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法律因果关系理论”的专著,书中在对学说史的研究考证上,作者力求准确、完整地再现各学说理论的本来面貌,并将各理论学说与当时主流的法哲学思潮相联系加以考察,揭示主流法哲学思想对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
图书 | 法律因果关系理论研究--以学说史为素材/外国法与比较法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法律因果关系理论”的专著,书中在对学说史的研究考证上,作者力求准确、完整地再现各学说理论的本来面貌,并将各理论学说与当时主流的法哲学思潮相联系加以考察,揭示主流法哲学思想对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从梳理因果关系理论的学说演变史入手,详尽介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因果关系理论和著名的司法判例,试图向读者展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在对学说史的研究考证上,作者力求准确、完整地再现各学说理论的本来面貌,并将各理论学说与当时主流的法哲学思潮相联系加以考察,揭示主流法哲学思想对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发展的影响。除了在理论上将各因果关系理论联系于特定法哲学思想之外,作者还努力考证因果关系理论与当时社会环境、人类认识能力的水平以及司法状况等客观因素之间的联系,希图在更加综合立体的框架下,探讨因果关系理论的发生和演变规律。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因果关系之谜 第二节 巨人的肩膀 第三节 本书的思路 第一章 现代法律因果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罗马法的侵权责任制度和因果关系观念 第二节 普通法系早期的法律因果关系观念 第二章 概念法学(分析法学)影响下的因果关系理论(上):普通法系 第一节 “必要条件”理论 第二节 “可能的(或自然的)结果”理论 第三节 “实质因素”理论 第四节 “直接结果”和“表面安全”理论及其反对意见 第三章 概念法学(分析法学)影响下的因果关系理论(下):大陆法系 第一节 从必然原因理论到条件理论(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 第二节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 第三节 晚近以来的其他学说:法律保护目的理论 第四章 现实主义法学影响下的因果关系理论 第一节 Leon Green的纯粹因果关系理论 第二节 FlemingJames对可预见性理论的系统阐述 第三节 罗斯科·庞德以“社会普遍安全”衡量因果关系 第四节 经济分析法学视野中的因果关系问题 第五节 现实主义法学运动中其他学者对因果关系问题的研究 第五章 新分析法学影响下的因果关系理论 第一节 哈特和奥诺尔的“常识因果关系”理论 第二节 Richard Epstein:从“严格责任”理论到“因果关系范例” 第三节 Richard w.wright事实因果关系理论的集大成者 第六章 对法律因果关系学说的批判性反思 第一节 法律中的事实 第二节 从侵权责任的功能角度评析法律因果关系理论 第三节 原因构成理论研究 第四节 从原因构成理论的不完善性看道德归责的必然性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律因果关系理论研究--以学说史为素材/外国法与比较法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4252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7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13.04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9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