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法学院的经典教材,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读著作。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法社会学的性质,明确指出法社会学的双重作用,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各大流派,主要包括当今最具影响的8位理论家的主要思想,并对它们进行客观评价;第三部分阐述了法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全书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也对研究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图书 | 法社会学导论(2007年第4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德国法学院的经典教材,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读著作。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法社会学的性质,明确指出法社会学的双重作用,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各大流派,主要包括当今最具影响的8位理论家的主要思想,并对它们进行客观评价;第三部分阐述了法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全书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也对研究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德国法学院的经典教材,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读著作。初版于1987年,此后不断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根据2007年德文新近修订的第4版译成。 法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法学交叉的学科。本书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法哲学、哲学及法学理论来研究该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兼容社会学与法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本书的独特视角,也因此使本书独树一帜,成为德国法社会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法社会学的性质,明确指出法社会学的双重作用,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各大流派,主要包括当今最具影响的8位理论家的主要思想,并对它们进行客观评价;第三部分阐述了法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全书观点新颖,内容丰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也对研究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目录 前言 序言 中文版序 第四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部分 法社会学的性质 第一章 法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 第二章 作为法学分支的法社会学 第三章 法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部分 法社会学理论家 第四章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五章 诶米尔·迪尔凯姆 第六章 尤金·埃里希 第七章 马克斯·韦伯 第八章 特奥多尔·盖格尔 第九章 尼克拉斯·卢曼 第十章 赫尔穆特·谢尔斯基 第三部分 法律与社会(一般法哲学) 第十一章 社会学上的法律概念 第十二章 一般法律原则 第十三章 制裁 第十四章 法的有效与效力 第十五章 权力、统治和法律 第十六章 冲突与冲突的解决 第十七章 法律文化研究 第十八章 人类和法律 第十九章 法律人的社会形象 第二十章 法律的进化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社会学导论(2007年第4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托马斯·莱塞尔 |
译者 | 高旭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807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6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0-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