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台湾中研院口述历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台湾中研院口述历史系列”是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搜集、编撰的120余种民国时期名流硕彦的访谈录中,精心筛选,按专题分册辑录而成。所辑图书均系首次在大陆出版,可以说是继沈云龙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和台湾版《传记文学丛书》之后,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又一史料全、涉及面广、忆述人物关键、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系列读物。

刘凤翰主编的《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为该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以陆、海、空三军从无到有的发展为主线,梳理了三军的组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内容包括军校发展、军事教育、军事训练、民国时期主要战役等。

内容推荐

刘凤翰主编的《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以民国军制建设为主题,以陆、海、空三军从无到有的发展为主线,梳理了三军的组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内容包括军校发展、军事教育、军事训练、民国时期主要战役等。

全书辑录了数十位民国早期将领的口述史料,他们多接受过国内外正规的军事学校教育,是民国军制的创建者。全书资料翔实,内容具体,对研究民国军队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导言

一、民国时期的陆军军校

 (一)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建立的陆军军校

 (二)国民党组建的陆军军校和特种兵

二、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各省区的军队

 (一)川康地区的起义及军队

 (二)两湖地区的起义及军队

 (三)赣闽地区的起义及军队

 (四)江浙地区的起义和军队

 (五)云贵地区的起义及军队

 (六)直鲁及东北地区的起义和军队

 (七)两广地区的军队

三、国民革命军北伐

 (一)北伐准备

 (二)两湖境内作战

 (三)江西境内作战

 (四)冯、阎军参加的北伐诸战役

 (五)东路军平定闽浙沪

 (六)江左江右夹攻南京

 (七)宁汉分裂和战争

 (八)龙潭战役

 (九)完成北伐

四、编遣会议引起的新军阀混战

 (一)军队编遣会议引发的反蒋战争

 (二)民国开国第一战——中原大战

五、抗战初期

 (一)九一八事变后北方的抗日斗争

 (二)从福建事变到西安事变

 (三)淞沪地区的抗战

 (四)南京保卫战

 (五)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六、民国时期的海军

 (一)民国时期的海军学校

 (二)国内战争中的海军

 (三)抗日战争中的海军

 (四)西方国家对民国海军建设的帮助

七、民国时期的空军

 (一)民国时期的空军学校

 (二)国内战争中的空军

 (三)抗日战争中的空军

 (四)西方国家对民国空军建设的帮助

试读章节

2.民国陆军最高学府——陆军大学

贺国光 陆军大学设于北京西直门外,为陆军之最高学府,时校长为胡龙骧。我在陆大名为第四期,实应为第一期,因前三期为陆军军官学校,在保定,不在北京。且第四期以后学生之程度远比前三期为优,盖第一期为保送者,第二期为军中挑选之优秀者,第三期为直接招考者。第三、四期虽同为招考,但后者选择较严,各省先有初试(中央命题,北京阅卷),录取4 500人,再集中北京复试,正取百名,备取二十名,正备取同时入学。学生以军官居多,且曾受过养成教育而在军中服务两年以上,故陆大学生,大多为军官学校毕业或同等资格者。本期选择,格外严格。

第四期起,陆大自保定迁来北京,正名为陆大,所订课程为高级陆军军事教育,与日本水准一样。各种课程有:基本战术、应用战术、战略、军制(编配、自排连至军团,详加分解,并比较各国军制)、战史、国际公法、外交史(教材为张焕伦编)、作战计划、兵要地理、传达输送、战斗输送、动员计划、秋操演习、海空军事。

此三年之课程,在学者因多实习演习,甚为忙碌。

学校之设备甚属完善,学员中有眷属者,可携至北京,住校外宿舍,单身则住校内之单身宿舍。

学员多为带职求学,官阶有高至上校、中校者,虽然如此,毕业后并非可立即获得适当位置,我于民国5年底毕业,民国6年初分发,返家乡湖北,不见用,又回至北京,遇郭松龄,彼亦同样不见用,在北京赋闲。再者当时军中对陆大水准与学生程度并不尽悉,将领并不特为陆大毕业生安插,凡军校毕业者,皆一视同仁,上官云相便是从弁目做起,惟后来晋升甚快而已。

余在陆大同学百人,后在军政界颇具影响者有徐永昌、林蔚、熊斌、姚琮、黄旭初、郭松龄等。

丁治磐 一般人都知道保定军校,但对陆大的历史不太清楚。保定是中级的军官教育,课程只教到师战术,讲的只是战场指挥运用队伍,军官学校一般是归军政部门陆军部管辖。

毕业后原想参加陆军大学第五期考选甄试。陆大的规制仿效德、日陆军大学,考选的规定很严格,应试资格须受过军校养成教育,任官两年以上,再由各部队、各省依序考核成绩合格者,录取名额则按各省人口分配,每省一至数名。但他们不将我江苏讲武堂资格算入,而由江苏军官训练团算起。我资格不够,就未参加甄试,又重新下部队。

