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着毛泽东打天下(红旗漫卷)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步阶段,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并非一帆风顺。本书着力反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关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命运的重大战略抉择及重大战事中,毛泽东作为核心人物,体现出卓越的决策能力和军事指挥天才。全书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参与和指挥的重大战役战斗为背景,以主要参战部队亲历者的回忆录为基础,穿插运用各类珍贵文电等第一手资料,客观反映新中国的将帅们,当年在开创中国革命道路历程中,与毛泽东由相识、相逢,到矢志不渝地追随毛泽东,完成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实现战略转移,坚定实施“北上”方针,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中的灵魂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体现着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轨迹。新中国的将帅们追随毛泽东的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无不是对中国革命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历史回顾的本意即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参与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的最好纪念。

本书通过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大战略抉择及战役战斗的评介,对新中国将帅们与毛泽东交往的回忆,热情讴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千秋功业,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的重大牺牲,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册上。

目录

一 井冈山立红旗

 “不服从毛委员的指挥,我就毙了你”/002

 “小石头砸破大水缸”的信念/009

 万涓汇流向井冈/016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打仗是一种享受/025

二 红军的原则:党指挥枪

 朱、毛“不能一朝”/034

 陈毅对朱、毛“两边各打五十大板” /040

 周恩来的政治慧眼与毛泽东的前委复职/046

 众星拱月月明朗/053

 风展红旗如画/061

三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第一次战场较量

 千里回师,胜利就在自己的脚板上/070

 中间突破,3万红军从20公里狭缝中潜出/075

 “神行太保”罗炳辉牵“牛”转山/081

 “飞将军”黄公略浴血击遁寇/090

 硝烟散去,克敌法宝百炼成/096

四 血色江湖江映残阳

 毛泽东踏上长征路之谜/102

 李天佑把“撤退令”仔仔细细地看了两遍/108

 光华铺彭德怀和杨尚昆三天三夜没下火线/115

 脚山铺林彪眼盯着报务员发出“兼程过河”火急电/119

 刘伯承最后一个过江: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123

 小庙里的愤怒与激昂/128

五 历史在这里转弯

 杨成武挥师乌江,兵锋直向遵义城/134

 群龙得首自腾翔/140

 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149

 瞎指挥!到时候开会。把他们轰下来/157

 “实践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162

 彭德怀代林彪受过/168

六 神兵游走舞龙蛇

 “老伙计,只要红军能胜利,区区一个朱德何足惜?!”/174

 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183

 挥戈向黔东,雄关漫道真如铁/188

 灭顶陷阱在一夜间绕开/195

 不停地走,不停地打,忽然发现身后敌人不见了/203

七 北上召唤志弥坚

 “北上是党的决定,我是举了手的”/210

 徐向前一生中最痛苦的抉择/220

 “谁要反对毛大帅,他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226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232

 “就是我们都牺牲了,也要到党中央身旁去”/236

八 奠基直罗镇

 徐海东掏家底保中央红军陕北过冬/244

 敌人会来的,这是毛主席算好的/251

 又打仗又贴标语,这是最好的策略/256

 要的是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指示/260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尽/264

 长征胜利后的第一个胜仗/271

九 走向抗日第一线

 东征的旗帜最鲜明:到抗日前线去/276

 渡河时间以聂荣臻的表为准/285

 东征打了胜仗,只是徐海东丢了两颗门牙/296

 刘志丹热血抛洒三交镇/299

试读章节

“不服从毛委员的指挥,我就毙了你”

1927年4月,就在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为了窃取胜利果实,背叛了革命。历史的进程,陡然发生逆转,而且转得那样的快。数万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还没有精神准备,便顷刻间倒在了昨天还是盟友的蒋介石的枪口之下;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分共”,展开了对革命者的大屠杀,中华大地弥漫着白色恐怖的血腥气氛。

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局,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总结了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论断和彻底实行土地革命的主张,这犹如一声惊雷炸响,震动着革命者的心。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暴动。当时,中共中央的负责人瞿秋白认为毛泽东是党内为数不多的有独到见解的人,向他征求意见,想派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回答说:“我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我愿到革命斗争第一线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在此之前,中共湖南省委也写信给中央,要求毛泽东回湖南领导武装斗争。这样中央就委任他以特派员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30多年后,毛泽东曾多次回忆起此事。1964年6月23日,他在会见智利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时说:

有了共产党以后,就进行了革命战争。那也不是我们要打,是帝国、主义、国民党要打。1921年,中国成立了共产党,我就变成了共产党员了。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准备打仗。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5万共产党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1964年8月22日和1965年3月23日,毛泽东又先后对两批外国朋友说:“是什么原因使我到军队中去的?还是帝国主义、蒋介石杀人。” “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

8月下旬,卢德铭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合编为1个师,警卫团为第1团,驻修水;浏阳工农义勇队为第3团,驻铜鼓;平江工农义勇队分别补入这两个团。由于卢德铭正在武汉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由余洒渡任师长。

