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昆虫记(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两世纪以来,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影响了无以数计的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大文学家雨果盛赞其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演化论之父达尔文赞美他是[无与伦比的约见察家];影响了许多热爱自己的读者走出象牙塔与自然蛮荒对话,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对文学,甚或对乡土的深刻省思;普在世界各地担负起对昆虫行为学的启蒙角色;因此,早已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内容推荐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依据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作品。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用散文化的笔调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全书渗透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此作品既是一部昆虫学的科普书籍,也是一部描写昆虫的文学巨著,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目录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和蚂蚁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灰蝗虫

绿蚱蜢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菜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松树鳃角金龟

意大利蟋蟀

田野地头的蟋蟀

圣甲虫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圣甲虫的造型术

西班牙蜣螂

米诺多蒂菲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隧蜂

隧蜂

隧蜂门卫

老象虫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朗格多克蝎

试读章节

我把一只正在对其洞穴进行挖掘的幼虫给挖了出来。幼虫正开始挖掘时我便有了惊人的发现。一个大拇指一样长的地洞,没有任何的阻塞物,洞底是一问休息室,眼下全部工程就是这个状况。

这只幼虫的颜色比我在它们出洞时捉到的那些幼虫显得苍白得多。眼睛非常大,特别白,浑浊不清,看不清东西。在地下视力有什么用?而出了洞的幼虫的眼睛则是黑黑的,闪闪发亮,说明能看得见东西。未来的蝉儿出现在阳光下,就必须寻找,有时还得到离洞口挺远的地方去寻找将在其上蜕变的悬挂树枝。这时候视力就非常的重要了。这种在准备蜕变期间的视力的成熟足以告诉我们幼虫并非仓促地即兴挖掘自己的上行通道的,而是干了很长的时间。

另外,苍白而眼盲的幼虫比成熟状态时体形要大。它身体内充满了液体,就像是患了水肿。用指头捏住它,尾部便会渗出清亮的液体,弄得全身湿漉漉的。这种由肠内排出来的液体是不是一种尿液?或者只是吸收液汁的胃消化后的残汁?我无法肯定,为了说起来方便,我就称它为尿吧。

喏,这个尿泉就是谜底。幼虫在向前挖掘时,也随时把粉状泥土浇湿,使之成为糊状,并立即用身子把糊状泥压贴在洞壁上。这具有弹性的湿土便糊在了原先干燥的土上,形成泥浆,渗进粗糙的泥土缝隙中去。拌得最稀的泥浆渗透到最里层,剩下的则被幼虫再次挤压、堆积,涂在空余的间隙中。这样一来,坑道便畅通无阻了,一点浮土都不见了,因为已被就地和成了泥浆,比原先的没被钻透的泥土更瓷实、更匀称。

幼虫就是在这黏糊糊的泥浆中干活儿来着,所以当它从极其干燥的地下出来时便浑身泥污,让人觉得十分蹊跷。成虫虽然完全摆脱了矿工的又脏又累的活儿,但并未完全丢弃自己的尿袋;它把剩余的尿液保存起来当做自卫的手段。如果谁离得太近地观察它,它就会向这个不知趣的人射出一泡尿,然后便一下子飞走了。蝉尽管性喜干燥,但在它的两种形态中,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浇灌者。

不过,尽管幼虫身上积满了液体,但它还是没有那么多的液体来把整个地洞挖出的浮土弄湿,并让这些浮土变成易于压实的泥浆。蓄水池干涸了,就得重新蓄水。从哪儿蓄水,又如何蓄水?

