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历史的漩涡中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解读张闻天、邓小平、陈云、胡乔木在历史转折进程中不倦思索、非凡胆识和政治实践。

  全书分为五辑。前四辑分别记述张闻天、邓小平、陈云、胡乔木四个人物的业绩、贡献、思想、品格。如果说人物传记是油画,那么这些文章就是素描,或者就是油画的局部,也有的是局部的放或浓缩。第五辑是写1975年整顿的,所附“文艺调整风云录”是夏杏珍同志撰写的。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五辑。前四辑分别记述张闻天、邓小平、陈云、胡乔木四个人物的业绩、贡献、思想、品格。如果说人物传记是油画,那么这些文章就是素描,或者就是油画的局部,也有的是局部的放大或浓缩。第五辑是写1975年整顿的,所附“文艺调整风云录”是夏杏珍同志撰写的。

目录

悲壮的探索

 张闻天的人生轨迹

 庐山风云中的张闻天

 调查研究到故乡——记张闻天的两次故园之行

 动乱年代的张闻天

 张闻天最后的脚印

伟大的功勋

 邓小平主持1975年整顿历史机缘

 邓小平在“反经验主义”较量中的纵横捭阖

 1975年,邓小平在迂回抗争中的政治智慧

 关于邓小平复出后的思想发展——中美学者三人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商端人物”之一

 邓小平与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

独特的贡献

 陈云有口皆碑的几大高招

 中共三代领导人赞陈云

 陈云名言解读

 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独特贡献

得力的助手

 从“学徒”到中共第一支笔——1941-1981:胡乔木与毛泽东

 胡乔木眼中的毛泽东——访《胡乔木传》编写组副组长中原

 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得力助手——1977-1982:胡乔木与邓小平

 说不尽的胡乔木——回答哈佛大学学者的提问

 胡乔木再度复出始末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建

 胡乔木与1981年版《鲁迅全集》

 胡乔木与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历史决议》

历史转折的进程

 历史转折的前奏——1975年整顿述评

 附录:文艺调整风云录

 射向“四人帮”的第一发“炮弹”

 毛泽东的左眼手术与《创业》批示敌乎?友乎——“周扬一案”处理始末

 围绕电影《海霞》的一场斗争

 毛泽东与历史小说《李自成》

 毛泽东支持纪念聂耳,冼星海音乐会

 围绕鲁迅书信,著作出版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评《水浒》运动始末

后记

试读章节

在20世纪前期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张闻天从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进而自觉地走进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伟大历史转折中成为中央领导核心中的重要人物。经过延安整风,他自觉地提出“还账”和“补课”的请求。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以后,能安之若素,一如既往,在晋陕农村调查、东北根据地建设、十年外交工作中,都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即使在庐山会议遭到打击,在“文革”中受到迫害,仍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调查研究,读书写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卓越的理论探索。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荣辱,忧国忧民,永不停步,奋发向前的精神,足为共产党人的楷模、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  一  张闻天出生于1900年8月30日。正是整个世界告别19世纪翻开20世纪新篇章的时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灾难深重而又斗争四起的年代。在张闻天出世前两年,戊戌喋血,百Ft维新失败,宣告了变法改良的破产。在张闻天出生的当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显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但在八国联军的枪炮之下,无法避免被捕杀的命运。张闻天出世的时候,八国联军已经打进了北京城,我泱泱中华处在任帝国主义宰割的危机之中。救亡呼唤革命。张闻天出世后不到两个月,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惠州起义,迎来了以革命为时代主流的新世纪。从此以后,内忧外患固然继续不断,但抵抗和革命则更加高涨。在张闻天出世后的第一个十年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像《辛丑条约》、日俄战争、英军入侵西藏;像绵延不断的抵制日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像《苏报》案、徐锡麟刺杀恩铭、“鉴湖女侠”慷慨就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终于,在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了。千年帝制被推翻,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古老的中国建立起来了。

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带来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受列强欺侮宰割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而以各帝国主义为后台的军阀之间的混战却日甚一日。寻求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彻底胜利,并进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摆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面前。张闻天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勇敢地挑起了历史的重担,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之下,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间,成长起来,涌现出来,成为20世纪中国的伟大人物之一。

P3-4

后记

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历史大潮中,我才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由于在张闻天早年活动的研究方面做了一点工作,1978年被吸收参加邓力群同志任组长的张闻天选集传记组。而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为专业,则是1991年我们调入新成立的当代中国研究所以后的事。

30年来,我参与了三件事:一是张闻天文集的编辑和传记的写作。完成了《张闻天传》(1993年出版),并于2000年、2006年两度修订再版。二是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和编写。和编写组同志一起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三卷(1966—1976)、第四卷(1976—1984)的供内部讨论的稿子。三是编辑胡乔木文集和撰写胡乔木传记。经过胡乔木传记编写组成员共同努力,编辑出版了胡乔木著作十多部,写出了《胡乔木传》的初稿。在此过程中,与王玉祥、李正华合作,写了《1976—1981年的中国》(1998年出版);与夏杏珍共同研究邓小平与1975整顿,合作写了《文坛寻踪录》(2001年出版)、《历史转折论——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02年出版)、《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在1975》(2003年出版)、(《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2004年出版)。

在编辑、研究过程中,我们除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写些论文以外,还就人物的重要活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写些纪实性的文章。把不应忘却而被忘却的一些事记录下来,让经过历史沉淀澄清的一些事显现出来,把被埋没的一些事挖掘出来,把蒙在历史功绩上的污垢和尘埃擦拭掉,当然也有不少是对早已公认而知之不详、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史实的所谓“揭秘”和“解谜”,对伟大历史人物功、德、言三方面不朽业绩和思想的分析和评论。总之,尽可能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客观、公正的记叙和评价,以便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张闻天传》、《胡乔木传》以及伟大转折的历史写成信史。

本书就是在30年间先后参与上述工程、完成上述著作过程中写下的纪实性文章的选集。这些文章是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的记叙和评述。我遵照历史著作的要求,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贯彻人从事出、论从史出的原则,努力做到言必有据,客观真实,力求史料翔实可靠,评论切要中肯。这些文章又是通俗的历史读物.我采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力求写得真切、生动,议论风生,引入入胜。

全书分为五辑。前四辑分别记述张闻天、邓小平、陈云、胡乔木四个人物的业绩、贡献、思想、品格。如果说人物传记是油画,那么这些文章就是素描,或者就是油画的局部,也有的是局部的放大或浓缩。第五辑是写1975年整顿的,所附“文艺调整风云录”是夏杏珍同志撰写的。

我们的这些史事述评文章,是多年来在一些著名刊物的资深编辑督促下写成、并经他们精心加工后发表的。在这里,我们要向《中华儿女》的刘之昆先生,《百年潮》的陈夕女士、刘荣刚先生、汪文庆先生,《世纪风采》的刘顺发先生,《党史文汇》的钟启元女士,表示由衷的谢忱!我们还要感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李建斌先生,他为本书选配和制作了插图。由于书中各篇是作者30年间陆续写成的,难免水平参差,格调不一,请读者谅察。书中存在的不妥、不当以至错误,竭诚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历史的漩涡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中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0917
开本 16开
页数 5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