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恩来外交风云
内容
编辑推荐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政治家和外交巨擘们尽显风采。然而。能影响整个世纪以至下一个世纪的人物,却不多见。作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的思想和实践、学识和风度、智慧和魅力等等,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迹,并将带入21世纪。

本书把外交风云中周恩来令世人折服的风采用笔墨展现出来,尤其是展示周恩来与世界风云人物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交往。

内容推荐

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周恩来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本书生动地记述了这位当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与众多国际首脑人物的交往。从斯大林、金日成、胡志明,到赫鲁晓夫、戴高乐、蒙哥马利;从西哈努克、纳赛尔、哈桑二世,到尼克松、基辛格、田中角荣;从联合国四任秘书长到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作品描写了这位伟人数十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崛起,在外交战线上的卓越贡献,展示了他令人折服的风度智慧和感人至深的人格胸怀。同时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新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后记

试读章节

卷三

赫鲁晓夫下台。周恩来肩负寻求中苏团结新途径的使命,最后一次踏上苏联的国土

1964年10月15日,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苏联克里米亚度假胜地。一架专机呼啸着冲向蓝天。

飞机上,中断度假的赫鲁晓夫虽然对克里姆林宫突然把他接回去感到有点不解,但依旧插科打诨,谈笑风生。他万万没有料到,在他离开莫斯科的这些天,政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待他的是一纸无情的解职书。

10月14日,苏共中央解除了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0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又解除了赫鲁晓夫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政府总理)的职务,任命柯西金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当赫鲁晓夫被告知这一决定时,他目瞪口呆,紧接着又暴跳如雷,破口大骂,然而,却已是无可奈何了。

中共中央得知赫鲁晓夫被赶下台的消息后,表示了谨慎的欢迎。

之所以持这种态度,是因为:一方面,中共中央希望苏共新的领导上台后能与赫鲁晓夫的政策有些区别,向好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究竟为何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还摸不清底细,对新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将奉行的政策还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10月16日凌晨,苏联驻华大使契尔年科把赫鲁晓夫被解职的消息通知中共中央时,说苏共中央解除赫的职务是根据赫的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及他本人的要求。这显然是一个借口。

当时,中国方面对赫鲁晓夫下台有三种分析:一是由于他的内外政策失败,引起党内不满;二是由于他主观片面,简单粗暴;三是两者兼而有之。对苏共新领导的上任也有三种估计:一是换汤不换药;二是换了药也是大同小异;三是可能比赫鲁晓夫更难打交道。据其他一些与苏共有接触的兄弟国家的有关人士说,赫鲁晓夫对自己的政策表现“把握不定”,“想寻找出路”,因此苏共可能是怕赫鲁晓夫动摇现行政策而将他撤职。

然而,尽管情况还不清楚,但赫鲁晓夫的下台,对扭转中苏关系恶化的趋势可能是一个机会。因为中苏关系正是在赫鲁晓夫的种种政策下由友好趋于恶化的。

为此,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党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一贯方针,主动地作出了一些改善中苏关系的举动。

10月16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联名给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苏共新领导发了贺电。贺电表示:我们衷心希望兄弟的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在今后各方面的建设工作中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祝中苏两党、两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

其时,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7周年的日子即将来临。

为了了解赫鲁晓夫下台的真相和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苏共新领导的态度,毛泽东提议并经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率我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祝贺十月革命胜利47周年。

素来重视中苏团结,并一直在为之作不懈努力的周恩来欣然接受了这一使命。

周恩来还给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其他兄弟国家做工作,希望他们能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的倡议,也派代表团前去莫斯科。

10月30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波兰、蒙古等六国驻华大使,说:今天请六位大使来谈一个问题,最近苏联发生了问题,就是赫鲁晓夫被撤销职务。我们认为这是个好事,是起积极作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不仅对苏联本身起影响,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兄弟国家的关系以及对世界都起影响。所以,我们发电报对苏联新领导人表示祝贺和希望。今天报上全文发表了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的讲话。我们还想采取进一步的举措。我们已向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提议,我们派一个党政代表团去庆贺十月革命胜利47周年,借此机会同苏共领导和苏联政府进行接触。这个代表团将由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为首的同志们组成,我现在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党和政府作一个建议,建议你们也能派出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47周年。这样,我们就能有机会互相接触。

周恩来代表党和政府发出的倡议深得人心,得到了兄弟党和政府的迅速而肯定的答复:苏联也很快给中国及其他兄弟国家发出了邀请。

11月5日,周恩来率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刘晓、伍修权、乔冠华、余湛等参加的中国党政代表团飞抵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丰席柯西金率苏联有关各方负责人到机场迎接。

周恩来与柯西金亲切握手。周恩来这次是抱着改善中苏关系的愿望而来的。然而,周恩来的良好愿望很快就被苏方破坏了。

11月6日,周恩来一一拜会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后,在克里姆林宫出席苏联47周年国庆招待会。

