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丁文江传/名人名传
内容
编辑推荐

丁文江是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教研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欧化最深、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学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又是“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还是精于科学、长于办事的“现代稀有的人物”。

本书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专著。

内容推荐

此次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丁文江传》由胡适先生所著。全文12万字,乃胡适所写的最长一部传记。陆发春在《胡适与丁文江》中称,该传记“以充分保有原料为特色,可以说是胡适《四十自述》之外,又一部值得称道的优秀传记”。

目录

引言

一 家世和幼年生活

二 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

三 他在日本一年多——计划往英国留学

四 海上的救星

五 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

六 第一次中国内地的旅行

七 地质科科长——地质研究所——北大地质系

八 民国初年的旅行——太行山与山西铁矿——云南与四川

九 丁在君与徐霞客

十 地质调查所所长(1916-1921)

十一 北票煤矿公司(1921-1925)——《努力周报》(1922-1923)

十二 “玄学与科学”的论争(1923)——附论他的宗教信仰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

十四 回到地质学来

 ——广西的地质调查(1928)

 ——西南地质调查队(1929-1930)

 ——北大地质学教授(1931-1934)

十五 独立评论(1932-1935)

十六 苏俄的旅行(1933)

——最后三年的政论

十七 “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

附录一 丁文江遗嘱

附录二

 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傅斯年)

 丁文江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彩(傅斯年)

 评介《丁文江的传记》(李敖)

附录三 丁文江先生著作系年目录(张其昀)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在二十年后记载这个好朋友的得病以至不救而死的一段最可哀念的事实,我不能完全压制我的几桩惋惜。第一是在君自己没有严格的服从一个最好的医院的警告,在游兴和责任心的双重诱惑之下,爬上三干多英尺的高山,又走下六百多英尺斜深的矿洞。第二是他疏忽了内地仿造西洋壁炉烧煤的危险,晚上严闭了窗户睡觉。第三是衡阳的路局医生和教会的外国医生都缺乏北方老百姓的常识经验,很卤莽的做了五六个钟头的人工呼吸,敲掉了病人的两个门牙,折断了他的一条肋骨,种下了“胸脓”的祸根。第四是中国内地最完善的医院,最尽心的医师,因为病人天天有进步,就忽略了他胸左的肿起和“剧痛”,让这胸脓一旦溃裂而不可救治。孟真当时也说: “止是忽略。” (见他十二月二十八夜给我的信)但衡阳医生的糊涂卤莽,长沙医生的忽略,都是我们信仰新医学的人应该牢牢记着的教训。这个教训是我们信仰提倡新医学的人应该作更大的努力,不但要注意设备的最新最完善,特别要注意医学校的教育和训练,要更严格的淘汰医学生,更严格的训练医学生,更加深他们的科学态度与习惯,要加强他们的责任心与一丝一毫不可忽略苟且的科学精神。——仅仅信仰西医是不够的!

十二月十七日,我在北平接到朱经农的电报,说在君盼望我和孟真两人之中有一人能到长沙走一趟。我们打电报去问,是否病有变化?回电说,并无变化,只是在君愿意和我们谈谈。那时正是所谓“华北自治”“冀察自治”的问题闹的最厉害的时期,孟真和我从十一月十九目起就成了反对这问题的主要分子。十二月九日,北平城内外的学生开始大游行请愿,并且鼓动各校罢课。——这就是后来中国共产党自吹是他们“领导”的“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页四三,及他书)。——“一二·九”正是在君中毒昏迷不醒的第一天。在学校方面,孟邻先生,周枚荪(法学院长)和我,为了学生罢课问题和学生南下请愿问题,正在竭力劝阻挽救。所以我是无法离开的。孟真一人南下,二十一日半夜到长沙。经农告诉他,在君身体进步甚好,“只是精神似还不大清楚”。

二十二日早晨,孟真见到在君,以下是他的报告:

星期天(二十二日)晨,在君的话很多。经农觉得他语无伦次。弟听到却不然。……只是前后不甚一贯,且说话甚艰难,——拔了牙,口腔又有破处,——每节只说一句。未知其心理,自觉其如精神病也。……医云,煤气中毒本可留一种的精神错乱。但以弟所见,在君尚未有如此之证据。他谈到北方大局,谈到适之,……有本有原,全非精神错乱。有时说话,确似半睡中呓语,此或亦身体未复原之现象也。……

——孟真十二月二十六日给中央研究院同事赵元任、唐擘黄、汪缉斋、李济之……诸先生信。以下引孟真的话同见此信。

这时候,丁夫人和五弟文澜已到长沙了。七弟文治早巳来了。丁夫人主张趁怡和公司直达南京的船,把病人移到南京休养,船期是十二月三十日,再过两星期,水浅了,就没有从长沙直达的船了。孟真极力反对此议,还没有结果。病人自己大概是因为睡了十多天背酸之故,从二十日起,天天闹着要下床走动,医生不许可,孟真也力劝阻。

