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板-纽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个故事讲述时间、空间和偶然性对命运的影响;这个故事描绘青年时期将近结束时人的微妙和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个故事咏叹生命的短暂、脆弱和顽强……纽约即不是留学生们的地狱,也不是“香蕉人”的天堂。新版《北京人在纽约》震撼上市,向你讲述中国留学生在纽约“洋插队”的故事!

内容推荐

故事以2002至2006年的纽约和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通过描写律师曹喜鱼和精算师齐鲛腾在纽约的经历,穿插以他们大学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一个人从青年走向中年时的微妙和痛苦的心路历程,折射时间、空间和偶然性对命运的影响,并以离、合、死、生咏叹生命的无常、短暂、脆弱和顽强。

试读章节

虽然“9·11”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纽约下城街头也充斥着忙忙碌碌的人们,可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仍无法冲淡笼罩着纽约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从N线地铁下来,横过康乃尔大街,穿过几条小巷,又走进了纽约中国城这家叫“昔日再来”的中餐馆,坐在每次都坐的同一个座位上——我通常都来得早,所以总能坐在这个位子上。据说这家以沪菜为主的餐馆内部装修完全照搬老板祖上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经营的餐馆,服务员的制服也按老店当年的样式裁制,招牌菜也全按当年老店的工艺制作。故“昔日再来”并非徒有其名。

自打法学院毕业后,在有名的百年老店切斯汀菲尔德律师事务所当律师以来,晚上九十点钟下班是家常便饭,但我尽量做到每星期有一天(一般是星期四或星期五)五点左右离开办公室,轻松一下,在这家地道的上海餐馆喝几杯黄酒,吃两三样小菜、一笼小笼包,然后到百老汇看场戏,或是到AMC看场电影,或是去图书馆翻翻闲书。为了这点儿奢侈,往往我不得不在头一天工作到深夜,或是把周末加班的时间拉长。

“来啦,曹先生。”女服务员阿昆热情地招呼我。

“哎,你好,阿昆姐。”

我是这里的常客,与店里的男女跑堂都已经熟识,尤其是阿昆,我喜欢坐的那个座位刚好由她负责接待,每次都在她这儿点菜、饮酒、进餐、结账、付款、留小费,互道“多谢”、“再会”。阿昆是个长相伶俐又和善的杭州女人,看不出她比我大还是比我小,但看得出她已经过了三十。店里人都喊她“阿昆姐”,我也就跟着叫“阿昆姐”。

“今天有黄瓜了,曹先生。”

“噢,是吗?太好了。脆皮黄瓜、肴肉。”

“其他照旧?”

“不,今天特别饿,小笼包多加一笼吧。”

“有数。一笼南翔一笼蟹粉。”

脆皮黄瓜和镇江肴肉都是我在这里比较常吃的小菜。这里的小菜做得非常地道。可自打元旦以来不知是那种嫩黄瓜太贵还是供菜商断了货源,脆皮黄瓜一直没有。赶巧今天货又接上了。

阿昆姐端来一壶热茶:“酒、菜一会儿就好。”

“不忙,谢谢。”

因为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过于匆忙,忘了随手抄一份儿平时没时间看的《华尔街日报》或《纽约时报》,所以现在只好干坐着喝茶,心里不自觉地计算起这几天完成了多少收费小时。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家家都是高级血汗工厂。几乎所有的律师事务所都要求associates——非合伙人律师——每年工作两千到两千四百个“收费小时”,也就是可以向客户收费的小时。自然,业务进修和行政琐事上花的时间是不能计人收费小时的。如果把这些时间算在内,一个律师一年至少要工作三千多小时。一年一共只有五十二个星期,工作三千多小时意味着他们平均每星期至少工作六十小时。一年当中谁还不得请几天病假、事假?对不起,病假、事假随便休,但收费小时不能少。在这种压力下,律师们个个都被逼成了工作狂,律师事务所夜里永远有人加点、周末永远有人加班。

