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尼姆的老鼠/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格调清新、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群以尼科迪默斯和贾斯廷为首的老鼠被一个简称“尼姆”的科学机构抓去做科学实验的经历。他们经过注射药品和种种训练,具有了人类的智力,能够识字,会思考问题,寿命也比普通老鼠长了许多倍。后来他们设法打开笼门,从实验室逃了出去,来到一个农场,在那儿的地下洞穴里安身。老鼠们不仅搬走农场仓库里的谷物,还把农场的电缆拉到洞里。他们在住处铺上了地毯,过上了舒适的物质生活。同时,他们还读书、听音乐,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然而,这群老鼠的精神生活愈是丰富充实,就愈不满足于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寄生方式。最后,在尼科迪默斯和贾斯廷的倡议下,这群老鼠决心不再当盗窃者,他们打算迁到阒无人迹的森林保护区深处,开辟一块新天地,耕种粮食,自食其力。但是,少数老鼠反对这个计划,分裂出去,暴露了大伙的行踪,遭到尼姆的科学家的搜捕和屠杀。危急之际,老鼠的朋友,田鼠费里斯比夫人冒着危险传送消息,这群老鼠做出了周密的安排,贾斯廷带领少数老鼠以自我牺牲精神掩护大家,这群老鼠终于撤出农场,进入森林保护区,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新生活。

内容推荐

本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奥布赖恩(1918—1973)的长篇童话。出版于1971年。

这部作品继承了古典童话中的人道主义传统,在小小的老鼠身上寄托了对世界的美好理想。在作者笔下,老鼠一改令人厌恶的传统形象,由于文明的熏陶,它们变得亲切可爱。作者还着力描写了它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精神。其中的一些主要拟人形象,如老鼠尼科迪默斯机智沉稳、勤于思索、善于领导,贾斯廷热情勇敢、充满活力,田鼠费里斯比夫人既具有一颗母亲的慈爱的心又有义无反顾的果敢性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此外,童话格调清新,想象奇特,作者巧妙地将科学力量带来的奇迹作为幻想的图景并加以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当代童话的特有魅力。

目录

蒂莫西·费里斯比患病

老先生

乌鸦和猫

菲茨吉本先生犁地

还有五天时间

杰里米的帮忙

猫头鹰

“去找老鼠们”

在玫瑰丛里

布鲁特斯

在图书馆里

伊莎贝拉

给阿龙吃的药粉

集市

在笼里

智力测验

学习阅读

通风管道

邦尼菲斯庄园

主厅

修理玩具的师傅

荆棘山谷

被捕

七只死老鼠

逃脱

在会议上

博士

尾声

试读章节

费里斯比夫人是一个田鼠家庭的户主。她们一家住在农民菲茨吉本先生的菜园里。这儿是田鼠冬天理想的住处。每当食物短缺时,在树林和草原里生活太困难,田鼠们就迁移到这儿过冬。在这里,人们收割后遗留在松软土地上的一些豆荚、土豆和芦笋之类的食物,足够他们吃一阵子。

费里斯比夫人一家住在这里可真算走运。这住所是一大块水泥与炭灰混合做成的空心砖,略有损坏,里面有两个椭圆形的空洞。这块砖是有一年夏天被人丢在这儿的,后来被泥土埋住,只有一点儿砖角露出地面。这块砖完整的两面正好做屋顶和地板,里面两个空心成了两间房。费里斯比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捡了些树叶、干草、碎布、棉花、羽毛什么的铺在房间里,所以,冬天屋里干燥、温暖、舒适。房里有个隧道通到菜园的地面,洞口不大不小,能使一只田鼠进出还略有余地,对猫的前爪而言又略嫌窄小;这个隧道是个进出口,能通风,也可以使阳光射进起居室。卧室同起居室一样,也是椭圆形的,温暖但挺黝暗,即使是中午也显得光线不足。卧室和起居室之间隔断了,所以在砖后面挖了一条隧道,出入两室之间要绕着走这条隧道。

费里斯比夫人虽然是个寡妇(她的丈夫是前一年夏天逝世的),但她很能干。由于她肯干再加上运气好,全家四个孩子吃得不错,生活挺愉快。一、二月是一年里最困难的月份,每年十二月到第二年三月天气寒冷,到了二月,豆荚和青豆都被捡光了(鸟类也捡)芦笋根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土豆是冻了又化,化了又冻,上面沾着脏土,吃起来有股臭味。就在这种情况下,费里斯比夫人也想方设法把孩子们喂得饱饱的。

