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美的旅程--环球审美游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精美的图片为主,介绍各地的自然、艺术、建筑,不只是单纯的游记,更赋予了哲学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空间气氛、生活文化,享受种种美感体验。

内容推荐

本书是目前书市创作最丰的知名旅行作家锺文音耗时最久的一部作品。多年以来,她受《艺术家》杂志之邀,每月定期撰写专栏;站在艺术审美的观点,以精美的图文来报导她在各地旅行时,所观察、领略及感受到的种种美感经验。

令她惊艳的旅行场景,包括了自然、人文、艺术、建筑,也包括了都市、原野、街道、人物。这些多彩多姿的空间氛围、生活文化让人心旷神怡、目不暇给。

而透过《最美的旅程》这本书,读者也已随着锺文音细腻的文笔和丰盛的图片,和她一一造访从巴黎、桂林,到北非、中澳等二十二个国家、地区的绝美景致……

目录

自序:旅行年代的美丽遗迹 

01 巴黎◎百游不厌的艺术首都 

02 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神仙生活◎奥瑞的皇宫艺术与庶民氛围 

03 不可思议的巨石传奇◎地中海之珠「马尔他」 

04 永世的美感与惆怅◎迦太基文明与北非回教文物洗礼 

05 以色列/约旦古蹟纪行◎战火线上纠葛的人文与宗教艺术 

06 从出生、死亡到复活◎体验基督圣蹟之路 

07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黄昏◎伊斯坦堡古建筑的魅域色彩 

08 埋在古蹟堆里的城市◎安卡拉西台古文明的无限风华 

09 工艺在音符舞蹈间律动的巴里岛◎一村一艺术和雾布两大博物馆 

10 在澳门◎体验华洋杂处的殖民风华 

11 桂林的美丽与哀愁◎记大自然的绝美与人为雕塑的一场对话 

12 从上海出发◎行过一座以梦为枕的风月城市 

13 踊舞古老与现代的京都◎充满禅意与古味的旅程 

14 丰臣秀吉和桃山文化◎大阪城天守阁的华丽与苍凉 

15 美声美建筑,澳洲世纪之作◎两大歌剧院巡礼及其他 

16 与荒漠共生◎中澳圣地与原住民艺术 

17 南方的雅典◎节庆艺术之城阿得雷德 

18 以重生的美丽对抗毁灭◎纽西兰内皮尔的装饰艺术之都 

19 用艺术烹调感官盛宴的威灵顿◎以博物馆来记忆一个民族 

20 散步在美国东西岸两大博物馆的传奇氛围◎麻州现代美术馆和盖提美术馆 

21 心灵捕手的灵修圣地◎科罗拉多的印地安文化与灵修氛围

试读章节

巴黎 百游不厌的艺术首都

落脚于法国友人姬儿旦(Guildane)家中,我见识到身为艺术家的她生活之简朴,也在每日行走中渐渐体会巴黎魅力无穷的况味。

巴黎街头整日游人如织,我一边深受各式博物馆的吸引,一边又被街头的气氛诱惑。它是一座让人眷慕的城市。

而拉丁区某些餐馆愈来愈普及化的价位,让我这等游客只需拎着小钱包即可混身其中,更让人觉得自在,若非语言隔阂和城市景观错置,心情倒颇有处于自乡家园之感。

每天来自全球的上万游客总是徘徊在塞纳河一带,我也是从巴黎最古老、最负盛名,也是小说家雨果写就《巴黎圣母院》的场景——圣母院开始游踪。

圣母院外观近几年才刚完全清洗、刷新完毕,阳光下透露着洁净之颜,人人仰着头看着浮雕,在哥德式教堂前的镜头下,流露旅人该享有的微笑。

一入内,幽深如魅,烛火摇曳,彩绘玻璃璀璨。二次大战时期,巴黎人唯恐玻璃窗毁于战火,曾经把彩绘玻璃暂时卸下,于战后再安装回去,此举,让后人得以亲见圣母院教堂登峰造极的艺术。

彩绘玻璃造型多种:有圆形的、长椭圆形的、似酒瓶长形的……华丽精致的风格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最大也是最古老的一面玻璃完成于l485年,直径约十米,巴黎人称这一面窗为“玫瑰窗”。至于其他的玻璃窗约完成于16、17世纪。珍贵的玫瑰窗上面,彩绘的是耶稣在圣徒的簇拥下行祝福之礼。圣母院著名的事迹之一还有l804年时,拿破仑在此加冕称帝,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肖像也并列此院。

