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时代同行--职校生成长案例分析与职业指导
内容
编辑推荐

给予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勇担责任是成功的前提。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本书所寻访的学生是改革开放初期由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培养出的一批学生。他们进入社会后服务行业,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剖析这些学生的成长轨迹,挖掘他们的成长经历,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将很有启迪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二十年前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采访,找到了答案:社会需要职校生,职校生的前途无量!

职校生二十年的人生道路告诉我们:与时代同行,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就业与职业的适应是当今学生面临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每年庞大的毕业生队伍,面对学生为找工作而艰难奔波的身影,面对一些学生找不到工作时的那种失落感,面对学生就业时表现出来的种种困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为他们解决疑惑,有义务为他们的就业做出努力,更有一种使命感——让学生在职场中充满自信,取得事业的成功。“3W”理论及职场秘籍会让你有所收获。

目录

老厅长寄语/1

老校长寄语/5

前言/1

第一部分 成长案例篇/1

 一、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3

 二、自信,才能成就事业/8

 三、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14

 四、努力才有改变/20

 五、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强者/23

 六、勇担责任是成功的前提/30

 七、不给自己留退路/34

 八、创业也要顺势而为/39

 九、敬业才能精业/42

 十、务实是成功的基础/47

 十一、寻找适合自己的路/52

 十二、在拒绝中成长/59

 十三、知识创造财富/63

 十四、做最好的自己/68

 十五、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71

 十六、生活其实并不需要完美/75

 十七、学无止境/78

 十八、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81

 十九、知足者常乐/84

 二十、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87

 二十一、做自己的主人比什么都重要/90

 二十二、坚持就有魅力/94

 二十三、相夫教子也幸福/108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篇/115

 一、学校所学知识与职业的关系/117

 二、性格与职业的关系/117

 三、学生时期当班干部与今后职业的关系/118

 四、成功与其他重要因素的关系/119

第三部分 职业指导篇/123

 一、Who——我是谁——认识你自己/125

1.你的气质是否与自己的职业相匹配/125

2.你必须真正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强项与弱项/127

 二、Where——我要去哪里——确定你的职业方向/128

1.找到适合自己的“鞋” /128

2.我要去哪里/130

 三、How——我怎么做——决定你的事业成败/131

1.职业准备/131

2.求职技能/141

3.职业适应/148

4.创业与发展/163

第四部分 职场秘籍篇/‘173

 一、养成3个良好的职业习惯/175

 二、自强的4个办法/175

 三、增强自信的6大方法/177

 四、赢得人心的6个要点/179

 五、锻炼忍耐力的8大要诀/181

 六、认真磨砺10种成功个性/182

 七、必须克服的11个弱点/184

篇末语 寻访感受/186

试读章节

三、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

【人物扫描】

陈黎平,毕业时被分配到宁波第二印染厂,实习了一年,第二年担任工段长。半年后,他又被调到新产品开发科,后又被调到生产计划科。1992年,调到农工商总公司,从事销售染料工作。1995年,去了一家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医疗设备销售工作。2000年开始自主创业。

【成长历程】

陈黎平小时候生活在宁波郊区的农村。陈黎平的父亲是公社里的会计,平时喜欢写写字、看看报,被村里人称为“秀才”。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陈黎平对书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一直伴随他至今。书,已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时候,陈黎平家境比较贫寒,但是清贫的生活也让陈黎平早早地当了家,养成了稳重、懂事的性格。尽管是一个小男孩,他学做很多事来为家庭分担压力。从8岁开始,他就去田里捉泥鳅卖钱。很快,他摸索出捉泥鳅的最佳时间:中午12点烈日当空的时候,当太阳直射水面,泥鳅也会忍受不住浮出水面透气,趁它们不备,很容易就能逮到。除了卖泥鳅,陈黎平还与姐姐一起去市场卖西红柿,一人一筐。每次回来,他姐姐总发现弟弟装西红柿的筐子空空的,后来才知道,他把剩下的卖不掉的西红柿全扔掉了。“因为西红柿的价格非常低,如果把剩下的再带回来,一是浪费人力,二是带回来也没人吃,三是第二天也卖不出去,所以经过我的计算,扔掉所获得的价值比不扔掉大,干脆扔掉。”这样的经济头脑、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能形成吗?

