在他那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和中,却有着太多的人生悲喜,太多的大起大落。正如多年后,采访黄华时,这位中国外交界的风云人物翻看着刚刚出版的以他名字命名的专题画册说:“我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我是‘生逢其时’阿。”

两位长者的话都让我无限感慨。这就是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时代总会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刻下痕迹。

我曾经问过金冲及先生,历史是否让人沉重?老人双目炯炯,“那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一直以来很喜欢一位学者的话,“历史是一条黑暗的河流,记录的光束将它照亮。”我常反思我工作的意义,对于浩大的历史,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记录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而当有一天,我坐在电视机前,为片中某个人物而感动的时候,我突然省悟,在历史的洪流中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记录,总有着某种温暖的意味。而我们作为创作者,因为传递了这种温暖也同样感到温暖。

一直以来,我对于接受栏目采访的人们心怀感激,是他们的幸福与伤痛构成了我们节目的精彩。

说到感谢,首先要感谢那些我所认识和不认识的新影前辈,新影自身的历史是《见证·亲历》的强大后盾,在我们感叹新影资料丰富的同时,我们知道这是几代人的共同积累,他们昨天的工作就是我们今天的财富。

感谢我的前任王燕女士,是她为这个栏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是一个对电视充满了激情的理想主义者,而她的执著与敬业对于《见证·亲历》的创作团队至今仍有着某种精神的引领。

感谢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刘小晖女士,一个偶然的电话,老故事餐吧里的一见如故和近三个小时的长谈催生了这套书,而在合作过程中,她的热情和效率常常使我们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本套丛书最终得以顺利出版。

感谢所有为《见证·亲历》工作的编导们,我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把节目的制作仅仅当作职业。现在栏目创作团队里已经出现了“80后”,他们是如此年轻,常常是心怀忐忑地开始第一部片子的创作,常常会对自己操作的选题产生困惑,甚至有时候还会质疑他们所要表现的陈年往事对于这个喧嚣时代的意义。但是,我知道,在某一天,他们会像我一样,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时刻,爱上历史,无可救药。

            《见证·亲历》栏目制片人 胡永芳

书评(媒体评论)

有一次,周总理到我们这里看另外一个戏,他看完照例要到台上来看望我们一下,谈谈天。这个时候,他跟我们少数几个人说,《茶馆》再改改,可以演。说的时候声音不大。但是我们都明白,要没有总理说的这句话,《茶馆》这个戏就根本没了。

——当年参加老舍话剧《茶馆》演出的于是之

毛主席喜欢看《江姐》的第四场,他最爱看蒋对章和警察局长,还有沈养斋的戏。毛主席看的时候乐得哈哈大笑,我们就在边上看毛主席笑。

——当年存歌剧《江姐》中扮演特务的李燕平

演三年《红楼梦》等于临时上一个大学。曾经有人说我拍三年《红楼梦》还不如拍三个月《杨乃武与小白菜》影响大。我说我不是这么看的,因为拍摄《红楼梦》那三年是我人生的积淀,如果没有那三年的积淀,就没有后来的“小白菜”。

——1989年版电影《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陶慧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见证亲历(第3辑燃情岁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见证亲历栏目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34707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0: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