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证大研究所主持的上海文化发展的前瞻研究项目,由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具体进行调研、设计和撰稿。全书在21世纪全球文化发展的的背景下,研究了上海走向国际文化之都的优势、条件、目标、重点和路径,提出面向2020年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
图书 | 文化大都市--上海发展的战略选择/先进文化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上海证大研究所主持的上海文化发展的前瞻研究项目,由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具体进行调研、设计和撰稿。全书在21世纪全球文化发展的的背景下,研究了上海走向国际文化之都的优势、条件、目标、重点和路径,提出面向2020年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城市大比拼的时代——21世纪的竞争主题 第一节 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 第二节 六大巨人的比较 第三节 上海:今日的起跑线 第四节 发展的排行榜 第二章 走向世界文化之都——上海的战略定位 第一节 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第二节 国际都市的共同选择 第三节 三大城市群的底气和比较 第四节 走向世界文化之都 第三章 谁是文化的领跑者——世界舞台上的城市角色 第一节 文化之都的多样选择 第二节 上海的优势和潜力 第三节 与世界之都的真实差距 第四节 奋起直追的突破口 第四章 领先者为王创意者制胜——“创新城市”的实践 第一节 “创新城市”的文化途径 第二节 创新还是落伍:上海的正与反 第三节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第五章 申博,申奥,申旅,申魅——城市的资源和配比方式 第一节 资源的层次和配比 第二节 上海的文化资源方程式 第三节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 第四节 创造休闲和“酷”的服务 第六章 什么是最好的:巨大的,固定的,还是灵活的,集聚的——文化建筑功能的设计 第一节 什么是最好的 第二节 6340 km2的大文化布局 第三节 文化空间的集聚再造 第四节 闲置空间利用——城市再生的策略 第七章 向科技致敬——以文化的名义——科技推动力与文化生产力 第一节 文化创新的摇篮 第二节 新媒体的大潮汐 第三节 上海需要喜马拉雅 第八章 创造新的文化运作机制——政府、企业和民间合作的文化推动力 第一节 形成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的合力 第二节 当代艺术的运作流程 第三节 让艺术发挥更积极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合而不同的灵活机制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大都市--上海发展的战略选择/先进文化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上海证大研究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7879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4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27.51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