我极其小心地整个儿地挖开了几个地洞,发现洞底小屋壁上嵌着一根生命力很强的树根须须,大小有的如铅笔粗细,有的如麦秸管一般。露出来可以看得见的树根须须短小,只有几个毫米。根须的其余部分全都植于周围的土里。当我小心挖掘蝉洞时,总能见到这么一种根须。

要挖洞筑室的蝉,在开始为未来的地道下手之前,总要在一个新鲜的小树根的近旁寻觅一番。它把一点根须刨出来,嵌于洞壁,而又不让根须突出壁外。这墙壁上的有生命的地点,我想就是液汁泉,幼虫尿袋在需要时就可以从那儿得到补充。如果由于用干土和泥而把尿袋用光了,幼虫矿工便下到自己的小屋里去,把吸管插进根须,从那取之不尽的水桶里吸足了水。尿袋灌满之后,它便重新爬上去,继续干活儿,把硬土弄湿,用爪子拍打,再把身边的泥浆拍实、压紧、抹平,畅通无阻的通道便做成了。

如果没有根须那个大水桶,而幼虫体内的蓄水池又干涸了,那会怎么样呢?下面这个实验会告诉我们的。我把一只正从地下爬出来的幼虫捉住了,把它放进一个试管的底部,用松松地堆积起来的一试管干土把它埋起来。这个土柱子高一分米半。这只幼虫刚刚离开的那个地洞比试管长出三倍,虽说是同样的土质,但洞里的土要比试管里的土密实得多。幼虫现在被埋在我那短小的粉状土柱子里,它能重新爬到外面来吗?如果它努力挖的话,肯定是能爬出来的。对于一个刚从硬土地中挖洞的幼虫来说,一个不坚固的障碍能在话下吗?

然而我却有所怀疑。为了最后顶开把它与外界隔开的那道屏障,幼虫已经把最后储备的液体消耗光了。它的尿袋干了,没有活的根须它就毫无办法再把尿袋灌满。我怀疑它无法成功是不无道理的。果不其然,三天后,我看到被埋着的幼虫耗尽了体力,终未能爬上一拇指高。浮土被扒动过,因无黏合剂而无法当场黏合,无法固定不动,刚一拨弄开,便又塌下来,回到幼虫爪下。老这么挖,扒,总也不见大的成效,总是在做无用功。第四天,幼虫便死了。

如果幼虫的尿袋是满的,结果就大不相同。我用一只刚开始准备蜕变的幼虫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它的尿袋鼓鼓的,在往外渗,身子都全湿了。对于它来说,这活儿是小菜一碟。松松的土几乎毫无阻力。幼虫稍稍用尿袋的液体润湿,便把土和成了泥浆,黏合起来,再把它们抹开、抹平。地道通了,但不很规则,这倒不假,随着幼虫不断往上爬,它身后几乎给堵上了。看起来好像是幼虫知道自己无法补充水,因而为了尽快地摆脱一个它很陌生的环境而节约自己身上的那仅有的一点液体,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就这么精打细算的,十来天之后,它终于爬到了外面来。

出洞口捅开之后,大张着嘴待在那儿,宛如被粗钻头钻出的一个孔。幼虫爬出洞来后,在附近徘徊一阵,寻找一个空中支点,诸如细荆条、百里香丛、禾蒿秆儿、灌木枝权什么的。一旦找到之后,它便爬上去,用前爪牢牢地抓住,脑袋昂着。其余的爪子,如果树枝有地方的话,也撑在上面;如果树枝很小,没多少地方,两只前爪钩住就足够了。然后便休息片刻,让悬着的爪臂变硬,成为牢不可破的支撑点。这时候,中胸从背部裂开来。蝉从壳中蜕变而出,前后将近半个小时的工夫。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先前的模样儿大相径庭!双翼湿润、沉重、透明,上面有一条条的浅绿色脉络。胸部略呈褐色。身体的其余部分呈浅绿色,有一处处的白斑。这脆弱的小生命需要长时间地沐浴在空气和阳光之中,以强壮身体,改变体色。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却未见有明显的变化。它只是用前爪钩住旧皮囊,稍有点微风吹来,它就飘荡起来,始终是那么脆弱,始终是那么绿。最后,体色终于变深了,越来越黑,终于完成了体色改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用了半个小时。蝉儿上午九点悬在树枝上,到十二点半的时候,我看着它飞走了。

