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点亮一盏感恩的灯/启迪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袁炳发主编的《点亮一盏感恩的灯》收录了《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国内知名杂志的签约作家或各大报纸的专栏作家所写的“感恩”文一百多篇。这些作品清新流畅,言简意赅,取例生动,叙述优美,不但可以陶冶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道德、情操,更能让大家在平静中、平凡中、平常中获得阳光般灿烂的启迪。

内容推荐

“启迪文丛”用最真挚的文字,最动人的情怀,最朴素的哲理,最经典的事例打开重新认识世界的心灵之门。

本书《点亮一盏感恩的灯》就是该文丛之一,收录了100多篇“感恩”文,分八辑编排。这些文章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舒缓压力,润泽生命。

《点亮一盏感恩的灯》由袁炳发主编。

目录

第一辑 有魔法的种子

陌生的康乃馨/听阁

父爱的风景/曹春雷

宽容是一种挽救/陈亦权

有魔法的种子/陈亦权

母亲的花园/安石榴

那雨伞,在心灵之上/黄家茹

妹妹的第一笔工资/林艳秋

点亮一盏感恩的灯/感动

疼/宏丽

豌豆花儿开/黄超男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崔修建

第二辑 乡村烟火是最美的风景

西雅图的“钉子”/紫贝竹

人性的爱抚/识途

乡村烟火是最美的风景/曹景常

感恩七色堇/于德北

粗心的牛贵贵/彭宏英

杰瑞的天堂/马德

流泪的鱼/归雁

土豆情结/仲利民

不合身的毛衣/金黄

母亲的葡萄/仲利民

向我挥手的那只蚂蚁/曾予

以爱的眼光行走人间/散石

第三辑 母亲的鞋架

天使穿了我的衣裳/朱成玉

夕阳下的影子/李兴海

穿过骨头抚摸你/小榭飞花

别踩疼了她的影子/包利民

请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孙道荣

有一种力量叫做责任/小政

将母亲“赶”出家门/夏容之

把父母的心接回家/荣子

感恩的家庭哲学/一路开花

汇款单里的爱/阿健

母亲的鞋架/澜涛

天使的样子/大崔

第四辑 最慷慨的捐赠

妈妈一辈子说过的“不”字/唐仔

一生的温暖/一路开花

李玉刚的家书/眼睛

你是不是付出了爱/马德

最慷慨的捐赠/阿健

为妈妈的发明/孙道荣

救赎/葛勇

温暖一生的圣诞卡/一路无语

感谢所有的人/兴旺

为爱奔跑,一切只为了你/王海莹

梦,指着故乡的方向/易水寒

出走记/田成林

第五辑 终于可以说一声对不起

敏感而脆弱的青春岁月/朱晖

偏食的孩子/水罐

我知道青春的疼痛/苏眙

谢谢你陪我走了这一段路/满江红

再牵一次母亲的手/曾玟

终于可以说一声对不起/朱子涵

母亲的生日/庄稼汉

守护/澜涛

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孙道荣

美丽的谎言/李兴海

最后一次支离破碎的善意/一路开花

窗外/田成林

第六辑 翅膀的恩赐

永不录取/朱子涵

只记恩,不记仇/卫宣利

我唯一的翅膀在你那里/曾予

喝白开水的幸福/水手

父亲的麦子/水手

母亲的棉袄/王磊

翅膀的恩赐/去绝踪

三日三十年/五色鹿

左手的报答/包石

最美的雪人/沧桑载世

无言之美/黎民

第七辑 百舍花布

约瑟夫的花园/老玉米

母亲替我做母亲/余有双

感谢给予/火鹤

一包花生/陈亦权

