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议古人/非议观点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或昏或明的君王、或忠或奸的臣子,展现出无数张面孔、无数种性格。伍子胥,背叛国家只为复仇;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亦能为天下安宁放弃称帝;汉武帝,虽然拥有国家,却难得世间真爱;唐玄宗,前半生英明,后半生亦不算平庸……古人的经历和事迹是历史中最鲜活的元素,但哪个也不与他人相同,区别议论实属必要。

内容推荐

我们能否了解古人的心境与思想?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古人?

事实上,古人虽然与我们有或长或短的历史距离,但他们的人生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首先是“凡人”,其次才是“古人”,所以我们可以用常人的心理去分析古人的思想,将他们人生经历中的细节作为与他们沟通的桥梁,在理解、品味的基础上评价他们的成败与得失。

目录

乱世恩仇从头说

同室操戈的隐情——非议鬼谷子门生

做大事的大俗人——非议管仲

忠臣做到底就是叛臣——非议伍子胥

被无限夸大的“纸上谈兵”——非议赵括

国民表率,“国家敌人”——非议屈原

英雄时代的凡人

开拓者的“狼性”——非议秦始皇

鸿门宴上的“小聪明”——非议项羽

重苍生而轻荣辱——非议韩信

当帝王为情所伤——非议汉武帝

裙带未必不去病——非议霍去病

牢骚淘尽英雄

选错了用武之地——非议诸葛亮

要傲气不要脑袋——非议关羽

失德者死于非命——非议三国众生相

盛世主角的破绽

共生的暴君与圣主——非议杨广、李世民

上位不止靠智慧——非议武则天

无过错的“昏君”——非议唐玄宗

立场才是“硬道理”

走出土木堡——非议明英宗

无为而治的艺术——非议万历帝

大奸似忠——非议魏忠贤

地位:人生的绊脚石

忠奸不过是筹码一非议吴三桂

弃位谋国的摄政王——非议多尔衮

功高震主的浪子——非议年羹尧

关于古人共同点的三个话题

也谈对亡国之君的评价

中国帝王恩爱夫妻排名

红颜祸水区别谈

后记

试读章节

要在乱世里成就一番功业,就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能力,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用”。不过,有的人表现得过于“非常”,甚至到了突破道德底线的地步,如果不用“迫不得已”来解释,就只能归结为这个人有人格缺陷,只是在乱世这种失衡的状态下才得以施展了。

比如管仲,年轻时的表现就实在不怎么样。据说,管仲以前是“城阴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这个评价实在过于刻薄。说管仲少时没有嘉言懿行倒也罢了,将管仲说成一个偷鸡摸狗之徒,不得不让人揣度这位后来成为贤相的人当初是怎样的德行。

管仲后来解释说:“我年轻时很穷,曾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分钱的时候,我分给自己多,分给鲍叔牙少,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他矢口道我家里穷,需要钱用;我曾经替鲍叔牙出主意,结果鲍叔牙因此亏了大本钱,鲍叔牙不认为这是我愚蠢,他知道那是因为大环境不利;我曾几次出来做官,结果不长时间便被罢免回家,鲍叔牙不认为这是我无能,他知道我生不逢时;我曾从军入伍,每遇战斗失利,我便掉头逃跑,鲍叔牙不认为这是我胆小,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我供养。他了解我不拘小节是耻于功名不显于天下啊。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看了管仲的解释,第一个想法是,他在撒谎,“城阴之狗盗”的这个说法他回避了。何谓狗盗?就是小偷。他避重就轻,对于小偷这件事闭口不谈,谈的是他和鲍叔牙做生意占一点点小便宜的事,人们的注意力只会放在他是一个奸商,而完全忽略了他曾经做过小偷。再看管仲亲口承认的贪小便宜的事,令人不得不敬佩鲍叔牙。管仲交了鲍叔牙这么个朋友,真是他的大幸,若换了别人,管仲的每一条解释都站不住脚。就拿合伙做生意分红不均来说,这是合伙人的大忌,但鲍叔牙就容忍了。管仲后来还说:“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意思是说世间万物对于人来说是公平的,聪明人财物有余,而愚笨之人贫困不足。这话是管仲发达之后说的,他贫困之时大概是说不出来的。

大概是鲍叔牙和管仲合作过一次,发现他不公平,不是一个理想的合伙人,于是,下一次,鲍叔牙做生意不再找管仲合伙,而是自己单干,只是请管仲帮忙出出主意。但是,很可惜,管仲的主意仍然不十分高明,鲍叔牙亏了老本。管仲的解释是大环境不好,这显然好笑,你要投资,连大环境都不好好整明白,还能叫投资吗?整个一傻冒。

管仲做小偷没成功,经商亏了本,打仗当了逃兵,做官屡次被罢免……可谓命运多舛,这一点倒与姜太公差不多。姜太公年轻时卖过肉经过商,也从过政,一直到了80岁仍未建尺寸之功。管仲年轻时所经历的那些苦难和挫折,则成为了他人生的一笔财富。可能当时谁也不会料到,那个怕死贪财的偷鸡摸狗之徒,后来会成为东方泱泱大国的宰相,会拥有长达40年的人生辉煌。