到了二月底的一天,费里斯比夫人最小的儿子蒂莫西生病了。

那天早晨,天气干燥、晴朗、非常冷。费里斯比夫人同往常一样很早起床。她和孩子们一起睡在捡来的羽毛、绒毛、碎布上,就像睡在热乎乎的被窝里一样。

费里斯比夫人轻轻起来,免得把孩子们吵醒,她悄悄穿过隧道进入起居室。起居室不像卧室那么暖和,但也不冷。从通道口射入了阳光,她知道太阳出来了。她看了看起居室旁的食品室,这是个用碎石围着的小洞,里面有足够他们吃三餐的食物。但她还是感到沮丧,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这个月天天吃、顿顿吃的食物。她真希望能找到一小块绿色的莴苣,或是一个小蛋,或是尝点奶酪、玉米粉做的松饼。在不远的鸡房里倒是有不少鸡蛋。但是对一只田鼠来说,鸡和鸡蛋都太大了。此外,在菜园和鸡房之间有一大片草地,上面长着高高的灌木和野草,那是猫的领地。

费里斯比夫人爬到通道口,先将须毛探出去,然后谨慎地观察四周。寒风刺骨,地面上和菜园角落里堆的枯叶上有一层厚厚的白雪。

费里斯比夫人跳过田地上的犁沟,来到篱笆边。她向右转,围着树丛的四周,用她那明亮的大眼睛想寻找小块的萝卜、冻着的防风草或是其他绿色的菜蔬。但是在这个季节,除了松树上的针状叶和冬青树叶外,找不到绿色的食物,而那些绿叶子又不是田鼠或其他动物能吃的。她已经到了菜园最远的角落,在她的正前方,她看到了绿色的东西。就在篱笆旁树丛边有个树桩,树桩上有个洞,洞口旁的什么东西似乎有点像叶子。

费里斯比夫人顺利地穿过篱笆,但她靠近树桩上的洞口时却十分小心。如果洞口看起来挺深,里面很可能住着什么动物。她在离洞口大约一步远的地方停下来观察,侧耳倾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但她已看清了那个绿东西是什么。其实,那是块棕绿色的玉米壳。这里怎么会有玉米壳?玉米地在农场的另一端,在牧场旁边。费里斯比夫人向前跳近一点,然后小心翼翼地爬到洞口向洞内窥视。她那习惯在黑暗中看东西的眼睛发现了好东西——里面存放着过冬的食物——由于某种原因被忘掉或被遗弃的食物。

这是谁放的?是浣熊?不大可能,这里离溪水太远了。倒像是一只松鼠或一只土拨鼠放在这儿的。她知道这两种动物在每年新玉米下来时不但尽量地放开肚皮吃,并且还有本事把玉米运走贮存起来。

不管是谁干的,为什么搞来了又放弃这些食物呢?她终于想起来了,去年十一月时,就在这丛林附近,一声巨响把所有动物都吓得躲到自己的藏身之地——那是猎枪声,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非常痛苦的声音,然后受难者再也不需要贮存的食物了。

后来,费里斯比夫人一直不知道受难者是谁,更甭说他叫什么名字了。她不能为他哭泣——食物就是食物。这不是她想寻找的绿色莴苣,可是她和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玉米。在洞中有八个大玉米棒子,这对一个田鼠家庭来说可算是丰富的供应了。在玉米下面,她还看到一堆新鲜花生(这是农场另一块地种的),一些山胡桃,还有一堆散发着香甜味的干蘑菇。

费里斯比夫人用她的前爪和锋利的牙齿把玉米衣剥下,折成袋状,然后将玉米粒剥下后放在袋中,她轻快地跳跃着把玉米粒带回家中。吃过早饭,她可以带孩子们再搬些玉米粒回去。

费里斯比夫人背靠着通道口,先将尾巴甩进通道,然后一面拖着玉米袋,一面高兴地喊着:

“孩子们,起床吧?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一定会吃惊的!”

孩子们跑出来,激动地擦着眼睛,因为在冬季最寒冷的日子里,任何意外的食物都是罕见和令人欢乐的。老大特莉莎第一个出来,挤在她旁边的是弟弟马丁,他高大强壮,长着一身深色的皮毛,像他逝去的父亲那样英俊。妹妹辛西娅后出来,这个小巧玲珑的田鼠姑娘,毛色淡雅,长得漂亮。不过她不大文静,并且过分喜爱跳舞。

“在哪儿?”辛西娅问着,“在哪儿?什么东西要让我们吃惊?”

“蒂莫西呢?”费里斯比夫人问道。

“妈妈,”特莉莎忧虑地说,“他说他病了,起不来。”

“胡说。马丁,告诉你弟弟马上起床,不然没有早饭吃。”

马丁乖乖地跑进卧室,但一会儿就跑回来了。

“他说他很难受,他不想吃早饭,就是让他惊奇的美餐也不吃。我摸了摸他的脑门,热得烫手。”

P1-5

序言

生命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总序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视、电影、博客、播客、手机、音像、网络游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以下简称《典藏书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火。《典藏书系》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典藏书系》首先关注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同时,《典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强的“现代经典”。当然,《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大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儿童文学大格局、大视野,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幻想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心血,集中了把最关的东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顾问委员会

