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亚非13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埃及、南非、土耳其、印度、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中国、日本、韩国,行走亚非13国,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平时喜爱旅游,足迹遍及五大洲60多个国家。本书所载全属亚非风情,无论对于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都具有广泛的见闻。打开本书,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迹游览这些异样风情。

内容推荐

胡夫金字塔摄人心魄,尼罗河如此平和、开朗,有着平易近人坦荡荡的襟怀。

特洛伊古城的片片遗迹依稀可辨,遥远的“木马屠城”忽而飘至眼前。

荡到黛湖的静处,寻那迷人的湖景;住进格调不凡的船屋,发一湖的幽梦。

泰姬陵如雪如银,是永恒的时间的脸颊上一滴凝滞的泪珠。

感受浅草古寺的日本遗风,忘不了朝阳下安详的吴哥微笑,好望角还像500年前一样。

瞿塘之雄、巫峡之秀、西陵之险奔来眼底,那群峰之巅的巫山神女,对我嫣然一笑!

目录

开罗探古

土耳其行脚

印度风情

吴哥古迹及金边初探

南洋游旅

激情马尼拉

越南见闻

三峡记游

东瀛浮雕

首尔散记

走过非洲的南端

试读章节

开罗探古

记得我的地中海三国之旅,是在1997年4月30日,当时乘搭阿联酋国际航空公司的航机,从香港经迪拜(Dubai)而抵埃及(Egypt)的开罗(Cairo),继而前往希腊的雅典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及在其境内的特洛伊、以弗所、布莎和棉花堡等的几个景区。整个旅程跨越了亚、非、欧三大洲,漫游了三个文明古国,处处风光,见闻也广,是一次比较有意义的旅游。但当我着手写这篇游记时,凑巧我的《环宇游踪》 (欧洲之部)正准备出书,而雅典是属于欧洲的,自然要赶写出来编入其中。本来是完整的一篇《地中海三国之旅》的游记,到了这时,便要分割为三,各自成篇于所在洲,既然雅典编入了欧洲之部,无疑土耳其和埃及的开罗,也便要分别归于亚洲和非洲了。就像现在写的这篇《开罗探古》一样,是只说开罗的。

航机终于在黄昏的天色下,着陆于开罗机场,在进城的路上,不时看见高大的圆顶,高而且尖的叫拜塔,行人络绎于途而显然易见的,是那披头巾、穿白袍的穆斯林,在苍茫的暮色中,或则踽踽独行或则三三两两,还有骑着骆驼徐徐走过的。晚风吹来.远远地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驼铃之声。眼前就是一幅浓厚的伊斯兰色彩的风情画,更显得这个古老的国家独特而又带有几分神秘感。及至越过长桥,到了尼罗河西岸,眼下一片大厦高楼,在异彩缤纷的霓虹灯下,掩映着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与河东迷离扑朔的景况相比,仿佛这个城市,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中。

安排开罗之游,是从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开始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排,无疑它首先对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有一点启蒙的意义。因为通过参观,人们认识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家,从古王国时期直至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年代,这段长约3000多年的历史,正好从馆里收藏着的法老时期的文物中体现出来,所以埃及人是称之为“法老博物馆”的。这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博物馆。

埃及国家博物馆在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附近,距离尼罗河畔及共和国宫不远,是一幢两层高的巴洛克式的建筑物。椐资料介绍.博物馆内分100个展室,拥有展品多达30万件。但因场馆所限。只能分批轮流展出,每次展出约有6万件,都属罕见的珍贵的出土文物和古埃及的艺术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历代法老的木乃伊、雕像、黄金面罩和金棺等,都是观光客注意的焦点。埃及国家博物馆最初是在1858年由当时的法国考古学家麦里艾脱(Mariette)所创办,目的是为了遏止出土文物的流失和偷运出埃及境外,同时也让世人有一个固定的场馆看到古代埃及光辉的文化遗产。但建筑之后曾三易其地,最后才选定在现址。

从那座漂亮的拱门楼走进馆里去,在一楼的各个展室中,我如同置身于古埃及的年代里。因为这里展出了埃及的古王国(公元前2680年~前1991年)、中王国(前1991年~前1567年)和新王国(前1567年~1085年)这三个时期为主的出土文物,并且均按年代前后为次序,条理分明,容易领会。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又以历代法老的雕像居多。当中最为瞩目的,是那尊发掘于古都孟菲斯的卡拉夫法老的雕像,它是属于古王国时期的,历史相当悠久。中王国时期木雕兴起,以其雕刻细致、色泽绚丽,逐渐取代了石雕,也是具有特色的一项展品。至于新王国时期的文物,更有参观价值。因为这是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全盛时期,文化方面更趋成熟。展品都能展示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特别是陶慕斯三世,伊克勒顿、拉美西斯二世及阿孟霍特普四世等法老雕像的艺术品位.比之以前的完美得多。还有表现这个时期各种人体姿势的造型艺术,比如跪着的、蹲着的和坐着的小雕像,体态轻盈,线条简练,很有趣味。

埃及国家博物馆之所以大放异彩而又给人大开眼界的,应推陈列于二楼各个展室的展品了。如果说,一楼的展品是以年代的先后为次序,那么二楼的则以专题来作分门别类的介绍,其中大致有珠宝、绘画、纸草、文书、葬礼品、史前遗物和木乃伊,还有用法老个人名字命名的图坦哈蒙展室等,洋洋大观,目不暇接,尤其最后那两个展室,更令人叹为观止。虽说木乃伊(Mummy)我曾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看过,但似乎不及原产地来得地道且更有吸引力。木乃伊其实就是干尸,早在5000多年前,由古埃及人始创,叫它做“木乃伊”,是由阿拉伯语音译出来的。由于古埃及人相信“来世观念”,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灵魂和躯体这两部分所组成,死后的躯体,如能妥善保存,使之不变,有朝一日,灵魂将会归附于躯体,生命就得延续。古埃及人便为此而研究出了敛尸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尸体进行防腐。而在此之前,是要将尸体内脏彻底清除,脱去水分,待干化后,再塞入木屑和香料,然后用麻布包缠得非常密实,杜绝细菌的感染,这样就能永久地保存下来。木乃伊在古埃及时期,成为法老和庶民所信奉的一种文化和风俗。它的出现,还可让人看到古埃及人早就对医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

当我置身于木乃伊展室时,光是看到的历代法老和后妃的木乃伊就大约有20多具,等而下之的便是权臣和贵族,也超过百具之多,蕴藏的数量是惊人的。这里除了像陶慕斯等有名法老的木乃伊之外,据向导解释说,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木乃伊本来也是陈列在这里的,无奈现在已不在,这期间却有一段骇人听闻的木乃伊史话。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亚非13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磊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39804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