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汇源内幕
内容
编辑推荐

首次深度解读汇源及其掌门人朱新礼之谜!讲述荡气回肠的创业历程!揭秘扑朔迷离的收购内幕!解读令人叹服的商业智慧!

一个鲜为人知的财富故事,一段曲折感人的创业历程,一位背着煎饼闯世界的果汁大王。朱新礼,憨厚而精明,外柔而内刚,低调而执著,他用特有的企业家魅力,在汇源帝国演绎了一段从负数起家到亿万富豪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一个鲜为人知的财富故事,一段曲折感人的创业历程,一位背着煎饼闯世界的果汁大王。朱新礼,憨厚而精明,外柔而内刚,低调而执著,他用特有的企业家魅力,在汇源帝国演绎了一段从负数起家到亿万富豪的传奇故事。该书作者经过多年跟踪研究、数次深度采访,在掌握翔实的一手资料基础上,首次解析汇源帝国的成长之谜,独家披露朱新礼曲折的创业内幕。

目录

柳传志序 朱新礼的资本故事

郭振玺序 老朱是个“狠”角色

赵亚利序 汇源典范

孙先红序 “品”如其人朱新礼

作者序 “笑傲江湖”朱新礼

第一章 并非神话: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震惊:中国果汁界的“收购”事件

 印象:一位“和蔼”的创业教父

 奇迹:缔造中国果汁饮料的“第一品牌”

 革命:颠覆中国传统饮食习惯

 底气:善于学习,敢于竞争

 惊叹:震惊世界的“中国制造”

第二章 似水年华:贫穷激发的经营“奇才”

 从小就是“孩子王”

 “第二故乡”

 “不安分守己”的村主任

 敢说敢干敢变的总经理

 “三十而立”的大学生

第三章 纵身“下海”:负债千万也敢闯

 “给我一个全县最差的企业干”

 接手负债罐头厂

 汇源的诞生

 一诺万金,重奖之下出勇夫

第四章 “第一桶金”:东方不亮西方亮

 举步维艰

 用外国人的技术和设备,赚外国人的钱

 梦圆异国

第五章 二次创业:移师京城苦立足

 “迁都”计划

 扎根顺义

 “两条腿走路”

 亮相全国

第六章 布局全国:“纵贯南北、横跨东西”

 豪情万丈:迈开全国布局的步伐

 建厂九江:浓浓乡情为报恩

 三峡情缘:“汇源损失事小,三峡移民事大!”

 莱芜投产:让工资里带点“果汁味”

 入主黄冈:冒着“非典”建设投产援助老区

 抢滩上海:抢占南方市场桥头堡

 “帝国”版图:“纵贯南北、横跨东西”

第七章 “联姻德隆":牵手又分手

 甜蜜的牵手

 苦涩的分手

 “战略分歧”

 背水一战

 扑朔迷离

 尘埃落定

第八章 “资本宠儿”:汇源的登顶之舞

 心存余悸,谨慎而行

 联姻统一,有缘无分

 结缘达能。与“狼”共舞

 八年修炼,一朝上市

第九章 任重道远:永不言成功的探索者

 不怕折腾:专卖店的故事

 笑傲江湖:“竞争是我的最大动力”

 做一家伟大的国际化公司

第十章 谁是赢家:惊天收购的背后

 “狼”真的来了

 博弈:老朱缘何要卖“儿”

 热议:该卖还是不该卖

 惊天收购留给我们的深思

第十一章 品牌之道:健康是本,时尚同行

 永打“健康”牌

 发挥“明星效应”

 打造“连心”广告

 相信品牌的力量

 娱体盛宴:营销也要赶时尚

 一牌多品:汇源“总有一款适合你”

 品质取胜:全方位品质锻造术

第十二章 决策与执行:全凭“快”“专”“细”

 “三快”法则: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行动!

 “四专”铁规:专心、专注、专业才能成为专家

 效率为上:怎么效率高,就怎么“折腾”

 细节决定成败:“有的事很小我都管”

第十三章 人才战略:把汇源建成果汁行业的“黄埔军校”

 重绩效:一定要让绩效突出的人名利双收

 重培训:建设一个学习型企业

 走进汇源门,就是一家人

 先立其德,后成其才

 批评的学问:批评是我信得过你!

 宽容的学问:大门随时为人才敞开着

 赢在中层:打造执行力团队

第十四章 特色文化:责任高于一切

 营养大众,惠及三农

 取之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做“中国制造”的脊梁

第十五章 真实朱新礼

 朱新礼这个人

 朱新礼的真心话

 朱新礼作答普鲁斯特问卷

附录

 朱新礼经典语录

 朱新礼精彩演讲

 贵州电视台《论道》辩论汇源“收购事件”

试读章节

1994年,汇源公司已经拥有了5条生产线,初具规模,产品也逐步打入北京及各大城市,事业蒸蒸日上。

就在这时候,朱新礼突然提出了一个议题:到北京去创业!

此言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好的,为何要“迁都”呢?

其实,这早已是朱新礼整个棋盘中的“一招”,要把汇源推向全国,首先必须有一个宣传和销售方面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即使山东这样的大省也不一定符合这样的需求,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沂蒙山呢?

