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动物的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生命世界中最奇妙的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或更长的时间。它们是环境造就的,既适应也依存于环境。动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这正是值得人类借鉴的地方。人类源于动物,自应高于动物;关爱自己,也应关爱其他生命。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与讨论某些动物的行为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以增进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希望人类能更加关爱野生动物,更加爱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全都是在同一个方舟上,同呼吸,共命运的,宇宙中也只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方舟”适于我们居住。同舟共济。这或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吧!

内容推荐

本书叙述语言妙趣横生、举例生动、图片精美,通过介绍与讨论某些动物的行为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读者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以增进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更加关爱野生动物,更加爱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章 动物的性

第二章 动物的爱

第三章 动物的食物

第四章 动物的疾病

第五章 动物的个头

第六章 动物的交往

第七章 动物的寿命

第八章 动物的运动

第九章 动物的思维

第十章 动物的栖息环境

试读章节

动物一生忙忙碌碌,不外乎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两件大事,也就是“食”和“性”。人类也不例外。早在2000多年前的《孟子》中告子就提到“食、色,性也”;孟子又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把食、色视为天性,不可或缺。

“性”是很尴尬的事,却又几乎无处不在。如果你家里养了一对成熟的狗,那么就一定会发生你不愿意看到的,更不愿意让你孩子看到的,追问起来也难以启齿的尴尬事。这就是“性”,挥之不去,禁之不止的“性”。

动物为什么需要性呢?性是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在做爱过程中极易受到掠食动物的伤害,却为何会进化成为一种生殖策略呢?博德默(W.F.Bodmer)说,性“有助于把在不同个体中的有利突变积累在单个个体内”。其他生物学家的看法也基本一致:有性生殖会加快基因的重组,促进新变异组合的产生,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的变异来源,使生物能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最近新西兰科学家在对酵母进行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对比实验中发现:在生存压力不大的环境中,两种酵母生长速度相同;但在高温或高盐的恶劣生存环境中,有性生殖的酵母比无性生殖的酵母生长得更快。显然,两性问的基因交流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性受到自然选择的偏爱并不是偶然的。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进化受多种多样环境因素的制约,两性关系也表现出很大的多样性。群婚型、一夫多妻型、一妻多夫型、一夫一妻型、孤独型以及其中的过渡类型都能在动物界中找到。

群婚型在社会性的哺乳动物中较为常见,如黑猩猩(图1-1)、狼(图1-2)、长鼻猴。和猕猴属中的短尾猴(图1-3)及其他种类等。群婚就是混交,没有固定的配偶。这种类型的动物雌雄聚居,交配自由,不夫不妻,亦夫亦妻。聚居的群体一般由若干成年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以及它们的后代组成,但有领头的个体。领头个体大多是雄性。这种婚配制的最大优点是,便于与异性交配和觅食,有利于抵御敌人和保护种群的安全,但缺点是难以避免近亲繁殖。

在群婚型的猕猴群体内,性主动的一方(雄性)常有换群现象,亦即每年都有雄猴出走或迁入;而雌性换群现象则十分罕见,只有雌性黑猩猩见于报道。换群以年轻的成年个体与中年个体为多,未见有老年个体;换群时间为交配前后。换群实际上就是换配偶,“性”无疑是主要的动力。雄性个体虽然面对成群的“娇妻艳妾”,但相处的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厌旧的“情绪”。抛下老相识,到别处去寻花问柳,找新的刺激,也并不是不可理解的。换群对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和防止近亲交配是有好处的。

广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的狼群是由雄性头狼领头的,一般每群5-15只,最多可达20-36只,雌雄中各有优势等级。一对夫妻狼(一只公狼和一只怀孕的母狼)离群后即成为新狼群。成年雄狼有出走、换群现象。据报告,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性吸引力,也从不会发生交配现象。狼通过信息素可以识别同类中的不同个体。信息素来自生殖腺、尾前腺、肛腺、尿液和粪便。

群婚型中的黑猩猩通常在其群体内还包含有不同层次的小群体。不同层次的小群体时而聚合,个体可达30-150只,时而分裂成许多小群体,个体只有数只或十数只,其原因可能受食物源的影响。黑猩猩群体的特点是成员常有变动,通常相处得较和睦,性活动多由雌性主动,而且经常与不止一个雄性快速交配,在场的其他成年雄性也不会愤怒地干预。珍妮·古道尔(J.Goodall)有一次曾观察到7只雄性与同一只雌性交配,一只接一只,每只延续约2分钟。这种情况颇似处于一妻多夫与群婚制之间的过渡类型。因此,黑猩猩由性主动的一方雌性而不是雄性出走、换群就不奇怪了。雌性出走时有时还带孩子,但大多数最后都会回到原来的群体中。小群体中有一只雄性首领,雄性间也存在社会等级,但并不影响其对雌性的交配权。

群婚型在有蹄类的哺乳动物中也较常见。此类动物性喜群居,无固定配偶,但在发情季节雄性问有争斗现象,胜者拥有交配权,如牛科的野牦牛、水羚(图1-4)等。

禽类中大约有6%为群婚型,如大鸨(图1-5)与红原鸡。(图1-6)(家鸡的祖先)。P2-5

序言

每当我们仰望夜空,看到璀璨的银河系时,会感到宇宙是多么的辽阔、无垠,而地球只是茫茫太空中的一叶孤舟。放眼望去,我们的近邻金、火二星,或遍地酷热,或满目荒凉,只有我们地球却是一片生机,一个万物竞天的生命世界。这个生命世界已经孕育出人类,而且还在继续滋养着人类。

然而,人类对于这个生命世界是不是已经充分了解了呢?对于生命世界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不是已经给予足够的重视了呢?应该说,是远远不够的。

生命世界中最奇妙的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亿年或更长的时间。它们是环境造就的,既适应也依存于环境。动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这正是值得人类借鉴的地方。人类源于动物,自应高于动物;关爱自己,也应关爱其他生命。本书旨在通过介绍与讨论某些动物的行为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以增进人类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希望人类能更加关爱野生动物,更加爱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全都是在同一个方舟上,同呼吸,共命运的,宇宙中也只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方舟”适于我们居住。中国谚语说:同舟共济。这或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吧!

陈心启 虞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动物的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心启//虞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02770
开本 24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58.1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8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21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