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彭真主持东北局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部详述彭真主持东北局工作的权威著作,全书客观、公正地记述了彭真在东北的工作,内容涉及毛泽尔、刘少奇在领导东北解放战争前期的决策过程,以及彭真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详细经过。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彭真率东北局进入东北时,东北正处在苏联红军管制下面对牵涉美苏、美蒋、苏蒋、苏我、国共两党关系等矛盾重重、错综复杂、变化急剧的形势,彭真严肃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命令,领导东北局和尔北民主联军总部,团结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部,一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一边坚持不懈地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迅速扩大部队,建设民主政权,建立根据地,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奠定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彭真的生平历史,查阅了大批彭真在东北时的档案资料,研究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和书籍,客观、公正地记述了彭真在东北的工作,记述了毛泽尔、刘少奇在领导东北解放战争前期的决策过程,以及彭真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详细经过。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是第一部详述彭真主持东北局工作的权威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为争东北,中央决定组建东北局

 一、七大的决策

 二、组建东北中央局

第二章 形势紧迫,彭真部署控制全东北

一、紧迫的形势

二、部署控制全东北

第三章 局势变化,中央指示独占改分散

一、东北局势的变化

二、刘少奇强调执行分散方针

第四章 中央决定,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

一、重庆谈判后的形势

二、毛泽东提出:改变分散方针,“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

第五章 积极备战,力争拒止蒋军进东北

一、东北局积极备战

二、美蒋抢占东北的阴谋

三、拒止蒋军进入东北

第六章 放弃独占,分兵各地创建根据地

一、东北局提出新的工作方针

二、创建根据地的措施

第七章  以攻为守,争取实现东北的和平

一、中央确定粉碎蒋军以武力独占东北的方针

二、本溪保卫战与解放长、哈、齐

三、四平保卫战

第八章 中央决定,彭真改任东北局副书记

一、中央决定东北局主要领导重新分工

二、“七七决议”的起草与毛泽东对决议的修改

三、根据新的分工积极领导建设根据地

四、领导发展军工生产,组建特种兵和兴办各类学校 

附:彭真:《东北解放战争的头九个月》(1988年11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东北问题,长久以来是中共中央领导中国革命,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族,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起东北抗日联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着坚持不懈的艰苦斗争,运用多种形式,打击了在东北的日本侵略者,播撒了抗日和革命的种子。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重点在关内广大敌后开展抗日斗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同时,在东北的抗日联军和中共地下组织,继续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中共中央极为关心东北人民的斗争。1938年5月14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傅钟致电聂荣臻等,要求开辟冀热察抗日根据地,与东北抗日联军联系,向辽宁、热河一带和北宁路发展。8月3日,朱德、彭德怀再电聂荣臻、彭真,强调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意义,提出将来苏联与日本开战后,八路军可以从冀热察抗日根据地与苏军配合作战和取得补充。此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于9月26日致电聂荣臻等,发出关于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指示。11月25日,毛泽东、王稼祥、杨尚昆再次发出关于冀热察区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目的,就是要打下从华北抗日根据地向东北发展的基础。在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创立的同时,中共中央于1938年9月,正式成立了平津唐点线委员会,任务是负责领导平津唐三市及铁路沿线(南口——北平——天津——唐山——山海关)党的工作,并向东北地区发展。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有关指示,彭真与聂荣臻一起,领导了创建工作。1939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成立,彭真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对晋察冀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分局委员有聂荣臻、关向应、程子华,下辖晋察冀、冀中和刚刚成立的冀热察三个区党委,并领导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和平、津、唐等敌占大城市的工作。从这时起,彭真开始关注党在东北的工作,并向东北地区派遣党的秘密工作者。中共冀热察区党委由马辉元任书记。同时成立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由萧克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12月,冀热察区的政权机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北办事处成立,朱其文任主任。至此,冀热察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冀热察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中共插人关内和东北衔接地带敌区的一把钢刀,直接威胁到日伪在华北、伪满和伪蒙地区的统治,并与东北抗日联军相互联系,支持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1942年2月,在精兵简政中,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撤销,各地委、专区、军分区分别由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和冀中区领导。

1942年7月,中共中央在讨论纪念抗战五周年时,提出了战后建国和可能爆发日苏战争的问题。当时,毛泽东就曾设想,战后在与国民党如能达成合作建国的协议时,可以考虑把八路军、新四军都集中到东北去。这一设想,毛泽东没有在中共中央的会上提出,而是在7月9日致已到新四军的刘少奇的电文中谈的。毛泽东指出:“整个国际局势战后一时期仍是民主派各界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民主共和国局面,中国更必须经过民主共和国才能进入社会主义。在此国际总局势下,国民党在战后仍有与我党合作的可能。虽然亦有内战的另一种可能,但我们应争取前一种可能变为现实。因此就须估计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时,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军、新四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此点目前不须对任何人说)。”

1943年6月,为加强晋察冀边区与东北地区的工作,为将来争取东北做准备,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1941年1月由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改称)决定,将十三地委改建为中共冀热边特别委员会,由李运昌任书记。1944年7月,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发展到南抵渤海之滨,北达朝阳、赤峰,西临潮河,直到辽宁西部的广大地区,实际上已发展到东北的南满地区。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抗日战略反攻的需要,特别是进军东北,争取东北的需要,中共中央于7月28日发出《关于晋察冀边区划分为四个区党委和军区的指示》,在冀东建立冀热辽区党委和冀热辽军区,李运昌任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向东北发展,建立联系,为争取东北从各方面做准备。

P1-3

后记

1945年9月15日,彭真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东北中央局书记。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彭真仍任第一政治委员。6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东北局主要领导重新分工,彭真改任东北局副书记、副政治委员。194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彭真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5月下旬,彭真离开东北,赴中央工委工作。彭真在东北期间,主持东北局工作九个月,参加东北局领导工作近十个月。在这近十九个月的工作中,彭真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以此作为同国民党在军事上争夺东北的依托和基础,为以后取得更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对于彭真在东北的工作,2002年10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由《彭真传》编写组编的《彭真年谱》上卷中,以翔实的档案文献资料,如实地记述了这段历史。为全面反映彭真在东北时期的工作,根据已公开出版的有权威性的著作,由我组田酉如编写了这本《彭真主持东北局》。在编写过程中,得到郑天翔、王汉斌、李立功、顾昂然、杨景宇、王厚德、有林、许孔让、宋大涵、张春生、阎建琪、章学新、王进仁等同志和彭真女儿傅彦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认真审阅了书稿,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本书还送请彭真在东北时期的机要秘书韩乐风,中央档案馆的齐得平、曹雁行,公安部的黎虹,国防大学的董志铭、卜晓业等同志审阅修改。在此,一并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本书是在作者查阅到的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书中遗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彭真传》编写组

2007年8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彭真主持东北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酉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64376
开本 32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