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用套牢、断臂、腰折,甚至血本无归,在奉献远胜于得到的投资回报环境下,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一根又一根牢固的地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体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忘记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的股民们,不能忘记这些用血肉创造中国资本市场的“英雄们!”
图书 | 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20年)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股民用套牢、断臂、腰折,甚至血本无归,在奉献远胜于得到的投资回报环境下,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一根又一根牢固的地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体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忘记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的股民们,不能忘记这些用血肉创造中国资本市场的“英雄们!” 内容推荐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新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透视。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股市二十多年来的重大事件,对股海中吒咤风云的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公允的评析和真实的叙述。从一种特殊的角度,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苦和伟大,以及广大散户为中国股市的发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初剑时期:热情大爆炸 第一节 股市序幕的拉开 第一片“梧桐叶” 店头交易掌门人黄贵显 “老虎、老虎”要出笼 学习万科好榜样 股票和政治表现 第二节 “炸弹”是如何引爆的 热血青年促“两会” 另一种努力叫“联办” 静穆中耕耘出静安指数 “示范作用” “五马”狂奔 疯狂的黑市交易 “5·18公告”和涨跌停板制度 第三节 炒股大军“北伐” “你的冷漠我不懂” “北伐”:教一教“上海巴子” 从仓库保管员到国库券大王 放下架子借钱 转战股市的“杨百万” 第四节 首场多空大搏杀 “热而不熟,皮焦肉生” 首场多空大搏杀 东方的金融巨人即将醒了 新中国的那一声铜锣 第二章 起步时期:蹒跚中走来 第一节 不堪回首的一页 第一次“股灾” 沪“牛”深“熊” 望眼欲穿等分红 半小时腰斩 第二节 “抢人生的跑道” 大坑村人玩心跳 政府紧急救市 延中“造反”了 “抢人生的跑道” 第三节 认购证啊认购证 认购大潮汹涌 1992:中国股份年 “梦里寻他千百度” “8·10”事件 “8·10”催生证监会 第四节 血溅“原野” 荒芜的“原野” 彭建东:一只抽“金”的吸盘 清洗“原野”上的碧血 第三章 操纵时期:“盖子"掀掉以后 第一节 “中国概念”的崛起 “老外”靠不住 B股、H股:抢滩国际资本市场 基金们优美地亮相 第二节 放开股价的日子 “盖子”下的白板 “狼”来了吗 股市不相信眼泪 股市大卖场:文化广场 猴年“猴市” 第三节 给“猴”上紧箍 “银证脱钩”:信用交易的末日 治理“猴性” 盗贼“入市” 第四节 收购狼烟:深圳公司北伐 大鱼吃小鱼了:宝延风波 我也要收购:“苏三山”诈骗事件 万申之争:一笑泯恩仇 第四章 动荡时期:“熊”途漫长 第一节 大“熊”当道 大“熊”露峥嵘 “777”和申能“8.18防线” “四不”救市政策 “三大利好”掀起“浦东概念” 第二节 “327”浩劫 两虎相斗:君万起战火 “证券教父”管金生 “327”:期货还是“欺”货 “证券王国”倾覆 劫中劫:辽国发事发 停市没商量 第三节 低价股革命 “5·18”井喷 熊市“游击战” A二权证:1995年最后的疯狂 低价股封杀熊市 第四节 谁是谁非我风流 场内演“蹦极” 两市角斗出“30” 弄把交椅坐坐 第五章 监管时期:内忧外患说风险 第一节 和香港一起回归 长虹最红 “十二道金牌”和重新盖盖子 一纸雄文震天下 和香港一起“回归” 第二节 内忧:呼唤“三公” 自弹自唱“张家界” 琼民源变成“全民冤” 荒诞的声音:“我无罪” 第三节 外患:金融风暴骤起 人民币不贬值 曾荫权发动港股保卫战 调整市道盼“救星” 第四节 股权的诱惑 “君安教父”翻船 “脑子不好”导致的“金百事件” 个人到底有多少钱 第六章 重组时期:卖“壳”的年代 第一节 生死之间看重组 “马瘦毛长”困国企 人穷“壳”靓丽 ST一族:生存还是死亡 第二节 “三无”不能无重组 北大要当“老大” “爱情天使”两度被逼婚 “胜利”之下的厮杀 麻雀变凤凰 第三节 “5·19”开写科幻小说 “十五大”启动新概念 科幻小说里的网络神话 第四节 无风也凶险 海虹:海上生彩虹 垃圾堆里飞出的“天龙” 无风也凶险 网络神话:科幻小说读完了 第七章 危难时期:成长的烦恼 第一节 违法欺诈惊天下 掀开锅炉的“盖子” 血色“红光” 