2007年9月18日

后记

阅读指导——一部格调清新的童话

《尼姆的老鼠》是一部格调清新、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群以尼科迪默斯和贾斯廷为首的老鼠被一个简称“尼姆”的科学机构抓去做科学实验的经历。他们经过注射药品和种种训练,具有了人类的智力,能够识字,会思考问题,寿命也比普通老鼠长了许多倍。后来他们设法打开笼门,从实验室逃了出去,来到一个农场,在那儿的地下洞穴里安身。老鼠们不仅搬走农场仓库里的谷物,还把农场的电缆拉到洞里。他们在住处铺上了地毯,过上了舒适的物质生活。同时,他们还读书、听音乐,从中得到极大的乐趣。然而,这群老鼠的精神生活愈是丰富充实,就愈不满足于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寄生方式。最后,在尼科迪默斯和贾斯廷的倡议下,这群老鼠决心不再当盗窃者,他们打算迁到阒无人迹的森林保护区深处,开辟一块新天地,耕种粮食,自食其力。但是,少数老鼠反对这个计划,分裂出去,暴露了大伙的行踪,遭到尼姆的科学家的搜捕和屠杀。危急之际,老鼠的朋友,田鼠费里斯比夫人冒着危险传送消息,这群老鼠做出了周密的安排,贾斯廷带领少数老鼠以自我牺牲精神掩护大家,这群老鼠终于撤出农场,进入森林保护区,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新生活。

虽说《尼姆的老鼠》讲的是老鼠具有了人的智慧以后创造的种种奇迹,但作者并没有过分追求惊、险、奇的效果。故事里的老鼠写得都很有个性,生活里令人生厌的老鼠,一经文化的熏陶,就变成了亲切可爱的艺术形象。这些特殊的老鼠懂得科学,建造了一座地下宫殿,他们的成就使他们的邻居——一只普通的田鼠费里斯比夫人感到万分惊讶。在这群老鼠身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精神更使人难忘。他们以偷窃为耻,以自食其力为荣,他们热爱集体,在紧急时刻,为了救出伙伴,贾斯廷不惜牺牲自己。另一方面,费里斯比夫人这只普通的田鼠也表现出了高贵的品质。她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奔走,几乎送了性命,表现出崇高的母爱。她在帮助这群老鼠的时候,表现得有智有谋,经受了种种艰险,仍然不屈不挠。我觉得小说作者显然继承了著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人道主义传统,以深厚的爱心来观察世界,在小小的老鼠身上也寄托了作者对世界的美好理想。

童话不是讲坛,不是论著,但是它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千千万万个小读者的心灵。像《尼姆的老鼠》这样的作品,将会把小读者们带到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这部作品在培养小读者树立劳动观念和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上,是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这部作品的作者罗伯特·奥布赖恩(Robert C.O’Brien)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兼记者,原名罗伯特·莱斯利·康利(R0bert.Leslie.Conly),1918年生于纽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及罗切斯特大学,曾任《新闻周报》、《华盛顿时代先驱报》、《拓荒者》、《美国地理杂志》等重要报章杂志的记者和编辑,他于1973年逝世。

奥布赖恩为儿童写作,也为成年人写作。他写过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以《尼姆的老鼠》最为著名,这部作品于1971年出版后曾获得多种文学奖,如波士顿环球荷恩书籍奖(1971)、刘易斯·卡洛尔图书奖(1972)、美国全国图书奖(1972)、美国图书馆纽伯瑞奖(1972)、马克·吐温奖(1973)、西北太平洋图书馆协会青年读物奖(1974)、马萨诸塞州文学奖(1978)等。一本篇幅并不很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受到这样的重视,甚至在作者逝世后仍一再获奖,这种情况还是不常有的。

作者另一部小说《查哈里雅》在作者死后于1975午出版,它以日记形式描写了一场世界性原子灾难的唯一幸存者、一位十六岁少女的感受。这部作品也获得了好评,得到1976年的埃德加·爱伦·坡文学奖。他的其他作品还有儿童科幻小说《银冠》(1968),以及小说《第十七小组的报告》(1972)等。  译者贾淑勤是我在北京大学时的老同学。她是一位有较高外语素养而又勤奋译著的同志,曾在《北京周报》担任编辑多年,现在全国妇联国际部工作,经常参加国际保护儿童组织的活动,为保护儿童和教育儿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这部译作中,也寄托了她对祖国花朵的深厚感情。我为她关怀儿童的热情所感动,同时也盼望有更多的翻译家为我们的儿童译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书评(媒体评论)

童话不是讲坛,不是论著,但是它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像《尼姆的老鼠》这样的作品,将会把小读者们带到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

——文美惠(翻译家)

将来,我会坐在女儿的床头,轻轻地给她念费里斯比夫人的故事,她也会和我一样,为故事里那一群可爱而勇敢的老鼠牵肠挂肚……

——豆瓣网友

铿锵有力的话语,大胆丰富的想象,充溢着对自然的向往、勇气和开拓精神。伙伴们的牺牲、安逸的生活都无法阻止它们对开创未知世界和追求自由的极度渴望。这样的老鼠,实在让人着迷。

——新浪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尼姆的老鼠/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罗伯特·奥布赖恩
译者 贾淑勤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36779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84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9
出版地 湖南
210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