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向棕榈树/少儿文学系列/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之一,著名作家常星儿以清醒的笔触,掠过辽西沙原上的每一阵风、每一片云,讲述少年们与艰辛相伴的成长故事。

本书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作品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生动,呈现出质朴沉郁、明快、诗意等多种美学风格。

内容推荐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精选了1992年“五个一工程”奖设立以来入选作品中的优秀品种共108册,分少儿文学、少儿科普、少儿图本三个系列出版,可以称得上是十余年以来国内童书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大总结。

本书为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之一,著名作家常星儿以清醒的笔触,掠过辽西沙原上的每一阵风、每一片云,讲述少年们与艰辛相伴的成长故事。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生存主题·历史意蕴·现代意识

“棒槌鸟”与“小虎队”(代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爷爷坐在院子里磨他那把钐镰。钐镰已被磨得雪亮,可爷爷还在磨。

“鸣山,还没到立秋吧?”爷爷问我。

“没呢。”我说。

“鸣山,还没到立秋么?”爷爷又问。

“没呢!”

爷爷年年过了立秋打蒿草。前些年爷爷把节气记得很准,不用问谁。可这二年不行了,刚进夏天爷爷就开始问我“立秋到了没有”。

“该到立秋了。”这时,爷爷已不再磨钐镰,抱着它,望着村外的坨子,“该到立秋了”,爷爷抱着钐镰,反复叨念着“该到立秋了”……

太阳在爷爷的钐镰上一闪一闪地炸着光芒。

爷爷在等立秋。立秋一过爷爷就进坨子割蒿草,然后背回村,垛在我家门前空场上。一个秋天爷爷能割很大一垛蒿草。这些年不缺柴禾了,可爷爷还是割,还是垛在我家门前的空场上。虽然现在土地很金贵,可我家门前那块空场没人耕种。

村里人看惯了爷爷的蒿草垛。

立秋终于叫爷爷等来了。立秋那天,爷爷扛上钐镰,对我说:“鸣山,跟爷割蒿草去。”

“我不去。”

“跟爷爷割蒿草都不去了?”爷爷问。

“不去。”我说,“蒿草又不能换钱。”

“越大越不知好歹!咋跟你爷说话呢!”妈妈在一旁说话了。

顶撞了爷爷,我也觉得失嘴。

我不该顶撞爷爷。爷爷勤劳善良一辈子,全村人都敬重他,有谁顶撞过他呢。

也怪我心情不好。

“唉!”爷爷看了我一阵,没再说啥,转身走了。

若是前几年,不用爷爷叫,我早就跑在了爷爷的前面。和爷爷一起割柴草我觉得是一种幸福——不论是割蒿草的过程还是来回的路上,我都觉得是一种幸福。来到蒿草茂盛的地方,爷爷抡起臂膀,那把雪亮的钐镰像只大鸟,飞舞在爷爷前面,刷刷的割蒿草声响在整个坨子上。“孙子,学着!将来也像爷爷这样割!”割了很多蒿草后,爷爷停下来,站住,回头对我说。“学着呢,爷爷!”我欢快地说。“记着——将来也叫整个坨子都响着刷刷的割草声!”爷爷又说。“记着呢,爷爷!”我说。这时,爷爷看着我乐了,转过身去,又开始割蒿草。路上,爷爷不说话,只是唱歌。声音沙哑,可很有力量。回来不论背多少蒿草,爷爷也唱。

我永远也忘不了跟爷爷打草的那些日子。

爷爷打草的时候,正是坨子里的好季节,因为科天来了。我们这里有“春不来,秋不走”的说法。意思是春天不到坨子里来,因为春天里这里的风沙大,蒿草返青又晚,只是白茫茫的一片;这里秋天没风,野果都熟了,白沙绿草红果,宁静恬和而又美丽,秋天来这里之后就不想走了。

我愿意跟爷爷去打草,因为这时我可以“偷”青包米。平时爷爷是绝对不允许我偷东西的,只有这时例外。当时包米熟了,去割草的路上,我可以“偷”些青包米到坨子里去烧。

爷爷走在前头,我跟在后面。见了包米地我就想去偷。“别去!熊瞎子在里面偷呢!”爷爷说。我赶紧退回来。熊瞎子也偷包米,这是爷爷常给我讲的故事。又走近一片包米地,还没等我走过去,爷爷又喊道:“别去!熊瞎子在里面偷呢!去了它打丢你脑袋!”