 管、鲍二人经过种种坎坷,后来又步入了仕途。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次子名纠,幼子名小白。僖公令鲍叔牙做公子小白的师傅,令管仲和召忽做公子纠的师傅。

齐僖公和齐国的公子们陆续死了以后,齐国面临着纠与小白二子争立的局面。当时的形势,就像两方赛跑,先到者为王。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即位,曾率兵埋伏在公子小白回国的必经之路上,行剌过公子小白,向小白射了一暗箭,正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即位以后,就是齐桓公,他对管仲朝他放暗箭一事耿耿于怀,鲍叔牙劝解道:“那是他忠君的表现。您若能重用他,他也会像对公子纠那样对您的。”

齐桓公从善如流。公子纠争位失败后与管仲逃到了鲁国,所以桓公便派使者到鲁国,要求鲁庄公杀掉公子纠,将管仲、召忽引渡回齐国。齐强鲁弱,鲁庄公不敢得罪齐国,只好从命。按当时人们提倡的“士节”,作为臣子,是应当为主子尽忠的。召忽回到齐国后便自杀了,而管仲不仅没自杀,反而成了齐国的宰相。管仲没为公子纠“尽忠”自有他的理由:“我不会为公子纠一个人而死。我可以为三件事去死,一是国家破,二是宗庙灭,三是祭祀绝。如果不是因为国家灭亡了,我不会白白去死,我死了对国家不利,活着才有利于国家。”

P13-15

序言

背经叛道,在一个有历史、有传统的国度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非议古人,非议经典,稍有不慎,就会贻笑大方。

中国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经典的疆域。可以说,曾经因为我们的历史与经典过于丰富,以至于我们的民族过于沉重。但到了今天,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最为匮乏的,恰恰是历史感与经典文化。

我们看了几本历史故事与演义,就自以为懂得了历史,将我们的历史变成了通俗小说与影视剧本。我们在课本里吟诵了几首古诗词,便以为通达了古人的性情,把我们祖宗的脸谱画得轻佻而肤浅。

一代名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一直以来是道德的楷模。不知何时,翻案风兴起,从他不出子午谷,说他不会打仗;以他不用魏延,说他嫉贤妒能;以他贬斥李严,说他争权夺利;以他大权在握,说他欺凌后主;更有甚者,不救关羽,不阻东征,这些事情,都被说成是诸葛亮的无能和罪状,连著名的《隆中对》也被说成是当时很流行很普通的观点。假如这些都能翻过来,诸葛亮就成了一个无能无量不忠不义且谋朝篡位但又未遂的野心家。

如此翻案,自然可笑至极。所以,《非议古人》的作者,虽不是名流大家,倒也不敢随便地写翻案文章,来吸引读者朋友们的眼球。

《非议古人》期待的、要展现给读者朋友们的,只是一个新的视角,对历史人物一种新的解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倘若《非议古人》能够仁中见智,智中取仁,又何尝不可?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臣民,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赵盾只好逃亡。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灵公,于是赵盾返回继续执政。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董狐直笔的故事,实际上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对历史的解读,一定要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理清脉络,找出历史的真相。

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总是未必同。

著者

后记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刀光剑影,成王败寇,构成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这些历史的奥秘,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人们需要在不断地回味历史的过程中,“明兴衰,鉴得失”。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你读了很多史,就一定能明智吗?怕是不尽然,读史读得昏了头的,越读越蠢的,大有人在。

一般人对历史的认识总有一个误区,认为历史是一个死东西,历史就是死记硬背,钻牛角尖。我要说,这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和正确方法,这样读史,只会越来越不明,越来越愚蠢。

历史,其实是一门灵活性非常高的科学。数理化中“一加一等于二”之类的真理永远不可能被质疑,而历史中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任何一个今天认为是的东西,明天就可能被认为非,甚至,几百年、几千年的是是非非,在某件新出土的文物面前,也可能掉过头来被重新认识。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或至少是一个“百家讲坛”的时代,是一个把历史“八卦化”、把八卦“历史化”的时代。把历史“八卦化”,并不是贬义,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去认真钻研史籍,而是要在通晓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从而通达人性,以为今用。我以为,这才是历史作为一门科学能带给今人的最大的财富。例如,明亡清兴的那一段历史,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电视剧和书籍相当多,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就是把历史“八卦化”,它能真实地开拓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

至于把八卦“历史化”,则是我坚决反对的。什么叫把八卦“历史化”?说白了就是打着正史正说正剧的幌子,行胡说八道之实。举个例子,观看现在绝大多数的清官剧,你就会发现,每个皇帝总是有儿子不是他亲生的,说弘历不是亲生的倒也罢了,毕竟这个野史很久了,道光也能整出私生子来,而且咸丰和恭王争位时他亲妈还活得好好的。这样地把八卦“历史化”,对于开拓思维、启迪智慧没有任何好处,它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迎合观众、读者的猎奇心理,以及混淆最基本的史实。

所以本书的“非议”,并不是否定一切、推翻一切,我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把历史“八卦化”,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传统的解读,无非是换个方式、换个角度而已。

本书的内容及其目的,绝对不是发现什么新的东西,挖出什么新的文物,仅仅只是换个角度重新看一遍,如此而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议古人/非议观点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华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1005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5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