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茨威格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斯台芬·茨威格作为小说家和传记作家早已风靡中国,享有盛名,但他的散文,包括评论、演讲和书信还介绍得不多,而这些文章恰好可以让我们看到茨威格的性格特点、社交往来、为人处事、政治态度,使他的形象在我们心里变得更丰满,更富立体感,更有血有肉。

众所周知,茨威格是个学者型作家。要成为学者型作家,必须有坚实的古典文学底蕴。茨威格撰写作家传记时,常拿他们和歌德对比。他认为,在研究许多现代作家时要有歌德作为基础,不能躲开歌德。茨威格对歌德有精深的研究,这既反映在他、以歌德为主人公所写的《玛丽恩浴场哀歌》中,也反映在他论述歌德的文章《反映在诗里的歌德一生》和《关于歌德的诗》中。诗乃心声,《玛丽恩浴场哀歌》便是一首动人的诗,从它演变出来的故事描写老年歌德失恋后撰写这首诗的过程。茨威格对人物性格和这段失败恋情的描述都十分精到准确,可见他对古典文学造诣之深。没有古典文学这个地基,很难建造现代文学的摩天大厦。

内容推荐

外国散文,浩如烟海。名家群星璀璨,佳制异彩纷呈:或饱含哲思,深沉隽永;或清新质朴,恍若天籁;或激情如炽,诗意纵横;或嬉笑怒骂,酣畅淋漓……二十世纪以后,中国广泛吸纳异域文化,许多外国散文名家日渐为国人熟识和喜爱,外国散文的写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散文乃至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

目录

巴尔扎克评注

福楼拜著:《情感教育——青年人的故事》

福楼拜的遗产

巴尔扎克的高雅生活守则

反映在诗里的歌德一生

尼采及其朋友

欧洲的心脏——日内瓦红十字会访问记

非凡的女性祖特内尔——一九一八年四月世界大战正酣之时在伯尔尼国际促进各民族理解妇女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认信失败论

让·雅克·卢梭著《爱弥尔:论教育》综合版导言

呼吁耐性

司汤达重返德国

巴尔扎克的“地下之书”

保罗·魏尔伦的一生

令人敬畏的勃兰兑斯

理想的歌德版本

历史公正吗?

拜伦勋爵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悲惨一生

告别里尔克

关于歌德的诗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手稿的意义和美丽

罗曼·罗兰,创作的秘密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

托尔斯泰——宗教和社会的思想家

玛特尔·度罗珞莎——尼采的母亲致奥非贝克的信

相信未来

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灵柩前的讲话

书信

致友人书

与弗洛伊德通信选

绝命书

试读章节

他的著作一生都笼罩在神秘气氛中。由于有关当局无谓的热情,《包法利夫人》成了轰动一时的成功,在法国,人们怀着紧张的心情企盼着、等待着他的下一部作品;福楼拜一连数年沉默不语。然后,《萨朗波》、《圣安东尼的诱惑》问世,这些作品其他方面姑且不论,仅因其异国情调的主题就使得公众重又疏远了这位迅速成名者,尔后一再出现沉默,长时间毫无动静地沉默,在每次这样中断数年之后,一部杰作问世。每一部都在一定程度上笼罩在神秘和沉默的外衣里,每一部仿佛都来自另一个世界,谁也不知道,在著作和著作之间的长问隙中,福楼拜内心里在想些什么。友人们抱怨他的懒惰,对他不友善的人士说他是江郎才尽,谁也不知道真相何在:它叫做辛勤工作。正是那个时代无法洞察这种自我克制、不事张扬作风的秘密,因为对于它来说,创作就意味着广种薄收,谁也想象不到那里面竟包含着这种神秘的、宛如炼钢的精炼过程,这种在福楼拜之前还无人知晓的对于节省笔墨的致力追求。因为在当时,艺术被视为一种铺张挥霍。

