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伦敦塔(一段留学英国的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继《北京人在纽约》之后,又一部真实反映中国人海外生活的力作——《伦敦塔》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伦敦塔》讲述了几个中国人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故事。书中的很多原始素材,是来自留英学生的真实生活。

有人这样评价纽约——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游走于天堂和地狱之间,那么伦敦是什么?

伦敦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伦敦或许更像是一座高塔,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幽闭、寂寞的空间里向塔尖攀爬,有些人爬到了塔尖看见了阳光和希望,有些人在幽闭、寂寞的攀爬中,停下了向上的脚步。

本书中的主人公如同我们身边的那个人,和我们经历了非典、伦敦申奥成功,和伦敦地铁大爆炸。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同世界一起变化着。改变了他们也改变了我们的感情、生活,和命运。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阴霾的故事,很多素材来自留英中国学生的真实生活。这些原来互不相关的人和事串连起来,可以感知出些许的艰辛与哀伤,同时,还有对于出国的反思。

对于英国对于伦敦,这个媒体大国、留学大国,每天几乎看不到任何让人振奋的好消息。从电视到报纸,从广播到网络,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这里不是歌舞升平也没有举国同庆,在伦敦,那些遥远的国度永远都有受苦的人等着仁慈的人们来解救……

跳出阴霾,伦敦算不上是天堂,也算不上地狱。伦敦或许更像是一座古老的歌特高塔,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塔里攀爬有些有爬到了塔尖,穿过了云层看到了阳光,有些人停下了脚步在幽闭中徘徊。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二○○二年,对于丁伊凡来说从一开头就有一点特别。那年春节他从伦敦回香港过春节,那个时候妈妈请来的算命先生说他这一年将会走桃花运。这个相士的话让丁妈妈兴奋不已。老太太一直希望已经27岁的独生子尽快结婚。这个年,她老人家是彻底过得不错。过了农历年之后,丁伊凡离开香港回伦敦,机场送别的时候,丁妈妈还一再叮嘱他不要光顾着玩,要好好找个女孩子安定下来。

丁伊凡这些年认识不少女孩子,后来成为他女朋友的也有几个,曾写信、打电话表示不惜一切代价要做他女朋友的就更不在少数了。10年前他从香港来到伦敦的时候不过是一个瘦瘦怯懦,带着一副大黑边眼镜的中学生。如今他虽然相貌依然平平也没有出众的才华,但是近两年在伦敦的华人学生圈子里,他却相当受欢迎,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是他在伦敦华人女学生圈子里很有市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有一本如假保换的英国护照。按照英国法律规定,一个外国人和英国公民结婚后两年即可获得英国永久居留权,获得“英国绿卡”之后1年,夫妻中非英国公民的一方就能选择加人英国国籍。正是因为“嫁给丁伊凡”就等于是搭上移民英国的快速直通车,所以这几年丁伊凡的身边总是有想甩都甩不掉的追求者。而且这一数字也似乎有同中国学生来英国读书的数字,呈同步等曲线增长的趋势。从小看着父母分分合合的丁伊凡一直对爱情和婚姻生活有着一种执著,他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自己爱的女人,而且是那种不是因为他的英国护照而爱他的女人,但是他的这个希望似乎总也实现不了。这几年连续交往的几个女孩子个个都是那种现代主义者,她们都很有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她们知道要如何选择该走的道路,也知道如何找一条捷径加快实现目标的速度。

当那些女朋友用尽各种办法最后献身于他并要求尽快结婚的时候,当初那些用以伪装矜持的温柔面纱就会迅速被撕去,换上的全是急功近利的脸孔。这也就到了丁伊凡要和她们说再见的时候了。每甩掉一个女孩子,丁伊凡都会被对方骂成一个感情骗子。被人骂多了也就麻木了。其实他根本不介意别人说他是花花公子或是其他,因为他知道那些女孩子根本就没给过他什么所谓的爱情。

在他住的公寓附近有一家名叫“Old Oak(老橡树)”的酒吧,由于这个18世纪的酒吧年代久远,在那一带很有点名气。晚上一过7点,老橡树酒吧总是川流不息断不了来人。丁伊凡也是这的常客,他喜欢把自己淹没在酒客的喧嚣和香烟的气味中。

