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普洱茶品鉴
内容
编辑推荐

普洱茶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传统名茶。本书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方式对普洱茶的起源、品种、文化、工艺、保健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书立意新颖、内容翔实、条理明晰、科学实际,为普洱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又铺设了一座桥梁。

内容推荐

本书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方式对普洱茶的起源、品种、文化、工艺、保健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书立意新颖、内容翔实、条理明晰、科学实际,为普洱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又铺设了一座桥梁。本书的出版,必将进一步提高云南普洱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也将推动中国茶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目录

第一章 普洱茶保健功能

一 古代对茶叶功效的论述

二 现代研究对茶功能的论述

三 史记普洱茶的功效

四 普洱茶养生、疗疾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 普洱茶品鉴

一 什么是普洱茶

二 什么是普洱七子饼茶

三 普洱茶品质的鉴定

四 普洱茶之品茗

五 现代普洱茶的加工与品鉴

第三章 普洱茶冲泡技艺

一 喝茶前的准备工作

二 冲泡方式

三 冲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普洱茶品类别

一 普洱茶分类

二 普洱茶花色品种

第五章 中华茶艺概览

一 “茶艺”溯源

二 中华茶艺概念

三 茶艺的分类

四 茶艺大观

五 饮茶习俗

第六章 茶具

一 茶具演变史

二 茶具种类

三 瓷茶具的釉质

四 紫砂史话

五 紫砂艺术的审美和鉴赏

六 紫砂壶泡茶的优点

七 紫砂壶上的金石文化

八 紫砂器的鉴定

第七章 普洱茶选购与贮藏

一 普洱茶的选购

二 普洱茶的贮藏

第八章 茶道

一 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二 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三 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四 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五 中国茶道历史

六 中国茶道美学

七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八 中庸、和谐与茶道

九 茶道礼法

第九章 普洱七子饼茶的传说

第十章 云南茶企选载

试读章节

如何辨别生茶与熟茶

1.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经过渥堆,所以会生成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常规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昧。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昧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受出熟味香。1973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砖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昧感受,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昧、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和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和只是轻度发酵渥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早期的茶庄如勐景茶庄、鼎兴茶庄所生产的紧茶,有的是熟茶,就是因为生茶程序中,延误了时间而形成熟的紧茶。这些轻度发酵的普洱生茶,经过较长时间的存放,熟味已消失而回归到极相似普洱生茶的品味,但是普洱生茶原有那种新鲜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了。

如何辨别干仓育湿仓普洱茶

1.从外形辨别

干仓普洱茶的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体现了茶叶的活力感:湿仓普洱茶的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绿霉。五。年代的圆茶铁饼(圆铁),本来都已制成生茶出厂,因为蒸压时采用改良的金属压模。做出型茶太过结实,不利于快速陈化。有些商人便将它以湿仓处理,以利于近期销售。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干仓圆铁普洱和湿仓圆铁普洱。即可以用上述方法辨别出来。

2.从气味辨别

一般正在发霉不久的,或发了霉又加密封的。一打开时。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如果发霉很久了,如圆铁普洱茶于二、三十年前霉变过,后移到干仓。则型茶本身已经闻不出霉味来,但在茶汤中仍然有一股扑鼻的霉味。如果发霉超过二、三十年以上,茶汤中的霉味会很弱,甚至闻不出来了。如六。年的那批七子铁饼普洱茶,茶型非常结实。出厂时未能干透,夹层内起过霉变。距离现今已经三十年以上。茶汤中蓑没有霉味,但已经形成轻微的“泥味”,喝入口腔会有轻微针刺的感受。

3.从汤色辨别

干仓生茶的汤色是粟红色。陈期在七、八年以上的。略转深粟色。如干仓陈化的圆铁普洱茶。茶汤呈鲜粟红色,是典型干仓生茶的汤色,而同庆老号普洱茶。已经转向深粟色了。湿仓茶的茶汤,像熟茶一样呈暗粟色,甚至变黑色。七子铁饼普洱茶,茶汤呈现暗粟色。是典型湿仓茶的汤色。

4.从叶底辨别

干仓普洱茶的叶底是粟黄色至深粟色,质地活性柔软,其生茶的叶底。在干仓长期陈化过程中颜色变化不大。我们常常称赞将近百年的同庆老号普洱茶。将当年的活力泡出来,主要也是称赞它的叶底呈现出新鲜粟色,使人感受如新鲜东方美人茶的叶底,将我们的情怀带回百年前易武大茶山那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湿仓普洱茶_的叶底,是暗粟色或是黑色。湿仓生茶和熟茶的叶底颜色很相似,但熟茶叶底质地是干硬的。而湿仓生茶叶底质地则保持柔软,且富有弹性。