福楼拜是在那样一个时代开始写作的,那时候,巴尔扎克和大仲马一本接一本不停地快速抛出他们的著作,本本相互衔接。人物跑过来,跑过去;他们的创作奔流不息,如同一条宽阔无边的大河,各种事件在那上面不停地跳动。永无休止,永不停顿,他们写得那么多,他们当代的人几乎读不了,他们的著作超越了好奇和兴趣,他们整个的一生都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他们的活动是神秘的,他们的努力是永不停歇的。继这些大肆挥霍者之后而来的,是福楼拜的初步尝试,他与这种挥霍浪费的作风比较起来自然显出一副穷酸相。而在他的写作生涯结束之际,已出现了另一位英雄般的辛勤劳动者左拉,其声望由雕琢工整的长方石块堆砌而成,简直就像一座金字塔,使他的著作黯然失色;也已出现了他的极孚众望的学生,那灵活多智的莫泊桑。他就这样处于左右遮盖之中,无法崭露头角,外界的好奇目光被拒之门外,以致他的著作一直得不到公众的关注,显得渺小而无成果,但在当时就已裹上了一层异样的传奇色彩的外衣。只有我们才具备综观其著作全貌的条件。只有我们才能看到——才能从他的信件里饱受折磨的呼唤声中听到,从残稿中观察到,在读破了的原稿里获得这样的证明——他创作五本书的辛劳,比起写下堆得老高老高的五十本书的巴尔扎克和左拉来,毫不逊色,肯定也不会比他们更徒劳无功。一个奇妙的秘密在我们眼前展开,这种沉默所体现的前无古人的自我牺牲精神真叫我们敬佩得五体投地。

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见到这些书。它们冷若雕像,如钢铁铸成,永恒不变,彼此之间容貌各异,具有经典著作般的面孔,只有艺术上的十全十美能充当其兄弟同根的佐证。到现在,在他的遗著、亦即他在成为大师之前撰写的无数学生试稿问世之际,我们才感受到赋予其著作以灵魂的巨大的情感之火,那种在地下燃烧的、小心翼翼地避开外人目光的情感之火,它彻底地烧尽了偶然因素所产生的一切渣滓、创作过程中的一切糟粕。保罗·茨福勒为德国读者出版的书(《福楼拜遗著第一卷:迄一八三八年的福楼拜著作》翻译及导读:保罗·茨福勒。J.C.C:布隆斯出版社)首次让人们见到大师的工作室内的情景。人们目睹那火红的烟囱再次燃起烈焰,见到一位大师的作品里烟雾同心绪不宁竟然混杂在一起,而他生前却只把完美无瑕的、恒久不变的作品献给世界。

遗著的第一卷收入了作者十五、十六、十八岁时写的中篇小说,这是他处于童年边缘时期的艺术试作。这是学习时期的作品,关于中学生活的中篇小说,但具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意义,就像他让他的实习生莫泊桑写的习作一样,每周一篇,犹如在语言的钢琴上所做的手指练习。但仍然是大师的初试锋芒。孩子取自书本的故事,成长中的诗人把它改造成图画,故事书的每一页对他来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中篇小说,读物通过想象而变得面目全非。他读菲利浦二世的故事,立即构思了一个场景,布尔恭德女王成了形象化的概念。他讲着故事,不假思索,没有对于形式的正确感觉,没有那种可怕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他后来的创作年代成为一种不间断的斗争。后来他克制自己,把自己紧紧贴在每个句子上,想挣也挣不脱,于是一切都漫溢出来,化为颜色和幻影消失。在这里还见不到后期福楼拜的痕迹,见不到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情、深思熟虑的力量、凝聚力,可一切又包容其中。

P13-15

序言

斯台芬·茨威格作为小说家和传记作家早已风靡中国,享有盛名,但他的散文,包括评论、演讲和书信还介绍得不多,而这些文章恰好可以让我们看到茨威格的性格特点、社交往来、为人处事、政治态度,使他的形象在我们心里变得更丰满,更富立体感,更有血有肉。

