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契包德·斯蒂尔弗兰克·德丁阿瑟·孟肯莱利斯·史密斯查尔斯·麦克丹尼尔/南京不会忘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组织专家编撰出版了“南京不会忘记”丛书。王立著的这本《南京不会忘记:阿契包德·斯蒂尔弗兰克·德丁阿瑟·孟肯莱利斯·史密斯查尔斯·麦克丹尼尔》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采用第三方人士的独特视角,借助大量的中、美、德等国的原始文献、书信、日记,再现了国际义士阿契包德·斯蒂尔、弗兰克·德丁、阿瑟·孟肯、莱利斯·史密斯、查尔斯·麦克丹尼尔的勇敢和大义。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单纯讲述历史,更是为了记住在黑暗中的人性光芒,在人间炼狱中的一抹温暖。

内容推荐

阿契包德·斯蒂尔,美国人,记者;弗兰克·德丁,美国人,记者;阿瑟·孟肯,美国人,记者;莱利斯·史密斯,英国人,记者;查尔斯·麦克丹尼尔,美国人,记者。王立著的这本《阿契包德·斯蒂尔弗兰克·德丁阿瑟·孟肯莱利斯·史密斯查尔斯·麦克丹尼尔》为“南京不会忘记”丛书中的一本。全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按照史书的一般写法,以人物为主体,事件为线索,故事为载体,介绍了美、英两国五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西方记者的事迹。他们以忠于真相、不惧牺牲的敬业精神与道德勇气,向读者传递了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讯息。他们的报道,把今天的人们带回了当年血火连天的场景,仿佛硝烟不曾远去,历史就在眼前。从而让世人铭记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目录

阿契包德·斯蒂尔,让南京大屠杀讯息首次见报

弗兰克·德丁:一生中的三次南京情节

阿瑟·孟肯:目击南京的恐怖景象

莱利斯·史密斯:南京城内唯 一的欧洲记者

查尔斯,麦克丹尼尔:最后一个撤离南京的西方记者

南京铭记他们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抢劫是日军屠城暴行的另一个侧面,凡日军看上的资产,无论国别,无论公私,无论轻重,大多沦为日军的“战利品”。所劫物品之多,忙到自己都搬不过来,一些中国人被迫为日军搬运赃物。史密斯关注这种疯狂的强盗行径,《泰晤士报》重点报道了日军抢劫外国资产的情况:

毫无仁慈怜悯,恐怖笼罩着一切。日军沿大街逐屋搜查,大规模掳掠财物,破店而入,抢劫钟表、餐具及一切能拿得走的东西,并胁迫苦力为他们挑运掠夺来的物品。他们闯入美国人办的金陵大学医院,抢走护士的手表、钢笔、电筒,搜查房屋,洗劫财产,抢走汽车,撕掉车上的美国国旗。他们闯入外国人的住宅,德国人的商店亦遭抢劫。

尽管留在南京的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没有英国人,史密斯仍给予安全区极高的评价,认为安全区为南京市民提供了最后的生存希望,在减少死亡与人道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

国际安全委员会应享有最崇高的荣誉。在炮击的全过程中,他们都保持着勇气,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摧残和屠杀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1938年初,史密斯来到汉口,讲述了此前他在南京最后一周的经历。这次谈话的内容,题为“关于1937年12月9日至15日南京战事的报告”。德国外交官将其记录,并以德国新闻社的名义于1938年1月6日报告给柏林。

史密斯逐日叙述了1937年12月9日至15日发生在南京的情况,这正是日军向南京发起总攻与南京沦陷头三天的时刻,那是南京城最恐怖、最黑暗、最惨烈的一周。史密斯描述了12月12日上午中国军队在紫金山、城南及城北的防守战斗,战况非常惨烈:

我们可以观察到紫金山上的中国军队,他们处于日本军队猛烈的炮火之下,有两个热气球指引射击目标。无数炮弹击中了下面的山坡,那里由日本人燃起的大火迫使中国军队向山上转移。……约1000人奉令留守城南,他们勇敢地坚持巷战,直到午夜时分全部被歼灭。……北门前面恐慌的结果是堆起了约有一米高的士兵和平民尸体。据我估计,这里大约有1000人死于非命。

12月13日,日军第六师团从中华门攻入南京,先头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进城。由于在进攻时遭到中国守军的激励抵抗,这支日军给史密斯的印象是“十分疲惫”。但是,这些“疲惫”的日军在进城后的第二天,就带着“就地征发军需”的命令,隐藏所在部队标志,开始了疯狂的抢劫。日军的抢劫,不分地区,不分对象,无论商业区还是难免区,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被掠夺的财物都成为日军的“战利品”。史密斯详细叙述了日军在南京城内洗劫中外资产的行径:

许多地方组成了6至10人的日本小分队,取下了他们所在联队的标记,开始换家挨户进行洗劫。‘他们洗劫了这个城市,有系统地一点不漏’,直到12月15日我离开的这一天。根据我自己和其他外国人的观察,中国人的房屋无一例外和欧洲人的房屋绝大部分都被日本人洗劫一空。飘扬在房屋上空的欧洲人的国旗都被日本人扯了下来。人们看见日本军人拿着各种家用物品离开,当时发现他们特别喜爱墙上的挂钟和那时外国人尚留在南京的汽车。汽车在被日本人劫走之前,车上的国旗都被撕掉了。……在鼓楼医院工作的女护士们被命令排队逐个搜身,结果拿走了她们交出来的手表、钢笔等物品。安全区约有5000名中国难民被命令集合排队,抢走了他们约180元钱。

除了日军的抢劫行径,史密斯也关注妇女的遭遇,指出许多女性被日军抓走后便杳无音信:“许多年轻妇女从她们的家里被带走,人们不知道她们的情况如何,因为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们。”

P95-99

序言

1945年8月15日12时,日本放送协会(NHK)正式广播了天皇裕仁于子夜宣读并录制的《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标志着日本战败投降。而八年前的1937年8月15日,却是南京城殇的开端。那一天,日本海军航空队从长崎出发,首次越洋空袭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此后的半年里,日军步步进逼,狂轰滥炸、地面总攻、血腥屠杀、强奸轮奸、全城抢劫、纵火破坏……将美丽文明的古城南京,变成了血流成河的人间炼狱。

在日军进攻之前,众多西方人士纷纷撤出南京。但是,有五位勇敢的西方记者,放弃了最后的撤离机会,义无反顾地成为南京城内的战地记者。他们是: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阿契包德·斯蒂尔(Archibald Troian Steele),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弗兰克·德丁(Frank Tillman Durdin),美国派拉蒙新闻电影社记者阿瑟·孟肯(Arthur yon Briesen Menken),美联社记者查尔斯·麦克丹尼尔(Charles Yates McDaniel),英国路透社记者莱斯利·史密斯(Leslie C.Smith)。他们将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报道出来,为世人留下了来自南京一线的消息。

本书介绍了见证南京大屠杀的五位西方记者的事迹。他们以忠于真相、不惧牺牲的敬业精神与道德勇气,向读者传递了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讯息。他们的报道,把今天的人们带回当年血火连天的场景,仿佛硝烟不曾远去,历史就在眼前。当年牵动人心的消息与惊心动魄的情节,虽然时过境迁,但仍值得后人一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契包德·斯蒂尔弗兰克·德丁阿瑟·孟肯莱利斯·史密斯查尔斯·麦克丹尼尔/南京不会忘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16161
开本 32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2016282861
中图分类号 K837.125.42=5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9
12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