爷爷总用“熊瞎子在里面呢”吓唬我。爷爷以前经常给我讲熊瞎子的故事,从爷爷的故事里我知道熊瞎子特别厉害。它一巴掌能打丢人的脑袋,一舌头能舔净人脸上的肉,一屁股能把人坐扁,并且它就爱收拾小孩。我问爷爷:“熊瞎子为什么爱收拾小孩呢?”爷爷说:“因为小孩好惹祸呀。”我说:“大人惹祸呢?”爷爷说:“大人惹祸也一样。”我觉得熊瞎子虽然很厉害,但是很公道。

听了爷爷的“熊瞎子在里边呢”,我就赶紧离开包米地,跟上爷爷。

我真奇怪,爷爷没转过头怎么就知道我想去偷包米呢?我明白了——爷爷的后脑勺也长着眼睛呢!爷爷更厉害!

这时我就只跟爷爷走路,不想偷包米什么的了。

等又走到一片包米地,爷爷站住了,对我说:“鸣山,去擗吧——多擗些!”

我还是害怕,担心地问:“里面没有熊瞎子了?”

爷爷说:“没有。”

我看着包米地,还是不敢进去。

“进去擗吧——多擗些。”爷爷还在鼓励我。

我壮着胆子走进包米地。

“别像熊瞎子似的,擗一穗丢一穗。”爷爷说。

爷爷讲,熊瞎子很笨,又贪心。它擗包米往胳腋窝一挟,再擗又一挟,擗着半天,胳腋窝里还只是一穗。

我在包米地里对爷爷喊:“我不往胳腋窝里挟!”

我擗了很多,抱着跑出包米地。跑出包米地时,我已是满头大汗。不是累,是吓的。爷爷笑着说:“怕啥?这片包米地里又没有熊瞎子!”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没有熊瞎子”的地片都是我们自家的。

到了坨子里,爷爷打草,我就烧包米。

跟爷爷打草,我还愿带一个人——春玲。根旺和大秀我都不愿带,我爱带春玲。

在野外烧包米特别香。我吃相很凶,抢着吃。有时把脸弄得黑黑的。爷爷说:“我成了大花脸,你成了小包公了!”春玲就笑我。春玲吃多少脸也不黑。我就举起黑手,想把春玲脸也抹黑了。爷爷生气地说:“住手!春玲的脸是不能黑的!怎么能往她脸上抹黑呢?”爷爷护着春玲。

吃饱了,春玲我俩就躺在沙岗上,看天、看云、看空中的鸟儿……

春玲我俩嘴里含着一棵青草,它甜丝丝的,带着特有的清香。

沙原是那么辽阔,天空是那么旷远。白云在浮动,在变幻。

秋天,是沙原上起云朵的时候啦!大朵大朵的白云从坨子后面涌起,升上天空,成群结队地在空中游荡,像羊群。是谁家的羊群跑上天空了吧?牧羊人做什么去了呢?睡着不么?不,一定是唱歌去了,一定是摘山里红或别的野果去了。那群羊跑到天空上,该另有一个人放牧它们吧?谁放牧它们呢?那个人可真了不起。在空中,就不像在沙原上,想到哪儿就直接到哪儿,不用绕坨子……

往往是一声鸟鸣把我们的思绪从遥远的地方拉回来。那是大呱呱鸟。它叫声呱呱的,很响亮,我们这里都叫它大呱呱鸟。它翅膀很大,飞起来像一片炕席飘在空中。它在空中飘着,滞在那儿,一动不动,谁也不知道它在空中看什么想什么干什么,它只是那么呱呱地叫着,滞在空中。还有雁鸣——有时从云端跌落一阵雁鸣,不知道在多么遥远的天边激起回响,给这恬和静谧的沙原又增添了几分寂静……

这样躺着,我不愿起来,叫思绪落在白云上、大雁上远去,远去……

“鸣山,咱俩抓蚂蚱去吧!”春玲说。

往往是春玲先打破沉静。

这时她已坐起来:“咱抓蚂蚱去!”

