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筑生存空间(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本记录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的书籍,可以说是科城规划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图文结合,每章节间相递相承。首章为往汶川之缘起,第二章为调研纪实,第三章为龙溪乡之灾后规划思考,第四章记录二次汶川行,项目组往威州镇参加规划评审会;第五章探讨羌族文明的,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内容推荐

由于龙溪乡是羌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如何在重建中发扬民族特色,成为本次规划的一个关键领域。项目组提交的规划方案,充分贯彻“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普通百姓的利益”的工作方针和方法策略,并结合龙溪乡实际情况,较好地兼顾了发展中保护和保护中发展的要求;在地方特色塑造上,规划师们尊重当地的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注重体现羌族特色和本地风格,为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龙溪乡而不懈努力着、思索着、探讨着。

由此可见,规划师不仅要做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的设计者,同时还应成为民族文化的维护者与传播者。

本书不单记录了项目组成员在龙溪乡的踏勘和研讨,还记录了规划师对龙溪乡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以期从另一种角度去记录汶川大地震这个人类历史上重大灾难的片段。从这个真实的片段,可以看到同舟共济的关爱,可以读出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更可以感受到规划师的胸怀、理念和对未来的态度,而这也是每一个关心灾区重建的人、每一个规划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

目录

序一/1

序二/4

第一章 汶川·悯川/1

 一、广州,汶川 /1

 二、重建启动/5

 三、初往灾区 /6

 四、任务落实/14

第二章 龙溪调研之行/16

 一、汶川路难/16

 二、震后威州 /20

 三、龙溪乡 /22

 四、峡谷里的羌寨/26

1.龙溪村,长龙卧坡/26

2.马灯与阿尔,羌味浓郁/30

3.大门村,山路崎岖/35

4.上直台,难于登天/41

5.布兰村,自力更生/48

6.联合与俄布,重塑信心/53

7.垮坡村,孩子是未来/58

 五、阿尔沟考察之旅/66

 六、面临困难/70

1.与当地规划部门沟通/70

2.现状工作调查汇报会/72

3.大门村下山花絮/73

4.前辈的激励/75

5.北京奥运夜的余震/75

6.项目组的板房生活花絮/76

第三章 规划师的思考/78

 一、搬迁还是原址重建? /78

1.理想的选择/78

2.现实的尴尬/80

3.现实的选择/8l

 二、安置,艰难的选择/82

 三、用水,生命的维续/84

 四、环状路,未来的展望/87

 五、产业,腾飞的翅膀/89

1.直面现状/89

2.发展农业/91

3.开发阿尔沟人文生态旅游/92

 六、规划的困惑/94

第四章 再赴龙溪/96

 一、重返灾区/96

 二、重建中的龙溪乡/98

 三、规划评审会/104

第五章 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108

 一、羌族文化思考/109

久远的历史/109

释比文化/114

文明的归宿/118

 二、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126

向世界展示羌族文化/127

让所有羌民都住到羌式建筑里去/130

重温美丽的羌寨/134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汶川·悯川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摧毁了四川汶川。面对国难,13亿人民把灾区之痛当作自身之痛,或奔赴灾区,或捐钱捐物,或为‘灾区人民默默祝愿。在抗震救灾告一段落后,进入重建阶段,做好灾后重建规划就成为工作的重点。

广州科城的规划师们承诺为灾区做规划,希望早日赶赴灾区,完成任务。但经过了成都与映秀之行,他们发现,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遇的规划……

一、广州,汶川

2008年5月12日下午,广州花都,天空下着微微细雨,虽然已是5月,但还是让人感到丝丝寒意。

广州科城公司的副总经理陈革,规划三所的牟胜举正在花都参加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主题的会议。会间休息的时候,牟胜举把他的手机递过去,低声说:“陈总,你看这条新闻。”陈革接过电话,只见手机屏幕上写着:“北京时间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特大地震,震级7.8级。”

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地方——汶川,发生了巨大的灾难。会场上,许多与会者都收到了这样的新闻短信,_些人在低声讨论,这让会场有一点嘈杂,会议继续开着。普通人对于震级没什么概念,只是隐约地觉得:7.8级(后来修正为8.0级)应该很严重吧?

晚上,在酒店里吃饭的时候,大家看到电视新闻才知道汶川地震的严重性。电视上播放的是成都传过来的画面,进入汶川的公路被山体滑坡所掩埋,救援部队、新闻媒体都被拦在外面,看到的画面都是成都,一些房子倒塌了,许多人走到大街上。

这天下午,广州,这个南方城市依然平静,但几千公里之外的汶川却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5月12日,原本是极其普通的一天。孩子们正坐在课桌前,商店老板们正在纳客,出租车司机正驾驶着车辆,做工的、种田的、炒股论经的、开会筹划的……一切都是那样地常态。可14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摧毁了四川汶川,也摇动了半个亚洲,让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那一刻,8级大地震骤然发生,剧烈的冲击波迅速向外扩散。几分钟内,碎瓦横飞,数座县城,上百个乡镇,上千个村庄化作废墟,约1500万问房屋被摧毁,几万条生命匆匆结束人间旅程,长眠于地,数十万人或挣扎于废墟之下,或奔走惊呼,流离失所。

