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死抉择(金融动荡下的转型之路)
内容
试读章节

2008年10月15日,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中国最大玩具商——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合俊集团是港资上市公司,年销售额超过7亿港元,在玩具界举足轻重。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在东莞市和清远市共设有4间生产工厂,主力生产基地就是设在樟木头镇的两家工厂,产品70%,以上销往美国,包括为全球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提供OEM(贴牌加工)业务。

然而,在10月15日,一张落款为“樟木头镇人民政府”发布的通告称,合俊旗下的两工厂倒闭,工厂被政府接管,约6000余工人面临失业。

据悉,在2008年以来的企业倒闭浪潮中,合俊是规模最大的一家。有专家分析指出,从影响和知名度来看,这被称为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倒闭的第一案。

实力强大的合俊为何会倒闭呢?玩具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受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放缓,尽管该企业技术和规模在业内都处领先地位,但在这场广泛波及中国出口制造业的危机面前,合俊集团同样未能规避行业及业务环境造成的问题。

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月至7月,出口不到10万美元的玩具企业为1574家,比2007年同期净减少了3600多家,同期减少了52.7%。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玩具出口额前8个月虽然有51亿美元,但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个百分点,大幅回落了近22%。作为世界玩具生产集中地的东莞,情况则更糟糕。2008年上半年,东莞玩具出口5.5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1.5%,成为近年来的首度下降。

据悉,随着全球最大圣诞树制造商宝吉的倒闭,深圳超过百家圣诞树制造商关厂、停工、合并或外迁,企业数量从2007年的四百多家骤减不到290家,产量骤减两成以上。过去深圳宣称垄断全球八成以上圣诞树市场的霸主地位已不复存在。

据了解,往年,离万圣节、圣诞节前几个月,玩具工厂早已忙翻天,生产机器和员工转个不停。但2008年的圣诞订单却未如期而至。玩具业者表示,2008年的订单少了1/3至1半,而且来得晚,去得快。总体上看,光是圣诞树的下单量就减少了3成多。有玩具商表示,2008年秋交会第二期玩具展将是争取圣诞订单的最后机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通过国际贸易蔓延到实体经济,中国的制造业首当其冲。他认为,金融危机造成市场信贷紧缩,美国家庭的资产性收入和薪资收入受到重创,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大幅下降,这导致了订单锐减。

一位玩具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目前玩具业面临的困境,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玩具业的‘倒闭风’可能将继续蔓延。”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说,2008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一定会在很多方面冲击实体经济,并有可能触发更为艰难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大批中小企业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如何绕过这场金融危机的险滩呢?专家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和防范。

中国社科院专家张明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冲击是外需下降。不仅美国外需下降,金融危机还造成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外需普遍下降。

“金融危机正影响到出口贸易经营者的信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目前有迹象表明,出口企业投资有所下降,这说明他们不敢扩大投资,并将陷入恶性循环。

受外部需求减少、宏观调控、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出口增幅自2007年8月份起呈逐步放缓态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

数据显示,2008年1至8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2.4%,增幅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5.3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增速更是显著放缓,前8个月同比增长10.6%,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6.1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另一大冲击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严重缩水。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1.8万亿美元,其中有不小的份额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我国应该怎样加以应对?专家认为,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中国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手段来刺激内需,以消费和投资的更高增长来对冲净出口的下降。

余永定表示,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尚未减持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

郭田勇认为,基于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增速下滑和信心动摇,中国宏观调控部门应该采取措施,继续出台提升出口企业经营者信心的措施。

张明表示,在劳动力与信贷成本、出口退税等政策方面,政府都应该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考虑扩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出口退税应该成为一项中性政策,而非用于刺激或遏制贸易增长的政策工具,因此,可以考虑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出口企业实际承担的国内增值税负担的水平。

巴克莱资本中国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P38-40

书评(媒体评论)

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企业要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渡过难关。

——温家宝

今年底到明年(2009)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

摆脱困境根本的出路,是要以进取的心态,实现产品或技术上的突破,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软实力,形成软硬实力相匹配的企业结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研究员

中小企业可以将市场重点转向满足内需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内销售比重较大的企业就比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企业存活的比例大一些。实际上,这也是未来10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帆

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急中尤其脆弱,倒闭呈加速之势,首先是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加大,其次即使获得贷款,由于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企业也常常收不抵支。

——华盛顿智库税收政策中心专家伯尔曼

纽约市许多高薪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和建筑师,也和建筑工人及零售商一样,被卷入失业的浪潮。同时也冲击着年轻职工和老年职工,而且在未来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来势还会更凶猛。纽约的失业人数将多达15万人。据估计,从2008年11月开始,每个月被裁退的职工约1万人,这个裁员大潮应会持续到2009年底。

——纽约时报

目录

第一章 欧美等实体经济:“寒流”中苦苦挣扎

1.金融危机加剧,欧美实体经济“煞星”当头

2.金融风暴刮倒欧美汽车业

3.欧美企业纷纷裁员减产过寒冬

4.欧美金融机构遭受重创

5.美国大企业ECO及富翁损失惨重

6.美国实体经济遇“冰川”

