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笑我太疯癫/青春旗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写得很生活,作者想给那些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一种如吃青菜萝卜般清新爽口的感觉。里面没有刻意的雕塑和恶心的做作,也没有睿智的说理和绝美的语言,有的只是不遗余力地歌颂最最真挚的感情和毫不手软地还原丑恶之至的嘴脸。

作者塑造了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形象,主人公乔智是个偏激而又理性,夸张而又稳重,自负而又含蓄,强硬而又善良,行事干脆利落在感情上却又优柔寡断的人。在学校他曾集众多宠爱于一身,风光无限,却时运不济屡遭重创,最后……

内容推荐

几个具有反叛心理的高中生,毫不脸红地自诩“金麟岂是池中物,取消高考便成龙”,在冷眼漠视应试教育的同时,也在尽情挥霍着自己的青春。

在充满欢笑的几年间几个好兄弟与几个女生发生了几段微妙而又错综复杂的感情,妙趣横生又令人叹惋。

主人公乔智在学校一度风光无限,年轻的心根本不屑考虑为自己的冲动买单,肆意挥洒着如梦的年华。

也许是宿命,也许是报应,种种打击不约而至。几经挫折后,曾“豪情满怀”的“天才”无奈地放弃大学,四处流浪,在寻找希望的旅途中渐渐成熟……

本书为“青春旗”丛书中的一种,韩赛式的深刻潇洒与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校园青春小说中别具一格。

目录

一、臭味相投

二、重新做人

三、天伦之乐

四、遭遇“天敌”

五、失之桑榆

六、被人利用

七、不可理喻

八、“费翔”老师

九、急流勇退

十、传奇世界

十一、意外告白

十二、艳遇杭州

十三、葬情之吻

十四、噩梦连连

十五、绝唱夫妻

十六、半个大学

十七、精英教育

十八、痛走南京

十九、肉体家教

二十、真相大白

二十一、苟且度日

二十二、希望曙光

二十三、新欢旧爱

二十四、今夜无风

后记

试读章节

二、重新做人

这个时代,痴情的小男生为了所爱的人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她要是喜欢文学你就要向巴尔扎克看齐;如果她爱好音乐,你拼了小命也要朝贝多芬冲刺;若她爱看足球,你即便成不了马拉多啦也要搞个贝壳撼母的发型来安慰安慰她……

乔智的寒假过得很有目标:每天看几集《天龙八部》,并且最关心王语嫣与段誉的发展历程,最后当两人终于在枯井里拥抱时,他激动地把爱犬赛虎紧紧地搂在怀里。

每日期待的《天龙八部》剧终后,乔智忽然感到一阵阵如同手淫的快感刚过时的那种疲倦的空虚,很是让他难过,为了转移感伤,他回顾起几个月的高中生活来。

他发现自己变了很多,以前的冷酷形象遭到了彻底的毁灭,他甚至向无赖的标准跨出了一大步,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标志着他已经开始丢失个性了。又想到他凭借小说在学校树立的名声,越发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有所表现才不至于被人笑话,所以他决定在下学期里一定要发奋学习。

终于挨到正月十六,第二学期开始。

在教室门口老马见乔智风衣皮鞋,搞得像以1比1.15的比例缩小了的“周润发”,顿时吃惊地喊道:“阁下莫非就是发哥?”

乔智故作冷酷地说:“叫我的全名:周—润—发。”

“一个月不见,你脸皮又厚了,来,让我捏捏,嘿嘿。”

当老马扑过来时,乔智故意一个转身,老马没能刹住,撞到了乔智觊觎已久的女生莫媛的身上。乔智正准备在莫嫒面前展现一下男士的阳刚之美把老马“教训”一顿,哪知老马像花痴一样,把人家女孩子连拖带拽地拉到一边不住地赔礼道歉。莫媛一脸无辜地看着乔智,乔智微微一笑,转身进了教室。

凭男人的第七感觉,乔智认为莫媛对自己是很有好感的,或许只欠他的一句告白了。

而老马自从与莫媛这跨世纪的一碰以后,纯真无邪的童年之门彻底关闭,激情燃烧的青春大门轰然敞开。

“阿智,果然新年新气象啊,我就发觉我今年特别顺,在家打麻将,我手风顺得不得了,上家碰了三筒后,我都能把卡三筒摸来和牌,我想我今年一定有大运要来!”

“什么运?”

“桃花运啊!”

“无聊!”

“你认为莫媛妹妹怎么样?”老马很认真地问道。

“人漂亮,身材棒,学习好,咱们的镇班之宝。”

“哦……”老马把乔智拉到他床上,“那就是说我去追她也算对得起咱这张脸了?”

“可以,强强联手,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有什么不可以。”乔智突然觉得胸口有点堵。

“是军事打击还是政治谈判?”

