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补身不如补心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在经历传染病时代、身体疾病时代,现在已经开始步入心理疾病时代。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21世纪,心理疾病将成为76%身体疾病的引信,将引发人类新一轮健康危机。心理整容、精神除尘、快乐生活将成为人类健康的主题。

任何一种心理疾病都不会自动消失,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就会在人体内快速裂变。酿成大危机。

本书分别从工作与生活、理想与现实、心态修炼、音乐调补、修心智慧、改变思维模式、生活休闲、生活习惯等9个方面帮助读者补养自己的心灵。

内容推荐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常言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为了针对性更强地了解和调补自己的心灵,本书分别从工作与生活、理想与现实、心态修炼、音乐调补、修心智慧、改变思维模式、生活休闲、生活习惯等9个方面帮助读者补养自己的心灵。

目录

第1章 万病源于心——心理整容胜于健身/1

1.病由心生:你是如何生病的?/3

2.身体和情绪的密切联系/6

3.了解自己的情绪/8

4.身随心动: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10

5.压力病:现代人的心理压力/13

6.压力来自生活节奏的变化/16

第2章 补养生活中的不良心理/19

1.地狱之火:不要让愤怒毁了你/21

2.莫要悲伤:找回心灵的阳光/25

3.爱抱怨的人,心情会变得灰暗/29

4.让自己远离恐惧的阴影/33

5.焦虑:克服情绪起伏不定/36

6.面对困扰:积极的自我暗示/39

7.控制生活,不要去设计生活/43

8.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46

第8章 补养工作中的不良心理/51

1.化解浮躁:不要让自己迷失方向/53

2.正视嫉妒:不要既伤人,又害己/57

3.直面挫折:态度决定成败/63

4.祛除猜疑:相信别人,不要作茧自缚/68

5.不再逃避:要敢于承担责任/70

6.宽容:消除报复心理的良药/74

7.自负之害:认清真实的自己/78

8.自私,让你发展受限制/84

第4章 当你迷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87

1.理想与现实:现实来自梦想/89

2.排解孤独:携一颗孤独的心前行/94

3.空虚之心:不能失去信念和精神/97

4.抑郁之毒:你的心灵感冒了吗?/100

5.在自己心中存一份信仰/107

6.学会平衡过去和现在/110

第5章 好心态是健康第一要素/115

1.阳光心灵:修炼你的幸福心态/117

2.不要把仇恨埋在心里/120

3.不要让自己在得失之间徘徊/123

4.乐观心态:用微笑面对生活/125

5.进退之间:不争的哲学/129

6.看破胜负:做最好的自己/133

7.方圆之道:把荣耀送给别人/137

第6章 音乐,心灵障碍的最佳疗法/143

1.音乐是化了妆的药/145

2.让音乐和你的心共舞/147

3.自然之音:静也是一种音乐/151

4.轻音乐:奇妙的轻音乐疗法/154

5.孤独时的音乐疗法/158

6.爱与音乐:让“天空之城”留在心中/160

第7章 耐人回味的心灵智慧/163

1.佛学智慧:学会用佛疗心/165

2.做人智慧:让自己做一个仁爱的人/169

3.大道之门:超越主观,依从规律/173

4.处世智慧:做一个看透本质的人/176

5.平衡智慧:用包容之心去博爱/179

6.养心智慧:天人合一,身心共养/182

7.安贫乐道:让自己随遇而安/187

第8章 心乱了,不妨换换思维模式/191

1.不要在一个模式中苦苦挣扎/193

2.洞穴理论:让自己及时解脱/196

3.不怕不悔,让自己活在当下/198

4.让自己的心灵宽广起来/201

5.做一个心灵超越的人/205

第9章 学会休闲,养出好心情/209

1.寄情山水:不要把自己的心锁起来/211

2.运动养心:让自己爱上运动/214

3.种花养草可以调补身心/220

4.让宠物愉悦你的生活/223

5、阅读可以陶冶你的情操/229

6.垂钓:享受等待的快乐/232

第10章 好心情来自好习惯/235

1.食烦恼:远离暴饮暴食/237

2.烟烦恼:走出烟瘾的困扰/239

3.酒烦恼:酒瘾越早戒越好/241

4.睡烦恼:调整不良的睡眠习惯/244

5.购物烦恼:调补疯狂购物者的心灵/247

6.网络烦恼:不要让自己沉迷于网络/249

试读章节

爱抱怨的人,心情会变得灰暗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抱怨,他们抱怨家人、抱怨朋友、抱怨同事,仿佛看身边所有的人都不顺眼。有些人经常抱怨说:我为这个家庭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呢?他们觉得自己必须受到对方的关注和尊重,付出了理所当然就应该有所回报,但潜意识中又往往想少付出而多得到。对于这些不合理的过分要求,自己往往很难意识到。

