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国人是谁?你的回答也许是华盛顿,也许是林肯,甚至也许是比尔·盖茨,但美国人却告诉我们: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商业家、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外交家……富兰克林头上的光环林林总总,他一生的涉猎之广是无比惊人的,仅在科学领域,他的研究就涉及物理、数学、光学、热学、植物学和海洋学。他还发明了避雷针、新型路灯、节能烤炉、双焦距眼镜、活动梯式折叠凳等。他创建的“北美科学学会”中,先后有95名会员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使富兰克林成为“第一美国偶像”的真正原因却是——这个出生于贫苦肥皂作坊主家庭,只上过两年学的穷孩子的奋斗经历和成功事例,最生动地演绎了一个普通人白手起家的“美国梦”,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以及资本主义精神完美体现的例证。

在听过富兰克林作为美国开国元勋的故事后,在惊讶于他从暴风雨中捕捉雷电的科学传奇后,我们当然更有必要亲耳聆听这位奇迹人物的朴实自述,了解一个本来再普通不过的人,是怎样成长为一个“最伟大的美国人”的。

内容推荐

他曾赤手空拳闯天下,最终落脚费城,滞留在这诱惑之都,他自立门户,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总结出了13条完美道德准则;从编写历书开始,他开始步入社会舞台,热心费城公益,倡议组建联邦政府;他满心热情地专注于他的工作,这样的激情启发了他“从天空夺取闪电”……他一生的终点就结束在赴英伦请命!

目录

第1章 赤手空拳闯天下

第2章 落脚费城

第3章 滞留诱惑之都

第4章 自立门户

第5章 开创一片新天地

第6章 13条完美道德准则

第7章 步入社会舞台

第8章 热心费城公益

第9章 倡议组建联邦政府

第10章 “从天空夺取闪电”

第11章 赴英伦请命

附录 《穷理查德历书》摘选(英汉对照)

试读章节

亲爱的儿子:你知道,我一直醉心于收集有关家族前辈的遗闻轶事。你肯定还记得,咱们在英国时,我经常向家族中那些仍然健在的成员们询问有关这方面的情况,甚至还常为此不惜长途跋涉。因此,我相信,你必定也同样渴望了解我的生活经历,了解我曾经经历过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所以,在这不被打扰的数周的乡村休闲时光中,我希望自己能坐下来,好好地为你写下这些故事。而且.感谢上帝的保佑,出身卑微的我经过奋斗后,终于得以功成名就,且至今一帆风顺,幸福快乐。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一生的立身之道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想,我的后代们如果了解这些处世之道,或许也能从中有所借鉴吧。这正是我写作的另一个目的。

每当我回顾起自己的一生,都情不自禁地想,倘使命运再给我一次生活机会的话,我必定还会义无反顾地作出同样选择的。作家们的书籍再版时,总能获得修正初版时的某些错误的机会一我所求于命运的,也仅仅就是这种修正自己在过往的人生中曾经犯过的错误的机会。当然,如若可能,我也同样希望能把某些不幸的磨难变得更顺利些。不过,如果这些不幸都不可避免,我也绝不后悔。但这种奢望显然不可能了,昔日不会再来,那么,最能重现过去的似乎就只有回忆了。为了让回忆尽可能地持久些,唯一的选择,似乎就只有把它写下来。

我将依照老年人的习惯来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当然,我会努力不让年轻人厌烦,以免他们不得不为了表示尊敬而勉强听完我的故事。我得承认,写自传或许还能大大地满足我的虚荣心。老实说,我过去常听见或读到有人在刚发表完类似“我可以毫不虚荣地说”这样的开场白后不久,某件揭示其爱慕虚荣本性的故事就接踵而至了。确实,多数人都只能看到别人的虚荣,却不能反省自己,惧于剖析自己到底沾染了多少虚荣心。幸好,我并不是自命清高之徒,如果我真的在某事上产生了虚荣心,那我一定会为它留下一个公正的位置的,因为我相信,这样做,不但对本人不无裨益,对周围的人也不无好处。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除了应该感谢上帝赐给他种种安逸之外,还应该感谢上帝赐给了他虚荣心。

谈到上帝,我愿意十分谦恭地承认,我一生中的幸福全赖上帝的仁慈眷顾,正是在上帝旨意的引导下,我才寻找到了成功的处世之道。虽然不应该这么臆断,但是,我仍然深信,上帝将会一如既往地祝福我,甚至在我们遭受危难时。无论是继续享受幸福,或是忍受命中注定的厄运(像其他人一样),我的未来,只有上帝才能知晓、才能掌握。