小时候的生活也让陈黎平感到自豪。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陈黎平虽然调皮,可是酷爱读书,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总是高居榜首。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他和他的伙伴们都是在一间破庙里上的学。他们的老师都是一些民办教师,都是“贫下中农”的老师来教他们。这些老师几乎没有真正念过书的。陈黎平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老师都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他们上午来上课,下午还要回家种田。小学的生涯就在这种半学半玩的状态下结束了。

初一的时候,陈黎平遇到了一位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人——邵老师。邵老师那个时候刚师范学校毕业,23岁,是一位非常有上进心又十分爱看书的小伙子。这样的老师,对于同样喜欢书的陈黎平来说,就像自己的偶像一样;这样的陈黎平,对于爱看书的邵老师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得意门生。两个人,学生和老师,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了朋友。陈黎平在邵老师的引导下,考上了重点中学。他也是他们学校唯一一位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学生。因为这个,邵老师得意了很久。

陈黎平说,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以前被别人称为“神童”,那是一种怎样的自大和狂妄!他还说:“高中时成绩并不很突出,忽然之间觉得自己特别笨,一下子从自大走向了自卑。高考时也没有发挥好,这是我一生的遗憾!”谈到没考上大学,陈黎平的眼里流露出的是旁人无法体会的无奈。刚进纺校时,陈黎平当选班长,这对于从小就独立的陈黎平来说,并不是难事。他的身高不是班级最高的,年龄也不是班级最、大的,但是他的管理才能是学生们公认的。

毕业一年后,陈黎平就担任了车间的工段长。当时整个车间里的工作分为成品、印花工段,分白、中、夜三班。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小组产量是整个车间里最高的,用陈黎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得“很成功”,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因为他是一个好学的人,不管到哪里,他都会用心去学习、去钻研,所以他比别人学得多;第二,他本身是学这个专业出身的,所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别人要强一些;第三,学校期间当班干部的经历给他从事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以后,陈黎平又分别从事过新产品开发、生产调度工作。1992年以后又从事过染料销售、棉纱、坯布销售等工作。

90年代初,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再次发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进军令,开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1995年,陈黎平开始经商。那时宁波的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各个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外贸公司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陈黎平独辟蹊径,选择了进口贸易,并且选择了很少有人问津的医疗器材进口。这对从来没有接触医疗设备的陈黎平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对设备的熟悉,对产品性能的了解,对进口医疗设备的严格检验,医疗设备销售的特殊性等,都像一堵堵高墙横在他的面前。面对困难,陈黎平充分相信自己。每种型号的设备他都要自己先摆弄一番,每份说明书都是他无声的老师,谨慎选择供应商和品牌使得他的产品无可挑剔,良好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使销售渠道越来越畅通。几年之后,陈黎平不但销售业绩斐然,还俨然成了一个医疗设备专家,好几家医院都邀请陈黎平给设备操作人员和医生讲解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

2000年,陈黎平开始自己创业,在保税区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是给一家南斯拉夫的客商做代理,经营范围包括乐器、音响、纺织品等,年出口额50万美金。同时,他也做内销,业务量很稳定。陈黎平一个人包揽了出口、进口工作。除了财务上由他的妻子来承担,其余都是由他一个人来操作运营,工作效率相当高。陈黎平最大的愿望是自己办工厂。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陈黎平和妻子潘莲娟同为当年染整班的同学,他们由友情发展为爱情,一直走进结婚的殿堂。说起来,他们也是当年染整班唯一一对恋爱成功的同学夫妻。说到妻子,陈黎平说:“她是一个很热情的人,现在担任4家公司的会计。我们的爱情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是双方都能宽容,都能相互理解。”对于女儿,陈黎平教导她一定要踏实、认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陈黎平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坚守信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不断进取,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班主任手记】