总是爱抱怨的人每天都会在阴暗的心情下度过。抱怨不仅会伤害到别人,也会伤害了自己。曾有一对夫妻,结婚后天天闹矛盾,最后他们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见到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艾立克森后,夫妻俩把对方批了个体无完肤。听过了双方的相互抱怨和指责后,艾立克森没有评价对错,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当初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无休无止的争吵抱怨吗?”那对夫妻听了顿时无语。

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经验,便给自己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完全是在和别人相比的基础下设定出来的,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因此,每天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背着抱怨的包袱去生活。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到一块可以生存的地方。他们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条件十分恶劣,虫蛇遍地,处处潜藏着危机。其中一个人说:“我就住这了,尽管现在这里条件还很差,但我相信若干年后这会是个好地方。”另一个人对这个环境很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

终于,他找到了个鲜花丛生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居住,他留在这里做了小工,日子过得不好不坏。很多年过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经过了那个他曾经放弃的孤岛,于是他决定去拜访一下老友。岛上的一切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尽管老友因劳累、困顿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在说到自己用双手把荒岛开垦成田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他自豪地说:“这是我的岛屿。”那个曾经错过这个小岛的人此时不但没有感到愧疚,而是抱怨地说:“为什么上天对你这么好,如果当时是我留在这个岛上,也许会比你现在干得还要好。”

有些人只是一味地抱怨命运不公平,却从不看看自己为理想都做了什么。其实,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停止抱怨看起来很难,其实只要大家努力去做,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简单事。最起码,少抱怨一点也是进步。自己能做到少抱怨时,心理会变得更为健康。

喜欢抱怨的女人

人是喜欢表达的动物,而抱怨似乎是女人的专利和习惯。生活中,女人们总喜欢向别人倾诉自己是多么委屈。几个女人在一起互相抱怨着不相干的事情,气氛往往特别热烈,每个女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欢交流,同时更敏感、善谈和易怒。女人对细枝末节的抱怨比男人要多,在一项研究中,被调查者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能想起来的不喜欢的人。女性被调查者写下的人数几乎是男性的4倍。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女人爱抱怨的原因。

一天,几个做了妈妈的朋友聚餐。难得见一次面,大家都很兴奋,空气中充满了好闻的熏肉味和咖啡的香气。她们把自己的孩子也带了过来,小宝宝们哭哭闹闹,不久他们全都睡着了。妈妈们难得悠闲,大家谈天论地,话头正酣时不知是谁开始抱怨了一句,气氛一下就变了,愉快的聚会变成了妈妈们的诉苦大会,当这个话头一提起,所有的妈妈们肚子里似乎都有倒不完的苦水。

抱怨,不仅将自己与其他遇到同样情况的人联系起来,使自己获得温暖和安慰,而且还是一个加深别人了解自己的有效工具。一个心理学家说:“我们往往把抱怨作为与人开始交流的最有效手段。人们之所以喜欢从负面角度切人话题,是因为这个角度比从正面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也正是为什么抱怨来得那么多,无时无处不在的理由。

抱怨是生活的沉重包袱

抱怨是生活的沉着包袱,每天背着抱怨的包袱就很难使人发现生活的乐趣与幸福。其实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如果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就要减少抱怨。一旦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于人无益,于己不利。