三位伯父

我曾有幸得到一位伯父的笔记(这位伯父和我有相同的爱好),从中得知厂一些有关我们这个家族的祖先们的详细情况。据他记载,我们这个家族在北安普敦郡。的埃克顿村至少生息了有300年之久,而在这之前又究竟存在了多少年,就不得而知了(也许从他们采用“富兰克林”为我们家族姓氏的时候算起吧。在这之前,“富兰克林”只是一个普通社会阶层的名称)。当时,我们这个家族大概拥有30英亩土地,依靠世代下日传的打铁生意来维持生计。根据家族的习俗,这项生计向来由长子继承,因此,理所当然地传到了我伯父手中。我后来又查阅了一番埃克顿的教区记录簿,上面详细地记载着自1555年以来祖先们的婚丧嫁娶情况,而在这之前的记录,则是一片空白。正是从这份记录上,我了解到,自己是上溯五代人中最小的儿子。

·富兰克林的外祖父是最早到新英格兰定居的移民之一,然而还是一片荒蛮之地的殖民地并非传说中的“地球上唯一的天堂”这幅绘画描绘了新移民初采乍到时的困境,因为错过了种植的季节,他们只能在缺衣少食的处境中熬过漫漫冬季。P8-10

序言

Preface

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代表

A Perfect Representative of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本杰明·富兰克林无疑是一个地道的早慧者,他的一生,犹如一本无法读尽也无法诠释得明明白白的书,当你自以为了解了这个达·芬奇类型的人物时,答案很快会被后来的见证再次推翻。

富兰克林的一生被众多光环笼罩着:18世纪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实业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发明家、哲学家、幽默大师、公民领袖、科学家、自学成才者和民族英雄……富兰克林以非凡的热情尝试了各种领域的探索,他的辉煌成就,同时代几乎无人能及。“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可谓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一辈子的时间,走完了别人要走几辈子的路。

诸如莫扎特、贝多芬、凡·高或爱因斯坦等天才人物,往往在少年、青年时期就显现出了其在某方面的超凡特质,并一生执著于此。而富兰克林则完全不同,他似乎天生具有触类旁通的天分,对他来说,最大的学问莫过于经验与智慧。他的知识和成就并不单一地来自成长过程中的摸爬滚打,而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细心的观察与思考,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增强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将经验与智慧作为开启其他学科的金钥匙,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举一反三的行家里手,在他一生中,每当面临抉择时,很少有听天由命的盲从,他的成就是理性与智慧叠垒的殿堂。

富兰克林除了在商业、政治和科学等方面成就斐然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美德的推崇。他说:“我们不能因为《圣经》禁止某些行为,就说这些行为是坏的,或是因为《圣经》叫我们去做,就认为是好的。但是当我们考虑了事物的各种情况以后,也许正因为它们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要禁止这些行为;或是正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对我们有益,所以我们要去做。”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应当注意个人的道德品行,是因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业成功,诸事顺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务于公众,报效国家,才能保证公众福祉、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他在道德修养上追求完美的做法,实际上回答了他一直探寻的个人与推进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富兰克林很满意他自创的修身养性的13种办法。他在79岁回忆此事时,特别强调他的后人应当知道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全靠这些“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到老年仍强健结实的体格归功于凡事有节制;他早年境遇之安适和他谋生的手段、赚得的金钱,以及他在学术界得到一定声誉、他能成为一个有用的公民,这些都应当归功于他的勤劳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授予他的光荣职位应归功于他的诚恳和正直;他的宽容、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应归功于这些品德的综合影响,尽管他未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还能受人们的欢迎,包括年轻人也喜欢同他交往。他似乎天生具备行为纠偏的能力,对美德这类抽象的概念有着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正是这种从年少时代就开始的一锤一锤的锻造,将一个印刷工最终造就成为美国的开国元勋。而这一切,全是只接受过两年正规教育、12岁就成了一个小工匠的富兰克林自身努力的结果。

他的功绩光耀史册,他的发明惠泽后人,然而,真正使他在逝世后二百余年来仍能成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年人的偶像的原因,则应归功于他留下的那13条道德准则。

在富兰克林身上,凝聚着北美资产阶级的全部特质:不畏宗教权威、敢于冲破传统藩篱、实用的功利主义哲学。从他的一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资产阶级成长的脉络。富兰克林身处理性时代,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是离经叛道者,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一切,决不使自己陷入宗教的某派特有教条或教派间的神学争论中去。作为一个自然神论者,他把宗教的作用和劝善惩恶联系起来,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上帝最看重的莫过于对人行善,善恶皆有报应,或在今生,或在来世。他确信,“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挚和廉洁”,而“《圣经》本身对我并没有重要性”。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白手起家的故事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生动例证。他的一生,堪称资产阶级精神完美的典范。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译者 李子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936347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