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注孩子到18岁(家庭教育必读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教育必须从探索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内容推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整体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热情豁达,勇敢顽强,乐于助人,开拓进取的个性,以及适应环境,自我控制的能力,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从做人的根本学起,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教育的基石,而且还主导着其他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引导、现代技术支持以及法律化,能对家庭教育起到提升和导向作用,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平稳、和谐、持续健康地发展。

本书是家庭教育必读书!

目录

第一章 婴儿期(0—1岁)——孩子意识初形成阶段

◎婴儿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懂得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关注孩子最初的语言

◎对孩子进行幽默感训练

◎鼓励孩子的智慧动作

◎呵护孩子的断乳期

◎关注孩子的1岁打人事件

TIPS如何对待占有欲强烈的孩子

第二章 幼儿期(1—3岁)——孩子习惯初培养阶段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如何教育“左撇子”的孩子

◎如何纠正孩子的嫉妒之心

◎教育说“脏”话的孩子

◎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不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小皇帝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做

TIPS教育幼儿期孩子礼貌待客

第三章 学前期(3—6岁)——孩子社交初奠定阶段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育特征

◎学前期女孩的教育方式

◎学前期男孩的教育方式

◎教育喜欢撒谎的孩子

◎让孩子从小树立理财意识

TIPS学前期孩子的特殊教育

第四章 小学期(6—12岁)——孩子学习能力初训练阶段

◎小学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小学期孩子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

◎培养孩子爱动脑子的习惯

◎让孩子自己寻找学习动机

◎和孩子一起寻找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早起的好习惯

◎不要让孩子养成攻击他人的性格

◎如何教育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TlPS不要让上小学的孩子养成爱磨蹭的习惯

第五章 初中期(12—15岁)——孩子叛逆期初形成阶段

◎初中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中学期孩子追星行为心理解读

◎理解中学期孩子常见的叛逆心理

◎懂得中学期孩子常见的异性朦胧感

◎给孩子一个独自选择的机会

◎如何面对孩子的喋喋不休

◎如何教育爱顶嘴的孩子

◎面对做错事后不爱道歉的孩子

◎怎样理解中学期孩子的打架行为

◎怎样教育爱打断话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告诉孩子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TIPS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第六章 高中期(15—18岁)——孩子目标初建立阶段

◎高中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培养高中期孩子的自制能力 

◎让高中期孩子的梦想更明确 

◎给高中期孩子动力充电

◎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强之心

◎如何让高中期孩子的个性更成熟

◎接招:高中期孩子的反抗期

◎如何面对高中期孩子的早恋倾向

◎学会走进高中期孩子的内心

◎将孩子的争执变成一门功课

◎如何教育自尊心强的孩子

◎不为孩子的“慢吞吞”而动怒

TIPS不可忽视高中期孩子的害羞之举

第七章 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让软弱的孩子变得坚强

◎关注孩子意志力的形成

TIPS给你的孩子一个快乐的心情

试读章节

一、关注孩子最初的笑

每个父母在发现孩子会笑的时候都非常高兴,而孩子的第一个笑容往往就是对逗他的人(妈妈和爸爸)的回报。据迈阿密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多雷士·伯根说,父母的鬼脸、可笑的声音会让孩子觉得有趣并兴奋起来。当父母发出有趣的声音,他们的情感电波会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因此感到安全和满足,就会手舞足蹈地笑。

当孩子的这种微笑保持一段时间后,他就能咯咯大笑了,这是他在表达身体上的快乐。父母这个时候可以边拍拍孩子的肚子,边发出咂舌头的声音;挠他的脚底板;把他举起来,轻轻地在空中抛……

孩子4个月大的时候,会因为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而微笑,当你夸张地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并发出“突、突”的声音时,他会因为这种极其简单的傻动作而咯咯大笑。当孩子咯咯笑的时候,意味着他正在享受,但此时他对幽默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他就会逐渐形成对幽默的辨认能力。

二、幽默感的出现

当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就开始有一定的幽默感了。虽然他依然会因为父母拍自己的肚子而快乐,依然微笑着反映自己对高级事物的理解,但是他会有自己的幽默表现,比如我们经常见到孩子会这样做:

1.破坏规则

乱扔食物或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会让孩子兴奋地大嚷大叫。发现这些行为的乐趣表明孩子已经懂得什么是规则,并知道怎样去破坏规则了。

2.消失的东西

类似的游戏包括捉迷藏和变魔术等,当将要发生的事情符合孩子的预计时,他就会快乐地大笑。这种幽默感表明孩子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些暂时从视线中消失的事物仍然存在。

3.悖论式的幽默

这种游戏首先要有令人吃惊的元素,即孩子认为某件事情将会发生,然而结果却与他预料的完全不同。比如说跟他玩分离游戏,告诉他妈妈要走了,要去上班了,当孩子因为妈妈的离去而大哭时,妈妈却又探头出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他知道什么将会发生,也有能力注意到应该发生的事没有发生。

在具体幽默的表达方式上,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因为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感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的气质和他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比如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会憎恨“飞行”游戏,而喜欢被胳痒。

4.假装听不见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为他们起了名字,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喜欢父母叫自己的名字。可有时你会发现,一直对自己的名字很喜欢的孩子,突然之间不理你了,明明他们已经听到了父母在叫他,可是就是假装着没有听见!其实,这也是孩子幽默的一种表现。

三、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从现在开始做好计划

婴儿期的孩子会通过各种活动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他可以轻易地发现他就是舞台的中心,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将使自己产生快乐。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模仿一些他感兴趣的动作,比如把一张小毯子遮在头上做青蛙跳,然后把毯子从头上揭开,同时,用变化多端的表情和虎虎生威的运动展现自己。父母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可取得喜剧的效果。比如把一只鞋子戴在头上或是拿着他的果汁杯当话筒讲话等。这些行动即能使宝宝发笑,又可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体会幽默感。

因为孩子的幽默感往往是在9个月的时候才开始发展的,因此父母有必要从这个时候开始为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做好计划。比如当孩子1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蹒跚学步了,这个时候,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

P14-15

序言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但是却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高尚品德和修养。更多的父母将孩子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能为自己“打造”出优秀的孩子。

当大多数父母把孩子不好的习惯,不良的行为,以及不满意的成绩归罪于学校和社会的时候,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

事实上,孩子的很多习惯,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影响的!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颇,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虽懂得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却简单地将家庭教育概括为家教,同时又把家教等同于辅导孩子学业,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更本末倒置的是,家长没有做好,就想把子女教育好;家长的素养没有提升,就想提升孩子的素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都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教师。那么,要教育好孩子,也一样首先要教育好家长。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监护人缺乏科学教育方法,特别是近几十年内,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社会自然现状、家庭教育指导者身份混杂、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等,若不从现在加以引导和规范,必将给未来的国民教育留下隐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整体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热情豁达,勇敢顽强,乐于助人,开拓进取的个性,以及适应环境,自我控制的能力,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从做人的根本学起,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教育的基石,而且还主导着其他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引导、现代技术支持以及法律化,能对家庭教育起到提升和导向作用,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平稳、和谐、持续健康地发展。

邓代玉

2007年11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注孩子到18岁(家庭教育必读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代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15108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