大庆联谊:贪官们的“联谊会” 康赛:慷慨地塞黑钱 “T恤妖花”的谢落 第二节 扯开基金的黑幕 耸人听闻的《基金黑幕》 是真是假牵出来瞧瞧 扯开“黑幕”有什么 第三节 庄股“滑铁卢” 跨世纪“雪崩” “中科系”编织的“杰作” “炒作航母”驶向罪恶深处 “吕梁舰队”的覆灭 震塌股市的“埃菲尔铁塔” 神秘面纱的背后 第四节 全民大讨论 吴敬琏单挑股市 五位专家齐上阵 等待“唐僧” 第八章 法治时期:黎明前的黑暗 第一节 法治下的“牛劲” 《证券法》:大牛雄起新世纪 “吃相”很难看:市场呼唤法治 第二节 退市警钟敲不响 死而不僵郑百文 “该出手时就出手” 证监会当被告 算不算“幸事” 第三节 “问题少年”留问题 “阿B阿B我爱你” 方正股东放不正 一级市场的困惑 第四节 大市场大暴跌 “股灾”:给新世纪一个下马威 股市苍生旦夕危 银广夏:中国股市的“9·11” 蓝田“闷包”:“国家机密” 第九章 低迷时期:股市保卫战 第一节 执法出重拳 与其绩优,不如垃圾 “达摩克利斯之剑” 铁娘子的呐喊 铁娘子黯然“退市” 第二节 股市狼藉话“破产” 南方证券绝命“双哈”之上 “高干子弟”中经开 熊口之下毙命的券商们 周正毅“农凯帝国”操纵案 陈久霖海外豪赌中航油 第三节 推倒重来“千点论” 推倒重来“千点论” “老鼠会”大盘点 唐氏兄弟铸就股市霸王龙 王寇之间“德隆系” “远离毒品,远离股市” 第四节 千点保卫战 “创业”不成玩“中小” “国九条”:保卫股市第一枪 先救命还是先治病 “小石”激起大波浪 “波涛三文”仗义执言 神秘资金来“救市” 第十章 股改时期: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一节 股改震乾坤 股改急先锋李青原 “开弓没有回头箭” “活着就是成功。不死就是胜利” 根治欠债不还的“乱市” 第二节 “黄金十年”大牛市 逼空,逼空,再逼空 两“牛”齐奔迎红筹 “创设”:权证的原罪 权证狂赌“末日轮” 第三节 都说牛市好风光 无限风光在基金 幸运造就一“股神” “带头大哥”保护谁 “2·27”狠拍“幸福泡泡” 与民争利“5·30” 权证市场的“暴力犯罪” 第四节 牛蹄声声溅沉渣 郎咸平剑指顾雏军 德勤“诚信”被撕裂 明火执仗来抢钱 杭萧钢构:惊人的忽悠 第十一章 涅槃时期:全流通市场的来临 第一节 圈钱猛于虎 中航插足“东新恋” 增发猛于虎 不平不安道“平安” 众口一词骂“剥削” 被人唾弃的“荣耀” 第二节 彼岸袭来次级债 美国蝴蝶扇翻中国股市 惊魂一周:次贷危机很暴力 “两房”危机“鞭尸痛” 友好邻邦吓死你 股市大唱熊市歌 第三节 “大小非”驱赶下的“羊群” “外面来了个更狠的” 3000点保卫战引发“4·24”井喷 “印花税防线”崩溃 机构带血“裸奔” 第四节 两种资本大博弈 迎接全流通:资本对接的阵痛 人道安慰“再承诺” 游资“狙击”和私募“亮剑” 劫后余生比伤口 尾声 “维稳”:“灾后重建”的歼始 “救市”举措密如雨 “维稳”:股市的政治 众望所归盼“平基” 观念改革:重建的希望 试读章节 “这个买卖证券的中心市场,1792年为每日聚集在附近一棵梧桐树下的商人所建。”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楼前铜牌上刻的字,记录的是1792年的某个时候,在美国曼哈顿南部的一棵梧桐树下,24位经常在树下交易的股票经纪人,决定成立一个新的股票市场。于是此后人们把股票也称为“梧桐叶”。 那么,新中国第一片“梧桐叶”在哪儿? 在深圳,一位股民捧出一张编号第一的股票,自称是“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在武汉,有人展示出1981年武汉金融信托公司发行的股票;在沈阳,人们传说“金杯”是新中国最早发行的股票;在广东,有人保存着1984年6月广东佛山市信托投资总公司发行的第一期股票……新中国股市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居然冒出那么多号称自己是摘取第一片“梧桐叶”的人,真是“满地‘梧桐’堆积”,让人莫衷一是。然而我们不会从纷乱的“号称”中起步,历史与考古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第一张股票,只能是开启股市大幕的那一张。为此,我们将从影响、公开与合法的角度去界定新中国股市的起源。 在中国上市公司已逾千家,证券市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股市人头攒动、热火朝天的今天,我们回首去造访历史,不禁充满苍凉寂寞之感。因为当第一片“梧桐叶”悄无声息地飘落在改革开放的大地上时,就连目光敏锐的有识之士都没有察觉。那些拾起她的人,对她并不了解,有人厌恶地将她扔进了废纸篓,有人失望地把她撕碎,也有人干脆封存箱底久久淡忘。中国的股票,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真正的“灰姑娘”。 知识界听到“灰姑娘”轻盈的脚步声是因为那样一件事:1986年11月,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凡尔霖先生来北京参加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美国客人,谈话间凡尔霖先生向邓小平赠送了一件礼物,一个精美的小盒子,里面是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徽,凭这枚所徽可以自由出入纽约证交所。中华民族是个礼尚往来的民族,礼轻情义重,作为东道主总得有点表示吧。这可急坏了中国的官员们,他们思来想去,得送美国客人一张中国的股票,华夏民族历来都有“你有我也有”的自豪感。 