有一个寓言故事,看后会让你对抱怨有更清晰的认识。一天,威猛的狮子来到天神面前说:“我很感谢您赐予我如此雄壮的体格、如此强大的力气,让我可以当森林之王。”天神听了,笑问道:“这应该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正在为某件事困扰。”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确实有事相求,因为每天的鸡鸣声总把我吵醒。天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吧,让我不再被鸡鸣声吵醒了!”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帮助你的。”于是,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去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问:“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啊?”大象使劲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都快痒死我了。”离开大象后,狮子心里暗想:“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也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鸡鸣只不过一天才一次,而蚊子对大象的骚扰却是无时无刻的。我可比它幸运多了。”

生活不会让你事事如意,然而它们有时并不影响你快乐幸福地生活。只要你换一个思路看待同样的问题就行了。抱怨只能使你肩上的包袱更加沉重,当你把这个包袱从肩上卸下时,你才会发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被自己忽略掉的美好。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心灵补品:调补心灵,祛除抱怨

祛除心中的抱怨,首先应该纠正自己的错误信念和观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任何人都不应该对别人有过分的要求,哪怕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因为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求得回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我们不可能主宰环境和他人,所以必须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负责。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情感交给环境、交给运气或交给他人,那么,他时时都有受到伤害和产生怨恨的可能。

人之所以会产生抱怨心理,固然与身边的不公平现象有关,但也与一个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认知方式有关。自己是否只从个人意愿出发,是否全面地考虑问题,有没有偏激。祛除自己心中的抱怨须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劝慰。只有让自己冷静下来,把问题想透彻,才能从根本上祛除抱怨心理。

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化解心中抱怨的最有效补品。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被疯狗咬了,难道你也要反咬一口侵犯你的疯狗吗?凡事要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抱怨和牢骚,并让自己更加理智地生活。

P29-32

序言

病由心生。古代医学指出,情绪不正常、波动大,就要伤身,就要引起五脏的损伤和失调。人体保健首要一条就是要防治病由心生。情绪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内经》记载: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心理和情绪疾病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突出疾病。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今天,存在大量不良致病因素。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成为人类健康的主题。心理学家布兰特女士曾预言,心理和情绪疾病将成为本世纪一种潜在的危机,人类在经历“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后,开始步入“精神疾病时代”。

统计资料显示,55%的食管癌病人有忧郁、高血压、心脏病倾向;64%的淋巴癌病人情绪低落。面对心理、情绪性疾病,我们必须学会多种应对办法,不能仅仅靠吃药、手术来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自我诊疗,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当然,情绪的波动并不等同于生理疾病,身体生病了吃些药就没事了,大不了做个手术,把致病源彻底切除。心理出现问题了,应该如何呢?一般来说,大多数情绪性疾病患者都不是因为遭遇了强烈而可怕的情绪,而是开始于一些小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气馁、失落等。心中的不良情绪不会自我消除,相反,它还会不断恶化,以致产生大的生理疾病。

心理压力是造成不良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沉重的生活压力,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社会环境的长期不良影响等都会是不良情绪的来源。当一个人所面临的压力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心理压力会以各种方式在不同时期出现,如升学竞争、经济拮据、情感危机等。当它到来时,我们会感觉到彷徨无助、惊慌失措、悲痛不已,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会影响肌肉和血液,会刺激某些激素的分泌,如肾上腺素。同时,它们还会干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运行,削弱免疫力,让我们更容易被疾病击倒。

压力是产生不良情绪的一个重要根源,那什么又是导致压力不断扩大、遍及,并成为一种社会性现象的根源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之中,快速变化的生活方式搅乱了人们的内心。现代生活使我们的大脑超负荷运转,内心也常处在紧张和忧虑之中。

当一切皆有可能,而你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地做事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如可以在一天24小时中随意工作、随时休息,我们开始怀疑对睡眠的需求;可以乘车或飞机去想去的任何地方,我们开始怀疑走路的需要;现代有丰富的物质条件,我们开始怀疑是否还要按时进餐、规律饮食;我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缩小人与人的距离,进而怀疑是否还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我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常言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为了针对性更强地了解和调补自己的心灵,本书分别从工作与生活、理想与现实、心态修炼、音乐调补、修心智慧、改变思维模式、生活休闲、生活习惯等9个方面帮助读者补养自己的心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补身不如补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龙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0685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