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河北省获鹿县的历史档案,探讨了19世纪晚期以及20世纪早期中国的乡村治理,细致地描述了村民们在治理村社及与国家打交道时的日常实践。
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五个章节考察了村社服务和田赋征收方面的一些内生性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第二部分探讨1900年后由于实施全国性的行政制度及现代化措施而在乡村中发生的变化,目的是据此评估“现代国家建设”(state-making)在地方村社中的实效。
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利用河北省获鹿县的历史档案,探讨了19世纪晚期以及20世纪早期中国的乡村治理,细致地描述了村民们在治理村社及与国家打交道时的日常实践。 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五个章节考察了村社服务和田赋征收方面的一些内生性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第二部分探讨1900年后由于实施全国性的行政制度及现代化措施而在乡村中发生的变化,目的是据此评估“现代国家建设”(state-making)在地方村社中的实效。 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部分 地方治理 第二章 背景 第三章 农民社群中的合作与控制——乡地制 第四章 规则、自利和策略——乡地充任纠纷 第五章 征税 第六章 土地和税收管理 第二部分 1900年以后的新变化 第七章 权力、话语与合法性——村正充任纠纷 第八章 兴学上的合作与冲突 第九章 精英行动主义 第十章 乡村重组 第十一章 清查“黑地” 第十二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地图和图表目录 地图 1.1920年代的获鹿县 2.1932年的河北省 图表 2.1 1930年代冀中南和东北部种植模式 2.2 1939年获鹿县马村的种植模式和商品化 2.3 1942年顺义县沙井村的种植模式和商品化 2.4 1930年河北省各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2.5 1910-1936年获鹿田赋征收率 2.6 1931年冀中南24县纳税情况 2.7 1930-1933年冀中南和冀东北税额完成情况 3.1 1912-1929年间关于乡地服务正式提起诉讼的纠纷数量 3.2 获鹿县和河北省税额完成情况 5.1 1914年、1917年和1920年获鹿县田赋征收累计月报 8.1 获鹿县小学堂的创办情况(1904-1917年) 8.2 获鹿县的小学堂学费(1914年) 11.1 1933年获鹿县第一区乡长已报和未报的黑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李怀印 |
译者 | 岁有生//王士皓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611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6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3.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