众所周知,茨威格是个学者型作家。要成为学者型作家,必须有坚实的古典文学底蕴。茨威格撰写作家传记时,常拿他们和歌德对比。他认为,在研究许多现代作家时要有歌德作为基础,不能躲开歌德。茨威格对歌德有精深的研究,这既反映在他以歌德为主人公所写的《玛丽恩浴场哀歌》中,也反映在他论述歌德的文章《反映在诗里的歌德一生》和《关于歌德的诗》中。诗乃心声,《玛丽恩浴场哀歌》便是一首动人的诗,从它演变出来的故事描写老年歌德失恋后撰写这首诗的过程。茨威格对人物性格和这段失败恋情的描述都十分精到准确,可见他对古典文学造诣之深。没有古典文学这个地基,很难建造现代文学的摩天大厦。

茨威格撰写的作家传记中,对荷尔德林、托尔斯泰、尼采、巴尔扎克、司汤达、狄更斯等的生平和作品有精到分析;而其政治人物传记中,对玛利亚·斯图亚特、玛丽·安多纳德等的生活和时代进行了生动描述;如果不能独具一格,他的作品在林林总总的同一人物的传记丛中,很难得到读者青睐,难免会淹没在其他传记的浪涛之中,不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茨威格笔下的传记特色是,对人物及其作品和有关史料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甄别、取舍,找到人物思想发展的轨迹,时代进程的脉络,遂成一家之言。因此,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是茨威格深入人物内心和事件核心的得心应手的工具。

机缘巧合,茨威格和弗洛伊德相差二十五岁,这两个忘年交之间的通信让我们看到,他们间不仅是仰慕者和大师之间的关系,还有密切的交往和感人的友谊。开诚布公的思想交流,相互的高度评价和真诚关怀,对他们彼此的思想和创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患难见真交,没有茨威格出手援助,八十高龄的弗洛伊德很难逃离纳粹魔爪下的维也纳,前往伦敦。

茨威格家境富裕,事业成功,名闻遐迩,但他为人谦和,对长者总是执弟子礼。对亦师亦友的前辈总怀着尊敬、仰慕、感激之情。这不仅反映出他的性格,也说明他何以能从大师们那里获得教益、启迪和滋养。他对弗洛伊德如此,对维尔哈伦、高尔基、罗曼·罗兰亦如此。

罗曼·罗兰曾说,对于茨威格,友谊是他的宗教。像茨威格这样重友情、讲义气者实属罕见。他不仅有言,也有行动。由于傅雷先生的传神译笔,《约翰·克里斯朵夫》在中国成为畅销书,罗曼·罗兰也成了读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在德国则不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罗曼·罗兰和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德国、奥地利等国还鲜为人知。茨威格竭力向德语国家读者推介罗曼·罗兰其人其书,并撰写《罗曼·罗兰传》,把他这位值得尊敬的朋友推荐给德语国家读者。茨威格对罗曼·罗兰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对战争、弘扬人道主义的行动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欧洲的良心”。他们之间的友谊确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一段佳话。正因如此,我们对这两位经过考验的知交日后分手,深感遗憾。  俗话说:“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茨威格除了罗曼·罗兰、高尔基之外,还和当时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托马斯·曼之子克劳斯·曼、理查·德默尔、保尔·柴希等都有密切交往,他们可以彼此敞开心扉、倾吐肺腑。他们的通信是惺惺相惜的优秀作家间的真情交流。茨威格性格内向,为人低调,很少向人暴露他的内心世界。这些信件可以让人看到茨威格鲜为人知的深层思想。