刚刚6点多一点,酒吧里还没什么人。丁伊凡找到酒吧门边上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

他叫了一杯黑啤酒和一份炸鱼和薯条,拿出刚刚在街上随手捡起的一张中文报纸随意翻看。一则分类广告中的“诚征女友”的广告吸引了他。“英籍华人,诚实有事业,重感情不沾烟酒,征25岁以下未婚女。电话×××××××××××。”这个广告在多家华人报纸上同时常年刊登。广告本身并没什么稀奇,吸引他的主要是关于广告男主角的故事。两位在华人媒体工作的朋友曾经同他谈起过,那个广告中的男人姓万,此人所谓的事业就是他开了一家小小的兼卖二手商品的废品回收公司。事实上万君早就结婚了,如此大张旗鼓地“诚征女友”,不过是要寻找免费性安慰罢了。这种人在英国的华人圈子里似乎为数不少。

他埋头喝了一大口啤酒。喜欢上这种黑啤酒还是最近的事,因为它那种滑腻而苦涩的口感,他才27岁难道就对女人没有了兴趣?唉,要是果真如此,这大概就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最大悲哀了。

嘀嘀,嘀嘀,放在裤兜里的手机突然唱起来,丁伊凡不耐烦地掏出来瞟了一眼,那是一条短信。发送短信的是两三个月前在一个华人聚会上认识的来自南方的王妹妹。丁伊凡最讨厌的就是自己沉浸在思想世界的时候被人突然打扰,更何况那个妹妹正是他最看不上眼的那种类型。王妹妹其实眼睛妩媚,身段玲珑,原本是他喜欢招惹的那一类,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匆忙之间他还把他的电话写在了餐巾纸上塞在了那只柔柔的小手里。但是丁伊凡很快就发现,那会上只要是这位妹妹打听清楚有英国身份的男人,不管年龄大小、结婚与否、人品如何,一个不落,统统看着她抛过来的媚眼,恍恍惚惚中接过她的小纸条。接到她电话号码的甚至还包括那些谢了顶、有老婆、明显色迷迷只会讲粤语、相貌猥琐的老伯伯。她的这种勇于牺牲着实让丁伊凡觉得有点反胃。于是王妹妹本人连同她送的那张小纸条,当天就被他丢了。

只是在冲动下塞在人家手里的电话号码却留下无穷后患。也许是王妹妹还保留着一丝矜持,再也许是锁定的目标太多,这位王妹妹并没有天天给他打性挑逗电话,但是每天早晚两个手机问候短信还是让丁伊凡不胜其烦。一开始他就直言不讳地直接打电话告诉过王妹妹,他对她没有兴趣。王妹妹果然有修养,接了这样的电话不但不恼,反而更坚定了她将丁伊凡追到手的决心。她的执著几乎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地将这位丁公子对女人的兴趣全部蚕食了。

“你说,既然她这么瞧不起我,当初为什么要嫁给我?”一个中国男人有点悲愤的声音从丁伊凡身后的椅子那边传来。在酒吧里很少有人能听懂中文,所以中国人在酒吧里说话都完全没有顾忌。身后说话的那个人从口音上判断,应该也是福建一带的,这个突然闯进来的小插曲,再次打断了丁伊凡独自凭吊的兴致。他觉得有点败兴地再喝一口酒。那个福建男人声音越来越大,大到在这个酒吧里每一个能听懂中文的人,都必须忍受他的满腹牢骚。丁伊凡有点不悦地回头看着那个已经喝了不少的福建男人和一直在努力想要拉他回家的男性同伴。

“我知道我自己是谁。以前我确实是个偷渡客,但是熬了15年,我现在也有身份了,我也有英国护照了。15年啊,我在家乡的老婆一直帮我拉扯着三个孩子,我走的时候,我的那个小儿子才刚刚1岁,长得很白很漂亮。15年过去了,我本应该回国让他们风风光光的。但是我却没有,而迷上了她。”福建男人用拳头猛敲桌子,引来酒吧保安的侧目。和他同桌的那个朋友一个劲地劝他:“你喝多了,别在这里闹了,我们回去吧。”