会上,周恩来与苏联新领导交谈后,朝苏联元帅们聚集的地方走去。苏联元帅中有许多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此时,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迎面走来。他对周恩来说:“不要让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妨碍我们。”

“你胡说什么?”周恩来当即正言厉色地顶了马林诺夫斯基一句,随即拂袖而去。

马林诺夫斯基像发了疯,在周恩来走后,他仍然胡言乱语:“我们已把赫鲁晓夫搞下台,现在该你们把毛泽东搞下台了。”

马林诺夫斯基的这句话周恩来当时没听见,但被中方的一名翻译人员听见了。

马林诺夫斯基见周恩来不理他,又跑到正在与崔可夫元帅交谈的贺龙副总理那里继续挑衅。贺龙副总理当场顶回了这一恶意的煽动,崔可夫元帅也对马林诺夫斯基说:“我们并不这样看。”

周恩来极为气愤地带领中国代表团迅速离开克里姆林宫宴会厅回到我国驻苏大使馆,详细地听取了几位翻译的汇报,仔细核实和分析了马林诺夫斯基挑衅的全部情况,联系到苏联颠覆兄弟党的历史记录,认为这决非偶然事件,而是公然煽动要推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必须严肃对待。

次日上午,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等苏联新领导到中国代表团驻地列宁山苏联政府别墅回拜周恩来。周恩来就马林诺夫斯基挑衅这一严重政治事件向他们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他们掩饰说:马林诺夫斯基是酒后胡言,不代表苏共中央,他已受到中央委员会的谴责,现向中国同志表示道歉。

周恩来严词反驳:马林诺夫斯基的行为并非酒后胡言,而是酒后吐真言。不是简单的偶然个人行动,而是反映苏联领导人中仍有人在继续赫鲁晓夫那一套,对中国进行颠覆活动,以老子党自居的倾向仍然存在。

周恩来还严正指出:当众对中国党政代表团侮辱中国人民和中国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是连赫鲁晓夫在位时也未曾采用过的恶劣手段。

勃列日涅夫说:这事是偶然的,我们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向你们道歉。这是比马林诺夫斯基的道歉还要高级的道歉。

周恩来愤怒地反问:美国、法国、英国的通讯社都从莫斯科发出消息说,这里的权威人士说,苏共已和中共达成协议,要毛泽东下台。由周恩来当中共中央主席。难道这也是偶然的巧合?如果不是苏联领导人中有这种思想,马林诺夫斯基敢于这样胡说八道吗?  柯西金在一旁说:马林诺夫斯基是胡说,并已经道歉,这个问题就此结束了吧。

周恩来说:问题还没有结束,我们还要研究,要报告中央。

11月9日,周恩来在中国驻苏联使馆同以格瓦拉为首的古巴党政代表团共进早餐时说,马林诺夫斯基挑衅事件表明:一、他企图当着帝国主义国家的使节和记者的面侮辱毛泽东同志、中国人民、中国党和我本人;二、企图煽动中国党推翻毛泽东同志;三、和帝国主义者一样,他们把中苏两党两国的原则性争论看成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这是赫鲁晓夫的工作和思想作风,一会儿骂一通帝国主义,马上又伸手同美帝国主义友好,接着就来攻击中国。

P34-38

后记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政治家和外交巨擘们尽显风采。然而。能影响整个世纪以至下一个世纪的人物,却不多见。作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的思想和实践、学识和风度、智慧和魅力等等,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迹,并将带入21世纪。因而,把外交风云中周恩来令世人折服的风采用笔墨展现出来,尤其是展示周恩来与世界风云人物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交往,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本书的写作,首先得益于我们所接触到的第一手材料和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在撰写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金日成回忆录》、《西哈努克回忆录》、尼克松《领袖们》、基辛格《白宫岁月》、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李海文整理)、《新中国外交风云》、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等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同志,原周总理外交秘书马列、陈浩同志,总理卫士长成元功同志,中国驻联合国前代表凌青同志,外交部西欧司原司长谢黎同志,审阅了部分初稿,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力平、刘武生、廖心文的指导以及彭红、刘金田、纪晓华等人的帮助。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吴振录、钱庆国同志为本书的出版花费了‘心血。

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有关金日成、胡志明、西哈努克、田中角荣、班达拉奈克夫妇、高琦达之助、冈崎嘉平太、非洲、联合国部分,由杨明伟撰写;有关斯大林、赫鲁晓夫、蒙哥马利、尼克松、基辛格、斯诺、戴高乐、富尔部分,由陈扬勇撰写。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杨明伟 陈扬勇

1995年春于北京毛家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恩来外交风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明伟//陈扬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1269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1995-12-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