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51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内容推荐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目录

姚钟华 姚府轶事

白永达 我的“译员生活”

田士琪 与归国侨生们在一起的日子

田贵阔 1957年:我的高考经历

高 信 革命故事宣讲队

张敦诚 我的父亲敬远公

王芝瑜 两张照片的思念

陈开明 父亲的戎装照

贾德义 我的父亲和丹顶鹤

杨 眉 告别十一岁

朱新地 那时候

李 凡 匮乏年代的尾声

苏仲湘 老照片中的童年

王 洲 少年、青年和老年

白 兰 狮头冲里的一家人

孙永胜 我的三姐

徐宗懋 走向民间老照片馆

徐 明 遥望张伯英

陶 冶 怀念舞蹈大师戴爱莲

杨瑞生 六十多年前的合影

谢介龙 五十年前的“剧照”

顾征南 1947年:普希金铜像揭幕典礼

冯克力 旧时家族的风采

试读章节

“文革”后,我读到由云南名士陈荣昌编纂并亲录赠我祖父的《昆明县志·艺术列传》(昆明县改市是1920年代初),录写的时间是1918年,也就是祖父逝世前一年。这份列传记述了我们祖上自清代乾隆末姚方奇以来五代名医之医德医术,生动具体,读来感人甚深。其中写道:“姚方奇字伟生,世居小西门外,为人诚笃孝友,乾隆末以武职从军西征得异人授以岐黄术……家虽贫怡然自乐,惟闭门课子,而子时安遂尽得其传,孙曾辈相继以医闻,皆承方奇之教泽也。”“道光癸巳地震后各乡瘟疫流行。(时安)日携药往治,全活甚众。惟不喜与冠盖者往来。总督程橘采病,召之不往,日我布衣粗知医为里邻疗微疾耳,总督贵人何敢冒昧,程怒欲罪之,得县令孔某解免,于是隐居课子,著有《医易汇疗》数卷,因乱失其稿……”关于我的曾祖,记录了这样一件小事:“有张氏子,家贫母病危,时已四鼓,诈以总督命召之,往至半途,忽叩头日:实因母病危急,恐夜深公不出,故诈言耳。文彬不责其诈,反嘉其孝。往诊,已不可治矣。次晨,亲送十金以殓,其厚德如此。”他经常送药济贫,并说“我籍医谋食,无冻馁足矣,有余当济人”,故“身后无余财”。这份县志,陈荣昌先生编纂出版后,又不断被续修,我见到的一种铅印版中,又补充了祖父姚长寿(字静仙)的材料,其中称他:“长寿承家学,通《灵素》、《难话》,精研《伤寒脉法》……凡诊一切危难症,应手辄愈……里人有谣曰‘入其门,病去半,服其方,病皆逭’。”祖父先后为滇省锡良(云贵总督)、李经兮治愈顽疾,“咸优礼之”,锡曾榜其门日“岐俞世绪”……其临证处方,又能神明变化,著有《水壶馆集》、《内难要旨》、《姚氏医案汇编》等千卷行世。他在医界,德高望众,集其大成,曾任“神州医学会会长”,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出殡时,自发参加者不绝于市,以致万人空巷。出殡队伍前边已过了大南城(近日楼),尾巴还没有出福寿巷家宅。《县志》记述了姚府五代名医的生平与医德、医术。这种家风世代相传,从清中期到民国年间,姚氏逐渐成为滇中渊源最深远,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医学世家之一。

其实我从小听长辈谈得最多的并不是《县志》所记述的事,而是那些有趣的,甚至在民间流传的轶事。我的曾祖质斋先生从小到老,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小姚”。这是因为我们祖辈学医都是自幼熟读古文及各种医学典籍;另一方面,则因他小小年纪就随大人在诊室中开方断脉。质斋从小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当时昆明四乡常来请他出诊,总是拉一头毛驴来,他年幼爬不上去,要大人将他抱在驴背上,由人牵着下乡为老百姓看病,事毕又用毛驴驮送他回家,于是“小姚”医生之名远播。这一称呼竞延续了几十年,直至他去世。1957年暑假,我在美院附中读书回家度假,到观音寺写生,有两位七八十岁的老妇见我作画,好奇地问我姓什么,家住何处,我一一答之,老妇们笑着说:“啊!是小西门小姚家的人了。”某年,云南巡抚的小姐有疾,请质斋先生为其诊治。进得闺房,小姐卧于床上不露面,只从蚊帐中伸出玉腕让其诊脉,少许,质斋起身向巡抚称贺,说恭喜大人,小姐有喜了!巡抚大惊失色,缘小姐尚未婚配,喜从何来?后来巡抚送重礼到家里,让质斋不可外传。后来我看电视剧《大宅门》,其中有相似情节,但我家没有遭遇白家所受的迫害。

我的二爷爷长治先生与祖父同父异母,因幼年丧父,是祖父将他抚养大并授以岐黄之术,所谓“长兄如父”也。我儿时他住在翠湖边(老昆明称“海子边”),我随父亲去看望他,见他穿着中式衫褂,像鲁迅先生一样蓄着胡子。院子里种着竹木花草,像一位隐士。听父亲说,他医术很高,民国初年就很出名。一日天色已晚,院中闪进一人,形貌魁梧不凡,求他诊脉,诊毕开方时,问及姓名,那人说:“讲出来怕惊吓了先生,我就是官兵通缉的大土匪头目金某!”二爷爷还是吓了一跳。不久,据说这个土匪头子被抓住了,并被斩首。父亲说那时他还小,也挤着去看热闹,城门楼上,挂着金某满脸血污的一颗很大的头颅!

民国初年,时常有兵匪之患。某年,有兵匪沿街抢劫,无一幸免。兵匪打门,家人惊恐来告,二爷爷却亲自去开门,笑盈盈地拱手道:“各位长官辛苦了!请进,请进!”遂大呼佣人倒茶做饭,将悬于大梁上的陈年火腿、腊肉等取下,炒菜、煮汤,亲自为这些兵匪递烟敬酒。兵匪们被这突然到来的盛情招待惊住了,竟然不好意思再行抢劫。待他们酒足饭饱,称谢而去,二爷爷又亲自到门口拱手相送。二爷爷的智勇,使家庭免遭一劫。

P11-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5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山东画报出版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4633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6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4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