春玲爱抓蚂蚱,我不爱抓。

P3-7

序言

陈伯吹

时在1985年盛夏,我应邀参加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会议地点在气候宜人的滨海城市大连。与会者借宿于一所师范学校有上下铺的学生宿舍内。会议的简朴、务实很使我感动。听说学会成立不久便白手起家接办了《文学少年》杂志,又举办每两年一度的全省儿童文学评奖。

近几年的报刊评论,时有关于辽宁儿童文学的好评,诸如“八九十年代之交,辽宁异军崛起”,“出现了令人注目的老中青作家群体”之类的评价。辽宁儿童文学成绩斐然。

去岁暮秋间,第三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于沪上召开,会议间歇,辽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赵郁秀送我他们学会的工作简报,活动颇多,经费一律自筹,悉知在筚路蓝缕中奋进的辽宁儿童文学创作,重在扶植新人,且屡屡获奖;被称为“东北小虎队”的青年作家群,在艰苦条件下的闯劲和坚韧的求索,确令人赞叹。

于此我想,地处东北的辽宁儿童文学创作“令人注目”,有此佳绩,实非偶然。

如今,以富有地方色彩的“棒槌乌”命名的儿童文学丛书又将出版了,丛书的宗旨是:在辽宁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初具规模之际,继续大力奖掖和扶植创作新人。这正是当今繁荣文学创作之最需。

出版儿童文学丛书,囊括各地作者的创作成果,我所见者为数虽不多,然也有数种。但以一套丛书展示一省之青年创作群体的新姿和实力者,则“棒槌乌”丛书恐怕是仅见或首见的了。故我九十有二高龄,虽已搁笔,值此酷暑之际,汗流浃背也愿为之作序。

目前出书难有目共睹,人们为之扼腕太息。沈阳出版社却以一“新社、小社”之力,毅然承担起这套难有“经济效益”的纯文学丛书之出版任务,实为功德无量之举。

辽宁儿童文学创作界与出版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佩。

期望能有更多的展示各自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儿童文学丛书面世。这不仅是作者之福,少年儿童读者之福,也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之福!

1996年7月20日上海

后记

“棒槌鸟”与“小虎队”

(代后记)

赵郁秀

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首宝人参民间也叫棒槌,有着很多神奇、迷人的传说,什么带红肚兜的白胖小;牵红线线的棒槌女……还有那为追求真情和幸福,以身化乌、泣血啼唤“王敢哥,王敢哥”的棒槌鸟的故事……于是,世代放山人手提索罗棍于深山密林跋涉时都醉心于追闻那棒槌乌的啼叫,渴望见大货,发山、繁茂、幸福、欢乐……

当我于庆祝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举办成果展之后,酝酿主编一套丛书而又遇出版之难上难时,不知哪根神经促使我忽然想到小时候老祖母讲述的棒槌鸟的故事,想到我下乡插队时曾随山民们进入长白山余脉的老林中听到那“王敢哥、王敢哥”的啼叫;好一个童话似的“敢”字,使我于一个个出版社碰壁之后“心不死”,终于觅到了沈阳“新社、小社”知音者;也是这童话似的啼叫,使我抛弃原拟“绿叶”“青春”之类的丛书题名,冠以“棒槌鸟”“小虎队”。因为我欲编此书,为孩子们做点奉献的初衷便是:突出地域特色,突出新秀群体,突出时代气息,树立精品意识。时代呼唤精品,孩子渴望精品。