百合花布/于德北

只想听听你的声音/共水

第一位顾客/独钓雪

小心意/田力

风中的牵挂/袁省梅

父亲的梦想/安石榴

繁花/瑞福

爱的支撑/包利民

深深一躬/王国华

新壁纸/王国华

婚礼上的父亲/曹春雷

第八辑 珍藏12年的照片

蚊子喜欢溜墙根/郑宝

为我的灵魂打补丁的人/朱成玉

父亲的礼物/澜涛

不要那么早吵醒太阳/小榭飞花

恩师难忘/吉登顶

珍藏12年的照片/姜钦峰

50个布娃娃/宋昱

那双眼睛如此明亮/彭宏英

别踩疼了雪/楼缤纷

生活赐予善念的奖赏/马德

母爱到底有多深/纪洪平

宝贝,诀别是为了让你更好地成长/李夫

不能没有你/丁一一

奶奶做的面条/易水寒

试读章节

母亲的花园

文/安石榴

母亲这一辈子一直经营着一个小花园,从未间断过。说是小花园不为过,说是花圃也没什么不当。总之,母亲是在自家的园子中辟着一个地方专门养花。

几十年来,我们家因各种原因搬来搬去,但母亲的花园如同她随身的细软,从来没有闪失。花园的地点可以因事而变,跟随父亲的工作从城市到农村,或是在霜降很早的高山林场,或是在阳光充足的丘陵谷地。花园规格也可以因具体条件而定。如果新家的园子大,母亲的花园就大一些,如果新家只有庭院,母亲也一定巧妙地掂兑出一个地方,给她的花一个舒适的家。

母亲常常用她那平静的没有半点怨气的口吻感叹:“穷搬家啊穷搬家,越搬越穷。”因为在搬家的过程中往往无奈丢失或放弃些家什,但母亲对她的花竟与自己的儿女一般,精心照料,不离不弃。

母亲的花也不大普通。比如有一株,母亲说是生我三姐那年开始种它,五十年了——一直跟随着我们家,我们叫它荷包花。它萌芽很早,因此开花也早。冰雪消融不久,浅藕荷色的荆儿就齐刷刷地拱出黝黑的土地,园子里的春菠菜刚刚绿了地皮,母亲的荷包花就开了,一个个粉色的荷包穿成一串,像小巧的灯笼一样,在东北料峭的春风里煞是可爱。因此总有邻居,甚至住得很远地方的人也都到我家来观赏。可直到成年后,我在一个城市花园的花圃中见到了这种花,它其实叫荷包牡丹。不过,虽然一眼看出与我们家的是一个品种,但是姿容两异,如同天上人间,真真的大叹种花人的不同啊!

我父亲一直是母亲花园的支持者。他是营林工程师,与植物打交道是他的工作。有一次父亲公出,给母亲带回一株牡丹,母亲虽高兴,但疑心东北气候寒冷不能成活。父亲说嫁接过的,芍药根牡丹花。母亲还是态度有些保留地植在她的花园里。第二年夏天,牡丹花开,粉如云霞,娇嫩异常。东北的花大抵颜色浓重,造型粗粝,像牡丹这样娇艳柔美的很少,母亲因此高兴得什么似的。

后来,又是父亲送母亲两棵蔷薇花,一棵紫红色的,一棵鹅黄色的。在今天这两种花也许不算什么,但三十年前,我们家那个地方从来没见过复瓣的紫蔷薇,更不知道有黄色的蔷薇花。尤其鹅黄色的,开起来丰满圆润,朵朵紧挨,密密相连,一眼望去黄辣辣的一片花海,小小的圆形绿叶零零星星地点缀在花儿中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从来不知道花儿可以开得这样热闹夸张!

我稍大一些,在同学家认识了一种百合花,砖红色花朵,上面布满黑色圆点。我觉得好奇,赶紧要来一棵送给母亲,母亲很熟悉它,并不觉得奇特,但也许因为是女儿送给她的,便高兴地种在花园里了。

当然。母亲的花园还有许多花,它们从春天开始,总是花开不断,这个落了,那个又开了。秋风乍起时,大丽花开得更浓更烈,所以我们家的秋天没有一点萧索的肃杀之气。似乎一年四季都是花香四溢的夏天。

因此很自然的,我的记忆中,清晨起床大都与花儿有着牵连。母亲总是先轻轻的,但显然是清亮亮地叫我们:“闺女们快起来吧,看花儿又开啦!”这时候总会有一个姐姐慵懒地问:“妈吨,是什么花又开了?”母亲一边应和着一边打开窗户,一股湿润的清香刹那问飘满屋子。我知道母亲就站在炕沿边,我的枕头旁,不用睁开眼睛,只有母亲带着朝露和花草的香气……

