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荡心灵的唐诗天地,读懂唐诗的完全宝典!彩色引导页带领读者走进阅读胜境,让读者一览全书精华;精心挑选2300个便于读者查阅的唐诗知识点,使读者轻松自如地获取唐诗知识;书中大量的插图,精美清晰,直观形象地再现文章内容,让阅读不再枯燥!
图书 | 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涤荡心灵的唐诗天地,读懂唐诗的完全宝典!彩色引导页带领读者走进阅读胜境,让读者一览全书精华;精心挑选2300个便于读者查阅的唐诗知识点,使读者轻松自如地获取唐诗知识;书中大量的插图,精美清晰,直观形象地再现文章内容,让阅读不再枯燥! 内容推荐 本书从诗歌的起源说起,讲到了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歌,讲到了唐诗故事、唐诗文化。唐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读唐诗会让我们浮躁的心情变得平静,思维变得敏捷,心胸变得开阔……让我们徜徉在唐诗的海洋里,一起去感受人生百味,一起去欣赏天下古今之大美。 目录 一、唐诗入门 二、唐诗分期 三、唐代诗人 四、唐诗用典 五、唐诗地理 六、唐诗文化 试读章节 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重要诗体。 “楚辞”是我国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方言声韵和文学样式,叙写当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貌,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特色。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整理成集,取名为《楚辞》。和《诗经》一样,《楚辞》也是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集。 楚辞的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指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这一点来讲,它是战国末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以楚地民歌为基础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作为诗歌总集的名称这一点来说,《楚辞》收录了战国时代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最迟在汉代前期已经有了这一名称。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另外,由于屈原所作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后人称为“骚”或“骚体”。在辞赋盛行的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史记》中也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楚辞》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这一独特的文体,而且深深地影响着历代散文的创作,可以说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和渊薮。 屈原作为楚辞的开创者,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一系列不朽的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出现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但在现存的《楚辞》中,主要是屈原和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多未能流传下来。 对于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非常中肯的。除此之外,《楚辞》中屈、宋的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抒情风格等,无不带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汉乐府 汉乐府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又一个高峰。 汉乐府是指汉代乐府官署所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供统治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非常相似;另一部分则是民间流传的俗乐,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才是汉乐府的精华部分。根据《史记·乐书》的记载,汉乐府的设置最迟是在汉惠帝二年(前193年),但在汉武帝时搜集民间俗曲才趋于兴盛。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一百卷,分为十二类著录,氓口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是收集从西汉到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代乐府民歌四十余篇,多数为东汉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的生活状况,用犀利的语言表现爱憎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与《楚辞》的浪漫主义手法不同,它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的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出了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它采用叙事写法,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致入微。因此创造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同时,故事情节也较为完整,而且能够在描绘典型细节中突出思想内涵,不但开拓了叙事诗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是我国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虽然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主要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属于抒情形式,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也缺乏对于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具体的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经出现了大量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独特性格的人物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别是《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较之《诗经》中的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增强了。《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进入了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P5-7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 读唐诗可以让我们保持最初的真诚与善良,燃起最初的激情与活力。中国的孩子尚在襁褓中时,父母就很自然地边拍着宝宝边轻念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父母们或许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学唐诗,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并且从未停止过。也许父母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就从这几句唐诗开始,他们就已经在孩子纯净空廓的心田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那么,究竟什么是唐诗呢?仅是文学作品吗?在唐诗中,蕴涵着怎样更多、更深远的东西呢?关于这个问题,叶嘉莹教授引用了中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四句话,诗其实就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她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其实就是人心的苏醒,它能够使人“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净化心灵,开启智慧。 读唐诗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上通古人的伟大心灵。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失恋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心情便好起来了。如果曾经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又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便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哪里能找寻出一丝隔阂?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 读唐诗可以让我们饱览天下胜景,遍尝人生百味,赏尽天下古今之大美。