儿童文学作家“青黄不接”已为当今儿童文学界共识。对辽宁,十年前成立儿童文学学会之时便面临此困惑。当时,辽宁省儿童诗属上乘,而小说、童话等,在全国已有影响并获全国大奖者有吴梦起、胡景芳两位老作家。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者只有任职于乡村民办教师的肖显志一青年(获奖作品为《会流泪的小毛驴》)。有人戏称:“俩老头牵一头小毛驴。”面对千百万渴望精神食粮的孩子,我们决心变一头“小毛驴”为一群;不仅会流泪,还应勇猛、咆哮,“最好出一群小老虎”。于是,以《文学少年》为依托,学会牵头组织,研讨、笔会、评奖,走下去,请上来,排障碍,创条件,十年不懈,辽宁省儿童文学界终于闯出了一群被大江南北公认的“东北小虎队”。不久前,《中国艺术报》(1996年10月11日)以《东北小虎队,虎虎有生气》醒目标题予以介绍。评论家周晓曾评述“那种直面少年儿童所面临的现实和人生的共同的文学追求,以及在这种追求中你追我赶的创作氛围,也许正是辽宁得以形成活跃的儿童文学作家群体的必要条件”(《寻求变化的思考与追求》)。徐德霞在《中国艺术报》发表的《新时N)L童文学发展趋向》一文中特别提到“近年崛起的颇具个性与实力的东北青年作家群,他们的作品是很有新意、很有特色的”。

就是这些“很有新意、很有特色”的作品,在全国各大少儿报刊曾形成大面积覆盖。遗憾的是,发表了近百万字并多次获奖还无一书出版,因为他们教书育人在贫困山乡,无权无钱。正由此,我才不忘那以身化鸟的童话,吐尽真情,呼唤一个“敢”字……

现编入《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小虎队卷”之六人新作集,是泛称“小虎队”新秀中曾获过“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全获过)及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特别奖”之作者的作品选,长、中、短、微型小说及童话集各有特色,每人一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束沛德同志在总结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评奖《成绩可喜、美中不足》一文(《人民日报》1996年5月25日)中称:“纵观本届评奖……新面孔少……短篇很少或没有,反映农村孩子生活的少。”因之,本卷重点推出短篇集3部(一部以微型小说为主)且以反映有着浓郁北方色彩农村少年生活为主。每册均不超过15万字。同时请评论家给以分析、简评,为少年读者导读。于此之后,他们还即将在辽宁、福建、湖南、山西等少儿出版社相继出版长篇小说及短篇作品集,齐展他们的“虎虎生气”。这也是当今举国上下都热诚关注、培养跨世纪人才,重视儿童文学事业,呈现的可喜局面。

《人民日报》1996年5月30日头版头题发出的《让儿童文学繁花似锦》一文明确提出“繁荣儿童文学,振兴儿童文学,建立儿童文学精品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各界关心与支持。”遵循此精神,本丛书邀请了教委、妇联等各界领导、专家及京、沪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加入编委会。衷心感谢他们真诚地为孩子们献上的一片爱心。

本丛书以辽宁的“小虎队卷”为开端,今后拟将在棒槌乌飞翔的白山黑水之间广集精品佳作,陆续以各具特色之分卷编辑出版,待广大少年读者品评。

辽宁的儿童文学事业得以繁荣发展,首先要感谢敬爱的冰心老人和陈伯吹老人一贯的挚爱和关怀。十年前成立学会之时,陈伯老便不辞辛苦亲自前来祝贺,今又以九十有余高龄冒酷暑炎热为我们作序,确使我们“深深地感佩”。中国儿童文学界有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引路,确是我们晚辈之福,“东北小虎队”之福,少年儿童读者之福。

本书发稿之际,我们欣喜地收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的题字,我们不仅“深深地感佩”,更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祖国下一代和为下一代神圣事业默默奉献者的真切关怀,确实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之福!”愿关东“棒槌鸟”为得福之跨世纪的国家主人放开更嘹亮的歌喉,展开更矫健的翅膀,“托起明天的太阳”。

注:放山人,即挖参人;索罗棍,满语,即铁犁木长棍,拔草、探路用;见大货,即寻到大参;发山,即丰收。相传,啼叫着“王敢哥哥……”之音的棒槌鸟在哪里上空盘旋鸣叫,哪里的草丛中便易发现鲜红人参果,深挖易发现人参。

1996年10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向棕榈树/少儿文学系列/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星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50755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少儿文学系列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