陆大则是进一步的深造教育,教的是国防计划、指导国家战争、大军统率、总动员等,属于军令部门参谋本部管辖。

陆军大学共总办了30余期,初为袁世凯练新军时所办的学校,民国前6年夏成立于保定,称为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属直隶总督袁世凯管辖。民国前5年清廷成立军咨府,即参谋本部前身,军政统一,即归军咨府管辖,至民国前3年又改称为陆军预备大学堂。1911年,军咨府改称参谋本部,学校迁回北京,同时改名为陆军预备参谋大学校。至民国2年11月,再改名为陆军大学校,此后即一直沿用此名称。总计在前清时办了两期半,第三期尚未毕业即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学生再回来上课才毕业。第一至第三期(民国前6年至民国2年)总办为段祺瑞,当时为改革军队,都是调统领等军官来受训,所以知名人物甚多。何遂,福建人,陆大二期生,为人聪明,能作诗文、工绘画,我曾问他为何经常考第一?他回答说:“我那些老统领同学都有将军派头,带着马弁上学,学骑术耐,马弁牵着马说:‘大人请上马。’在这些老军官中,我当然考第一。”第四、五期(民国3年至8年)为湖北人胡龙骧任校长。第六、七期(民国9年至16年)换了几任校长,有熊炳琦、贾宾卿、师景云、韩麟春等人,到第八、九期时,已在北伐成功之后,由老总统担任校长,在此之前陆大是三年招一期,各省皆有定额。此后为每年招生,但毕业期限仍是三年,同时为安置闲散军官,还开办特别班第一期,入学考试较正期班简单。

到了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势力已威胁北平,华北局势危急,陆大就迁至南京。南迁后的第十至十二期,杨杰曾任校长,黄慕松代理校长。后黄慕松调去西藏,就由蒋先生兼任校长。杨杰任教育长,实际上等于是校长。杨原跟着何应钦在冀东作战,与何处不好回南京。杨回来时,我们十二期即将毕业,准备考选第十三期,他在前方见到日军压迫的情形,认为有增加名额的需要,就将录取名额增至120余人,同时还开办特别班。杨杰有些恃才傲物,难与人相处,他和何应钦、贺耀祖、陈诚的关系都不好。

P10-12

序言

近些年,“口述历史”在学术界风靡一时。作为一种史学新流派,虽说发端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然考其源流,实滥觞于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众多形同“口述历史”的经典了。“六经皆史”,其中就有大量的口述者说。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延续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论语》,亦不失为一部经典的“口述历史”。班固《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问夫子之语也。”《论语》除了其思想、人文价值外,我们从中亦可探寻到当时的社会制度、礼俗形态和生活方式等,其史学价值自不待言,或可称作“有韵之《史记》”。《礼记·玉藻》中有言,“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可见,中国古代早就有专门记载“口述历史”的史官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不是由后人写出来的,而是由当世人共同塑造的,对他们言行与感悟的记载才是最真实的历史。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这套《口述历史辑要丛书》,正是对中国古代“记言修史”传统的传承与光大。

“口述历史”项目最初是由台湾近代史研究所首任所长、著名历史学家郭廷以先生拟订并组织实施的。历时40余年,共收集整理了70多名民国时期名流硕彦的记忆资料。受访者都是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和影响的知名人物,或是与重要人物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士,包括国民党党务要人、民国军政元老、科学教育方面的著名学者、经济及工业界人士、社会名流等,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而这套《口述历史辑要丛书》正是从“口述历史”项目所搜集编撰的120余种访谈录中,经精心筛选后,按专题分册辑录而成的。系首次在大陆出版,可以说是继沈云龙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和台湾版《传记文学丛书》之外的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又一史料全、涉及面广、忆述人士关键、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系列读物。

中国的近现代是一个命运多舛、艰难困苦的时代,亦是一个奋发图强、英才辈出的时代。这套书里既饱含了当世人血泪沧桑的经历、颠簸流离的人生,以及一种痛入骨髓的情感,也饱含了他们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感叹和抵御外辱、献身民族的理想与志向。这样的历史才是丰厚鲜活、有血有肉的历史。但是,该书的口述者大多是当年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其忆述口径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再加上所述内容皆为个人所见所闻,其中难免有记忆不周之处、亦有主观成见或为名人友人亲人讳。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能兼收并蓄、去伪存真。他们的许多看法观点,我们不一定赞同,但是我们应该尊重。因为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历史的另一面,只有多面向的历史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历史,这也使得这套书的出版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其一,补阙拾遗。研究历史的人都很明白,离当代越近的历史越难研究。单凭文献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局限性很大。许多重要事件,不是没有留下文字,就是重要档案尚未公开,甚至有许多东西被涂上了太多的脂粉。那么这套口述历史,或许可以给我们拓展史学空间、廓清历史谜团带来一份惊奇与裨益。

其二,承前启后。按照“春秋三世”的说法,书中的口述者是“所见世”,在今天我们这些人是“所闻世”。我们能听到当世人的讲述,是我们的幸运。因此我们亦有责任把这些“所见世”者掌握的资料记录下来,把许多事情弄清楚,留下信史,这样才有“所传闻世”。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才不会因此而断绝,中华文明才能不断地繁荣发展。

其三,鉴往昭来。回顾近现代的中国,天灾人祸、更迭相加,国破家残,生灵涂炭。如今时过境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与往昔大不相同,国泰民安、物阜民丰,处处散发着和谐之气。然《易经》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出版这套书,不仅是要提供一个认识近现代中国的完整视角,更是要“以史为鉴”以“知兴替”,从而可拒乱,乃至升平,直至万世太平。

愿我中华民族从此复兴,永享盛世。

泛泛为之一序,无以益其善美。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辛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台湾中研院口述历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刘凤翰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97228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6005728
中图分类号 E29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4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