2001年不知怎么就过去了,2002年一晃也“掐了头”。我心里思忖着这时间都是如何过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共八千七百六十小时。工作占了三千小时;每天刷牙、洗澡、刮胡子、吹头发、系领带再快也要半小时,一年就是一百八十三小时;一天三顿饭的时间加在一起至少一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小时;每天上下班乘车、走路的时间加在一起要两个半小时,一年总共是九百来小时;每天睡觉六小时,一年两千一百小时。这些时间总共要六千六百多小时,占了一年的四分之三多,真正能自己支配的时间连四分之一也不到。我暗自叹息了一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我坐在桌前抿着茶,任自己“胡思乱想”。人一辈子有多少小时?我问自己。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总是琢磨“收费小时”,所以现在这个问题出现在脑海里。我粗粗一算,一个人即使活一百岁,他一生不过八十七万六千小时。这么少?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拿出笔在餐巾纸上又算了两三遍,最后不得不承认先前心算的结果是对的:人活一百岁,不过八十七万多小时!而如果你只能活七八十岁(七八十岁不算短寿哟!),那你这辈子可能连七十万小时也没有!

我心头一时间出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沮丧。这种沮丧我迄今有过两次。一次是三十年前我五六岁的时候第一次听说所有的人都得死,第二次就是今晚在“昔日再来”老店里心绪随意游荡时发现人生一世不过七八十万小时。

我想笑。人们整天拼命地干,梦想着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这百万、千万、亿万的单位不外乎美元、英镑、法郎、人民币……可谁敢以小时为单位?一百万小时就是一百一十四年。自打人类被创造以来,总共有多少万、多少亿的人来人去,可有几个人在世上逛过一百一十四年?

“酒来了,曹先生。”阿昆姐手里端着一个托盘,盘子里两碟小菜、一个酒盅、一个杯子大小的竹筒。竹筒里面盛着热水,水里暖着一小瓷壶“花雕”。阿昆姐说着已把里面放了话梅的酒盅放在桌上,酒盅照例已经在微波炉里烤得很烫,这样酒倒进去不会很快就冷。阿昆姐每次都是先放酒杯,再放酒壶、小菜,然后把酒盅斟满,临走时说句“慢用”。

阿昆姐刚刚放下酒盅就有人过来小声说:“阿昆姐,你老公来长途了,可能有急事。”

“我自己来吧,阿昆姐,你快去接电话吧。”我说。

我帮着阿昆姐三两下就把盘子上的东西放在了桌上,这才发现盘子上还放着一张信纸大小的图片。阿昆姐把它也放在了桌上。我一眼就认出这是上个星期在这里的那个秦小姐拿着的那张图片,是张黑白照片的复制品。

秦小姐也是这里的常客,也和阿昆姐很熟。她总是坐在我对面角落的那张桌子上。我的前女友奥利维娅还对我夸过她漂亮,不过我没太在意。我不知与秦小姐见过多少次,有时在这里迎面碰上也互相点头微笑表示打招呼,但我们从来没说过话,也不知彼此姓名,直到上星期我才知道她姓秦。

那天恰好赶上这里少有的忙碌,秦小姐来得并不算晚,可店里居然一张空桌子也没了,而且还有人在排队等位子。我听到阿昆姐说:“没问题,曹先生很好说话。”又听到秦小姐跟在她后头说:“千万别麻烦人家。”这时阿昆姐不顾秦小姐阻拦已来到我身边对我说:“曹先生,这是秦小姐。”

我赶忙说:“见过,就是没有机会认识。”

阿昆姐说:“那正好认识一下。曹先生,今天店里特别忙,座位都没有了。不介意秦小姐坐在你这里吧?就算你们俩是一起的,要不然她还得排队等位。我们店允许对老客人特殊优待。”

我嘴里说着“不介意”,心里却想,对着一个不认识的女士张着嘴吃东西多不雅、多别扭。

我说话的同时秦小姐不住地说不用麻烦,她买个外卖回去就好了。阿昆姐说大冷天阳春面买回去全凉了。

我说我已经吃好了,桌子就让给秦小姐。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板-纽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曹青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35087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