虽然当时知情者寥寥,可发行的股票还真是不少,仅沈阳市那一年(1986年)发行股票债券的企业就有502家,发行金额达4.1亿元,其中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也有14家,金额达3亿多元。上海就更多,当年有1548家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金额达2.4亿元。此外,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深圳等地都有规范或不规范的股票发行。无怪乎如今会有“梧桐第一叶”之争。要说早,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公司(后改组为成都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就发行了股票。要说有名,1983年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股金证,可谓赫赫有名,因为她产生了深圳大坑村的暴富“神话”。要说怪,那要属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像债券一样有固定期限,定期3年,3年后还本付息,天知道,这也叫股票!各种奇奇怪怪的股票一字排开,选中送给凡尔霖的却是上海飞乐音响。上海虽然发行股票不少,可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却只有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如同选秀,当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处长朱小华,带着被选中的“美人”,专程坐飞机送到北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代表邓小平把这张百里挑一的股票回赠给凡尔霖。那张绿色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印制精美,上面盖有公司董事长的印章。没想到在改革开放才6年的社会主义大地上已有了股票,约翰·凡尔霖先生吃惊地望着这片新中国的“梧桐叶”,同时为自己成为持有新中国股票的第一位外国人而兴奋,他当即提出要参观中国的证券交易机构。那时所谓的股票交易市场还只是在上海的一问小屋,还只能称为股票发行所,根本没有交易,所以美国客人的要求被婉言谢绝了。 但巨大的好奇心驱使约翰·凡尔霖先生再次提出请求,而且他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因为他惊讶地发现这张股票上股东的真名实姓不是他,而是“周芝石”。照理将股票送给别人,理应在股东一栏写上别人的名字,而当时不知是对股票所有权缺乏认识,还是为了股票的真实可信,居然没有想到填上凡尔霖的名字,填上的却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周芝石”的名字。“周芝石是谁?我是凡尔霖哪!”当美国客人提出困惑时,中国方面解释说,这是为了保证股票有效才印上“周芝石”的名字。“我的股票就要用我的名字,我亲自去上海更名过户。”凡尔霖固执地要求。这是去看看中国股票交易所的最好理由。面对客人的固执和真诚,有关部门终于同意他踏进上海静安寺附近的那间小屋。 凡尔霖抵达上海的第二天就要去办过户手续。其随行人员提出要警车开道,上海方面有些为难,按规定,国家领导人才能用警车,上海警方提出要凡尔霖先生花2000美元租借警车开道。这样,凡尔霖于1986年11月24日下午1点,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李祥瑞陪同,“自费”来到了新中国首家证券交易部——静安证券营业部。P2-3 序言 股票是因股份制企业而诞生的有价证券,有股票就有股票交易,有股票交易就有证券交易所。说起中国的股票交易,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出现了。1882年,上海出现了“平准股票公司”,是一家买卖股票的华商机构。1891年,外商在上海开办了“上海股份公所”。1905年,英商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众业公所”。这都是外商在上海进行股票交易的场所。 清政府倒台后,上海的一些钱商、茶商、棉商等商人以证券买卖为副业,经常在大新街四马路口(即今天上海的福州路与湖北路路口)的惠芳茶楼里进行股票买卖。后来(1914年)这些华商凑了1000多块钱,在二马路(今天上海的九江路)渭水坊租了楼房,设立“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为证券交易的专门场所。 1916年,孙中山先生联络了虞洽卿等华商,筹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想通过证券、金银、粮食、花纱、皮毛等交易,来为国民革命筹集资金。但北京的农商部以“证券、物品不能同时交易”为由,没有批准。后来戴季陶、蒋介石等人秘密组织“协进社”,进行小规模的证券交易。通过“协进社”到北京农商部走关系,“北京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都拿到了营业执照。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率先成立,地址是在今天的延安东路与四川路路口。不过那幢交易所大楼,抗战后被拆除了。 