但是母亲老了,花开花落,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八十四岁了。有一次我回家看母亲,晚饭后与母亲坐在她的花圃旁边,夜色穿过月光,像轻纱一样一层一层地落在母亲的花上,花儿的颜色渐渐的朦胧。模糊,最终趋向一致的深沉。我记得从童年起就常常陪母亲悄无声息地站在夜色中的花前,看着花儿一点点的变化。夏天的晚上清凉又安静,母亲把手轻轻放在我的肩上,她是不说话的,一句都不说。但老了的母亲与我对坐在她的花前却絮絮地唠着从前的往事。我听见母亲的话语清幽起来,像是浮在空气中似的。“怎么办呢?”母亲说,我看着母亲没吱声,不知道母亲有什么疑问,母亲望着她的花:“怎么办呢?我要是死了,这些个花可怎么办呢?”我的心忽然震颤了—下,不知道怎么回答,沉默了好一会儿,母亲兀自地说:“也真是稀奇,有一户人家养着白色的芍药,可好看了,那家老太太好像是可以卖给我一棵。”顿了一下,母亲接着说:“我不能要了,侍弄不了喽。”母亲的语调里带着些无奈,我知道母亲的花是从来不卖的,也极少送人。母亲曾经跟我说过,那要花的大多看花好看,一时起了兴致,要到手了,却未必好好侍弄,实在是糟践花。这一点母亲与父亲截然相反,凡有看花的,父亲总是热情非凡。高兴得不等人家张口,就要主动奉送,母亲总是及时拦住话头。说这季节不是移种的时候,等以后再说吧。这招极灵,一般不会再有麻烦了。

去年秋天回家,见母亲的花圃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土坑,母亲说:“你四姐住着平房,我把花移给她一些。”我懂得母亲内心的不舍和牵挂,但我实在找不出话来安慰她。

我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我的四个姐姐都喜欢养花。她们用现代的所谓科学的方法,弄得花儿奇臭无比。她们用那些污秽的东西浇灌花儿,母亲叹道:“真是蠢啊,怎么能用那些东西……”四个姐姐常常把自己养的花孝敬母亲,我在旁边看着那些所谓的花,禁不住想笑。母亲也并不说什么,代为侍弄,只是在她们回自己小家时,母亲便把侍弄好的花给姐姐们带上。

一年春节,二姐从遥远的西安寄给母亲两枝腊梅,母亲欣喜若狂,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竟像十八岁的少女一样雀跃,非常张扬地表示了她的心情,然后仔仔细细地插在瓶中。大姐听说后,从哈尔滨专门写诗奉于母亲膝前:

古都万里寄凝香,骨肉亲情比路长。

应是别启看花眼,且从枝外赏芬芳。

五瓣如女散还聚,一蕊似儿昂亦扬。

清水玉钵梅似我,堪慰白头永思狂。

母亲微笑着在沁人心脾的花香里听我给她朗诵,浓浓的亲情便在大年里萦绕回荡,久久的,暖洋洋的。

母亲没有移走的花有我送她的百合。我是她最小的孩子,“这是我的老闺女,我的净肠儿啊!”有一次我听母亲这样对别人说。

P9-11

序言

又一个春天哨然而至。

当我们把即将付梓的稿子整整齐齐地放在案头,心里不由掠过一丝欣喜。抬眼望去,窗外花树嫣然,初绽的新叶也努力地绽放出浅浅的青绿、淡淡的鹅黄。

我们不敢自称为启迪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有着成为启迪者的梦想。任何一本好的读物都有喻悦心情、教益人生、启发智慧、拨开迷雾的作用,而上述种种也是我们这一套丛书的追求。

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比肉体的成长更为不易,更为艰难。这也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有那么多的先哲不单苦苦自省,还力图用自己的思想照亮他人生命的原因所在。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哪一句话不让我们获得感动,获得力量。柏拉图沉吟:“有理想存在,地狱就是天堂。”卢梭断言:“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伽利略慨叹:“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爱因斯坦警示世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哪一个身影、哪一行珠玑之言不让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正因为“传而有习”,后辈作家们也以自己的人生体验,自己的生活阅历,自己的缜密思考,自己的独具匠心,把他们的所学所悟记录下来,传承下来,使人们可以获得“心灵鸡汤”的营养,从微小处鉴别、校对、修正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本套丛书内所收录的作家大部分是《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国内知名杂志的签约作家或各大报纸的专栏作家,他们的作品清新流畅,言简意赅,取例生动,叙述优美,不但可以陶冶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道德、情操,更能让大家在平静中、平凡中、平常中获得阳光般灿烂的启迪。

2011年春天编者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点亮一盏感恩的灯/启迪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岩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06102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