“你别拉我,我不回去。你让我说完啊,你为什么不让我说话?”福建男人烦躁地抡着胳膊,试图摆脱那双紧紧抓住他要把他拉走的那双手,“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瞒过她,我没瞒过她啊。两年前,我就告诉她我是一个偷渡客,不过还有几个月就能拿到英国国籍了。她那个时候刚刚进大学读硕士。我像狗一样工作,每个月只休息四天,只要不上班,我都和她在一起。那个时候我给她钱,带她吃遍了中国城的每一家餐厅,我想尽一切办法去讨好她,她知道我有老婆,但是她让我拉她的手,让我亲她的脸,让我……她从来没有拒绝过我。我自己就飘飘然了,一个读了这么多年书的美女竟然看上了我这么个人,我上辈子修来的。当我拿到英国护照的那一天,她让我和老婆离婚然后娶她。我当时乐昏了头,一个20几岁的大姑娘,竟然主动要嫁给我,嫁给我这么一个偷渡客。我能不答应吗?我……我离婚那天,老婆哭得很厉害,全福清的人都骂我是没良心的陈世美。我这个陈世美真的遭报应了。当她利用我得到了英国国籍后,她就要求离婚。她还告诉我,她一直非常厌恶和我的这段关系,和我在一起哪怕是多一秒钟都会让她恶心。她从头到尾都看不起我这个偷渡客,对于她来说,我仅仅是她能留在英国的最后一步棋。”福建男人突然用双手揪住了同伴的衣领,直勾勾地盯住那个可怜的替罪羊,眼神中喷射出愤怒的火焰绝望地说,“为什么我奋斗煎熬了15年才得来英国护照竟然这么轻易地就毁了我的幸福!为什么?!”

同桌的朋友一边生气地把那双手从自己的衣领上挪开,一边愤愤地对着那个半醉的男人吼道:“你醒醒吧。你和她原本就不般配,你除了有一本英国护照你还有什么?当初就是你自己贱嘛,你自己根本就知道她会看不起你,只是你自己不愿意承认。你一直觉得那本护照能帮你,结果呢,那个小本子真的帮到你了吗?你醒醒吧……”福建男人心不在焉地听着,突然用那双被烟熏成黄色的手猛地捂住了嘴巴,脸上一副马上就要吐出来的表情。同桌朋友急忙把他拖到洗手间。

丁伊凡在一边呆呆地听着别人的故事,恍惚间觉得那个福建男人或许正在演绎着自己几年后的痛苦。直到他再看到他们从卫生间出来。那个刚刚还张牙舞爪的福建男人,此刻脆弱得像个乞求别人保护的孩子,他顺从地将头靠在朋友的肩头,任由别人把自己带出这个喧嚣的酒吧。丁伊凡不知是因为喝下的那杯黑啤酒在作怪,还是被那个男人绝望的眼泪灼伤了,丁伊凡觉得自己体内正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思绪在悄悄升腾。他疲惫地靠向那柔软的椅子背……

从老橡树酒吧回家,丁伊凡需要穿过一个叫“东角绿”的小公园。原本就不很热闹的公园晚上就更冷清了。偌大的一片草坪周围只有路灯静静地站立着,黑色的灯柱显得寂寞而颀长。公园里面有一张靠背少了一根横梁的旧长椅,那是丁伊凡经常坐着享受阳光的地方。起先丁伊凡坐这个旧长椅也不是因为这个长椅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因为它几乎永远是空的。久而久之,丁伊凡也就习惯每次都绕到那个旧长椅身边去坐一坐。

但是在这么一个秋天的晚上,那个旧长椅上却坐着另一个人。一个女孩子全身蜷缩在椅子中,头低低地埋在膝盖上,一只手拿着放在耳边的电话。丁伊凡只能看到那垂在她脸颊两侧的柔顺黑发。虽然看不见她的脸,不知怎的,在他的意识中,那飘动的发丝似乎不再是发丝,而是随着夜风飘浮的眼泪。也许是酒精的作用,丁伊凡下意识中有一种冲动,一种想冲上去听听那个女孩子说什么的冲动。不过仅仅是冲动,丁伊凡对自己笑笑,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丁伊凡的家是他5年前从朋友手中买下的两室一厅的公寓房。公寓位于南伦敦的社区,因为它既价格便宜又离学校近而买了下来。尽管他一直没有少过留宿家中的女人,但是他却从来不让任何一个女人搬进来和他同居。他的理论是,女人一旦和他住在一起之后就会自认为有权利管他了,也就有了要挟他结婚的危险。但是他都会给历任女朋友一把这个家的钥匙,以方便她们随时照顾他的生活。

在楼下丁伊凡就看见自己的屋子亮着灯,十有八九是她在屋里。

刚刚打开门,丁伊凡现任女友庄文嫣就闻声跑了过来。“你终于回来了,给你打了一晚上的手机都没联系到你,我还以为你出事了呢?呦,你喝酒了?”