“SB。”

“你才‘傻比’呢。”

“我是说‘随便’,真是的。”

“可不能随便,我打算要你帮忙,一封情书解决她,有没有信心?”

乔智连忙推脱:“老马,写情书太老土了吧。写来写去无非是什么‘我注意你已经很久了,如果你答应我我会怎么样对你好’‘如果你否决,我会认真反省,找出不足加以改正,为下次申请创造条件’等等等等。那些陈词滥调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你直接跟她说清楚,用你迷人的马脸杀死她!”

老马有些失望,但想想乔智的话也有道理,便忘乎所以地说:“也是的哦,能在我‘马大帅’面前保持清醒的女生也不多,是吧?呵呵。”

乔智听了哭笑不得,故意皱着眉头夸张地说:“小子,这种不要脸的话都说得出来,算你狠!”

但老马走后乔智却陷入了复杂的心理争斗,他不知道对莫媛的感觉是不是所谓的“暗恋”,但不管是不是现在都要收藏起来了。徘徊在“情”与“义”之间难以决断,毫无头绪地思索良久还是拿不出两全其美的方案,无奈之下他咬咬牙决定大义灭“情”,成全老马。作出决定后却感觉浑身轻松异常,丝毫找不到痛苦的痕迹,又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喜欢过莫媛,或许那只是一种“幻想”而不是什么感情吧?唉,反正老子还小,鬼在乎这蒙胧的感觉是什么。

老马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下手”,总是鼓起勇气走到莫媛面前然后莫名其妙地问声“好”或说句“笔记本借我一下”之类的无聊话。

钱钟书说:“借书是恋爱的开始。”而老马借的是笔记本,所以一直没有开始。

乔智很想告诉他不妨去借个橡皮擦用用(他的独门秘方),但觉得这太无耻了,就干脆不理会老马这档子事,一个人钻进了学习里。(P12-P14)

后记

那个周末,像往常一样,男生宿舍楼空空如也,大都出去约会或上网了。我坐在江苏大学的一个小山坡上默默地抽着淮阴的“一品梅”。广场上的舞会开始了,那群疯狂摇曳的身影让我越发感到自己正在被边缘化,似乎快要“遗世独立”了。而在中学里,通常都是我们那一帮子人把别人“遗世独立”的。这种巨大的落差让我更加怀恋那炼狱般艰苦但又充满欢笑的“魔鬼三年”。脑中浮现的许多熟悉而模糊的面孔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我怕再这么浑浑噩噩地生活几年我会将他们一一忘却,突然问很想写点东西来挽留些什么。

而从现状出发,在我身处的这个自私虚伪,胁肩谄笑的“笑园”里,所有还带着点理想主义的东西都成了可悲的“乌托邦”,随着世俗的风浪消逝在了利益的海洋里。势利的“金字塔”已过早地竖立在了这本该保持纯洁之体的圣土上,我没有勇气去挑战这早已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只得怒吼几声后黯然退场。尔后开始避世流浪,寻找天堂。然而,四处游历只是逃避一时,走进校门,阴霾依旧。我必须超脱于这个弥漫着腐烂气息的“小社会”才能真实地感觉到我还客观地活着。而只有置身于我所架构,我所主导的世界里我才能真正淡漠在现实中所见到的一切污秽,就这样,催生已久的想法终于在这个周末付之于行动。

我知道自己不是个有毅力的人,于是在小说最前面写下“希望它问世,即便是夭折也不要太早”的警示语。没想到写了几千个字后,脑中的片段便如大浪般翻滚不止,颤抖的手一发不可收拾,投入得让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给这部小说确定感情基调时我考虑了很久。诙谐甚至带点荒诞的叙述中穿插了几个伤感的片段,就如同给幽默戴上一副沉重的枷锁,但却又绝对不是所谓的“黑色幽默”,于是小说的风格就似乎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但我认为生活绝不是某一种情愫的贯穿,也不是单纯的十年寒窗赢来功成名就的喜悦或是戎马生涯转入英雄迟暮的感伤后就结束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切换,而应该如白岩松所说:“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坚强地活着,并寻找快乐,就这样。”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写得很生活,我想给那些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一种如吃青菜萝卜般清新爽口的感觉。里面没有刻意的雕塑和恶心的做作,也没有睿智的说理和绝美的语言,有的只是不遗余力地歌颂最最真挚的感情和毫不手软地还原丑恶之至的嘴脸。

我塑造了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形象,主人公乔智是个偏激而又理性,夸张而又稳重,自负而又含蓄,强硬而又善良,行事干脆利落在感情上却又优柔寡断的人。在学校他曾集众多宠爱于一身,风光无限,却时运不济屡遭重创,最后终于“泯然众人矣”,令人叹惋。这是我对人生的不可预知性以及众多年轻人面对生活压迫时的无奈和无助的一些感触和深切的呐喊。

