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文学学生,研究新批评是一个必要的阶段性工作。我们面对的知识集合,就是历史投射在今日的影子:我们无法跳过历史的演变而直接掌握今日,就像不可能不读弗洛伊德直接读拉康。要了解现代文论,无法不读形式论,而要想了解现代形式论,就绕不开新批评。因此就有了你受伤的这本《重访新批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批评派关于文学基本性质的理论;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论;新批评派的诗歌语言研究以及近年应用新批评的佳例。
图书 | 重访新批评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每个文学学生,研究新批评是一个必要的阶段性工作。我们面对的知识集合,就是历史投射在今日的影子:我们无法跳过历史的演变而直接掌握今日,就像不可能不读弗洛伊德直接读拉康。要了解现代文论,无法不读形式论,而要想了解现代形式论,就绕不开新批评。因此就有了你受伤的这本《重访新批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批评派关于文学基本性质的理论;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论;新批评派的诗歌语言研究以及近年应用新批评的佳例。 目录 新批评与当代批判理论——写在《重访新批评》之前 引言 第一部分 新批评派关于文学基本性质的理论 第一章 文学与现实,文学特异性 第一节 为文学辩护 第二节 “拟陈述”与诗歌真理 第三节 本体论 第四节 本体论作为一种平行理论 第五节 科文区分问题 第二章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一节 内容形式二元论 第二节 亚理士多德式有机论——整体论 第三节 黑格尔式有机论——内容形式统一论 第四节 唯美主义的有机论——唯形式论 第五节 内容形式关系之分析 第三章 作品的辩证构成 第一节 不纯诗问题 第二节 想象论——包容诗——反讽论——张力论 第三节 玄学派与张力 第四节 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具体共相 第五节 张力论之引申 第六节 戏剧化论 第二部分 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论 第四章 文本中心式批评 第一节 三R关系 第二节 意图谬见 第三节 历史一社会式批评 第四节 感受谬见 第五节 文学的社会效果 第六节 批评方法论与评价标准 第七节 作品间关系 第五章 文学批评中的语义学 第一节 “科学化”批评 第二节 印象式批评 第三节 语义学,语境理论 第三部分 新批评派的诗歌语言研究 第六章 语象·比喻·象征 第一节 语象 第二节 语象的分类 第三节 新批评派对比喻的分析 第四节 象征 第五节 姿势论与象征行动论 第七章 复义 第一节 燕卜荪的《含混七型》 第二节 “含混说”之含混 第三节 复义的复杂性 第八章 反讽 第一节 新批评派改造反讽概念 第二节 反讽概念中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反讽的各种类型 结语 第一节 新批评的思想倾向 第二节 新批评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 新批评的特点 第四节 新批评的衰亡 附文 近年应用新批评的佳例 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文本——细读伊沙《张常氏,你的保姆》 读茅盾《创造》——“时代女性”与革命公共空间 “拟声达意”与“姿势语” 附录一 引用新批评派文献 附录二 新批评派常用术语简释 附录三 新批评派重要人物简传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访新批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毅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6504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3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30 |
宽 | 15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