圣母院内直径五十米的大圆石柱中堂将教堂分成五座大殿,五殿以十字架形排列,伴随唱诗堂、告解室和环绕的回廊。

主殿四周有一个双层窗户的走廊,阳光透过圆形玻璃窗射进殿内,黑影憧懂,让我忍不住也点_r把小烛火,献上法郎十元,并坐到长木椅片刻,感受肃穆的氛围。

我内心所祈所求不外是和平与宁静,并希冀拥有艺术的灵视。

踏出殿外,巴黎的天空露着难得的灿烂阳光,让旅人的心情特别舒服怡然。

我想起《圣经》诗篇二十三篇四节所写的:“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虽然吾非天主、基督徒,但在圣乐飘飘的气氛里,思及这样的文字仍感到悸动,特别是孤旅中一丁点烛光般的旁人温暖或风景犒赏就宛如“你的杖你的竿”般点过,安慰着异乡人的寂寞之心。

难怪圣母院内,总是不断地见到有人跪在圣像前,含着泪光喃喃自语地告解心情往事。这画面让我有一种对于天堂怀想的深切感动,我心里想着,希望也能常常成为别人的竿与杖,在人世的风霜中给他人温暖。

徒步塞纳河,不管在左右河岸都可目击圣母院,而整个塞纳河沿岸也是旅人最流连之处,其中的奥塞美术馆和罗浮宫,盛名响遍国际,其外部建筑、内部结构和收藏之丰,让它们宛如磁铁般地吸引人们的行脚。

罗浮宫的金字塔像一则旅人心中的传奇,总得瞻仰到它,才算游过巴黎。然而如今细想,这座地大物博的博物馆,说来也不过是权势掠夺中,强者为王的历史刻印罢了!

上万件的收藏品,让人逛到最后几近虚脱,甚至往后几天会对博物馆暂且产生视而不见的距离感。

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罗浮宫终于从皇族之姿化成百姓人家,进而转为博物馆。由于前身为皇宫,所以在许多设计上不尽理想,内藏四十_二万件收藏品,旧有的空间却衬不出收藏品的美感,这就是1983年时会有“大罗浮”计划的原因。

贝聿铭用十七年的时间与舆论拔河,终干在1998年完成了闪耀的金字塔入口。2000年5月前往罗浮宫,遇到“林布兰特展”,此为一大收获。而埃及馆也是我喜爱的别馆之一,至于镇馆之宝《蒙娜丽莎》前,则依然是人潮不断。

进入闻名遐迩的奥塞美术馆,入内即见到整座博物馆宛如玻璃宫殿,明亮的光线打进简洁的陈设,既古典又现代。这座由车站改建的空间之殊胜,也是欧洲独有的,宽一百三十五米,深四十米,高六十米,外有十六个站台及四百多个旅店、咖啡店等,可想而知奥塞美术馆的空间地利了。

据悉奥塞美术馆的诞生和毕加索颇有关系,他过世后留下大批的名画和税务问题,为了他的画作,法国政府于是催生一座当代美术馆。奥塞还被誉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在我看来,它确实颇具架势与内涵,光是流连在莫奈、高更、几·高、马蒂斯等名画中,就深觉此行的丰华。

我最爱登上奥塞美术馆的最顶端,捧着咖啡、咬着三明治,俯望塞纳河的优美景色。

相较起来,蓬皮杜文化中心则拥有后现代的解构气息。

这座建于1977年的文化中心,是一座综合中心,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现代画廊、雕塑展览厅等。建筑的怪异反而让人深刻记忆了它的模样,暴露于外的铁条和铁管是它的特色,色彩鲜艳的大油管在外表蜿蜒盘踞,看来是“物不惊人语不休”,这栋建筑引起的舆论,也使它一炮而红。

我个人倒是喜欢蓬皮杜中心正面外墙上的电扶梯,由电扶梯登上每层楼,透过透明的玻璃圆管子,可以渐次目及巴黎的城市景观。有人戏称这一根根的圆管子为巨大香肠,观者居于其中,就好像是香肠内的肉。

蓬皮杜文化中心2000年又重新开放,我到达时,著名摄影家布哈塞(Brassai)的特展正吸引许多人的目光。有趣的是,蓬皮杜售票可以分区买,或买全馆的票。分区买的好处是时间不多者可以精挑一馆细看,又不会浪费钱,加上馆大展品多,分区、分次参观会是不错的艺文之旅。

蓬皮杜户外的喷泉雕塑是女艺术家妮基(Niki Saint Phalle)的作品,造型童趣中有着艳丽之色,在巴黎如此优雅古典之都里,绝对称得上是件异数之作。

其实我最喜欢的巴黎博物馆当属小巧怡人的罗丹美术馆。罗丹生前的屋子和花园之美让我流连不已,尤其罗丹、卡蜜儿的雕塑作品与遗物,更让观者试图去想象卡蜜儿的激情。罗丹美术馆的花园内有露天咖啡座,座下树木参天、凉风习习。许多人就地临摹着罗丹的雕塑作品,玫瑰花开得如此硕大鲜艳,时光假设能倒流,不知道痴情女子卡蜜儿是否依然为才子罗丹疯狂。

在花园坐着,细思历史的一切定数与偶然,也想不出个中缘起缘灭的道理。

谁得名?谁得利?谁得了“心”?