由于开交易所很赚钱,你开我也开,大家一窝蜂地去申请执照开交易所,使得上海的福州路、汉口路和九江路一带交易所成群,最多时达140多家。在暴炒之后是大熊市,交易所维持下去就很艰难了,众多的交易所纷纷关闭,上海只剩下6家。1933年5月,最大的两家,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部和上海华商交易所合并,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并正式开业,地址在汉口路422号。第二年对原交易大楼进行了扩建,从而成为当时远东设备最完备、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这样不仅使上海成为全国证券市场的龙头,而且成为远东的金融中心。不过在日本占领上海之后,上海的证券交易也就歇业了。抗战胜利后,上海的股票交易又重新兴隆起来,直到上海解放。1949年6月10日,上海军管会查封了证券大楼,彻底取缔了资本市场。虽然解放初在北京和天津一度开过交易所,但为时非常短暂。 在茅盾的《子夜》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大鱼吃小鱼”的可怕的证券市场。从文学角度看,这的确是个残酷的市场。但商业就是竞争,社会也是在竞争中发展的,竞争的结果当然是兼并收购,就是“大鱼吃小鱼”。 竞争并不是没有道德准则的,市场经济有自身的道德准则:竞争规则的公平。证券市场的道德准则就是“三公”:公平、公开、公正。这完全不同于农业经济建立起来的道德准则,而是全新的道德准则。农业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等级,由此演绎出尊老爱幼、尊师爱生、尊上爱下,等等。市场经济的道德准则是平等,由此演绎出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岗位责任、政府责任、公民责任,等等。股民投资股市,就是参与和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公民的责任。保护中小投资者、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这是股市里政府的责任。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那是社会责任。我们不能用《子夜》中农业经济的道德眼光去看待我们今天的股市,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淘汰对手,这就是发展。 当然,我们的股市属于新兴的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创立起来的市场,而不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市场,所以这个市场问题很多,“三公”原则还没有彻底地建立起来,但我们不能贸然否定这个市场。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证券市场在消失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又重新建立起来,这就是发展。你可以不知道茅盾的《子夜》,但你不能不知道新中国的证券市场,因为它正在影响着每个国民的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对资本市场的热爱,既可以用高声的赞美来表达,也可以用恨铁不成钢的反思和批评来表达,后一种方式尽管容易失之偏激,但是往往也容易切中关键。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起起伏伏的历程,反思和回顾更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这个市场。回顾所来径,苍茫横翠微,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国资本市场,其发展完善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巴曙松 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这部股市发展史,将为你缓缓地展示摸着石头走过的二十多年历程,将为你揭开执拗不驯、动荡起伏走势后面,那些深藏密敛的故事,将为你昭示起伏九曲行情背后的真正原因。不必屈尊俯就地乞灵于专家,不必殚精竭虑地睽别于图表,不必寻踪觅迹地道听于传闻,相信你自己,在历史中把握本源性的经验,让历史成为你最好的良师。 应健中 市场著名股评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20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阿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131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15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32.9 |
丛书名 | |
印张 | 3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8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