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共收录论文50余篇,根据录入的情况,全书分为五大部分:概念与理论辨析、社会现实问题、社会公德建设、公德教育及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五个主题。论文集不仅包含老一辈学界泰斗的呕心之作,也收录一些年轻新人的试手之笔;不仅对以往公德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厘清,也凸显了现代公德问题最前沿的成果。所收论文对公德问题研究的范围之广,层次之深,视角之新,可谓前所未有。
图书 | 论公共伦理与公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论文集共收录论文50余篇,根据录入的情况,全书分为五大部分:概念与理论辨析、社会现实问题、社会公德建设、公德教育及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五个主题。论文集不仅包含老一辈学界泰斗的呕心之作,也收录一些年轻新人的试手之笔;不仅对以往公德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厘清,也凸显了现代公德问题最前沿的成果。所收论文对公德问题研究的范围之广,层次之深,视角之新,可谓前所未有。 目录 一、概念与理论辨析 关于社会公德的再认知 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公民教育的转型 论公共领域与公德 论道德的公共性 社会公德:范围与特征 公德的界限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 康德的美德与正义学说刍议 契约与偶遇:社会公德公共性的两种维度 论梁启超的社会公德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社会公德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厘清 ——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读后 二、社会现实问题 电梯里的公德启示录 公共领域与社会公德 ——论当前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的历史根源 我国公德建设的困境及思考 谁之公德与公德为谁:从主体角度看公德问题 关于社会公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关爱生命是社会公德的重要规范之一 传统与现代交织,亟需提升公民道德 ——2007年郑州市公民道德素质调查 人的尊严与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三、社会公德建设 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 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耻感涵育 公民公共精神的培养 从消费者权益看传媒话语的公共伦理立场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 社会公德法律转化的依据和向度 社会公德建设与情理法 论“律他”道德的培养 对增强社会公德建设实效性的认识 社会公德与养育机制 新农村道德建设范式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推进社会公德建设 四、公德教育及资源 公德视野里的儒家道德资源验证 儒家伦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审视 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乡土伦理的传统特色探析 古代民间文化的社会公德资源及其利用 论礼仪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忠恕之道”对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启示 养成训练:未成年人公德建设的新路径 五、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三题 和谐社会呼唤真情友爱 ——简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公德建设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利用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当代公德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信用工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河南省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个案 全球公共视野下的利益让渡原则简论 现代技术发展的道德评价 论和谐视域下的医患关系建设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公共伦理与公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潜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60578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4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0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11 |
宽 | 147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