二十三日病体突然恶化,即起于下床。杨医生记载如下:

二十三日晨十一时,丁先生复要求暂为离床小坐椅上。此时因他意颇坚决,难以阻止,就由五六人维护下地,动作甚痛苦。半小时后,傅斯年先生即观察丁先生神色剧变,十一时三刻复扶入床。以前脉搏约在八九十之间,呼吸正常。十二时脉搏已增至一百十几,呼吸二十次,体温三十九。神志仍清,惟甚疲困,说话甚少。检查得左胸打诊甚浊,且有远离之气管音,即疑左胸有液体。午后行诊断刺穿,果发现红色脓液。

是晚即延请湘雅外科主任顾仁(Greene)医师诊视,复抽出约五百五十公撮之稀脓液。是晚体温呼吸即好转。

二十四日复行穿刺,惟得极少量之同样液体。脓胸之诊断既明,商请傅斯年先生请协和医院外科医师来湘诊视。……

左肺底似有肺炎。体温在三九、四十之间。右臂痉挛更甚。不能言语。大小便失禁。不能入眠,出汗较多,故每晚需用大量之安眠剂,……

二十四日下午一时,我得孟真急电:“在君病转剧,烧三九余,气促,医疑胸肺有脓,乞请协和派胸部手术医生飞京转湘,并带用具及养气桶。”我得电赶去找协和医院王锡炽院长,商量此事。王院长发一电报给杨济时医生,要他详告诊断的病情。傍晚时,他得回电云:“胸脓(Empyema)。请求指示及襄助。”王院长即与外科主任娄克思医生商量后,决定复电云:“推荐顾仁(Dr,Phillips Greene)医师备外科的咨询及施洽。如顾仁要求,协和极愿相助。”

我也发了两电,一个给南京翁咏霓,一个给长沙丁夫人及孟真,均报告协和医院推荐湘雅本院顾仁医师的话。二十五日晚上我得长沙电:“在君前晚危,昨抽脓,并施各法,温度大降,未全脱险,仍续抽。”协和也得电报,报告抽脓事,并说稍有转机。

这都是我当时的日记。这里很清楚的记载协和医院外科主任要避免院外人干涉之嫌,故于二十四晚电告杨医生请本院的外科主任顾仁医生作外科的咨询及施治;如需协和帮助,应该由顾仁决定。孟真二十五电告“昨抽脓,并施各法”,是抽脓在二十四。而上文引杨医生记载延请顾仁医师诊视,复抽出五百五十公撮的脓液,是在二十三的晚上。这里明明有一天的记载差异。

我查孟真给研究院同人的十二月二十六日信,他只说二十三日下午四时,病人“表现发烧。此时大家互相抱怨,医[生]亦自怨,以为不应使其下床。然犹以为是倦后现象,无大碍也。晚饭弟招呼,他吃得很多。”是二十三日并未延请顾仁,也并未抽脓。P214-217

后记

1936年1月,丁文江先生逝世。蔡元培对丁文江的既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极为赞赏,称其为“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胡适则赞其为“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而傅斯年则认为,丁文江的人格“应当在国人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希望胡适之先生将来为他作一部传记。他若不作,我就要有点自告奋勇的意思”。不幸的是,傅斯年于1950年12月因脑溢血“先走”,未能实现自己的诺言。胡适遂成为唯一践诺长者。

1956年1月5日丁文江逝世20周年纪念目,台湾“中央研究院”拟出纪念刊。胡适在美国始撰本书,起于1955年秋,迄于1956年3月12日,终成此本超过10万言“长篇传记”,定名为《丁文江的传记》,11月刊于《“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三辑《“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刊》上,了却早年心愿……

此次出版的《丁文江传》,则参照了该版本。全文12万字,乃胡适所写的最长一部传记。陆发春在《胡适与丁文江》中称,该传记“以充分保有原料为特色,可以说是胡适《四十自述》之外,又一部值得称道的优秀传记”。

胡适乃中国现代传记最重要的倡导者,他“对传记的概念并非如梁氏(梁启超)来自实际写作的经验,而系基于对西方文学之认识而自理论上加以考虑”(美国学者霍理斋语)。本书为胡适传记文学理论——传记应揭示传主“人格进退之次第,及进退之动力”——之重要实践,完成了中国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转型,虽完成于1956年,亦酌情收录。

本书还附录了《丁文江遗嘱》,傅斯年的《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丁文江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彩和李敖的《评介<丁文江的传记>》。

编者

2009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丁文江传/名人名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3916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