第三章 普洱茶冲泡技艺

如何冲泡好一壶云南普洱茶,这既是一种技艺、技巧,更是饮茶者经验的积累。通过正确的冲泡,充分展现普洱茶的茶性、茶美和茶俗,使品饮者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养生延寿的目的,是品饮普洱茶的至高境界。冲泡普洱茶是一门艺术,它富于变化,富有个性,富于创造,而不仅仅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定式”。我们希望通过以下内容,使普洱茶爱好者们能够更深切地了解普洱茶,了解普洱茶冲泡技艺中的独特神韵和内涵。

一 喝茶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水

水与茶的关系,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观点。如“无水不可以论茶”。“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等等。

品茶用水丰富,以山泉为佳。山泉水对茶性的展现各具特点:有显香的、显醇的、显甘甜的、显活性的:也有同时兼顾几个特点的。选水一般以甘洁、鲜活、清洌、泡茶时不显涩味、茶叶汤色稳定为首选。新鲜山泉对于提高茶叶的活性和香气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就普洱茶尤其是陈年茶而言,山泉水如经过陶缸“养水”后再烹茶,对于展现普洱茶的“陈韵”效果更佳。

(二)选器皿

1.茶壶

普洱茶的泡茶器皿以宜兴紫砂壶为首选。紫砂壶的良好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选择砂壶一般以朱泥调砂和紫泥调砂为妙。以利于提高透气性。茶壶容积相对宽松,便于茶条舒张和滋味的浸出,这与乌龙茶用壶“以小为贵”恰恰相反。二三人同饮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壶,人多时可用300或400毫升的茶壶冲泡。刚买来的新壶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窑味”和“土味”,并经使用一段时间(俗称“养壶”)后再冲泡好茶。达到“壶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壶和瓷盖碗茶具也可冲泡普洱茶。

2.烧水具

现今常用“随手泡”烧水,比较方便。如果冲泡一些比较好的普洱茶时,应以铜壶或砂壶明火烧水。以保持泉水的活性和提高水温。

3.茶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为宜,以便于观赏普洱茶的迤逦汤色。茶杯应大于功夫茶(乌龙茶)用杯,以便于大杯大口饮茶。这既适应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性,也比较贴近饮茶人粗犷的饮茶习俗。

4.公道壶

以质地较好的透明玻璃具为首选。普洱茶以茶汤晶莹亮丽、颜色多变而著称。人们常常把云南普洱茶的汤色比喻为“陈红酒”、“琥珀”、“石榴红”、“宝石红”等等,观色已成为普洱茶艺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普洱茶的茶汤色泽和质地因茶叶的产地、制作工艺、用料、储藏环境、陈化年限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观汤色既是审美也是评价茶质好坏的重要环节。

5.剥茶起

形状像起子,以硬木或硬竹子制作,用于紧压茶的解块。通过逐层剥茶,既能保持茶条的完整,减少碎末茶,又便于面茶与里茶的搭配。准确反映紧压茶的品质。

6.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放入茶叶,冲入沸腾的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承,常用的功能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以保温。

7.茶盘

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的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样式。

P63-69

序言

云南是世界大叶茶的原产地。早在3000多年前,采自滇南地区原始森林里的野生茶就成为进献周王朝的贡品。此后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代,滇南茶叶不仅成为朝廷贡品,还成为通过易货贸易从西亚换回马匹的重要物资。数千年来。滇南都是通过马帮运载,以茶换马、以茶贸易。明末清初,思茅地区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条“官遒”,铺设了一些不甚规则的方形、长形石条。这条道成了商旅行人骡马运输茶盐来往的交通要道。这条北上南下、东进西出的马帮道路,就是后来被国际上公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经海上通道向外延伸,通达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最著名的国际商道之一。

在进贡的历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比较选择。最终在云南南部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贡茶产区,并优选出以易武为代表的方圆八百里的六大古茶山。六大古茶山的茶叶经过热带雨林独特的孕育和独具民族特色的采选、加工,并由马帮驮运过程中不同地理气候下的特殊发酵,形成了独具风韵的茶叶品种。因为茶叶主产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属普洱府管辖,所以这种独具风韵的茶叶品种就被称为“普洱茶”。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而云南产茶区又多属少数民族地区。云南普洱茶是自然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茶树因效益低下而多遭毁灭,但在滇南热带雨林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却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林,其中仅在易武镇境内,树龄在100年至1000年间的古茶林就有近3万亩。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好好继承下去。要发扬光大,前不久,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通过生物资源开发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这其中,茶叶就被定为云南继烟草之后的又一大绿色经济支柱。

《普洱茶品鉴》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方式对普洱茶的起源、品种、文化、工艺、保健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书立意新颖、内容翔实、条理明晰、科学实际,为普洱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又铺设了一座桥梁。《普洱茶品鉴》的出版,必将进一步提高云南普洱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也将推动中国茶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普洱茶品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斌//洪海波//杜立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49178
开本 24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272.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云南
210
18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