7.巴黎银行“股市神话”破灭

8,地产业“寒流中”亚洲寻暖

9.欧洲多国展开救市计划

第二章 我国实体经济:自信而不能盲目乐观

1.国务院召企业座谈,共商应对危机之策

2.实体经济受损,中国经济涉难前行

3.岗位流失就业压力凸显

4.金融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5.金融危机“抽血”国内创投业

6.危机阴影下的中国互联网产业

7.香港企业将现倒闭裁员潮

8.珠三角出口企业形势严峻

9.金融风暴吹冷通信业

10.我国汽车业被金融危机撞腰

11.国内圣诞礼品市场锐减

12.香港两大零售连锁企业因金融风暴关门

13地方政府面对失业返乡潮

第三章 企业转型,路在何方

1.金融危机催中小企业转型

2.达能转型:6亿欧元再卖饮料资产

3.金山转型互联网应对危机

4.商业银行在规避风险中加速战略转型

5.神州数码:公司整合,业务战略再转型

7.珠三角家具业在危机中转型

8.虎门服装:吹响产业升级转型新号角

9.金融危机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10.浙江汽车业实行技术转型升极

11.打造品牌,自主量力改变困境

第四章 金融动荡:如何破解融资之难

1.企业面临资金紧缺困难重重

2.多渠道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3.地产商的多元化融资之路

4.医药企业在危机中的融资“机遇”

5.中国电信调整融资方式——债务融资

6.小额贷款公司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7.上海多项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题

8.山东积极推广“寿光模式”

9.山西实行“政银企合作”

第五章 突出重围:不是裁员而是创新

1.创新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

2.IT企业创新三部曲

3.金融危机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4.科技创新凸显中小企业竞争力

5.企业营销创新:外销转内销

6.中星微电子在危机中的创新之路

7.奥普:开发80后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8.危机中滁州机电行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9.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10.比亚迪靠创新从容“过冬”

第六章 企业联合、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1.优质资源整合刻不容缓

2.零部件企业资源整合的新举措

3.中国企业“抄底”海外资源时机显现

4.传媒业借金融危机掀并购潮

5.危机中汇源的“多赢”并购战略

6.金融危机促松下与三洋并购

7.慈铭在危机中加快收购步伐

8.保时捷借金融危机欲吞并大众汽车

第七章 抓住机遇,转“危”为“机"

1.拉动内需:企业解困的新机遇

2.金融危机让服务外包出现新亮点

3.把握需求,海尔推进产业化变革

4.电子商务加快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

5.投影厂商逆流而行

6.阿里巴巴抓住国内国外双重机遇

7.鞋企洗牌:再夺欧美订单主导权

8.光伏发电成本提前达“临界点”

序言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在这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极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整个世界几乎手忙脚乱,应对不暇。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正在进一步显现。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全球新一波实体经济危机正在进一步蔓延:美国汽车业陷入困境;欧洲国家的航空业接二连三地出现倒闭潮;全球第三大矿业巨头力拓宣布,计划在2009年裁员14000人,同时削减开支50亿美元;日本索尼公司将在全球裁员1.6万人,同时整合生产基地,削减投资规模;全球最大铁矿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将关停巴西EspintoSanto省两大矿厂,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00人,另有5500名雇员被安排带薪休假……而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是倒闭就是在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

据海关总署2008年11月发布的进出口商品贸易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额惊现负增长,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该数据同时显示,11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为400.9亿美元,超过10月份刚刚创出历史新高的352.4亿美元。这也是我国贸易顺差连续4个月创出历史新高。进、出口额的大幅跳水让决策层颇感惊讶,海关总署向中央上报数据的频率已经由以往的每10天一次调整为每天一次。2008年12月1日,国家物流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只有38.8%,创下该指数设立以来的新低。另外,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巨大,比上月下降12.4个百分点。

这两个具有指向性的指数都表明,中国未来出口增长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出现了倒闭潮,因此,中国的实体经济损失还是不容小觑的,因为中国的发展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因此,出口必然受到巨大的影响。另外金融危机下一步会走到什么程度,还有许多要观察的地方,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和转型挑战,2008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就反映了这种趋势。有专家认为,对大企业来说,也许活得好一点,因为小企业的倒闭使得它的竞争对手变少,订单比过去大幅度增长,这种企业会活得比过去更好。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好只是感觉上的好,它的财务业绩依然不如去年,它只是竞争对手少了,而整体经营环境却在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很多大企业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是一场中国企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危机形态。未来三年是中国企业成长的一个苦日子阶段,传统的发展模式——出口一定是阻力重重。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经营才能转危为“机”?秘方只有一个:不变则衰,转型则强。因此,中国企业要实现进一步成长,杀出一条生存之路,实施突围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而中国企业转型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企业转型不仅是自救,同时也是关系到千千万万国人的饭碗问题。

产业如何转型?路在何方?本书放眼世界,立足中国,重点就此类诸多问题与专家一起深入探讨和详细剖析,相信本书所有“应危良方”都县你迫切需要的。

内容推荐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正在进一步显现。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全球新一波实体经济危机正在进一步蔓延:美国汽车业救市迫在眉睫;欧洲国家的航空业接二连三地出现倒闭潮;全球第三大矿业巨头力拓计划在明年(2009)裁员14000人,同时削减开支50亿美元;日本索尼公司将在全球裁员1.6万人,同时整合生产基地,削减投资规模;全球最大铁矿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将关停巴西EspiritoSarlto省两大矿厂,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00人,另有5500名雇员被安排带薪休假……而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是倒闭就是在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

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企业经营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据海关总署发布的2008年11月进出口商品贸易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额惊现负增长,另外,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巨大,这也是我国贸易顺差连续4个月创出历史新高。这些指数都表明,中国未来出口增长不容乐观。

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如何杀出一条生存之路,实施突围战略?产业转型无疑成了企业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而企业转型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企业转型不仅是自救,同时也是关系到千千万万国人的饭碗问题。

产业如何转型?路在何方?本书放眼世界,立足中国,重点就此类诸多问题与你一起深入探讨和详细剖析,相信本书探讨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

编辑推荐

继畅销书《新货币战争》、《金融风暴下的2009》之后的又一重磅巨献!

这是一本让你激动不已的书,它将告诉你——作为实体经济的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转“危”为“机”;如何借助拉动内需的东风,使企业升级,产业转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死抉择(金融动荡下的转型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63265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