名山大岳、洲峡津渡、亭台楼阁……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脚踏唐代诗人的足迹游遍千山万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瑰丽。同时,唐诗又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始终蕴涵着一种生命的感动和召唤。人生百年,几多曲折,其中的得失利害、波澜起伏,我们又能控制多少?当你的人生面临着彷徨,甚至陷于困顿时,与其顾影自怜,不如仔细看看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东西。 读唐诗可以让我们去除渣滓,心如纯金,历千万劫,克千万难,从而无比坚强。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于丹在和叶嘉莹先生的一次对话中曾经感叹:看到诗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人如此自信,如此优雅,觉得这种人格的境界特别令人心向往之。那穿越时空的诗词可以赋予我们生生不已的感动,唤起一种活泼开放的精神,那将是无尽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这样一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中,积蓄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无疑“能够使得一个人超越小我生命的狭隘和无常,把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并且给予你坚强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转眼千年已逝,浪漫的大唐王朝已经远去,如今已是物非人亦非。基本知识积累不足,阅历不够丰富,理解有偏差等原因,使我们现代人学起唐诗来,会有坠入重重迷雾之感,虽然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唐诗,却总不能触类旁通,理解到唐诗的内涵和精髓。学无常法而必有法,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此书把唐诗中的基本常识全部整理出来,配上插图和解说,以易读精美的方式展现给读者,使读者抓住学习唐诗的突破口,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有关唐诗的最多知识。希望本书可以成为读者学习唐诗的首选必读物,带领大家领略唐诗的绝代风采。 诗是什么,她源于何时何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远古至近代的诗歌不计其数,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是浩如烟海。远古神话中,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唱出了“候人兮猗”的情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中国有确切记载的诗歌产生于西周时期。孔子编订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汇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后世的人们承袭着先人的余脉,楚辞、乐府、永明体相继应运而生。经过千年的沉淀,它们共同铸就了唐诗的辉煌。我们在本书中为读者寻根问源,从诗歌的源流开始讲起,直至全盛的大唐时期,使读者能够对唐诗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 从唐诗说诗的作法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格律诗被称为“近体诗”,只是今人在沿用古人对它的称呼,它实则很古老,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时得以成熟。唐诗在句法、用韵、平仄的运用上都己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给人以韵味悠长,意境浑厚,言虽尽而意无穷之感。本书把诗的分类细细地讲解给读者,以唐诗原文为例,并配以示意图和说明,深入浅出地把句法、用韵、平仄等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书为读者指出读懂唐诗的捷径,在读者熟读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意识的知识学习,有事半功倍之效。 唐诗——一座不可逾越的诗的高峰 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由于社会现实状况的不同,导致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诗有着显著不同的风格。你有时感受到的是,繁荣富贵却无靡靡之音的慷慨放歌;有时感受到的是,濯足清流却又关心民瘼的悲鸣;有时感受到的是,驰骋疆场、为国捐躯的壮志情怀……不同时期的唐诗都有着不可抗拒的独特艺术感染力。本书结合大唐王朝的兴衰起伏,带读者感受不同时期唐诗的不同特点和风情。 永远的灿烂——唐代诗人 一谈起诗歌,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诗。诗歌发展到唐代,便进入巅峰状态,达到精美绝伦的境地。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尚还知名的唐代诗人就有二千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有近五万首。如此不难想象,唐代让人叹为观止的诗歌盛况。唐代的诗人是中国诗坛的繁星,因为他们的光芒,中国诗坛才能够如此璀璨耀眼。本书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为分期,结合诗人的名诗赏析,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众多诗人的性格特点、生平经历。富有故事性的叙述,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知识介绍,使读者穿越时空的距离与诗人面对面。 开阔视野韵唐诗典故 “朔雪白龙沙,呈祥势可嘉。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李商隐《喜雪》一诗共用了十八个典故。李商隐写诗好用典故,有人说他“好积故实”。典故用最精简的语言,表现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同时典故还可以增加诗文的韵味和情趣。自古以来人们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讲究用典,就连反对用典的人,在作诗作文时也会不自觉地用起典故来。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把唐诗中的众多典故展示给读者,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不仅可以提高欣赏唐诗的水平,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说不定还可以成为向别人炫耀的知识资本。 走进唐诗中的神话世界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洞庭水湄秋草依风,诗人李白不禁联想起娥皇女英的神仙往事。“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晚唐诗人李商隐,用“情诗”一般的美丽语言,讽刺了唐代那些迷信长生不老之术的皇帝。“瑶池阿母”是谁?“八骏巡游”又是什么故事?……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故事,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流传不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们,将这些久传不衰的神话传说入诗,诗的意境与神话故事完美结合,留给了我们一种美妙的意境。它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香草美人互映,天神地灵同舞,奇特的意境、瑰丽的色彩,使人为之惊叹,为之折服。本书把唐诗中数说不尽的美丽神话传说选摘出来,并且配上插图,图文并茂,趣味十足,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神奇绚烂的神话传说世界。 脚踏唐代诗人的足迹旅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的地方,一千多年前却有着不同的风情。千年已逝,到如今已物是人非。本书结合诗句和历史,把唐诗中的古城名关、山河湖海、亭台楼阁、寺庙桥梁等,还原在你的面前,颇有唐风唐韵。读此书你宛若踏入繁荣富贵的长安城,走入那个繁华开放的世界中心;宛若站立在黄土高原,远望那天来之水,滚滚流向东南;宛若在月落乌啼寒霜满天之时,听到了寒山寺那飘渺的钟声……大唐的情和景,宛若亲见,让你心动不已。 从唐代衣食住行感受唐人生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随便摘出两句唐诗,我们就能生动地感受到唐人生活中的细节。人们的衣食住行,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衣食住行是人类心理最好的反映——无论你做什么,想什么,都能在外表有所体现。本书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把唐人的衣食住行及民俗风情,用图与诗文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从这个有趣而又独特的视角来窥探唐朝和唐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晓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975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3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3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