也许罗丹终生最牵念的人是卡蜜儿也说不定。这样一想,倒是笑起自己的一厢情愿了。  P6-10

序言

这本书于我是旧作了,于今出版它,写此序,感光阴如梭,不免有所惊怖。此书也让我自己突然有种重新观看一个他者之感,这种观看他者的感受,其实也是我在异乡旅行时的一种看的方法。它是由远观与近看两种距离交相而过的。

远观,是从历史地理文化面横切入一个旅地的空间广度;近看,是从我这样的女子在瞬间面对异城异国的无数众生时所铭刻的时间遗痕。

我深爱的塔可夫斯基以影像雕刻他的不朽生命时光,而我愿意以美以文字重新形塑旅行遗迹风貌。

旅行虽让我深觉疲惫,但搁浅一地的烦闷毋宁让我更不喜。我热爱艺术与漫游,所以我写作,我旅行,我画图,这是目前我的存在方式。旅行与创作也都是自我的探索与延伸。

世界版图今我心动之地何其多,然肉身有限,是以世界的尽头其实也是色身的尽头。

l999年以来我应《艺术家》杂志之邀,每月定期撰写一篇“我的艺术行旅,,专栏,这本书收录的文章约是2001年以前发表在该杂志的专栏文章。

我的旅行仍在进行,这个专栏也还在持续。(可以预见的是,此类旅行文本的诞生已经非常确定是我写小说和散文之外的附属品了,说它是某种谋生的工具,我也得承认啊。)

本书叙述风格,因应专栏所需之故,文体不脱某种自我观照中夹议夹叙的报道腔调。这样的腔调出现在这本书的某些篇章,我自己读这些篇章,就宛如在看一个死去的旧我所观看世界的洪荒遗迹,这遗迹有着美丽的身世,有历史有典故有文化有视野,还有小小个人的旅行美感分享与萍水慨叹。

因系专栏集结,所以收录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在编排上以地理为篇章顺序:从欧洲开始游踪,经地中海沿岸国度,再到北非,然后绕行至亚洲,下行新西兰、澳大利亚,最后终点于美国,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游历五大洲。

统合此书的眼光是显现一种“美”,以“美”来留驻地理风光,以“美”来凝住文化行脚的历史光影,以“美”来和个人所遭逢的他者心灵对话。

不论是围墙内的美术馆或是围墙外的生活所交织成的视觉之美,都隐含着我对人文与历史交杂的一种思索,美感着墨了我的行脚底蕴。

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间美术馆到另一间美术馆,从一个种族到另一个种族;一爿墙、一扇窗、一面门、一物件、一个角落……都是我的双眼所注目的重量之所在。

于今对于生活的美竟是难求。在此乱世浮生,常以丑为美的时代,美的价值已多所混淆且错乱,这恐怕是我最大的失落与神伤。

美,需宁静的心才能沉淀出精华,也只有美感给予我爱情幻灭与人世飘零之后的某种可能慰藉与救赎。只有动人的关才能让我面对错误与挫折时仍可昂首向前。

当美成了真理时,那于我已是不可摧的力量。

以美来雕刻时光,在清宵夜长的梦回里,在世俗流言的风浪里,因为拥有了美的历程,是以荣辱不上心。

我常常离家,为了到远方国度过一种不同气味的生活,或为心情逃亡。十年散尽千金在路上(所付出的逃亡费惊人),换取旅行的时光记忆宝物。我带回了旅行的无国界眼光与自我生命的物证,当我的岛屿还有人在企图运用分化族群的政治伎俩时,我早已成了世界人。我是多么地希望人与人之间可以回到本质的彼此对待,可以没有疆界地相待,不因国族,不因种族,不因身份,不因得失。  我发现,原来我的内在是如此地活在无可救药的理想国乌托邦世界。

游历他方,生活他城,旅行让我回到无身份的过渡状态,宛如重年之眼,对一切感官感到光鲜。和他者的一切遭逢,既上心又不上心,既存在又不存在。现买与魔幻交叠,记忆与际遇交接,风景与人文滑过,在同质与异质间思索,在旅馆与驿站间摆动,在新奇与失落间攀爬,在离与返间不断提起又放下……

人生故事永远发生在路上,我是旅人,生命的旅人。边缘行走,悠悠缓缓,喃喃自语,总是感谢陌生人的慈悲,陌生人的慈悲让我得以安全抵返我的母城,我的岛屿。

是陌生人的慈悲,是旅途风霜雨露所最后凝结的美感,安慰了注定在内心拥有巨大孤独王国的一个写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美的旅程--环球审美游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文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26000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