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时代,种种突发事件令我们防不胜防,竞争的残酷和不公平性一点点地腐蚀着我们的信心。信仰的缺失已经让我们迷茫不堪,如果连呐喊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我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神经错乱。但情况却差点就是这样了。我毫不掩饰地说我的语言是带着比较“地道”的“痞子气”的,而这种文风恰恰又是某些老资格的“评论家”们极为厌恶的。对我这类带有“愤青”思想的“青春文学”尤其鄙视,于是其言辞之尖刻,下笔之无情便令在下寒心到似乎身处“白色恐怖”之下的地步,终日惶恐不安。或许在他们眼里,青春文学就只应该是“王子碰到灰姑娘,从此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或是“我们意气风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现实却是我们这个崇尚所谓主流文化的国度却越来越受到来自周边国家的个性文化的吞噬。我真觉得讽刺,真想问问那些评论家们:诸位费尽心思同仇敌忾去保卫的“正统文化”到底有多少群众基础?有什么资本在论坛上大放厥词?——一群清朝的“遗老遗少”!

我始终认为那些没有亲自体味当今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没有真正感受弱小群体惨遭凌辱的痛苦的人是没有资格对别人的感受说三道四的;那些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雅致的书房里读书写字的人是没有资格说别人的文字是无病呻吟的;那些社会实践就是会见社会名流,接待权贵泰斗的人是没有资格说别人对社会的批判是空洞浅薄的。

无可争辩,我们的阅历与他们相比确实不足一提,但这也不能否定我们反映现实的客观性,他们吃过的苦我们是没法体会,但起码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整个社会现象是基本合理的,机会均等,因此年轻的他们找不到抱怨的口实。而今天呢?我们处在一个差距有多明显的时代,大家心照不宣。对于那些地位名声都有了的前辈们来说,做起事情来当然是得心应手了,所以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好的时代,孩子们却还那么不满,那么多怨言。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一个皇帝微服私访,碰到一个饿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灾民,他就问身边的大臣:“为什么他们不喝鸡汤来补补身体呢?”大臣无语,我也无语。

我们用我们的直觉去感悟这个时代,我们用我们的文字来描述这个社会,即便是幼稚,也是我们真实的感受,用得着那些名家们来指手画脚吗?事实上他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关注我们呐喊的内容,努力地为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可是为什么会相反呢?大约是心怀嫉妒吧——那简直是一定的!

我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来回击某些前辈们的批驳,是因为他们批判的东西正是我要在书里叙述的内容。我并不认定社会欠了我们什么,只是看到有些天赋凛凛的学生辍学养家,有些满腹才华的青年遭到排挤打压,我实在忍不住为他们呐喊。我只想社会能给我们一个公平的机会,仅此而已。

在充满欢笑的几年间几个少男少女发生了几段微妙而又错综复杂的感情,妙趣横生又令人叹惋,但通篇见不到“浪漫”二字。因为我认为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恋和神仙眷侣般美满的生活显得太虚幻,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去描述,真正打动人的东西还是要返璞归真的,而且当那种真实的让我情绪失控的东西步步逼近时我确实无法狠下心来将它们删改,所以坚持了原意。也许有些落于俗套但我认为我应该这么做。

写完后,一帮自称才子才女的高手们又跳出来对其大加批驳,说这样浅薄无聊的小说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真是毁了江大的形象云云。看来“评论家”们真是“后继有人”,已足聊慰矣。我笑着回应,做人何必那么苛刻呢?正如我非常喜欢的作家莫言先生所说:“既然提倡百花齐放就应该让狗尾巴花也放一放,既然说要百家齐鸣,就应该允许我这只乌鸦也鸣一鸣……在这个年代里,多一本书或少一本书,就像菜市多一棵白菜或是少一棵白菜一样——甚至还不如。”所以诸位高手们又为何要浪费那么多宝贵的口水在我这不成气候的小说该不该写出来的问题上呢?

社会不会同情弱者,生活更不相信眼泪。在现实中更多的抱怨只会惹来更多的麻烦,发完了牢骚,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所以,我在结尾为主角,也为所有困顿在社会压力下的年轻人们找到一个不算成功但很典范的出路,也算是突破灰色文学的框架来成就一部原汁原味的成长史,为自己挡几注口水吧。

从以上凌乱的语言中可以看出我根本不知道“后记”是干什么用的,在写它之前也没有去查资料,只是看到很多人都写这东西,便觉得有必要添上来,我想即便是鸡肋,它也算是鸡的一部分,不至于给人留下一个残疾的印象。

最后感谢几位挚友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你们的陪伴,这生活也就失去了颜色。

还要特别感谢谢日新老师,没有您的那个电话,我或许已经丧失了对文学的最后一点信仰,甚至是对生活的信仰。  谢谢我的父母,苦难的岁月虽然让我失去了许多无法追回的欢乐,但收获的却是毕生受用的财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笑我太疯癫/青春旗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李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8515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4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