陈黎平曾任首任班长,他的特点是热情、交友广,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学校期间就显示出一定的工作能力。工作后经历过多种岗位,尤其是经历了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同的岗位,如医疗仪器设备、乐器的销售,甚至还给一些医院里的医生上过有关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的课,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校给予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想要适应社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要从书本中学,要从实践中学,只要在某个行业比别人知道得多,你就能成为这一行业的老师。是的,不是岗位去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不同的岗位,只有这样,你才能立足于这个多变的社会。

【感言】

刚造出来的罗盘,没有磁化前,指针方向混乱;一旦磁化,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指向同一个方向,并且永远指向那里。在人的身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进取心使我们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许我们懈怠,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它就召唤我们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进取心是摆脱颓废的最佳手段。一旦形成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境界前进的习惯,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质和坏习惯都会逐渐消失。人们通常很早就意识到进取心在叩响自己的大门,但是如果不注意它的声音,不给予它鼓励,它就会渐渐远离,正如其他未被利用的品性一样。雄心也会退化,甚至在未能发挥任何作用时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拒绝这种来自内心的召唤、激励你奋进的声音,要留神,别让进取心衰竭。当这个积极的声音在你耳边回响时,一定要注意聆听它,它是你最好的朋友,指引你走向光明和快乐。

如果将来你拿着不错的薪水,就缺乏向更高职位努力的动力,就说明进取心开始消磨了。其实你有能力做得更好,甚至有能力自己创业。

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事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己,拓宽思路,扩充知识,希望比周围的人走得更远。

P14-19

序言

对一个班学生二十年历程的追踪,特别是对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二十年人生路的回顾,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前的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一所省属重点中专学校。它创建于1980年7月,由浙江省轻工业厅主管,位于浙江省宁波市,80年代就设有棉纺、机织、染整、计算机应用和企业管理等专业。本书所列的人物来自一个团体——八四染整(2)班,1984年9月进校,1987年2月毕业。从1987年到2007年这二十年间,纺织行业潮起潮落,曲折多变,从单纯的两纱两布出口到多品种多款式产品的发展,从简单的只注重生产和产量到原料采购、生产和营销的链接,从压锭、国企改革到产业和企业转型,纺织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1997年到2000年这三四年的时间里,全国棉纺行业压锭1000万,浙江省压锭34万,浙江省的纺织行业也基本上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这批学生是纺织企业改制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他们的工作随着企业改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二十年间,他们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恋爱、结婚、生子的欢乐,工作、家庭、适应社会等多重压力下的艰难,学生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二十年呢?2006年7月,一次难得的同学会使我萌发了采访他们的想法。作为班主任的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行程数千公里,走访了31位学生,还有8位因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这也成了我心中的遗憾。在我走访的31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成为企业主,有三分之一成为技术骨干,有三分之一进入了其他领域工作。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生产、管理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它强调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职业技术人才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主要是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发展从抓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复苏,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十年“文革”造成的人才匮乏,使人才需求与生产发展形成了突出的矛盾。人才的培养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这批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入了学校的大门,接受了系统的职业教育。毕业后,他们深受企业欢迎,经过生产实践的锻炼,许多人成为企业的骨干。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加快,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先进制造业需要大批的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职业教育又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但目前家长、学生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低人一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难以安排工作等等。有的即使从职业学校毕业,也千方百计想跳出所学专业的岗位,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目前“灰领”人才的严重缺乏。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否发挥作用?职校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对二十年前一个班学生的采访,我找到了答案:社会需要职校生,职校生前途无量。本书中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就业与职业的适应是当今学生面临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每年庞大的毕业生队伍,面对学生为找工作而艰难奔波的身影,面对一些学生找不到工作时的那种失落感,面对学生就业时表现出来的种种困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为他们解决疑惑,有义务为他们的就业做出努力,更有一种使命感——让学生在职场中充满自信,取得事业的成功。“3W”理论及职场秘籍会让你有所收获。

职校生二十年的人生路告诉我们:与时代同行,才有成功的机会。当职校生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来告诉他:与时代同行,你同样会赢得很精彩!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时代同行--职校生成长案例分析与职业指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小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31435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18.3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1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