20日,毛泽东秘密返回长沙。此时秋收暴动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了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十几天的时间里,毛泽东辗转于萍乡、醴陵、浏阳、铜鼓一带,一路风餐露宿,穿山越溪,备受艰辛。一天,他在安源做好安排后,身穿白色褂子和长裤,装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由潘心源陪同赶往铜鼓,途中被反动民团抓住,幸好在被押送民团总部的途中机智脱险。后来,他曾向美国记者斯诺谈起过这次遇险:

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冶萍矿工和农民武装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毙。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枪毙我对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因此我决定设法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200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机会。我一下子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日落。士兵们在追踪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几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尽管有五六次我已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的我没有被他们发现。最后,天近黄昏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彻夜赶路。我没有穿鞋,脚底擦伤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友善的农民,他给我住处,后来又带领我到了邻县。我身边有七块钱,用这些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食物。当我最后安全到达农民武装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9月9日,从武汉赶回的卢德铭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总指挥,率领驻修水的第l团起义,向平江推进。9月10日,毛泽东到达铜鼓第3团团部,立即宣布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第3团,向浏阳进发。当日深夜,安源工农武装和矿警队按照毛泽东的布置组成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逼进萍乡。作为组织领导者的毛泽东,怀着激动与兴奋之情,挥毫写下《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雷一声暴动。P2-5

序言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之际,湖南人民出版社特邀请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编写了《跟着毛泽东打天下》这套四卷本丛书:《红旗漫卷》、《抗日烽火》、《决胜天下》、《和平奏凯》。

毛泽东是20世纪陶冶出的人类伟大的智者。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来说,20世纪属于毛泽东,毛泽东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伟大的民族英雄。

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毛泽东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于一身,他卓越的军事指挥天才奏响了他个人半个多世纪革命生涯最壮美的乐章。

毛泽东的“虎气”和“猴气”体现了他非凡的中国气派。他融领袖的“王者之气”和“应机擅变”的领导艺术于一身,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在革命危急关头挽狂澜于即倒;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在决定命运的战场上缚龙沙场在世界强敌面前勇敢出击。“昼携战士战敌阵,夜接辞人入华屋”。诗人的浪漫与革命家的豪情铸就了毛泽东光芒四射的领袖魅力。

毛泽东的追随者们,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细致入微地体会毛泽东思想精髓,为共产党人的信仰出生入死,心悦诚服地接受毛泽东的领导,他们共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在血色中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缔造新中国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风雨同舟,辅就了坚实炫目的革命底色。

英雄已逝化千古,精神长存永流芳。

这里记述的是毛泽东和他的追随者为中国革命奋斗不息的故事。

全书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战事,“博而择其要,简而周于事”;以毛泽东为全书的灵魂人物,辅以“打”与“跟”两条线,结网在纲,写作内容分四个时期独立成册;以修史准确为第一要务,引用并参考了战役战斗过程中大量的珍贵文电、战役战斗部署示意图、将帅回忆录、当事人或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口述实录,确保全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全书选配的近干幅珍贵历史图片,用历史的瞬间定格“画”出了中国革命的群英谱。

谨以此书献给并无限缅怀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千秋伟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编者

2008年10月1日

后记

为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讴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缔造者们的丰功伟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我们应邀撰写了《跟着毛泽东打天下·红旗漫卷》一书。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步阶段,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并非一帆风顺。本书着力反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关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命运的重大战略抉择及重大战事中,毛泽东作为核心人物,体现出卓越的决策能力和军事指挥天才。全书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参与和指挥的重大战役战斗为背景,以主要参战部队亲历者的回忆录为基础,穿插运用各类珍贵文电等第一手资料,客观反映新中国的将帅们,当年在开创中国革命道路历程中,与毛泽东由相识、相逢,到矢志不渝地追随毛泽东,完成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实现战略转移,坚定实施“北上”方针,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本书中的灵魂人物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体现着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轨迹。新中国的将帅们追随毛泽东的旗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无不是对中国革命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历史回顾的本意即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参与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的最好纪念。

本书通过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大战略抉择及战役战斗的评介,对新中国将帅们与毛泽东交往的回忆,热情讴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的千秋功业,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的重大牺牲,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册上。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潘宏同志负责全书整体设计和部分章节的写作及全书的统稿工作;潘鹏同志在参与部分章节写作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朱奎玉、王永生、葛业文、曹蓓蓓、蒋积伟等人在资料整理和部分章节的成文中,付出了大量劳动,对他们深表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湖南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论编辑部李雄伟主任、责任编辑莫金莲主任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本书提纲的拟定、编写体例、行文风格等,都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为本书的付梓做了大量细致的编辑和出版协调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学识积累有限,书中舛误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

2008年11月于北京西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着毛泽东打天下(红旗漫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鹏//水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56868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6
17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