交通不畅使得产品很难走出去,信息不畅使公司不能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人才不济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

既然地方天地不够广阔,那就只好“迁都”了。

经过审慎的思考和研究比较,朱新礼看中了北京。

北京拥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和抗衡的首都地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高智能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等因素,而这些正是朱新礼大展身手所必需的。

在北京招聘人才时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快了他“迁都”的进程。

在1993年底,朱新礼在报纸上看到北京有一个高级人才竞聘会的广告,求才心切的他立刻赶去参加。

会上,全国的很多高级人才进行自我推销,企业家、厂长在下面举牌招聘。因为急切需要人才,朱新礼挤到了会场最前面,很多次迫切地举起招聘牌子。当时山东省只有朱新礼一家公司参加,公司的名称是山东淄博汇源,没什么名气,自然很不起眼。

朱新礼好不容易连续找了9个人才,每次具体面谈的时候,虽然汇源的工资提得挺高,无奈人家只要一听是沂蒙山区的就不去了。更让人生气的是,“人才”同时表示:“在北京年薪2万元就干,在你那里4万元也不干。”

朱新礼有些恼了,告诉其中一个人:“你等着吧,两年以后我就到北京去办厂。”

除了在这次招聘中受挫外,还有一个促动他“迁都”的原因是朱新礼看到了竞争形势的严峻。

20世纪90年代初,果汁市场的参战人马还很少,汇源发展所向披靡,没遇到什么强悍的对手。

但是到了1994年,果汁市场形势迅速好转,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果汁开始成为香饽饽了。

中国巨大的消费群体,果汁需求潜力无限,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的饮料巨头纷纷加入。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农夫山泉、健力宝等纷纷杀入果汁饮料市场,这对刚刚启航的汇源巨轮来说,面临着异常严酷的市场挑战。

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朱新礼和汇源开始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对于汇源下一步该怎么走,朱新礼和众人开始共同探讨、反复分析,在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和建议后,朱新礼逐渐有了思路,他认为除了产品质量和创新以外,还要建立一个核心基地来维系整个汇源的运转。

他开始着手设计汇源在国内的发展蓝图,要把汇源推向全国,首先必须有一个宣传和销售方面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即使山东这样的大省也不一定符合这样的需求,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沂蒙山呢?

交通不畅使得客户喝不到最新鲜的果汁,信息不畅使公司不能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等等,地方性制约了汇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既然地方天地不够广阔,那就只好“迁都”了。  汇源是要走向世界的,因此它需要一个世界级的平台。

于是,朱新礼开始在全国寻找新的落脚点。

中国这么大,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到底选哪个更合适呢?

经过审慎的思考和研究比较,朱新礼还是看中了北京。

北京拥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抗衡的首都地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高智能人才优势等因素,可以为朱新礼大展身手提供优越的条件。

接着,朱新礼召集汇源党支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重点研究移师北京建厂问题。

在会议上,朱新礼这样跟大家分析:

一,首都北京具有人才、技术、信息、资金、交通、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到北京建厂,可以尽快做大汇源事业,做强汇源品牌。如果可口可乐是越南的企业,就做不成世界品牌。

二,北京作为汇源的首选主打市场,已有一定基础。沂源和北京相距600公里,运送产品费用太高。而在北京建厂,可以节省大量运费。

会议决定:“迁都”北京,建设工厂,开拓市场。

汇源“迁都”的消息刊登出去之后,立即在山东引起轰动,受到了各方的质疑。

经济专家分析,汇源离开山东将对汇源的发展不利,会增加很大成本。

也有许多人认为,山东有像海尔电器、青岛啤酒、海信集团等享誉全球的知名企业,汇源完全可以依靠家乡人气、政府人脉及山东的原料和出口基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而且还有种种流言飞语向朱新礼劈头盖面地打来。

P56-58

序言

我所知道的朱新礼的创业故事,是从向政府要求得到一家最差的企业开始的。他如愿了,得到了一个背了一身债的罐头厂。从这个缘起来看,朱新礼进入饮料行业,起点实在是不高。但给一个不管怎样的罐头厂,就能做成一个行业老大的果汁企业,不能不说他身上有着企业家的非凡秉赋。

从山东到北京,从北京到世界,朱新礼不断地把目标往高了挑,也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靠的是要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和克服千难万险的意志,这也应该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必备基因。

但每个企业,又都有着自己发展的独特路数。

数年前在一个公开场合,我第一次听到朱新礼讲他跟德隆之间的事情。这是一个与资本有关的惊险故事。2001年,为了企业发展,朱新礼向德隆出让了51%的汇源股权。三年后,朱新礼察觉到德隆有危险,不惜以“对赌”方式和德隆做最后一搏:谁先拿出购买对方股权的资金,谁就拥有汇源。在惊出一身冷汗后,朱新礼的汇源终于成为在德隆危机中全身而退的唯一一家企业。

朱新礼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受制于资本,可以为了发展不惜出让控股权;为了摆脱危机,也可以不惜对赌,敢冒输了就有可能完全失去汇源的风险。

朱新礼的资本故事,之后就更多了。先是统一,后有达能。向全球产业巨头开放股权,对任何一个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这个过程都是充满凶险意味的。但朱新礼为什么这样做呢?他其实有着强烈的希望借助这些巨头来做强汇源的决心。所以他的资本故事,也一次比一次来得凶险。

祝愿朱新礼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好。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到食品行业的绝大多数,像汇源果汁、六必居这样的好企业,建议大家多去看一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回去之后,会对美国的消费者讲一个非常精彩的中国故事。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局长 埃森巴赫

老朱看上去温和憨厚,他的商业风格却有凌厉狠准的一面,《汇源内幕》一书对老朱和汇源的商业智慧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我相信对读者很有启迪。

——央视经济频道总监 郭振玺

看到这样一本写汇源的书,我觉得非常值得推广,这本书将汇源的发展历程和管理经验很好地呈现给了大家,其中很多经验值得大家去好好探究,不仅仅是饮料企业,对于所有的本土制造企业都应该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亚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汇源内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世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60080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82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