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还,不知道一刻发生了什么,同一片土地上的我们,还不知道远方的同胞们正经历着炼狱般的苦难。

广州科学城,科城大厦内一片沉静。下午三点以后,大家陆续知道了地震的消息,但只知道“是唐山大地震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进人汶川的所有道路都被破坏,信息的缺失更使大家心焦。

让人欣慰的是,在这次灾难中,政府部门以奇迹般的速度行动起来,投入到救灾中。而让国人更为敬佩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地震发生仅仅一个多小时后,就乘专机飞赴灾区。每个人都盯着网页,希望得到更多的消息。

第二天,科城公司规划研究所的方德洲早晨去上班的时候,经过报摊,看到所有报纸的头版都是浓重的灰色调,显得凝重惨然。这是国殇才有的基调!他心头不禁咯噔了一下,连忙买了一份报纸。

接下来的几天,公司上下都关注着汶川,讨论着电视里所看到的内容。

“最可怜就是那些小学生了,刚刚还在上课,忽然间灾难就降临了,他们年纪还那么小,还没来得及好好品味生活。”  “有一对将要举行婚礼的夫妻,就在婚礼前一天,丈夫被埋在了废墟下。”

“有一栋楼房,就剩一面墙了,那墙上斜斜地挂着一幅结婚照,可是像框里的人已经不在了……”

看到外界纷纷为灾区捐款,大家都在想,为什么我们公司还没行动呢?员工们都等不及了,纷纷跑到人事行政部,倡议开展赈灾捐款活动。

而公司高管层却另有考虑:对于科城,捐款当然是重要的,但作为一个规划勘测公司,应该发挥自己在城镇规划方面的特长,为灾后重建出一份力。公司负责人随即致电广东省规划协会,主动请缨,免费为灾区做灾后调研、乡镇重建规划。

这些都是员工所未得知的。看到员工们主动地为灾区捐款,陈革就去找肖刚董事长商议,肖刚说:“就让大家捐吧。同时,咱公司捐建一所小学吧。”于是,公司高管层作出了决定:捐献50万在汶川建一所小学。

P1-4

序言

汶川伤,国之殇!5·12汶川大地震让许多人家园受损,可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倾力相助。战士、医生、志愿者……纷纷奔赴震区最前线,抢险救灾大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当抗震救灾工作进入重建阶段的时候,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出现在电视上,也没有出现在报纸里,却深入灾区的每一村,每一寨,每一乡镇,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描绘蓝图,点燃希望。

他们,就是为汶川灾后重建作科学谋划的广东规划师!

他们,亲临灾区现场,为汶川绘制最新最美的蓝图;他们,与汶川人民心手相连,重筑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他们,是我省援助汶川灾区重建的先行军;他们的行动,是全省规划界向汶川人民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

根据中央与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县,湛江市对口援建龙溪乡。据此,我厅和省城市规划协会迅速反应,发出了紧急动员、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现场的倡议。湛江市城市规划局、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派出最精干的技术专家组成了11人的“龙溪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组”,于2008年8月2日至8月15日,奔赴灾后重建规划的“最前线”。在半个月时间里,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无畏前行,走遍了龙溪乡每一个村寨,圆满地完成了实地踏勘任务。

龙溪乡地处汶川县西北角,是汶川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乡,也是最穷的一个乡。全乡九个村寨,或在深山,或在峡谷,基本不能通车,道路艰险。

震后的龙溪,环境更为恶劣,条件异常艰苦,不仅基本的生活物资供给、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亟需恢复,而且,余震时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险情频频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艰难险阻中,项目组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灾区展开现场踏勘和实地调研,取得了详尽的现场资料,为龙溪乡重建规划的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最终,落实到图纸上的每一处数字和线条,都展现出规划师的热情、责任与创新精神;表达在规划成果上的每一处文字和图表,都饱含着规划师的情感、逻辑与奉献社会的精神。

由于龙溪乡是羌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如何在重建中发扬民族特色,成为本次规划的一个关键领域。项目组提交的规划方案,充分贯彻“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普通百姓的利益”的工作方针和方法策略,并结合龙溪乡实际情况,较好地兼顾了发展中保护和保护中发展的要求;在地方特色塑造上,规划师们尊重当地的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注重体现羌族特色和本地风格,为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龙溪乡而不懈努力着、思索着、探讨着。

由此可见,规划师不仅要做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的设计者,同时还应成为民族文化的维护者与传播者。

《重筑生存空间——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不单记录了项目组成员在龙溪乡的踏勘和研讨,还记录了规划师对龙溪乡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以期从另一种角度去记录汶川大地震这个人类历史上重大灾难的片段。从这个真实的片段,可以看到同舟共济的关爱,可以读出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更可以感受到规划师的胸怀、理念和对未来的态度,而这也是每一个关心灾区重建的人、每一个规划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

期望本书对希望了解灾区重建规划实践的学者、规划师、建筑师等各界人士有所帮助,也期望能借此促进规划界与业界的沟通和互动,与灾区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二○○九年元月十五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筑生存空间(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刚//陈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00809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982.297.1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30:10