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瘦竹编著的《修竹庐剧话(精)》通过作者对京剧舞台上的眼见耳闻,生动再现了诸多京剧艺术家的奇闻异事及对一些名剧的品评。全书共分为“伶的谈荟”“戏的谈荟”“伶戏综谈”“盔头行头丛谈”等部分,是一份了解、研究现代戏曲艺术的珍贵资料,且有一定的史料和收藏价值。
图书 | 修竹庐剧话(精)/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瘦竹编著的《修竹庐剧话(精)》通过作者对京剧舞台上的眼见耳闻,生动再现了诸多京剧艺术家的奇闻异事及对一些名剧的品评。全书共分为“伶的谈荟”“戏的谈荟”“伶戏综谈”“盔头行头丛谈”等部分,是一份了解、研究现代戏曲艺术的珍贵资料,且有一定的史料和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修竹庐剧话》最早散见于民国年间《戏杂志》《罗宾汉》《三四剧艺日日刊》《半月剧刊》诸报刊,是作者朱瘦竹先生对上海京剧舞台上的眼见耳闻。朱瘦竹编著的《修竹庐剧话(精)》以“伶的谈荟”“戏的谈荟”“伶戏综谈”“盔头、行头丛谈”为类,生动再现了诸多京剧艺术家的奇闻轶事,舞美服饰以及对当时名伶、名剧的品评。文章较为详细地反映并保留了南派京剧的一些特色与资料,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民国时期人们赏京剧、品唱腔的世俗文化风情,更为我国现代戏曲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价值。 目录 我的父亲朱瘦竹 伶的谈荟 刘永春 王红儿 高庆奎、高盛麟 小达子 盖叫天 小翠花 谭富英 孟七 沈韵秋 罗筱宝 常春恒 记马德成 彭振九 林连贵 李春来遗闻 曹毛包 张少甫 吕月樵 俞振庭 南派做工老生的古今两宗匠 题金少山小影 姚俊卿之生前死后 李春来轶事 范长生 潘月樵学像余三胜的《定军山》 朱素云的功劳与荣誉 杨四立之老面子 …… 戏的谈荟 伶戏综谈 盔头行头丛谈 谨答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修竹庐剧话(精)/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瘦竹 |
译者 | |
编者 | 李世强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40421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36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6 |
CIP核字 | 2014249371 |
中图分类号 | J82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6 |
宽 | 19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