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居/中国红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幅员辽阔,受地理、气候、文化、民族等不同条件的影响,民居不仅仅是百姓的居住之所,也包括住宅周围的自然环境,故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中国的民居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才有了如今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形式。占春编写的这本《中国民居》通过对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山西民居、徽州民居、福建土楼、广东围龙屋、云南“一颗印”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民居,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民居的介绍和赏析,让广大读者可以一窥中国民居艺术的精髓。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占春编写的《中国民居》。《中国民居》的内容提要如下:

建筑是固定的,但是却通过人们的双手呈现出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灵动自如、独一无二的外形,以及精美别致的装饰等等。这一切都犹如音乐一般美妙。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民居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间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其中有许多精美、别致的建筑。

目录

中国的民居

民居的历史发展

民居的结构形式

各地特色民居

北京四合院

陕西窑洞

山西民居

徽州民居

福建土楼

广东围龙屋

云南—颗印

少数民族民居

傣族竹楼

土家族吊脚楼

蒙古族蒙古包

藏族碉房

维吾尔族阿依旺

白族三坊—照壁

哈尼族蘑菇房

彝族土掌房

黎族船型屋

试读章节

>北京四合院

北京是一座古老而悠久的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的首都。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民居是北方民居的代表,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就是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历史悠久、应用范围最广的民居形式,而北京四合院则堪称中国四合院的代表。这种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既具有高度的私密性又与自然环境十分和谐。

从元朝开始,传统的四合院住宅就在北京大规模形成,经过明清时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如今具有特色的民居形式。北京四合院是典型的木构架庭院式住宅形式。按照等级划分,四合院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和小四合三种。一般而言,中四合、小四合为普通居民住宅,大四合则多为府邸或官衙。四合院的布局采用中轴对称,方方正正;左右平衡,以左为贵;对外封闭,对内向心,最集中地表达了中国人的尊左、尊大的传统观念。北京四合院是中国民居中最正规、普通的一种基本模式。

四合院没有楼房,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四合院多坐北朝南,最为常见的四合院为二进四合院,由内外两进院落组成。大门一般有门楼,入大门迎面有影壁。大门西边的房称“倒座房”,正对着垂花门的几间倒座房为客房,靠大门的一间多用做门房或供男仆居住。经过垂花门进入内院,内院的建筑布局也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北面有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

四合院中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房,也称“上房”或“主房”。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地位最高,面积也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古时人们有尊左的习俗,因此除中轴线上的堂屋外,东屋被认为是次好的房间。

正房两侧大都建有耳房。耳房与正房一样也是坐北朝南,不过面积较小。正房好比人的脸面,耳房就像是人的双耳。正屋两侧各有一间耳房的,被称为“明三暗五”,也就是看上去是三间,但事实上为五间。两端各有两问耳房的,则被称为“明三暗七”。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不超越旧时的宅制。东、西耳房前面与正对着的东、西厢房的北山墙之间,又各被院墙和游廊所隔挡,恰好形成耳房前的一对小院子。由于这个小院子不铺砖石,因而被称为“露地”,常常种植一些房主人喜爱的花木。古代一些文人常将书房设在耳房,阳光可以直射房中,而窗前的小空间又十分私密。耳房的室内一般都有门与正房的次间相通。

正房后面的一排房屋叫“后罩房”。由于不是正房,故不受宅制的制约,有很多开间。后罩房位于院落的最后,所以最为私密,一般是女儿及女佣居住的地方。女儿居住在这里,进出都要经过父母亲居住的正房,所以行动上受到父母的监视。后罩房的等级低于厢房,房屋的面积也小于厢房。如果四合院临街,还可以将西北角的一个房间空出来做后门使用。后罩房临街的一侧墙壁,大多不开窗或开小高窗,这样街上的路人便看不到房间内部。

北京的胡同里,四合院的门楼最引人注目。一座座造型各异、大小不等的门楼,大多坐北朝南,建在院子的东南角。

垂花门,也叫“中门”,是四合院院落中的一道门,将一宅分为两院。垂花门的檐柱,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花柱”,通常加以彩绘装饰,是重点装饰的部位。古代所说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游廊是北京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四种类别,分别是由中门东西两侧转弯通向东西厢房的抄手游廊;东西厢房向北然后拐弯通向正房的窝角麻;东西厢房和正房前的檐廊,它与抄手游廊和窝角廊相连,形成一个“合”字,雨天时人们可以在走廊里走一圈而不用担心被淋湿;纵深或横向的游廊,它被用来连接两个以上的院落。四合院中的游廊多是一面为墙,一面向院内敞开,墙面开设什锦花窗。廊柱绿色的梅花柱的上面有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便于人们休息。游廊的顶部一般以小筒瓦覆盖。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重要的装饰,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外部的视线,保护宅院内的隐私,同时兼具美化环境的作用。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也有木制的影壁。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基座,中间为影壁中心部分,上部为墙帽部分。根据材料的不同,影壁有砖影壁、琉璃影壁、木影壁等种类。根据位置的不同,立于大门内侧的称“内影壁”,立于大门外侧的称“外影壁”。根据影壁的摆放形状,常见的影壁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的“一字影壁”。这一类中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间的称为“独立影壁”;在厢房的山墙上砌出小墙帽,做出影壁形状,称为“座山影壁”。第二类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它是立于胡同对面,正对宅门的“一字影壁”。其中平面成“一”形的,叫“雁翅影壁”。第三类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之间的角度为120度或135度,平面呈八字形,称为“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

P18-36

序言

建筑是固定的,但是却通过人们的双手呈现出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灵动自如、独一无二的外形,以及精美别致的装饰等等。这一切都犹如音乐一般美妙。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民居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间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其中有许多精美、别致的建筑。

中国幅员辽阔,受地理、气候、文化、民族等不同条件的影响,民居不仅仅是百姓的居住之所,也包括住宅周围的自然环境,故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中国的民居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才有了如今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形式。本书通过对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山西民居、徽州民居、福建土楼、广东围龙屋、云南“一颗印”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民居,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民居的介绍和赏析,让广大读者可以一窥中国民居艺术的精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居/中国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占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31450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241.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