丁伊凡一面推门进卧室,一面漫不经心地说:“尽瞎担心。我不是都好好的嘛。挺晚的了你赶紧回去吧。我挺累的要睡一会儿,就不送你了。”

庄文嫣似乎根本就没有听见他的话,径直跟着丁伊凡到了卧室,坐在床边,一把搂住丁伊凡的肩膀亲呢地晃了晃,“唉唉唉,你先别睡,我妈打电话来警告我,要不就是和你赶紧结婚,要不就是读完这个硕士之后回国。一年的时间说话就结束了,你说我该怎么和她说啊?”

P2-7

序言

二○○五年的八月最后一个周末。

海水一浪一浪地拍打着“维多利亚号”,甲板上站了些从法国迪亚普(Dieppe)来英国旅游的中学生,他们一路上唧唧喳喳地用薯条喂着一直在船边飞着的成群海鸥,他们快乐兴奋的情绪感染了船甲板上的所有人,除了站在船头甲板角上的那个沉默的中国男人——丁伊凡。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中国男人独自在船的角落里站了多久。

船开得很快,眼前渐渐出现了英国海岸悬崖的浅浅轮廓。站在甲板上的很多乘客都兴奋地用手指着远处隐隐的那道白色,英国,英国到了,英国真的就要到了。丁伊凡心里一直抗拒的事情终于还是不可阻止地发生了。他抬头看看那越来越近的纽黑文(Newhaven)港,再低头看看脚下那滚滚奔涌的深蓝色的海水。他眩惑了,眩惑于英吉列海峡海水的深沉,眩惑于那片深沉中的波涛汹涌,眩惑于那波涛汹涌后的变化无常。望着那片不平静的深海,他一时也想不明白,一个人真要决定从船上纵身跳入这浩瀚深海,到底需要多大勇气。

后记

这是一个似乎弥漫着灰色调的故事,故事的很多原始素材,是来自留英学生真实发生的故事。我就是用笔将那些原本互不相关的故事碎片文学化,然后串联起来。最后将这些故事同时附加在了几个虚构的人物身上。正如小说的开头我写的那样,出国镀金的大凡就是三种结果:除了少数是真镀上了金的,剩下的不是没镀上金却往脸上贴金的,就是干脆连坯子都一起给毁了。我书里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后两种人。那些在英国历经风雨,最终见到真彩虹的人也有。他们这些佼佼者无论是最后选择在哪里继续奋斗,始终都是我们的骄傲。但是这部小说里没有写到这样的优秀人物,不是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而是我怕把那类偶像的故事写进去,自己会情不自禁地把小说写成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

英国是世界上的媒体大国,但是在这里的媒体上几乎看不到任何让人振奋的好消息。从电视到纸质媒体,从广播到网络平台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坏消息。这里听不到歌舞升平,也看不到举国同庆。在媒体上,政客们永远都在争吵,高速公路上永远都有车祸,城市里永远都有少女失踪,那些遥远的国度永远都有遭受苦难的人们等着大家解救……英国教新闻的老师会这样说:“BM news is g00d news(~息就是好新闻)。”人在这里住久了,也就越来越习惯于捕捉那些灰色的东西。

跳出这些灰色的氛围,公正地说,英国有些东西确实让人着迷,但算不上是天堂;也有些东西让人沮丧,但也绝不是地狱。

伦敦到底是什么?伦敦或许更像是一座高塔,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幽闭、寂寞的空间里向塔尖攀爬,有些人爬到了塔尖看见了阳光和希望,有些人在幽闭、寂寞的攀爬中退出了向上的脚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伦敦塔(一段留学英国的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8333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