茨威格是个世界主义者。他精通多种语言,游踪遍及许多国家。在他的朋友中还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和意大利裔美国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和罗曼·罗兰与泰戈尔一样,托斯卡尼尼也是茨威格夫妇的好友,是他们萨尔茨堡托钵僧山上家中的座上客。在茨威格一生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被著名音乐家雷格尔谱曲,他自己曾为德国著名音乐家理查·斯特劳斯撰写过歌剧脚本。托斯卡尼尼也许是卡拉扬之前二十世纪世界最优秀的指挥家,他和茨威格的友谊建立在互相欣赏的基础之上。茨威格对托斯卡尼尼的评述亦弥足珍贵。

奥地利著名作家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曾是茨威格少年时代崇拜的偶像。这位杰出诗人才十七岁,还是个中学生,便登上文坛,享有“神童”的美誉。然而成名后,进展并不理想,渐渐现出江郎才尽的迹象。而茨威格则佳作不断,声名大噪,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看见后起之秀逐渐超越自己,霍夫曼斯塔尔难以掩饰妒忌,于是交恶。但茨威格却能做到不计前嫌,对霍夫曼斯塔尔不幸早逝深表惋惜,在追悼逝者所作的悼词中,对他旧日的偶像作出了公正的评价,足见茨威格的心胸和气度。

茨威格远在大学时期便和比利时现代派著名诗人维尔哈伦交往。上世纪初,又和一些法国作家过从甚密。对于现代派文学的各种流派,如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或内心独白派,及其代表人物均很熟悉。一九一七年,茨威格的反战剧本《耶利米》在瑞士苏黎世上演,他获准出国参加首演。在瑞士期间,茨威格和詹姆斯·乔伊斯有过个人接触。茨威格自己也倾向于意识流写作方法,对意识流的两位巨匠——马塞尔·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自然非常熟悉。他对乔伊斯的巨著《尤利西斯》进行过深入研究。但是,茨威格并不像乔伊斯那样趋向极端。意识流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刻画人物心灵、发掘内心世界的手段,而非为意识流而意识流。他在肯定乔伊斯对人的内心世界探幽觅胜方面所作的贡献时,对这样极端的意识流手法持保留甚至批评的态度。他的评论文章是人们了解乔伊斯,也是了解茨威格的一把钥匙。

在介绍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时,茨威格谈到,“失言”、“笔误”往往是潜意识的流露。同样,作家的手迹和稿件的修改也泄露了作家创作时的思维过程。为什么这位作家写得这样潦草,一再修改,为什么那位作家划掉这句,添进那句。仔细分析,可以窥探作家写作时的心境。在《手稿的意义和美丽》一文中,茨威格指出,手稿是研究作家创作过程的一条途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席卷全欧。茨威格能顶住这股强烈的歇斯底里的思想浪潮,不为所动,在他正在撰写的《三大师》一书中,热情赞扬当时属于敌对国家的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出反战剧本《耶利米》,预示德奥必败,宣扬失败主义,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此外,他还直接撰文鼓吹失败论,这比赞美敌对国家的作家、用历史故事影射现实需要更大勇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茨威格虽然表态不多,但在致友人的信函里仍然明确表示他的反法西斯态度。战争爆发之初,他甚至萌发过投笔从戎、加入反法西斯战士行列的愿望,足见这位作家并非不问政治、蛰居象牙塔的避世诗人。

然而茨威格过于敏感,他虽然预见到正义必能战胜邪恶,黑暗终将消亡,曙光已在天边,但他已感到心力交瘁,对人生不复眷恋。于是在天色乍明还暗之际,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双双自我了断,溘然辞世。他此时的心情记载在他于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写下的《绝命书》里,给同时代人和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追忆。

茨威格的散文作品甚丰。限于篇幅,前面提到的《玛丽恩浴场哀歌》,对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的悼念文章,以及他的《俄罗斯之行》和其他评论、演讲和书信均未能收进本书,敬请谅解。容我们在本书再版时扩充篇幅,收入更多内容或另编一集,以飨读者。

张玉书

二○○八年六月十二日

蓝旗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茨威格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斯·茨威格
译者 张佳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5882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6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