旧壳除了背部的那条裂缝而外,并无破损,并且牢牢地挂在那根树枝上,晚秋的风雨也都没能把它吹落或打下。常常可以看到有的蝉壳一挂就是好几个月,甚至整个冬天都挂在那儿,姿态仍旧如同幼虫蜕变时的一模一样。旧壳质地坚固,硬如干羊皮,如同蝉儿的替身似的久久地待在那儿。

还有一种南方的昆虫。其令人感兴趣的程度至少与蝉一样,但名声却远不及后者,因为它总是悄无声息。这里的人们称它为“祷上帝”,学名则叫螳螂,拉丁文名为“修女袍”。

天真幼稚的好心的人们,你们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呀!它的种种祈祷似的神态掩藏着许多的残忍习性;那两只祈求的臂膀是可怕的劫掠工具。它并不捻动念珠,而是要结果一切从旁经过的猎物。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螳螂竟然是直翅目食草昆虫中的一个例外,它专门吃活食。它是昆虫界和平居民的老虎,是埋伏着捕捉新鲜肉食的妖魔。可想而知,它力大无穷,又嗜肉成性,外加它那完美而可怕的捕捉器,使它可能成为野地上的一霸。“祷上帝”可能变成了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它整个身躯一副安详状,同极其准确地誉之为杀人机器的前爪相比起来,反差极大。它的腰肢异常地长而有力,其功用就是向前伸出狼夹子,不是坐等送死鬼,而是去捕捉猎物。捕捉器稍有点装饰,颇为漂亮。腰肢内侧饰有一个美丽的黑圆点,中心有白斑,圆点周围有几排细珍珠点作为陪衬。

它的大腿更加地长,宛如扁平的纺锤,前半段内侧有两行尖利的齿刺。里面一行有十二颗长短相间的齿刺,长的黑色,短的绿色。这种长短齿刺相间增加了啮合点,使利器更加锋利有效。外面的一行简单得多,只有四颗齿刺。两行齿刺末端有三颗最长的。总之,大腿是一把双排平行刃口的钢锯,其间隔着一条细槽,小腿屈起可放人其间。P10-13

序言

世界文学名著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轻松快捷地阅读更多名著,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名家名译插图本》丛书。

丛书精选自古希腊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106部传世名著,大部分是小说,此外包括了诗歌、散文、童话、戏剧等多种体裁。其中许多作品还都是语文新课标指定的必读书。鉴于目下同类书译本较多,良莠难辨,我们严把译本质量关,收入丛书的要么是出自著名译家之手,要么是广受读者好评、代表最高翻译水准的优秀译本。

在精选译本的基础上,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阅读心理,我们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对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独到的处理。

首先是按照“青少版”的标准,在忠实于原著、确保故事情节完整性的前提下,与译者一起对部分作品中的一些次要人物、次要情节作了缩写或改写,对其中一些繁冗描写作了适度删节,使故事更紧凑、情节更引人。

其次是彰显“无障碍阅读”的理念,对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多音字等逐一随文注音。同时还由译者对书中难懂的名词、人物掌故作了精当的注释。

第三是妙用插图,生动形象。书中插图分为两类:一类是全书最前边的插图,多是关于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另一类是根椐作品情节绘制插配的精美图画。这些插图既美化了版面,营造出文图并茂、轻松愉悦的视觉效果,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具象地理解名著的丰富内涵。

总之,这套丛书在整体上较好地体现了不断创新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内容精粹,版式华美,采取双色印刷,使得插图、注释和注音与正文文字色调对比鲜明,十分赏心悦目。特别是余秋雨先生在百忙中欣然挥毫,为这套丛书题词“世界文学名著,毕生精神滋养”,嘉勉之情,溢于笔端,既为丛书增色,也鞭策着我们加倍努力,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我们的目标就是为青少年奉献一套质量最优、形式最美、可读性最强而价格又最低的优秀读物。

丛书编委会

2009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

——【法】罗曼·罗兰

这个大学者(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法】埃德蒙·罗斯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昆虫记(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法布尔
译者 陈筱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65426
开本 16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6-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8
15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