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电影的“现代性”首先是通过电影叙事的“现代性”来呈现的。电影叙事上的“革命”或者“变革”是创作者世界观、创作理念发生变化的直接体现。

本书作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电影的美学发展趋势——“极致为美”,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机智的分析。作者从导演、演员的个性原则、影像的感性原则、电影的奇观化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这种“极致为美”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电影美学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参照意义。本书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经典叙事作为参照框架,对现代电影叙事如套层式、圆周式、交叉式、进行时式等形式作出了细致而独到的分析,特别体现了作者难得的电影修养和艺术敏感。

内容推荐

20世纪70年代后的现代电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它在电影理念、电影结构、电影叙事、电影形式等各个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产生了不少具有大师气质的“主流导演”:美国的斯皮尔伯格、卡梅隆,法国的吕克·贝松,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希腊的安哲普洛普斯,意大利的托纳托雷,俄罗斯的米哈尔科夫,丹麦的拉斯·冯·提尔,芬兰的阿基·考利斯马基,还有伊朗的阿巴斯、贾法·帕纳西,日本的北野武,韩国的金基德、李昌东,越南的陈英雄,中国香港和台湾的王家卫、吴宇森和蔡明亮等极具活力的后新浪潮导演。他们的作品均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也许,从电影语言入手逼近现代电影的创作理念、美学原则是一条直接的道路。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电影”——界定之难

 一、“现代电影”

 二、“现代电影”与“主流电影”

 三、现代电影——后新浪潮导演的“作者电影”

第二章 现代电影语言

 一、电影就是电影

 二、战后的电影语言研究

 三、电影美学研究的再度尝试

第三章 现代电影本体卿——被表现的真实

 一、真实之维

 二、被表现的真实

 三、被表现的真实——现代电影本体观

第四章 极致为美——现代电影美学原则

 一、故事和故事的讲述

 二、影像中心的美学

 三、现代电影美学——个性原则

 四、现代电影美学——感性原则

 五、现代电影美学——奇观化原则

第五章 现代电影的叙事

 一、电影叙事的相关概念

 二、好莱坞经典叙事体系

 三、片中片

 四、现代电影的叙事迷宫:交叉小径的花园

 五、现代电影叙事的速度、深度、特征

第六章 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吕克·贝松:一位现代的电影“作者”?

 大卫·林奇:梦、歌、舞台、局外人

 科恩兄弟:幽默怪诞走向崩溃的犯罪故事

 奥利弗·斯通:主流电影之外的主流导演

 现代性的诱惑——《不准掉头》和《天生杀人狂》的比较研究

 朗·霍华德:类型电影的实践者

 《美丽心灵》:命运的风景

 阿尔莫多瓦电影的欲望、激情

 后库斯图里察时代的“巴尔干电影”

 《无主之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柏林墙——民主德国政治题材影片的一个胎记

 《窃听风暴》:一幕关于拯救的通俗剧

 北野武的“削落美学”

 陈英雄——有关越南的记忆、想象、凝视

 《三轮车夫》:重建一个爱与痛交织的世界

 金基德:现代荒原中的罪与罚

 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的台北故事

 台湾新电影中的台北和从未缺席的“中国”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电影--极致为美后新浪潮导演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方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72017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1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