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都之眼(四川文化隐藏的巨大秘密)
内容
编辑推荐

从《狼图腾》到《藏獒》,从《藏地密码》到《成都之眼》,最好看的四川神秘文化探险小说,首印20万册,全国持续火爆热销!

1933年8月25日,四川大地震,叠溪羌城从地图上消失……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一支神秘探险队登上旅程……

内容推荐

关于四川,这是一个你从没听说却又真实发生的故事。

在成都平原这块土地上,三星堆文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其神秘地湮灭之后,考古学家认为,除了金沙遗址,三星堆人还存在着神秘的第三支,这个神秘的“第三支人”建立了一个远超出古蜀文明的新文明。

揭开这个古蜀文明的秘密,与一个名叫叠溪的古镇有关。而线索则来自一支叫作“成都之眼”的玉片。

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以前,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四川也曾发生过一起罕见的大地震。川西北叠溪羌城古镇,被一场7.5级的强烈地震彻底地从地图上抹掉了。而叠溪羌城古称蚕陵,在史籍和传说中,它是古蜀先王蚕丛的生死故地。

70多年后,一名技巧高深的催眠师,一个羌族祭司的孙辈,一个盗墓贼的后人,一个不知来历、穿着古怪服饰的羌族人,一个亲历三星堆首次挖掘的传教士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英国人——

还有我,一个被人认为是“第三支人”后裔的普通青年——

我们开始了一场神秘冒险之旅。

就在这个时候,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开始发生了……

试读章节

从前,成都城要比现在小。也许小一倍,也许更多。在仅存于世的几位老成都曾经亲眼所见的历史中,这座城市被高大壮观的古代城墙包围着。进城的人和出城的人,要经过的是四道分别以东南西北命名的城门。即使是今天的成都人,即使并没有那样一道门存在,他们也仍然习惯性地将城西叫做西门,将城东称为东门。

这天清早,云层里的阳光透过还未散去的雾气,照射着成都西门的城墙。还看不出来天气将会有多么炎热,但是很闷,一丝凉风也没有。城墙下,人群以缓慢的速度移动着。这条交通要道上来往的,经常是赶着车的商贩和到外地寻找机会养家糊口的穷人,而现在,连在成都生活了半辈子的城里人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了。他们背着包裹,携家带口,往城外的方向走去。商人们似乎明白这些与众不同的人为什么和自己走在同一条路上,因为他们也都听说了,或者是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消息:年初日本人就攻陷了山海关,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伪满洲国”那一片土地了,攻下山海关后一路打到秦皇岛,又进攻热河,热河国民政府主席不战而逃,导致承德失陷;曾轰炸了东北三省的日军飞机和大炮,也对滦东各县进行了滥肆轰炸,4月份发起了对长城各口的总进攻,不久后就占领了北戴河、昌黎;听说北平已经全城戒严了;国民政府根本看不出什么抗日的诚意,倒是一直忙于剿灭“共匪”;塘沽协议居然允许日本人用飞机或其他方法视察冀东;看来北边是保不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日本人就打到家门口来,听说很快就要轰炸整个西南;很多人比我们还早,就从西门出城了,那儿有个防空地道可以躲避;川内一些县城、乡镇已经干旱了四十多天,许多人准备在十天以后的庙会上求雨。

在这个出城的队伍里,有三个身穿布衣马褂,只顾低头赶路的年轻人。他们看起来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有人会误认为他们是三兄弟,因为他们走路的姿势很像(手脚似乎有些僵硬),身材相近(和同龄的其他年轻人比起来,未免瘦了点,也矮了点),一样的沉默寡言。他们身上的衣服有些脏,但一看便知还是新的。如果有人和他们搭腔,他们只是摇头或者点头,然后加快脚步走开。他们不像那些出城避难的人带着杂七杂八的物品和笨重的包裹,只是一人身上背着一个布包。布包的样式和大小也是一样的。他们当中的两个人常常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另一个。他们的脚步匆忙,仿佛有什么要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已经看不见他们了。

在西郊一个人迹罕至的小道上,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轿车的式样正是政府要员和有钱人在大街上按着喇叭招摇过市,气势汹汹的那一种。现在它很安静,停在泥土路上半人高的杂草中,旁边还站着一个不断掏出怀表看时间的人。他也看了看太阳,就好像手里这个最先进的、机械的小玩意儿,还不如天上那个他看了多年的火球准确似的。不管怎么说,他要等的人应该快到了。

三人出现的时间刚刚好。他们在岔路上摆脱了出城的人群,悄悄拐上一条小路。在过去的许多天里,他们好几次来到这条路上,知道他们应该在什么地点,遇见什么人。此刻他们的样子已经与走在出城人群中大不相同。他们的动作不僵硬了,表情也放松下来。其中一位喋喋不休,一边走一边大声数落着另外两人。被数落的两人也不开腔,只是低头走路——可以肯定,那人说的不是四川话,甚至也不是汉语。这一点,只有在轿车旁等候已久,此刻已经拉开车门,启动引擎的人才清楚——他们说的是日语。他们是三个日本人。更确切一点,是三个日本军人。

他们上了车。车辆在崎岖坎坷的路面上颠簸着开动起来。刚才那个一直训斥另外两人的日本人,脱掉了已被汗水浸透的外套,接着很费力地拆开贴身布衫的一个衣角,从夹层中用手指拈出一张照片来。

照片上是一件玉璋。它的样子,也许会被普通人误认为是一把柴刀。尤其是在这张黑白照片上,它没有色彩,看不出玉的材质,只觉得这件物品异常斑驳、残旧(黑白摄影技术更加重了这样的感觉)。若隐若现的、有如云气般的花纹和斑块,就像柴刀上的锈迹一样。

这许多天以来,日本人已经习惯它了。他连看也不看,就把照片翻到了背面,将一幅绘制在照片后的路线图指给司机看。路线图画得简洁之至,只是两个字母:“A”和“B”,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弯弯曲曲的线条。也许司机早已接受过相关的暗示,他只是看了一会儿,便知道自己将要去的是什么地方。

然后黑色轿车加速,往一个方向开去。

P1-3

书评(媒体评论)

终于看到了代表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化小说!《成都之眼》横跨四川乃至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地震贯穿的天象和谶语,羌族古老的史诗和预言,在这样的宏大叙事背景下,作者写出了无与伦比的细节、一波三折的情节,这是一部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

——蔡骏

毫无疑问,《成都之眼》是类型化小说中的佼佼者。小说的情节涉及到四川民俗的方方面面:川剧、古羌族神秘传说、川西建筑、三星堆文物……在叙述方式上,希区柯克式悬疑贯穿始终,进一步增强了作品可读性。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语言上的功底使小说与普通玄幻作品有了区分。从这点来讲,《成都之眼》超越了类型,是值得收藏的珍品。

——李西闽

细致、密度极大的语言,暗含着一种宗教般的急迫和对文化的膜拜,在众多浅薄的文化悬疑类型小说中,《成都之眼》无论文本的文学性,结构的繁复性,还是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对于故事天才般的讲述,都称得上是一部登堂入室的精彩之作。

——周德东

挑人眼球的作品!从没想到巴蜀文明蕴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我敢预言,《成都之眼》将要引爆国内读者对于四川文化深层了解的热潮,就像众多崇拜者去西藏朝圣一样,四川同样有着深不可测的神秘吸引力。

——陈彤

四川是一个有奇迹的地方,《成都之眼》一下子放大了这个奇迹。我想当我下一次再从成都经过,甚至再一次看到“四川”“巴蜀”“阿坝”这些字眼,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六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都之眼(四川文化隐藏的巨大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5619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7.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3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